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嵇康研究简述

2021年3月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March .2021第    2 期 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Northwest  Adult  Education  No .2
二十世纪以来嵇康研究简述
高勇1张永青2
(1.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2.兰州市第十九中学教育集团,甘肃兰州730010)
[摘要]通过对二十世纪以来嵇康研究的基本情况的梳理,发现嵇康研究在基础文本的整理与校订,嵇康家世、生平与思 想研究,嵇康文、诗歌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但尚存在一些不足,突 出表现为研究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不强。
[关键词]播康;诗文;思想;综述
[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39-(2021)02-0061-04
嵇康(224—263 ),i 焦郡绖(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 县临涣镇)人,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 术
家。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在当时乃至后世影响都 很大,有关他的话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内容 涉及文学、哲学、音乐等诸多方面。二十世纪以来嵇 康研究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嵇康基础文本的整理与校订二十世纪以来,嵇康的著作得到了一些学者的 重视,他们着力对嵇康集进行了辑校和注释。代表性 的有以下几种:(一) 鲁迅辑校《播康集》。在嵇康研究方面,鲁迅 先生可谓是用力最专的一个人了,他曾于1913年至 1924年间致力于《嵇康集》的校订工作,其间共校勘 了四次,抄写了三遍。鲁迅先生以吴宽丛书堂抄本为
底本,对勘了黄省曾、汪士贤、程荣、张溥、张燮等刻 本以及各大类书、有关古注,使其校后的《嵇康集》能 够兼具众家之长,堪称当今之善本,如鲁迅先生所 言:“中散遗文,世间已无更善于此者矣”。该书于民 国27年6月排印,辑人《鲁迅全集》第9卷,现收录在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鲁迅全集》第10卷中。 值得注意的是,《嵇康集》后附有鲁迅先生所做的 《跋》《逸文考》《著录考》,对于了解《嵇康集》的版本 流传、逸文等情况大有裨益。(二)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该书是戴明扬教授根据明代黄省曾仿 宋刻本校注而成。学术界一般认为,黄刻本与吴钞本 相较,则以吴钞本为佳。戴明扬教授认为:“是书(指 《嵇康集》)以吴钞本原钞为胜,其朱墨两校,皆改从 明刻之误也。”戴明扬教授广泛引载70多种校注,是 一部研究嵇康生平和作品较为完善的专著,内容详 实,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诸多便利,功不可没。
(三)夏明钊《播康集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年出版)。该书弥补了鲁迅校本和戴本的缺憾,
如著者在该书序言中所说:“前者(指鲁迅辑校《嵇康 集》)只重在校,几无注释;后者(指戴明扬《嵇康集校 注》)是旧注,且系集注形式,且注文大都比原文更难
懂,是一本专门供研究者用的本子,作为普通读本显 然并不适宜。”该书对于嵇康诗文作品的普及推广做 出了积极作用。
二、嵇康家世、生平与思想研究
二十世纪以来,嵇康研究者对嵇康家世、生平和 思想的关注较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何启民、庄万 寿先生侧重其生平考察,包括先世、家庭、婚姻、交游 等方面;思想研究是嵇康研究的重镇,较早的如鲁迅 先生在1927年7月一次学术演讲会上所作题为《魏晋 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对嵇康与旧礼 教的关系以及魏末晋初社会思潮进行了详尽的分 析,使嵇康研究朝着新方向发展,对此后嵇康研究产
再生制动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后有霍松林《论嵇康》、林庚《中
[收稿日期]2021-01
[基金项目]2020年甘肃省高校创新基金项目“播康生平思想研究”(编号:2020B -3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王宝强书法100幅
[作者简介]高勇(198h ),男,汉族,甘肃泾川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61
国文学简史》、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等对嵇
解放台湾康思想进行了深人分析论述。综合来看,下列几部著
作较能代表嵇康家世、生平和思想研究的成果:(一) 何启民《竹林七贤研究》(台湾学生书局, 1978年出版)。该书对嵇康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内容涉及嵇康的姓氏与先世、父兄、家境、婚姻、思
想、言理、性情、交往、罹罪等各个方面,引经据典,分
析精辟,是较早对嵇康进行全面细致研究的作品,对
嵇康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二) 庄万寿《嵇康研究及年谱》(台湾学生书局, 1990年出版)。该书通过对嵇康先世及家世的考述、 嵇康出生前社会结构及文化背景分析,为我们了解
研究嵇康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原始资料。在此基础
上,作者对嵇康的一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梳理其人
生经历,编写了嵇康年谱,材料详实,论证较为充分。
该书是研究嵇康生平、家世等较为重要的论著。
(三) 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浙江人民 出版社,1991年出版h 该书用玄学和心理学来解释 嵇康的人生理想和心态,用较大篇幅来分析嵇康所 追求的理想精神境界、性格、玄学人生观,指出嵇康 是“第一位把庄子的返归自然的精神境界变成人间 境界的人”,认为“嵇康的悲剧,不仅因为他迕俗,而 终于导致杀身之祸,更在于他的玄学人生观的悲剧
本质”。观点精辟又令人信服。
(四) 童强《嵇康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出版)。该书吸收了前人对嵇康生平、创作、思想研究 的成果,探讨了嵇康与玄学的关系、梳理了嵇康生平
的主要线索,对其思想也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有一定
的开创性,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论文方面关于嵇康家世方面的有刘志伟《嵇康
兄弟之谜与兄弟关系考辨》®,文章认为嵇康排行老
三,长兄与嵇康关系亲密,对嵇康人格形成和整个人
生影响较大,而与二兄播喜关系淡薄。
讨论嵇康死亡原因的文章主要有4篇®唐先武
《论嵇康之死》认为“嵇康之死的主要原因在于性格 的转变—由平静、括淡转向刚烈、不屈,冲击和威胁 了司马昭篡权的结果。”同时指出钟会也起到了推波
助澜的作用。樊荣《嵇康死因真相考辨》认为嵇康之 所以被处死,与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在舆论上与 司马氏兄弟作对、在反对司马氏的斗争中有所活动、 在人才价值观上与司马氏兄弟相抗衡有着密切关 系。刘海滨《嵇康之死与嵇康的思想人格》认为“嵇康 之死是嵇康践行其思想的主动选择,标志其人格境
界的最后完成”。易健贤《“子玉之败”和嵇康之死》认 为“嵇康之死,有诸多原因。而与吕安的结识交往,是 最直接的原因”。以上学者的论述既有政治历史原因 的分析考量,也有思想人格的剖析,分析愈发细致, 也更加具有说服力。探讨嵇康思想的论文较多,对嵇康儒家思想、道 家思想等都进行了分析,如马会兰《嵇康的自然思 想》®重点分析了嵇康自然思想形成及影响,史向前
《嵇康与魏晋玄学思潮》®分析了嵇康在魏晋玄学形
成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主要从他“超越名教”的生命
境界、辨析名理的思维方式以及师法老庄、复兴庄学
等三个方面作了说明。王晓毅《嵇康哲学新论彡3通过
分析形名方法与元气阴阳五行说在嵇康理论建构中
的功能来研究分析其哲学思想。也有通过对比来进 行分析论述的,如牟伯永《鲁迅与嵇康的精神契合和 位移》®、髙华平《阮籍、嵇康与酒及道释宗教之关
系》®和裴云、范涛《嵇康和萨特的美学比较:)〉®,作了
较好的尝试。三、嵇康文研究嵇康是文章大家,对其文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一)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 社,1959年出版)。刘师培是较早研究嵇康文的学者, 他从汉魏文章整体考察嵇康的散文,给予较高评价, 认为嵇康散文是汉代所没有的,而其“长于辨难”也①
刘志伟.嵇康兄弟之谜与兄弟关系考辨[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18-21.② 唐先武.论嵇康之死[J 1.安徽教育学院学报J 995,(4):6-8.
樊荣.描康死因真相考辨[J ].中州学刊,2006,⑴:228-230.
刘海滨.嵇康之死与嵇康的思想人格[几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37-41.
易健贤子玉之败”和嵇康之死[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73_78.
马会兰.陆康的自然思想研究[J ].学习月刊,2010,(6):138-140.④
史向前.嵇康与魏晋玄学思潮[〗1.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4-17.⑤
王晓毅.播康哲学新论[J ].中国哲学史,2004,(1):75-81.⑥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牟伯永.鲁迅与嵇康的精神契合和位移[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7-10+15.⑦
高华平.阮籍、播康与酒及道释宗教之关系[J ].江汉论坛,丨999,(丨0):22-27.⑧ 裴云,范涛.嵇康和萨特的美学比较[J ].兰州学刊,2006,(3):88-91.
是阮籍所不及的,最后得出了“魏晋之间,实以嵇氏 为最”的结论。(二)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海世界书局, 1933年出版该书第三编第四章“嵇康阮籍”一节
中论及嵇文时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其风格特
点,针对史书所言嵇文“壮丽”“华妙”的特点,指出嵇
文是“妙而不华”,颇有独到之处。(三)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该书第一编第九章对嵇康文按照论、 书、诫、箴等体裁分门别类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嵇 康文的成就很高,在整个三国后期,堪称首屈一指文 章家,在其全部文学创作中,亦占有最重要地位。四、嵇康诗歌研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嵇康研究尤其是诗歌 研究逐渐走向了细化。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一)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上海大江书 铺,1931年出版书中指出嵇康四言诗固然不免有 模仿《国风》或《大雅》的地方,然大部分实在是楚辞 的影响更为显著。认为嵇康诗的风格特点有二:“一 是峻切,一是清远。”并分析得出嵇康诗形式上有四 个特点:第一,凡合若干首作一题者,前几首用四言, 末一首用五言。如《赠秀才人军十九首》及《酒会诗》 都是如此。第二,他的六言诗每首均四句,四句均人 韵,如《惟上古亮舜》。第三,他的的《思亲诗》喜 欢用“句中韵”。第四,他的乐府《秋胡行》七首,每首 四句均叠句,末句用“歌以言之”句,与曹操《秋胡行》 相同,也是特殊的例子。陆侃如、冯沅君对嵇康诗歌 风格特点、形式特点等分析,说明了对播康作品的研 究呈现出了细密化特征。(二) 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江苏教育出版 社,1988年出版)。该书对嵇康诗歌风格有深入的分 析,认为清峻确是嵇诗的特清”与“峻”二者中, 又以“峻”为其核心的特征。“峻”者,高也,即傲视世 俗。嵇诗中高峻的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他对世俗荣华的指责;二是他对委心自然、服食游仙 的追求。前者之峻,表现为‘切’与‘直’的批评性;后 者之‘峻’,则表现出‘清’的脱俗性。王钟陵对嵇康诗艺术风格“清峻”的阐释颇具说服力。
(三) 葛晓音《八代诗史(修订版)》(中华书局,
2007年出版)。该书认为嵇康四言诗“成为陶渊明四 言诗的先声”,五言诗不佳,但游仙诗“出人深析”“有 苍瑟之风”(王夫之《古诗选评》),六言诗乃是赞美古 人以明隐世乐道之志,纯为枯燥的议论。葛氏指出: “总的说来,嵇康诗歌成就主要在于革新四言旧体,
但他好在诗中谈玄说理,刻画失之繁浅,也开出了晋 诗的不良风气。晋宋人视他为玄言诗远祖,原因正在 此。”通过对嵇康诗歌的整体把握指出其诗的历史地 位和对后世的影响,分析颇为精到。
(四)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
版社, 1999年出版)。该书对播康的诗设专节按照不同的诗
体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嵇康的四言诗,不如曹操
那样古朴浑莽,气象宏壮,但他能做到“四言不为风 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所高于潘、陆也。”(何焯
《义门读书记》)嵇康自铸新词,表现出更多创造性。 论及嵇康五言诗时道:嵇康五言诗取得一定成绩,然 与阮籍相比较,在描写手法上略欠圆熟流转。并批评 嵇康六言诗十首在艺术表现上未见精彩。
所论有理 有据,颇为公允。在谈及嵇康诗歌风格时,对前人所 言嵇康诗歌“峻切”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嵇康诗确 有此特点,与阮籍对比更为显明。然诗之性格,亦如 人格,难求一■律,此外,播康诗亦有尚古、劲健等优 点。所论颇确,对于我们更加准确把握嵇康诗歌风格 大有启发。
有关嵇康诗歌的论文较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 类:一是对嵇康各体诗歌的论述,四言诗方面较有代 表性的有:皮元珍《璀璨的余晖一嵇康的四言诗》2指 出嵇康四言诗无论是在表现手法上,还是在诗歌语
言的运用上,都显示出了对《诗经》传统的继承与嬗 变。刘剑、王魁星《嵇康四言诗象征艺术论》®分析了 嵇康四言诗的象征意象和象征内涵。五言诗方面有 高勇、张永青《嵇康五言诗不受重视之历史原因探 析》®,简要分析了嵇康五言诗不受重视的历史原因 及自身特。认为嵇康五言诗风格、格调与四言诗相 似,同样都将抒写个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作为表现主 体,而在五言诗当中这种描写更加直接显露,显得
① 1956年,作家出版社对其进行了增益修订,重新出版;之后还有几家出版社重版了该书: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
版, 1996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又把它作为世纪经典学术史之一出版。参见张可礼《陆侃如、冯沅君〈中国 诗史〉的主要贡献》,《文史哲》2002年第2期。
② 皮元珍.璀璨的余晖一播康的四言诗[J ].中国文学研究,2003,(1):31-35.
③ 刘剑,王魁星.描康四言诗象征艺术论[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2):85-88.
④ 高勇,张永青.嵇康五言诗不受重视之历史原因探析[J ].甘肃高师学报,2013,(3): 10-12.63
“过于峻切”,这与其峻烈个性及人生经历有关。六言 诗方面有徐浩《嵇康六言诗简论p等。还有对嵇康赠 答诗、隐逸诗、游仙诗的分析,如孙亚军《嵇康与嵇喜 赠答诗质疑》气鲁红平《现实忧患与生命超脱的矛盾 纠葛——稀康游仙诗简论:>〉®、许晓晴《论阮籍、嵇康 的隐逸诗》气二是对嵇康诗歌风格、诗歌艺术的阐 释,如龚斌《嵇康诗歌简论》®、陈恩维《嵇康诗风新 论》®、于晓峰《嵇康的诗学思想探析》1等。三是嵇康 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与阮籍的比较上,阮忠《论阮 籍、嵇康诗歌的文化品格》®、孔荣《阮籍和嵇康诗歌 中鸟的意象》§、张廷银《嵇康、陶渊明诗歌飞鸟意象比较》®。可以看出嵇康诗歌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分析 更加详细,取得了很多成果。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二十世纪以来,嵇康研 究日渐趋于细密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无疑为 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但我们应 该清醒的认识到嵇康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 现为研究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不强:已有研究多集 中于嵇康思想,对嵇康思想研究远胜于对其诗文创 作的研究;而在诗歌研究中也较大关注其四言诗,而 对五言诗、六言诗研究关注者寥寥,从而缺乏对其诗 歌全貌的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1]戴明扬.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 童强.嵇康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夏明钊.嵇康集译注[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 庄万寿.嵇康研究及年谱[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0.
[5 ]陈寿撰,裴松之.三国志•魏书•文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出
(上接第52页)
生直接引用间接经验,记实验、记现象、记过程来的 快。只要记得牢,同样可以自如应对考试。这种错误 导向是教师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没有 更新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是通过学生参与实验过 程来改变学生学习化学被动接受的倾向,把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摆在首位。现在各级学 校化学实验室设施完备,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完全发 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建议在中学课程中,单列开设 化学实验课程,突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在观察、思考、
版社,1982.
[6] 卢弼.三国志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
[7]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大丰市明达幼儿园
[8] 葛晓音.八代诗史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杜永仁
文字校对:李茜
归纳或模仿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的手段。给学生积 极创设一个培训独立实验和独立思维能力的载体和 平台。
总之,通过两种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互补结合,三种类型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合理运用,让学生在 实验教学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化学知识,有利于促进 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科学探究和进行实验活 动的能力,有效提升了中学生化学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高海峰
文字校对:郭婷
解放军264医院
① 徐浩.播康六言诗简论[〗).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1):46-48.
② 孙亚军.嵇康与嵇喜赠答诗质疑[_!].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⑴=24-26.
③ 鲁红平.现实忧患与生命超脱的矛盾纠葛—
—嵇康游仙诗简论⑴.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13-117.
④ 许晓晴.论阮籍、嵇康的隐逸诗[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75-77.
⑤龚斌.播康诗歌简论[J】.中国韵味学刊,1990,(2):12-18.
⑥陈恩维.嵇康诗风新论P].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55-59.
⑦于晓峰.嵇康的诗学思想探析⑴.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0-83.
⑧阮忠.论阮籍、嵇康诗歌的文化品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丨丨8-丨25.
⑨ 孔荣.阮籍和嵇康诗歌中鸟的意象U].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84-86.
⑩张廷银.描康、陶渊明诗歌飞鸟意象比较[J].固原师专学报(社科版),19%,(丨):22-27+3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3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6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分析   思想   诗歌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