古希腊悲剧精神在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体现

古希腊悲剧精神在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体现
摘 要:尤金·奥尼尔是20 世纪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形式风格,都承继了自古希腊的悲剧风格。本文主要从他剧作的主题、题材、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等方面,进一步展示他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深入发掘奥尼尔剧作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学价值。moea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精神 尤金·奥尼尔 悲剧艺术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9-0100-03
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二十世纪美国现代戏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为美国的戏剧、文化和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完成了近50部剧作。这些作品包罗万象,主题涉及宗教、社会、家庭、人性等人类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尤金·奥尼尔的悲剧作品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哲理寓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正如他所说的:“对我的创作影响最大的是我所读的所有戏剧—尤其是古希腊悲剧”[1]。无论是在悲剧的主题和题材,还是在表现手法等方面,古希腊悲剧都为奥尼尔独览梅花扫腊雪
提供了创作灵感和源泉。不过,在汲取和借鉴古希腊悲剧的基础上,奥尼尔还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在自己的悲剧创作融入了许多现代戏剧的因素,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悲剧艺术。
一、奥尼尔戏剧内涵中的古希腊悲剧精神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狄奥尼索斯的仪式和合唱队的表演,后来逐步演变为具有独立意义的艺术形式—古典悲剧。古希腊的悲剧都不同程度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人类无法摆脱命运的支配和安排,人与主宰自己命运的神的斗争往往以自我毁灭而告终。古希腊人把悲剧的根源归于外部的、异己的力量,即神的意志,正是这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导致人的毁灭。虽然古希腊悲剧充满了悲剧意识的命运观,但其悲剧主人公在面对不可避免的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誓死不悔的抗争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却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彰显。古希腊悲剧中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抗争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它体现出人对生命的超越,体现了人的本质。正因为如此,古希腊悲剧精神作为悠久的思想文化在西方社会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松下g5 奥尼尔在戏剧创作中,除了继承了古希腊悲剧思想和精神,还受到19世纪后半期尼采的现代哲学和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的影响,他从社会环境和人物的内心两方面探索悲剧的根
源,超越了传统的古希腊悲剧。一方面,尤金·奥尼尔在悲剧中把命运视为人类生存的必然矛盾,是某种外在于人的自我否定的力量。他认为,导致人类悲剧命运的是以“生活背后那股强劲而无形的力量”[2]显示出来的“物”的力量对人类幻想的摧毁,从而把握住了人类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所在。特别是他认为悲剧主人公的灾难、失败、痛苦、挫折乃至毁灭都与社会力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悲剧性是必然而不是偶然的。在《天边外》、《毛猿》、《马可百万》等作品中,尤金·奥尼尔把“物”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与人的自然本性发生冲突,并且通过悲剧主人公理想的幻灭来表现“物”对人性的腐蚀与毁灭。另一方面,尤金·奥尼尔试图用悲剧去揭示人的内心思想,力图从中寻出悲剧产生的内在原因。在其悲剧中,奥尼尔把悲剧产生的根源归咎于人的内心深处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祸因正是人类自身。在《悲悼》和《榆树下的欲望》等作品中,尤金·奥尼尔用弗洛伊德的性意识、潜意识来探求人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思想,剖析悲剧主人公行为的心理动机,把悲剧产生的根源归于人物的“俄狄浦斯情结”或“厄勒克特拉结”。 奥尼尔的悲剧从内外两方面探索现代悲剧的根源,超越了古希腊人把悲剧的成因归咎于神或天命的理解,从而也升华了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内涵。尤金·奥尼尔曾说过:“人以前是和神斗争,现在则是和自己斗争、和自己的过去斗争以及为试图得到的‘归宿’进行斗争。”[3]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双重苦难,
展示了人类的巨大不幸,但却始终隐含着一种乐观主义情绪。其悲剧展示了人类在同双重异己力量作斗争时所应具有的主体精神,展示了人的自由意志、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
二、奥尼尔戏剧主题中的古希腊悲剧精神
古希腊悲剧的一个很鲜明的主题就是命运支配人的生死祸福,人类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奥尼尔在戏剧作品中,借鉴了这种古希腊悲剧命运观,他的戏剧作品中的不少主人公象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受命运捉弄一样,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他的第一部独幕剧《东航卡迪夫》是以虚构的英国格伦凯伦号轮船的航行为背景写成的,在一定程度上讴歌了水手之间的真挚情谊,但更重要的是深刻地揭示了人世间的冷漠和水手的悲惨命运,主人公扬克和挚友德里斯科尔离开大海买农场的遐想成了泡影。前者凄惨地饮恨离开人世,后者的逃脱计划破产,只得继续做大海的奴隶。
《天外边》是奥尼尔的成名作,该作品表现为一部现代命运悲剧。农家子弟罗伯特读过一年大学,生活喜欢幻想,整天梦想着“天外边”的世界和海上生活。可就在他即将实现自己愿望的关键时刻,却听从所爱女子露丝的劝告,放弃了航海计划,在农庄与露丝厮守,而他的庄稼汉哥哥安朱却代替他远航去了。结果当然不难预料,错了位的不善务农的他终日
在田庄繁琐的事务中疲于应付,导致田地荒芜,牲口病死,农场陷于瘫痪。后来,夫妻反目,小女儿夭殇,自己又患上肺病。可怕的是他又不愿面对现实,精神一直在沮丧、悔恨和失落中无望地挣扎。孤立地看,罗伯特的悲剧源于理想高远与现实的平庸之间的矛盾,源于美好幻想与意志薄弱之间的矛盾,源于人与自身的隔膜。然而有趣的是,罗伯特这个人物的原型却是一个挪威水手。这里,奥尼尔把罗伯特塑造成在田庄的“挪威水手”,给我们揭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不论罗泊特泡在农庄,还是漂泊在海上,都无法到归宿,自己的世界总是在“天外边”。
奥尼尔另一个剧作《送冰的人来了》也体现了古希腊悲剧思想。《送冰的人来了》本身反映的是一万念俱灭的失意者,尽管只能靠幻想来度日子,但他们却拒绝承认自己一事无成,否则死亡是唯一解脱。剧中聚集了为人熟知的社会各类人物:政客及其走卒、士兵、靠社会救济生存的人、报人、警察、侍从、劳工运动组织者、皮条客和,他们虽然各自原因不同,但却不能与现实社会相适应,并由此而变得内心充满失落,无所事事,成天在哈里霍普店里酗酒,他们在酒店里畅谈自己各自的理想,憧憬各自美好的明天,但却始终不把计划付之于行动,对他们每个人来说,每天都在等待明天,期待每年霍普生日这天,五金推销员希基到来款待他们,然而,希基来后不是款待他们,而是要他们痛改前非,
放弃过去,面对现实,走出酒店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每个人都勉强照着去做了,但不久后,又都失望地回到酒店,重新醉倒在酒杯里。更糟的是,从外面的世界返回后,每个人似乎都丧失了对明天抱有的幻想。事实上,正是希基毁了这里每个人的幻想,毁了每个人的生活。他们期盼希基给他们带来的不是拯救,而是幻想的破灭,他们盼来的不是救世主,而是死亡。就象《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主人公玛丽蒂龙所说的“生活给我们安排的,我们谁也无能为力”。[4]看似在自由选择的人们,其实都是命运罗网的飞虫。这种命运观的悲剧思想在奥尼尔《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和《悲悼》等剧中也都有所体现。
三、奥尼尔戏剧题材中的古希腊悲剧精神
在悲剧的题材方面,奥尼尔也借用了古希腊悲剧。最明显的是他的《榆树下的欲望》以及《悲悼》三部曲两部戏剧。《榆树下的欲望》脱胎于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希波吕托斯》。《希波吕托斯》描写雅典国王忒修斯的后妻淮德拉爱上了丈夫前妻的儿子、希波吕托斯,遭到拒绝后,羞怕痛愤,反诬后者诱奸她,致使忒修斯逼死儿子,淮德拉也在绝望中自杀。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将这个题材移植到新英格兰凯勃特农庄。在剧中,老地主维特的妻子和他儿子在爱情、性欲、占有欲之间苦苦挣扎浮沉,终于一同走向毁灭。爱碧杀死自己的孩子就是借鉴古希腊神话中美狄亚杀死亲生儿子的题材。
万方数据库 《悲悼》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则更明显、更直接,《悲悼》主要是模仿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俄瑞斯忒亚》,二者无论在结构情节上,还是在线索乃至细节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悲悼》三部曲《归家》、《猎》、《崇》分别对《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的《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两剧的主要人物也相对应:艾斯拉-阿伽门农,克莉斯汀-克吕泰默斯特拉,莱维妮-厄勒克特拉,奥林-俄瑞斯特斯,小兰特埃登斯托斯。在《悲悼》中,曼侬家中的不少人都受俄狄浦斯情结或被厄勒克特拉情节折磨着,女儿莱维妮跟父亲艾菲拉感情甚笃,憎恨母亲,显然可以用厄勒克特拉情结来解释。奥林爱母亲恨父亲,无疑可用恋母情结来解释,后来又爱上了变成了母亲替身的,这可以说是他早期恋母情结的再现。
不过,奥尼尔在《悲悼》中尽管利用了古希腊悲剧模式,但却以南北战争结束后的新英格兰地区为背景,目的是给剧本提供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环境,更有力地揭露美国严重的清教主义问题。奥尼尔利用古希腊悲剧模式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将古希腊神话跟美国神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现代心理学说来解释和探讨当代人生,其艺术感染力超过了他的其它的作品。另一方面,《悲悼》的结构保存了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单纯性和完整性,但其故事情节比古希腊悲剧情节要复杂得多。
四、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对古希腊悲剧的借签
奥尼尔在悲剧创作的风格上也沿袭了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之所以能给人一种崇尚感,能净化人的心灵,不在于它展示命运如何强大、难以抗拒,而在于它强调人在命运的罗网中苦苦挣扎,寻自我力量、自我存在价值的努力。奥尼尔是一个致力于戏剧艺术革新的实验家,从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最后回到现实主义。他在创新中引入了内心独白、象征、面具、歌队等戏剧技巧,其中面具和歌队的运用就得力于古希腊悲剧的启示。
信息安全保护 在古希腊悲剧演出时,演员都穿着高底靴、戴着能够标示性格特征的面具。面具是原始悲剧的一个特征,奥尼尔继承了这一形式,他的许多戏剧如《毛猿》、《琼斯皇》、《马可百万》、《拉撒路笑了》、《大神布朗》等直接使用了面具。其它戏剧如《悲悼》、《奇异的插曲》中人物形象设计和戏剧手法的运用也不乏面具意味。奥尼尔认为[5]使用面具可以更有效地揭示现代人的心理,以一种最大可能的明晰性和最经济的手段表现人的头脑中那些深藏不露的冲突。在奥尼尔心目中[6],现代人生活在面具的掩盖下,处于一种人格上的分裂状态,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方式下能深刻表现人的这种精神状态,只有使用面具才能把现代人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大神布朗》中主要人物都频频戴上又摘下面具,他们在不同时间来回转换以应付险恶社会。面具这一手法使奥尼尔充分揭示了布朗和戴恩内心的痛苦。戴恩富于艺术气质,渴望真诚的生活,渴望爱与被爱,但正是他极其信任的布朗伤害了他,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内心世界,戴恩戴上了潘的面具。而这种两重生活更加剧了他人格的分裂,最后戴恩在痛苦中死去。布朗固然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却因此失去了灵魂和爱情,为了得到玛格丽特的爱,他在戴恩死后窃取了他的面具,但这只使布朗获得了物质上更大的成功,并没使他得到真正的爱情,更可悲的是他失去了自己的身份,为寻身份布朗杀死了自己。通过面具这一手法,《大神布朗》在一种神秘的氛围中揭示了人格分裂的痛苦与孤独。除了用以揭示现代人人格的分裂,在奥尼尔剧中面具有象征的意义,如《拉撒路笑了》一剧中戴了面具的歌队就是芸芸众生的象征。单元音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25: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悲剧   古希腊   命运   面具   戏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