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性》读书笔记汇总

《论戏剧性》读书笔记
12戏文 溶菌酶  潘世静
情境
动机          行动
个性
一、关于戏剧动作
1、戏剧——动作的艺术dopodo
剧本对语言的特殊要求的两个方面:
一、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仅依靠人物自身的台词。而非作者出面叙述、议论、解释。
球面投影    例:话剧《家》和小说《家》对比:瑞珏因所谓“血光之灾”被迫迁到城外去分娩一场。
二、剧本的语言要更富有动作性。
    例:《弗兰茨·冯·济金根》的长道白。
戏剧,就其本质来说,是动作的艺术。
通过演员的表演把人物的动作在舞台上直观再现出来,试管中获得直接、具体的感受——戏剧区别于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界限。
戏剧的要求——相互影响,相互较量。
2、动作“起源于心灵”
使外部动作富有戏剧性的两个条件:
一、构成剧情发展的一个有机成分,又推动剧情的发展。
    1:《哈姆莱特》第五幕,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外部动作直接关系到戏剧情节的结局。
    2:一些表现主义戏剧,由于作家片面强调表现人物的内心生活,忽视必要的外部动作,往往造成剧情进展过于缓慢,剧本气氛沉闷,大大削弱戏剧性。
3:荒诞派戏剧,外部动作往往是荒诞的。
二、观众能够通过可见的外部动作洞察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
剧作家要赋予人物特定的外部动作,就应该弄清它的心理依据。
1: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和击剑运动员比赛着二者间的区别:能否通过外部动作洞察人物内心的隐秘活动。
2:《屈原》第二幕,南后陷害屈原,即使删掉人物对话,仍然可以通过可见的外部动作,洞察到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复杂、剧烈的内心活动。
如何解释人物隐蔽的内心活动?戏剧有它自己的方式。
3、“停顿”也是动作(方式之一)
一个人静止不动、不言不语,并非一味着思想活动的停止;而且,一个人在收到巨大冲击、内心活动十分剧烈的时候,也可能是沉默不语的。人们往往用沉默不语去承受内心身处的狂风恶浪。
停顿是否具有戏剧性,正是取决于人物在一瞬间的心理活动的内容。
在剧本中,人物的动作都不是孤立的,它是前面一系列动作的“果”,又是后面某些动作的“因”。要使“停顿”具有真正的戏剧性,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在一系列动作中为它做好准备。
例:《北京人》第三幕第一景结尾,曾文清一事无成地回来,使愫方的梦幻破灭。由于作家在此以前已经让愫方打开了心扉,我们了解了她的感情、愿望,同情她的遭遇,为她的前景忧虑,在这个“停顿”的瞬间,就可以同她一起去承受那个骤然而降的打击,用自己的体验去赋予无声的动作以特定的心里内容;这个停顿,又预示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变化,预示着愫方将要有一些列新的动作。
4、“独白”的力量(方式之二)
   
歌剧、戏曲中,剧本常常通过较长的独白、唱词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在实际生活中,这样滔滔不绝地自言自语是不可能的。但一个人处在特定的境遇之中,知道自己应该
去做什么,有考虑到种种艰难险阻,反复权衡,迟迟难于决定,这样的思想斗争过成,却是真实的。独白把人物潜在的思想斗争过程鲜明地展示出来。
1:《哈姆莱特》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哈姆莱特都有很长的独白。我们正是通过这些独白,走入哈姆莱特灵魂深处,理解了是什么使他犹豫、痛苦、矛盾。而且,我们甚至可以通过那几段独白理出主人公内心历程的线索,它们是构成全剧情节发展的一条潜流。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2:《李尔王》,李尔王在荒野的暴风雨中,他的长长的独白,充分展示了他灵魂深处的暴风雨,构成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悲剧场面。
3:《麦克白》第二幕,莎士比亚把弑君场面推向暗场,在明场着力展现的却是主人公灵魂深处进行的自我搏斗。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独白并非仅仅是主人公一般心理活动内容的外观 ,还常常是作为解释人物内心冲突的手段。
4:在喜剧中,独白也可以作为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有力手段。如《女店主》《一仆二主》,让人物直接披露内心的隐秘,并通过人物的自我暴露取得喜剧效果。
人们主张忌用独白,往往是以易卜生的剧作为依据。但易卜生并没有丢弃独白,他只是在运用这种手段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例:在《玩偶之家》的第一幕,柯洛克斯泰为了保住自己在银行里的职务,向娜拉以公布那张要命的借据进行要挟。柯洛克斯泰走后,娜拉内心掀起了一场风暴,通过几句她的独白,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在品评着债权人的威胁性话语,思索着出路,进行激烈的内心斗争。
易卜生剧作的独白和莎剧独白的不同:
莎剧:主人公的独白往往是洋洋洒洒,将人物隐秘的灵魂冲动揭露得淋漓尽致。
易剧:独白显得更自然、更含蓄,人物在独白中直接吐露的往往只是心理活动内容的一小部分,更丰富、更复杂的内容都潜藏在独白的背后,因此,独白中潜台词的容量是很大的。
在有些近代剧作中,独白不仅仅没有被废止,反而被广泛地运用。
1:在《日出》第三幕、第四幕的结尾,作家让小东西、陈白露、方达生分别用独白倾吐自己的心声。第四幕,李石清被潘月亭耍弄、侮辱、解雇之后,用一段独白倾泄内心的愤怒,那段独白还预示着将有一场新的较量。
2:《家》的第二幕,觉新和瑞珏在洞房中相对无言(对话),各自内心深处的隐秘活动化成了诗情洋溢的 独白,可以说,这个场面的戏剧性正在于独白体现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在这里,独白是动作,又是情节。
3:郭沫若在《屈原》的第五幕,把主人公满腔的愤懑倾注于那段激情澎湃的独白;一首《雷电颂》,是屈原(也是作者)心灵深处爆发出来的最强音。
4奥尼尔《琼斯皇》的大部分篇幅,正是由独白构成的。第二场到第七场,都 是写琼斯一个人在森林中内心恐惧的状态,他面前不断出现恐怖 的幻境,迫使他用完全部子弹。这六场没有一句对话,除了表示 人物恐惧心理的外部动作以外,全部是他面对幻境时的独白。
5.不要排斥“旁白”
有人以“物理的可能性”否定独白和旁白,但谭先生主张:我们绝不能把“物理的可能性”强加给“舞台法则”。
旁白的作用:是对话补充,是人物内心隐秘的表现,也是情节的组成部分。
运用旁白的例子:
奥尼尔的《奇异的插曲》是广泛运用旁白的一个极端的例证。剧作家在这个剧本的很多地方,把对话和旁白交错使用,借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在本剧中,对话中插入大量的旁白,确实对人物之间冲突应有的尖锐性削弱了,影响了全剧的戏剧性。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完全否定旁白对揭示人物内心矛盾的作用。
在有些剧作中,旁白不仅仅是揭露人物内心隐秘的手段,还起着布局作用。
例:《一仆二主》第一幕,费捷里柯揭露了彼阿特里切的真实身份,当剧中人物由于误会而展开冲突的时候,他们才能居高临下地观看这些冲突的场面。
6. “独白”的发展
在有些剧本中,独白不仅被运用着,而且,剧作家们在广泛探索着更充分地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段,赋予独白以更有力的方式。
例:《推销员之死》,威利与本的交流,看起来像是对话,但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威利内心深处进行的,具有主观的性质。
7、“戏”在“话”中
剧本中对话的作用, 决不只是向观众交代已经发生的事情,叙述已经发展了的情节。 尽管这样的交代、叙述,有时是必要的。剧本中的对话,当然要有动作性。对话作为戏剧动作的一种方式,不仅应该 体现出人物潜在的意愿,而且应该对谈话的另一方具有一定的影 响力。对话本身就意味着双方的交往。但真正具有戏剧性的对 话,应该是两颗心灵的交往,对话的结果,必须使双方的关系有所变化,有所发展,因而成为剧情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第三场。
别林斯基曾经把一 过氧化氢酶试验般争论性的对话和戏剧性的争论作过如下的区分:如果两个人争论着
某个问题,那么这里不但没有戏,而且也没有戏的因素;但是,如果争论的双方彼此都想占上风,努力刺痛对方性格的某个方面,或者触伤对方脆弱的心弦,如果通过这个,在争论中暴露了他们的性格,争论的结果又使他们产生新的关系,这就已经是一种戏了。
然而,如果认为只有具体体现冲突的对话才有动作性,那是片面的。两颗心灵的交往,可以是由意愿抵触而构成的内心冲突,也可以是意愿共同时内心情感的交流。不过,人物之间内心情感的交流,同样应该相互具有影响力,能够导致双方的心情以及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如果只是让这些人物坐在一起大发议论,或者各自把思想情感表白一通,而彼此互无影响,那也不是真正的戏剧动作。
例:《万尼亚舅舅》最后一幕的结尾,有万尼亚舅舅和苏尼亚的两段对话:
万尼亚舅舅和苏尼亚并不是全剧冲突的对立双方。教授携同叶莲娜走了。万尼亚舅舅和苏尼亚的理想粉碎了,却不得不强忍心灵深处的创伤继续为那个人无休无止地工作下去。当他们重新坐在桌子旁边时,各自都怀着深重的痛苦,相互倾诉衷情,相互抚慰。他们的对话,不仅是各自内心痛苦的流露,是相互关系的体现;而且,正是在这些对话中,彼此都从对方获得心灵的慰藉,决心强忍精神上的伤痛,一起继续走上未完的人生之路。这样的
对话,虽然不包含双方之间的任何冲突,却有丰富的动作性。
剧本中的台词,首要的、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要有“动作性”。
1:《日出》中,李石清和潘月亭交锋的几场戏,是震撼人心的你死我活的心理冲突。
2:《北京人》第一幕,曾思懿当众提出愫方和袁任敢的亲事,在场的除愫方本人外,还有曾皓、曾文清、曾文采、江泰,对于这样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每个人都想争取愫方顺从自己的意愿。由于曹禺精细入微地把握住在场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握了他们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发掘出每个人物在矛盾交错的情境中丰富的内心动作,并通过生动的对话体现出来,就使这个场面很有戏剧性。在这里,曾思懿为了割断丈夫和愫方的关系,极力主张让愫方嫁给袁任敢;她怀着阴毒的个人目的,却摆出一付做好事积积德、真心关怀愫妹妹的面孔。曾皓为了把愫方留在身旁陪伴、伺候自己,极力反对这门亲事;他出于个人的私利拉着姨侄女不放,却装扮出一切都在为这个无告孤女着想的慈善心肠。这两个人都在为维护自己的私利和对方明争暗斗。他们的对话,不仅是相互争斗的体现,句句话都甩在愫方的心头,在那里留下无血的鞭痕。江泰自以为是在主持公道,替愫方抱打不平,他敌视曾思懿,反对曾皓的私心,而自己的话也在无意中刺激着愫方。
8、“音响”也可以成为动作
在当代戏剧中,音响已经成为动作的一种成分。
1)音响可以为人物创造一种客观环境的气氛。如《茶馆》第一幕,茶馆内部的声响,门外的鸽哨声、水车轮轴声、叫卖声,创造出特定生活环境的气氛。
2)音响效果还可以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情调,烘托剧中人物的主观情绪。如《北京人》第一幕的鸽哨声,烘托出愫方在收到曾思懿的挖苦后的内心情绪。
3)如果音响并非仅仅是一种“伴奏”,如果没有它戏就不能进行下去,那么,这样的音响已经成为一种动作的成分了。如《琼斯皇》把音响作为全剧的贯穿动作。
9、“戏”贵含蓄
戏剧动作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含着多种因素。无论是外部我生活在幸福之中(形体)动作,还是语言动作(独白、旁白、对话),作为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基本手段,当然更力求明确、清楚,要富有表现力。可是,明确、清楚,并不是一览无余。在戏剧中,只有当直观的动作包容着非直观的心理内容是,这样的动作才是戏剧性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48: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7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物   独白   内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