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部分(天津卷)解析版(1)

2021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部分(天津卷)解析版(1)
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
【答案】A
【解析】看到“马可.波罗”这个名字,我们就要想到元朝。由此想到历史必修二第14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倒数第二行中提到的“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课本上的这一段话既与“马可.波罗”相对应,也与材料中“则有船舶百余”相对应,所以选A。
管理学精品课程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七五期间.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答案】C
【解析】军机处的内容来自历史必修一第18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和旁边的插图(见左图)。但是这道题我们其实不必在回忆知识点上花太多时间:题干中“亲臣重臣”体现了A选项的含义(保密),题干中“设在皇宫内”体现了B选项的含义(便于宣召),题干中“行走”二字体现了D选项的含义(临时差遣),唯独C选项中的“按才德”并没有在题干中有所体现,所以选C。
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答案】D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统治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
【解析】戊戌变法也称维新变法,其具体内容出现在历史必修三第69页至第70页。但是,与第2题的思路如出一辙,这道题也不用细想书上的内容:题干大意是其实中国也不是世界的中心,那么我们就要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跟“不是中心”有关的选项,因此只有D选项能被选出。通过第2题和第3题,我们不难看出:天津高考历史部分越来越强调实战分析能力,很多固有的固化的内容都是可以通过材料的变化实现变通的。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加强阅读能力。
4三基荧光粉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连轧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人体气化是什么意思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答案】B
【解析】这道题中出现了1963年,因此我们应该想到:这道题中描述的事情的背景是改革开放之前,也就是计划经济时期。而且这道题问的是“实质”,我们不难发现A、C、D三个选项都是具体的某一方面的事情,也就是“表象”;只有B选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也就是“实质”,所以选B。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A选项本身的表述也是错的,因为根据历史必修二第52页最后一个自然段(看下图)中的描述:1963年时我国的经济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访问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的题干上提到“中美”和“台湾”,也就是说这道题中的“台湾”不是孤立的,必须放在中美关系的大局中去考虑,所以不选。访美的内容出现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0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1979年,在等人的努力下,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与台湾问题的直接关联度不大,所以不选。所以选②③。尼克松访华中有重要的关于台湾的内容(来自必修一第114页第一自然段,),所以选;而我们刚才已经说明不选,所以不选A而是选C。
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困际威塑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答案】D
【解析】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记得:1997年和xx年香港和澳门分别回到祖国的怀抱。这道题提到的就是澳门的回归(标志词:“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能完成澳门回归,而且是根本原因,所以必须选D。有的同学可能选A,但是我们要想到:没有强大的国力的保证,谁会承认我们的“一国两制”;有的同学可能选B,但“九二共识”这个说法是与台湾问题有关(历史必修一第104页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所以不选;有的同学可能选C,但我们可以想见:强大的国力才能保证威望的提高,也就是说D选项描述的情况是C选项描述情况的原因,所以选D。
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答案】C
【解析】如果大家在平时认真复习过罗马法的话,都能看出来C是违背其原则的。其理论根据是历史必修一第26页红标题“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下一自然段的内容。其中提到由于按照习惯去解释法律是有坏处的,所以才有了罗马法。所以选C。
8.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
【答案】B
【解析】这道题提到了“阿克莱特”和“纺纱厂”,所以我们想到历史必修二第31页最上方的那个表格。
9.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            B.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
【答案】D
【解析】有的同学看到“拿破仑”这三个字就害怕了:哎呀,我没背选修的拿破仑!但是,与上面几道题相类似,这道题也并不需要完全回忆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拿破仑的内容:路易十六之后至少还有个拿破仑当了皇帝,所以不选A;法国大革命在拿破仑上台以后都没有完全结束,所以不选B;拿破仑上台是在1799年雾月,与1793年无关,所以不选C,所以选D。
10.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B.通过了《租借法》
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B
【解析】这道题是典型的历史年代定位题:看到1940,我们应该回忆以下内容:《中立法》是1939年11月由美国国会通过的,所以不选A;《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8月14日签署的,所以不选B;《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元旦签署的,所以不选D。
只有《租借法》符合题目的要求(来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65页,)。
11.右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图片反映了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中国的江河湖海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必修二最后一部分内容。其中的细节问题我们都比较熟悉:不选是因为他们违背了历史必修二第111页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答案】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解析】这道题是典型的历史第一问第一题,和政治一样,分析材料大意就可以:“仁政”、“无为”、“法”是三句话的中心语,由此我们想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所以其政治经济背景也就不难回答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一问的第二部分需要结合必修一(政
治)、必修二(经济)和必修三(文化)三本书中有关诸子百家的内容去作答。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答案】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解析】关于董仲舒,我在课上已经带着大家划过重点内容:他糅合了道、法、阴阳五行、儒四派思想,他说过的所有带引号的句子(如:“天人感应”),他的影响(如:“深受
汉武帝的赏识”),都是我课上强调过的。因此,如果大家还记得我让大家注意的历史必修三第8页至第10页的内容,这道题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 ,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答案】多元性(兼收并蓄)。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解析】如果我们看到材料的时候想不起我们背过的相应内容,我说过,最好的方法就是“
概括材料”。这一问的材料中提到了唐代的各种文化食物都和很多其他事物有关,因此“概括材料”可以得出“多元性”的结论。我在课上强调过:凡历史解答题提到原因、因素、影响、作用、意义,都要从那个时代的政、经、文三方面去答,因此也就不难得出后半部分的答案。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3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71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历史   中国   内容   道题   经济   必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