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学术史卷之读书报告

品位•经典
■丈•社
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学术史卷之读书报告
O 石亮亮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
【摘要】《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是对中国民俗学走过的一百年的回顾,这是一套丛书,一共分为八卷,本
书只是其中一卷。这套丛书主要收录的是从1901年到2000年这一百年间中国民俗学研究成果中的主要篇目,它的出 版,对于人们系统了解20世纪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主要成就,重新审视中国民俗学经历的百年历程,会有相当的裨益。 《学术史卷》共有三十篇论文,大体分为三部分,前边一部分主要是民间文艺学发展的介绍以及各个地方对民间文艺
的收集与研究,中间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几位民俗学学者对民俗学的贡献以及他们的民俗学研究,最后一部分主要
讲的是民俗学机构的建立过程以及对以后民俗学发展的规划。
【关键词】民俗学;经典;学术史;读书报告
一、晚清革命派著作家的民间文艺学
本书第一篇收录的是钟敬文的《晚清革命派著 作家的民间文艺学》,这篇文章是钟敬文教授对晚清 时期的民间文艺学的考察与研究,并对它进行总结
性的论述,有助于了解站在历史前头的革命派的民
俗学思想与实际活动,也有助于对今天的民间文学 的研究与处理。这篇文章从八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方面是论述了神话的性质及其与历史、科
学的关系o 主要有:先秦两汉时期的文人学者,对古 代神话与传说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信以为真;二
是认为这是一种虚妄之谈,并进行批驳;最后一种 是,既不相信也不抹杀,即孔子说的,对鬼神敬而远
之。而到了晚清时期,鲁迅则表明,嘲笑神话的认识 浅薄无知,因为神话有其创作的历史条件。他认为,
神话是古代幼稚的人民把自己还不能理解的自然现 象人格化的结果,鲁迅比较正确地说出了神话特点 的同时,也指出对待它的态度问题:迷信不可取,否 定也是愚蠢的,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关 于如何对待神话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史前时期与原
creg始时期的观点是,把先民的想象作品当作狭义的历 史事实去记载,等到了晚清时期,因为新兴的资产阶 级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外国历史著作的借鉴,鲁迅对 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态度与见解,逐渐开始对神话 进行怀疑,这种见解在当时是一种新的思想,对当时
的学者而言是一种解放。关于神话与科学的问题,鲁 迅持有独特的见解,神话与科学发展存在差异性,不
【作者简介】石亮亮,四川文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俗文化与旅游。
可以用相同的尺度进行评价。虽然鲁迅的这些见解,
不能和马克思的论断相比,但是在当时,这些比较深 刻的学术见解为中国近代的民间文艺学史增添了光
辉的篇章。
第二方面是赞颂上帝的反抗者:撒旦。这一部分 主要叙说的是神话中抗神的英雄人物。在阶级社会
里,统治者为了维护本身的利益,让那些僧侣等任意 篡改人民众创造出来的抗神英雄,并让他们变成
反面的人物,把这些所谓的神话传播到民众中间,就 起着削弱众反抗意识,巩固剥削制度的反动作用, 鲁迅对恶魔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 文学运动的许多作家,运用反动性的神话人物批判
当前的社会,寄托自己进步理想,这就是恶魔派)诗
人著作中抗神英雄的叙述,表现了那些诗人的思想, 揭示出了他们创作中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强烈地反
映出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深刻思想和倔强不屈的
英雄性格。
第三方面主要是论述我国文学体裁的产生,晚
清时期的刘光汉和章炳麟大都认为文字与文学体裁 的产生过程是语言先于文字,谚语先于诗歌。就是
说,部落集体的口头创作,先于个人的文字创作。
第四方面歌舞、戏剧和笑话的社会作用O 晚清时 期的作家对于古代的歌舞,是把它当作民族的艺术
去看待的,他们所说的戏剧,基本上都是乡村流行的
民间戏剧。黄节在《黄史•礼俗书》里说“是乐者所以
教德者也,舞者所以教体者也”。他把歌舞看作是古 代民族的礼俗,看作是有关(社会秩序)的文化活
56
动,看作是有关广大民众生活的体育。这跟过去封建时代的那些学者的看法不同,晚清进步的学者多注意到戏剧这种艺术,他们认为戏剧是唤醒国人觉悟的,是为了宣传革命道理的。至于民间笑话,则是表现了民间作者洞察人情世故的智慧,表现了他们富于讽刺的才能和健康风趣。
第五方面是论古帝王的感生神话,主要说的是晚清时期,许多学者对古帝王的感生神话有不同的见解,
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论。民主革命派的章炳麟在他的名著中用原始社会的母系制度、图腾主义等事例解释中国古帝王感生神话的谜,刘光汉也对这个问题发表见解,指出了我国古代姓氏产生的社会背景,即姓与母系制度的关系,同时也揭露了流行于古代的感生神话产生的社会背景:母系制度。他把感生神话联系到母系制度的见解,是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也是当时进步青年学者态度的一种体现。纪新刚
第六方面是论民族祖先起源神话。在晚清学术界,对于种族问题的研究,曾经引起了很大的注意,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一方面,由于海禁开放后,中外种族的接触频繁和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国人有了明了世界各种种族情形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反清朝统治思想的不断高涨,民族主义要辨别族类,从而唤醒国人抗清的热情,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根本目的在于揭露清朝统治者的“非我族类”和企图永远掌握君权,在当时而言这种观点是有一定时代意义的,但是,由于他们对于一般的科学,特别是对神话的理论知识比较匮乏,他们的民族主义又是狭窄的,不能与民主主义的精神相结合,因此,这种对于他族祖先起源神话的见解是有一定限制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并不能在学术上获得一定的地位。
第七方面是论神话与地理环境,晚清时期学术界出现了地理环境论,革命派学者章炳麟就在他的著作中使用过,在他的一篇短论中,用地理、政俗、材性这三种因素来说明学术、文化产生的因缘,最后指出,地理、材性因素到现在已经削弱,只有政俗的因素最重要。章炳麟在资产阶级意识刚抬头的时候,就能运用新的观点去解释文化现象,这是有一定社会进步意义的。
第八方面是其他民间文学的见解。在这篇论文里,钟敬文教授论述了晚清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作家关于民间文学的若干见解,他对于这些见解的评价是:其一,这些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开拓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二,新兴的民间文艺学是跟革命派著作家们的政治主张和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最后,这些革命派的民间文艺学既有成就也有缺陷。
二、我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开端
民间文艺学开始的背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想不断冲击着封建的意识,文化战线面貌焕然一新,在先进文化思潮的推动下,民间文学成为被关注的对象,再加上当时热衷于学习西方进步思想文化的时代思潮下,民间文学领域也开始学习西方。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就是1918-1922年底的《歌谣》周刊创刊前这几年时间里民间文学园地的情况。
艾虎生
在这段时间歌谣学建设的主要内容有:(1)介绍阐述了民歌的定义、特质、价值与作用、强调要正确认识和重视民歌。(2)关于民歌分类的研究。(3)关于古代民歌研究的新特□(4)对外国人搜集整理成果的评价。(5)民歌方法论的研究。在这篇文章里还介绍了郭绍虞在谚语方面的研究著作《谚语的研究》,这里面一共分为七部分,分别从谚语的重要性、谚语的释义、谚语与歌谣、格言、寓言等的区别、谚语的形式与内容、谚语的变迁,以及谚语的价值与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o文章最后还提到了童话方面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和民歌的内容一致。最后作者谈到了这几年时间里民间文艺学
研究的共性:一是这些文章或多或少具有反封建的民主科学彩,第二是当时的论文在引进外国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时,都是照搬照用,缺少应有的批判思想。第三是这些文章大都进行的是宏观的概述,缺乏针对某一个问题的微观研究专著。
三、人类学派与中国近代神话学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门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冲破了欧洲中世纪“神创说”的迷雾应运而生—
—这就是人类学。到了19世纪后半叶,随着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达到了极盛时期,形成了若干个有影响力的派别: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功能学派。人类学派主张用人类学的方法“取今以证古”,也就是通过对现代野蛮人生活及信仰的研究,了解并恢复古代原始神话的面目,中国有关近代神话学的研究就是受到了人类学派神话学的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中国,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当时中国的部分留学生和掌握外语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欧洲神话及其理论,那些著作、译文大致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介绍翻译人类学派的神话理论;运用其理论和方法介绍和评述希腊、北欧各国的神话;以同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神话的问题。
57
易切削不锈钢
关于神话产生的时代,受人类学派影响的中国学者认为,神话产生于原始时代,但对于是产生于原始时代的哪个阶段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中国学界了解的关于神话的性质和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的见解:神话是原始人想象的产物;神话是把自然现象人格化;万物有灵观和图腾崇拜;神话创作的合理性和不自觉性;集团性;神话的多种功能。神话的演变过程,根据日本学者西村真次的观点,神话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万物有灵观的神话;物神崇拜;图腾;多神的神话;一神的神话。关于神话、传说、故事的渊源与异同,周作人认为,“神话是原人的宗教,传说是他们的历史,而故事就是他们的文学”,至于这三者的关系,鲁迅认为由神话演变为传说和故事,而周作人认为,先有的故事,再有的传说,最后是神话,但这个结论沿用的并不多。
四、周作人与早期中国民俗学
1906年,周作人留学日本,本是学习土木工程,却对西方人类学派故事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留日的6年里。他系统地学习了当时西方人类学派大师的神话学、故事学著作,开始对民间故事感兴趣,回国后,他连续发表了中国故事学史上最早的三篇故事学研究论文:《童话研究》《童话略论》《古童话释义》,第一次将故事研究提高到学术的高度。
超低碳钢周作人早期的学术活动,主要是围绕国外最新学术理论的介绍与研究展开的,他对于西方人类学的介绍,主要是从人类学派对童话来源、特点、分类以及人类学研究故事的基本方法这几方面进行的。在
神话、传说与童话的关系问题上,周作人认为神话、传说、童话实为一体,都是原始社会风俗、信仰的产物,但是又有不同。在童话分类问题上,残留物的有无,一直是他童话分类的基本尺度。在童话故事的研究中,周作人最惯常用的方法是人类学派的“取今证古”法,周作人最主要的功绩在于,他倡导的西方科学神话观对中国学术的启迪。周作人在进行学术活动的同时还注意加强组织队伍的建设,除了为歌谣研究会吸收了一批新会员,还为《歌谣周刊》组建一直较为稳定的学术队伍,这支队伍在后来的中山大学时期和杭州时期的民俗学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周作人的民俗学研究生涯中,他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童话和歌谣两个方面,即使有些研究题目直击神话,但研究的重点还是集中在由神话退化而来的童话故事上。
五、茅盾在中国现代神话学史中的地位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但是对于他在中国现代神话学中的贡献及其地位的问题,很少有人提到。茅盾的神话学著作,大体有三方面的内容:对人类学派神话理论的评述;对希腊、罗马、北欧、印埃各国神话的介绍;对中国神话的探讨,他的中国神话研究的主要成就集中在《中国神话研究》和《中国神话研究ABC》。茅盾是第一个用西方科学神话学理论系统地研究中国神话的学者,他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成就,是与他的学术经历分不开的。茅盾从小便开始接受中国文化的优秀遗产,1916年他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时,就开始接受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科学和民主的思想,为了系统借鉴欧洲,他一直追查到欧洲文化和文学的源头—
—古代神话。在此过程中,他较为系统地接受了欧洲人类学派比较神话学的理论武器。从此他将关于中国神话、西方神话以及人类学派的神话理论融为一体,用以考察研究中国的神话。茅盾的《中国神话研究》中,首先根据人类学学派的神话理论,参照古希腊和北欧的神话情况,认识到我们所见的各文明民族的神话都已经过修改,进而从中国神话的保存和演变形态的考察中得出结论,中国神话的修改主要从三个方面:历史家的修改、文学家的修改、后起的或外来的宗教思想也常常改变原有的神话。在他的《中国神话研究ABC》中,更加系统明确了关于中国神话的基本认识和首要研究方向,他更加完整地论述了中国神话的演变问题,并更加强调神话的历史化演变。茅盾不仅指出了还原和整理中国神话的任务,还指出了还原中国神话的几个方向:从古代史集中、从《山海经》和《楚辞》中、从佛教故事中还原神话。此外,他还指出了解释和整理神话的角度,从原始心理的角度、从神话的谱系角度,从历史的地域角度这三个方面。
茅盾的中国神话研究的主要成就在于,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对于中国神话的看法和中国神话学的任务,对这个任务的完成做了尝试,他提出的对于中国神话的看法确实切中中国神话的要害,他提出的中国神话学研究的任务确实是在当时中国现代神话学开创时期面临的问题。由此可见,茅盾对于中国现代神话学的贡献,主要在于给早期的神话学奠定了基石。
六、结语
本书是对20世纪民俗学中学术方面的回顾与总结。民俗学运动普遍认为开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
(下转第70页)
58
史小寒/鲜血流淌和英雄诞生,是医治中华民族最好的一味良药
候,守卫上海的他们终于明白,祖国有多大,自己在做什么。
血肉之躯与钢板之战、前仆后继的护旗场面,唤醒了租界民众。他们不再是扒着看的局外人,而是仓库战士的同胞。楼下,白俄挤进人捐物;楼上,大学教授趁机扔下太太的好首饰。台子上,戏子们彻夜演着《长坂坡》;里,蓉送了军旗,送。听闻四行仓库的战士们要撤进来,租界的民众早早候在桥边。七八岁的小女孩,对即将冲锋的战士行礼致敬;唱戏的老生,紧张地擂起战鼓。日军的袭击,使白俄、童子军和其他民众,冲破围栏,揪心呼喊;也让维持治安的警察和知识分子,主动举起了。
战士的鲜血,让租界的中国人意识到,我们的民族正遭受亡国灭种的灾难。英雄的诞生,也让四万万民众看到了中国还有希望。谢团长听从特派员劝告,安排兄弟们撤退,不是因为布鲁塞尔会议取消,他的“表演”没人看了,而是因为他知道:四行仓库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国家最需要的战士,也是医治中华民族一味最好的良药。
场景更换,白马再一次越出四行仓库。浴血的白马,没有了洁白的浪漫,却可以背负一个英雄的民族,走得更远。
【参考丈欢】
[1]韩莉.电影《八佰》,一个唤醒灵魂的故事[N].河北日报,
2020-08-28(009).
[2]常艳芳.电影《八佰》传达中华审美和中国精神[N].山西日
报,2020-08-28(009).
[3]孙佳山.《八佰》中不可忽视的戏曲元素[N].环球时报,网关设备
2020-08-21(012).
⑷张丰.《八佰》:一个虚数和一个寓言[N]冲国青年报,2020-
08-25(009).
⑸隋明照.《八佰》:点燃民族觉醒火把[N]冲国新闻出版广电
报,2020-08-26(008).
(上接第58页)
但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民俗学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萌芽,当时主要是介绍外国民主主义思想的同时,将西方的民俗学理论介绍到我国。在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近代歌谣征集处,1920年成立了歌谣研究会。1922年出版了《歌谣周刊》,自此,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有行动的中国民俗学运动拉开了序幕。1926年前后,北方革命在北洋军阀的重压下陷入低谷,迫于压力,一些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纷纷南下广东,在中山大学,民俗学运动开始复苏,成立了民俗学会,出版了刊物,培养了人才,深入田野进行调査,这就是民俗学史上的中山大学时期。1930年前后,钟敬文、江绍原等人纷纷来到杭州,开始成立民俗学分会,这里的民俗学分会一宜持续到抗战爆发。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一些大学和研究机关被迫西迁,进入中国大西南的云贵川地区,使得他们的研究对象由中原汉文化逐渐转向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文化,抗战爆发后,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地区,出于改进思想改进学风的需要,同志提出了文学艺术民族化的主张,民间文学艺术受到了空前重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俗学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告成立,这一时期的民俗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民间文学及民间艺术等方面。打倒“四人帮”之后,中国民俗学迎来了春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下,1978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恢复工作,1983年,中国民俗学会宣告成立,1995年,民俗学被正式列入国家二级学科,博硕士点陆续成立,中国民俗学
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丈秋】
⑴王文宝.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大事记(建国后部分)[J].广东
民俗,2000(01).
[2]R ogerD.Abrahams,张举文.新观念之后:二十世纪后期的
民俗研究[J].广东民俗,2000(01).
[3]叶茜.民俗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一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
研究反思之一[J].甘肃民族研究,2003(04).
[4]叶茜.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研究反思[J].青海民族研究,
2004,15(01).
[5]王霄冰.中国民俗学:从民俗主义出发去往何方?[J].民俗
研究,2016(03).
7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2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61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神话   中国   研究   民俗学   学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