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
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
钞晓鸿 郑振满
清史是指清朝从兴起至衰亡的一段历史。其中第一次战争之后的晚清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又一直作为 中国近代史 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拥有自己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本文是从清史本位回顾20世纪的清史研究,显然不能因为近代史体系的存在而割舍晚清部分,损害清史研究的完整性 。关于战争之前的 清史 与之后的 中国近代史 ,学者已作了一系列的学术回顾,从而为人们把握20世纪特别是50年来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极大方便 。本文在此基础上,试图从清王朝的整个历史出发,关注20世纪清史研究的主要线索、时代特征、问题意识以及重要的学术积累,尽管这一思路不可避免地遗漏不少史学成果甚至重大的 中国近代史 研究成就,但在我们看来,这是在相当有限的篇幅与时间内对20世纪清史研究进行回顾的最好方式之一 。本文拟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清史研究取向略作评述,再对若干主要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试作总结。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 研究取向与时代特征
(一)1949年之前的清史研究
严格说来,清史研究可追溯到清代的本朝史研究,不仅官修与私撰的各种本朝 历史 连篇累牍,中央至地方还建立有专门的修撰机构(如国史馆与方志馆等等)。有的作者即为当事人,有助于增强叙事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处于本朝的历史局限性,有的著述反而更多地带有欠缺与歪曲成分,对满族早期历史的隐讳、对部分 实录 的篡改,就是例证。尽管今天看来大部分著述在当时扮演着维系朝政国纲、教化安民的角,而且大多以记叙为主而缺少或根本就没有规律性分析,研究的成分不足,但它们毕竟是后来清史研究的最初源头。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逊位之后,真正意义上的、通贯有清一代的清史研究才逐渐展开,而此时的20世纪已经走过了前10个年头。
清朝的灭亡标志着传统的王朝统治形式在中国的终结,骤变的政治形势与复杂的社会现实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复杂性,不同的立场观点也反映在清史研究之中;同时,清朝历史与当时现实的紧密联系,后世修前朝历史的长期传统,也使得人们对撰写清史充满热情。清亡后不久,就有各种各样的清史著作问世,其中一些即在此前撰述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如 清史纲要 ,记述了从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有清一代的历史,据 例言 , 本书道光以前各卷,脱稿于数年前 ,可见该部分在清朝灭亡之前即已编就 。汪荣宝、许国英的 清史讲义 ,
144
吴曾祺等: 清史纲要 ,商务印书馆,1913年初版,此据1925年再版本。
为紧扣清史研究的主要线索、时代特征,也囿于涉猎所及,本文基本以大陆出版物(含部分译著)为限。就大陆而言,除了近20年来 中国史研究动态 、 中国历史学年鉴 等刊发的年度与专题述评外,也有就此前较长时期所作的研究综述,如 近代史研究 编辑部 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述评 (人民出版社,1986年),陈生玺、杜家骥 清史研究概说 (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高翔 五十年来的清史研究 ( 清史论丛 1999年),曾业英等主编 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另外,部分相关著作也有相应的研究回顾,如郑天挺主编 清史 上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 第10、1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999年)。由于其他专题综述为数甚多,恕不一一列出。本文也参考了上述论著,谨此致谢。
西村工人体育场清史本位 并非王朝本位,后者正是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学术界反对、扬弃的研究取向之一。
从努尔哈赤起兵一直写到民国建立,其中太平天国失败之前部分,由汪荣宝编写,此部分实本于汪氏所著之 本朝史讲义 ,查 汪荣宝日记 ,后者在宣统元年 四月初六日 已正式完成 。
然而清亡之前完成的清史著作,在清帝逊位后的引用与整理出版,前后却发生了若干变化。 清史纲要 例言 指出, 凡人民抵抗官吏之举动,大都由政治不良而起,即有一二魁杰但为少数人谋私利,并非救民水火,亦究与寻常窃盗行为不同 ,所以本书将官书奏报中的 寇贼 、 逆匪 等字样予以 删 、 改 。再以上述 本朝史讲义 与 清史讲义 为例,除了将 本朝 改为 清朝 、 发祥之由来 改为 清世系之由来 等等因时过境迁而作的例行修改外,其他如, 太祖伐明之原因 ,改为 太祖仇明之原因 , 桂王之割据 改为
明永历帝之割据 ,尚之信、耿精忠之 伏诛 均改为 杀 ,
洪秀全之大乱 改为 太平天国之勃起 等,则反映了两者在政治立场、思想观念方面的显著差异。在汪、许二氏的 清史讲义 中,还写有 郑成功之沿海侵略 ,但数年后在许国英的 清鉴易知录 中即变为 大举进攻  。陈怀的 清史要略 虽对太平天国仍用 内乱 一词,但为其失败而惋惜,该书直接抨击清政府,说 (慈禧)太后骄侈淫佚  。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该时期的清史著作中,对满清王朝尊崇的日益衰微,而对清朝年间部分反清运动的逐渐肯定。
当然这只是总体趋势,并非所有的清史著作都持上述立场。例如诸葛汝楫的 清史辑要 ,记事 从开国之原 至 共和告成 ,对一切反清运动都持否定态度,视其为 贼 、 匪 ,太平天国也不例外,将其称作 发逆之乱 ,说 发逆洪秀全倡乱于广西 , 发捻回诸匪,纷纷而起,民遭涂炭,且与英人启衅,连年用兵,东南各省,糜烂已极 ;反而对清代的官员表示同情, (咸丰三年)二月初十日陷江宁省城,总督陆建瀛等殉难,贼遂据为伪都,僭号太平天国  。
除上述论著之外,这一时期还出版了其他一些包括整个有清一代的清史著述,如1914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刘法曾的 清史纂要 ,1915年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蔡的 清代史论 ,甚至有的著作已不知作者是谁,如1918年上海文明书店出版的 清鉴辑览 。另外,翻译著作也陆续问世,日本人稻叶君山的 清朝全史 ,经但焘翻译后,1914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专题研究方面,如梁启超的 清代学术概论 ,以
考证学 与 今文学 为主线,纵论清代学术,在此基础上,梁氏又著有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论析清代的学术流派、学术变迁与学术成就 。太平天国史研究也逐渐展开 ,至于其他的清史论文、译文则更多。
父母教会我30年代之前(包括1930年)清史研究的突出成绩是三类重要的清史著作问世:官修的 清史稿 ,孟森的 清朝前纪 等系列清史研究成果,萧一山独撰的 清代通史 。无论就详瞻程度、史实考订,或是资料发掘、篇幅部头而言,皆非此前清史著作可比拟。
1914年,北洋政府成立清史馆,编纂纪传体清史。由于时局动荡、经费支绌等客观原因,加之修纂人员态度、水平各异,各部分的完成时间与质量也参差不齐,在未经纂修人员通阅全稿的情况下,即于1927年仓促付印,取名 清史稿 。书中前后牾、观点偏颇、史实残缺、内容错谬之处不一而足。1929年故宫博物院聘请专家审查该书,列出19项罪状, 清史稿 也因此遭到政府查封,但此举反而造成洛阳纸贵,印刷私售不胫而走。平心而论, 清史稿 于清亡后不久,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空前的篇幅、比较系统全面地记述了有清整 145 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
李法章: 太平天国志 ,华新书社,1923年。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商务印书馆1921年初版,此据1927年版;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民志书店,1926年
初版,此据1929年版。
诸葛汝楫: 清史辑要 ,此据 鉴史辑要 附录本,福音印刷合资会社,1914年,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本,第
57 59页。
陈怀: 清史要略 第3编(第13章),此据北京大学出版部1925年再版本,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本,第42页上。又据该书版权页,写有 中华民国九年二月初版 ,即1920年初版;各卷署名为 瑞安陈怀孟冲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资料室编 (1900 1975)七十六年史学书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35页),说 清史要略 的作者是 陈怀、孟冲 二人,又说为 北京大学出版部  1910 年出版(其他论著亦有持此说者)。其实此书作者即为浙江瑞安人陈怀,孟冲是陈怀的字,而非另一作者。
许国英: 清鉴易知录 正编一 ,1918年初版,此据王钟翰校阅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
汪荣宝、许国英: 清史讲义 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13年。汪荣宝的 清史讲义 是作者在京师译学馆的讲稿,
原名 本朝史讲义 ,沈云龙主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续编第94辑(第939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 汪荣宝日记 宣统元年四月初六日载:有人求购 本朝史讲义 版权, 余答书允诺。今日将 讲义 目录
写定,并自为题词一首,缀诸卷端 。沈云龙主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3编第63辑(第621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第123页。
个一代的历史,同时也部分地适应清代的具体状况而增添了交通、邦交等志,其功绩是不能抹杀的;编纂者态度、水平不一,各部分的优劣得失自不能一概论之。至今,该书依然不失为清史研究的基本参考书目之一 。
孟森的清史论文先在 东方杂志 等刊载,1916年商务印书馆将其部分论文汇编成册,出版 心史丛刊 1集,后又出版了2、3集,收入了 奏销案 、 科场案 、 横波夫人考 、 孔四贞事考 、 董小宛考 等重要文章。在此之前,孟森曾有 心史史料 刊行,他在 心史丛刊 1集自序中提到, 向刊 史料
手足情未了
一册,荦荦大事为谈清史者所必留意  。在 心史史料 与系列成果的基础上,孟森推出了 清朝前纪 ,1930年由商务印
书馆出版。
当时的清史研究面临不少困难,但有两种情况十分突出:一是清朝对入关前的历史(如臣属于明朝)多有忌讳,大量与此相关的史实与史料被隐瞒、篡改甚至焚毁;二是清朝灭亡后,天子皇室从国法厉禁而成为百姓的公开话题,各种传闻在社会上蔓延,且不少以诋毁清朝为能事。孟森就是要将清朝所隐
晦的史实揭示出来,将对清代的诬蔑澄清与纠正过来。在 清朝前纪 叙言 中他说到, 清一代在入关之初,以关外事实为忌讳。  易代之后,禁纲尽除,吾辈不能继先民忍死留待之意,为之胪列发扬,以成信史。徒据清世矫诬捏造之本,作成一代之史,是国民果可欺而国史真无足轻重?非学人治历史者之本怀也 , 虽不信官书,亦不轻听世俗之传说 ,抱着 总使史书为征信而作 这一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考释满洲、女真、建州以及从猛哥帖木儿至努尔哈赤的历代先世。孟森这种学术态度与系列研究成果,对清史走上真正的研究之路具有重要的示范与促进作用,从而被视为20世纪清史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这一研究风格至今仍为部分清史研究者所继承。
海空在召唤萧一山独撰的 清代通史 上卷,1923年已经完成。他主张清史是清代的中国史,而非爱新觉罗王朝史,据该书上卷 叙例 , 盖本书所述,为清代社会之事变,而非爱新一朝之兴亡 。至1925年中卷完成, 清代通史 的字数已逾百万。此后,北平文史政治学院又刊印了该书下卷(两册,其中最后一章为 维新事业之发端 ),至此, 清代通史 的基本格局已经奠定,此后的不同版本均是在这一基础上再版、增订而来的 。尽管该书存在错谬之处,加之引用传闻轶事,受到学界批评。但当时作者不及而立之年,能以个人之力,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撰就这一空前篇幅的章节体清史巨著,比较系统全面地记述了有清一代(至晚清)二三百年的历史,实属难能可贵之举。另外,该书肯定太平天国、天地会等反清斗争,颂扬民族革命,与纪传体 清史稿 的立论观点、体例形式形成鲜明对比。若从篇幅部头而言,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还没有一部同类的著作可与其抗衡。
纵观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清史研究,主要的成绩与特点有:
第一,清朝早期历史的真相被相继公诸于世,对清朝的诬蔑与有关清朝的传闻正在逐渐得以纠正与澄清。其中以孟森的贡献最大, 心史丛刊 与 清朝前纪 交相辉映,既不诋毁满族与清朝,又要将其所隐瞒的史实揭示出来,推动清史研究走上客观求实之路。
146 历 史 研 究2003年第3期
不少论者在 清代通史 完成时间、早期版本等方面出现疏误,例如,有著作认为 1926年完成中卷 ,其中上卷
1923年商务印书馆版 ;也有认为 民国十三年夏 上卷行世;还有认为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上中两卷。目前大陆比较流行的版本是中华书局根据台湾商务印书馆修订本的影印本,但 影印说明 中也存在错误,如说 本书上卷于一九二三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次年中卷相继问世) (中华书局,1986年)。笔者以为,上述部分错误很可能来自于对萧一山后来一段话的误解与简单推论,萧氏1944年5月曾追述说,此前的 清代通史 , (民国)十二年上卷出版,不二年中卷亦出版,共约一百二十万言。后皆归商务印书馆印行 ( 清代史 后记 ,商务印书馆,1945年,第307页)。但 十二年上卷出版 未必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不二年中卷出版 未必是次年即1924年出版、 后皆归商务印书馆印行 也未必是同一年印行。实际情况是: 清代通史 最早由北京中华印刷局出版,其中上卷1923年出版;中卷1925年出版(台湾中央研
究院郭廷以图书馆藏本)。本文所据为商务印书馆本,其中上卷 叙例 作于1923年11月18日,1927年9月出版;中卷 叙例 作于1925年9月28日,1928年9月出版;下卷之一、二均为 北平文治学院讲稿 本(据封面所题),未署刊印单位及年月(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本)。
孟森: 心史丛刊 3集合刊本,大东书局,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初版 即1936年初版(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
李汝军本); (1900 1975)七十六年史学书目 认为大东书局 1934 年出版恐有误(第36页)。又据北京图书馆编 民国时期总书目 (历史 传记 考古 地理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147页),心史: 心史史料 ,时务新报馆,1914年出版。
对 清史稿 的评介,详参朱师辙 清史述闻 所辑的 清史评论 部分(三联书店,1957年,第182 432页),
又参秦宝琦  关于 清史稿 的纂修与评论 简述 ( 清史研究通讯 1982年第1期)。港台学者对该书从档案、版本以及研究资料汇总等方面所作的考察分析,颇值得参考。
第二,完成出版了若干通论性清史著作。其中 清史稿 与 清代通史 虽存在各种缺陷甚至错谬之处,但若从同类著作的详瞻与篇幅而言,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尚无出其右者。前者屡经校勘增订,后者迭经作者充实,成为20世纪清代通史的代表之作。
第三,几乎所有的清代通论性著作均把清朝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战争通常被看作道光年间的重大事件,而非清史研究的前后分野。在清史阶段划分中,似乎更加强调乾嘉之际作为清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
第四,传统体裁的清代部分或清代尚未完成的著述得以续修、完成,一些清史资料逐渐整理、出版。传统史书体裁除纪传体的 清史稿 外,其他体裁如黄鸿寿的 清史纪事本末 ,刘锦藻的 清朝续文献通考 等,继 德宗实录 在此期间完成后,又继续编纂宣统实录即 宣统政纪 。某些清史资料得以刊布,如清国史馆的 清史列传 (中华书局,1928年)。故宫博物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等逐步进行档案整理、刊布。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或时代局限,若从大多数著作观察:其一,立论往往有失偏颇,或肯定清朝,进而为清朝歌功颂德,肯定其文治武功也包括有镇压反清起义及文过饰非之辞;或否定清朝,甚至将反对清朝专制与反对满族混淆起来。除民族革命史观外,天命观、英雄史观也有一定市场。如 清史纲要 例言 中说: 其实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本无定位。  清史要略 谈到清朝灭亡时说: 或曰清之兴也,以摄政睿亲王多尔衮,清之亡也,以摄政醇亲王载沣,以摄政始,以摄政终,先后一辙,岂非天哉?  由于历史局限性,甚至孟森这样的学者也不例外, 他把一代的兴亡治乱归结为帝王将相等少数统治阶级首脑的奋发有为和荒淫燕嬉  。对于唯物史观,在清史研究中也出现了反对声音,萧一山 清代通史 上卷 叙例 讲到: 近世 唯物史观 (Eco  nomic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之学说兴起,谓经济之趋势,当求诸
历史;历史之变迁,亦根据于经济:二者有相互之关系,而历史之因革,尤以经济为转枢。 他认为, 吾人既不能不认生计为历史上最重要之问题,亦不能认文化政治纯受经济之支配。盖普通史之内容的评价,为文化,政治,生计三者 , 清代通史 正是从这三者 均衡 的角度进行论述的。
其二,一些附会传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清史研究。早期的清史著作更是如此,如陈怀 清史要略 第2编第9章即记载雍正 为某女侠所刺也 。这些正是孟森着力批评、力图纠正之所在, 清朝前纪 绪言 指出, 盖清帝逊国以后,国人以习知清世禁纲之密,清纪载之难信,于是妄造瞽说,流传失实,多污蔑清室之谈 ,  革命以后之小说家,妄造清世事实,以图快种族之私,而冀从流俗好奇之听。
其三,多叙事而少论说,有排比资料之嫌;传统体裁如编年体仍比较流行,章节体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清史纲要 即为 按年编次 的 编年体裁 。 清鉴辑览 ,也是编年体。 清代史论 ,以朝代为经、事项为纬, 就清代十二朝之内政外交,提纲挈要 , 备述颠末 。 清史要略 虽然分为编、章,但各章分别记载某一或数个事项,实类似于纪事本末体。这些著述一般仅对清代的重大事项进行简单勾勒,有些甚至是对原始资料的排比汇总、增删修改而成,缺乏学术性分析 。
其四,大量的清史资料特别是档案资料还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与保护, 八千麻袋 事件就是例证。1921年,当时的历史博物馆因经费困难,将此前整理档案时比较零散的约八千麻袋档案作为废纸卖给了纸店,罗振玉后以3倍的价格将其买回,除挑选整理外,又转售于李盛铎,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最终从李氏手中购得这批档案。几经辗转周折,这批档案虽免遭灭顶之灾,但亦损失严重。
不过到了三四十年代,以上的某些不足则不同程度地得以纠正。
在前一时期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孟森推出编年体的 明元清系通纪 , 以明代之纪元,叙清代之世系 。该书在取材立论方面均经鉴别斟酌, 盖慎之又慎 ,不能纪年者,作为 前编 , 正编 15卷,则逐年考证清朝先世事迹,从明初直至嘉靖年间, 既为 明史 所削而不存,又为 清史 所讳而不著,则此一编正为明清两史,补其共同之缺也。 此书的功力、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 明元清系通纪 是针对入关前清朝先世的 147 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
孟森: 明元清系通纪 ,见 自序 与 前编6起始部分。该书未署出版单位及年月,
5自序6作于1934年9月/前五卷刊行时0,由蒋梦麟题写书名,据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目录,为/北京大学0刊行。有些论著认为此书原名即
当时也有清史著作对传统体裁提出批评,如汪荣宝5清史讲义#绪论6、萧一山5清代通史#导言6等。
商鸿逵:5编辑说明6,孟森:5明清史论著集刊6,中华书局,1959年。陈怀:5清史要略6第4编(第4章),第14页上。
史实考释的话,那么5清史讲义6则主要是对入关以来(至咸同时期)清朝历史的论述。30年代孟森在北京大学授课时,撰有5明清史讲义6讲稿,后来清史部分单独印行,书名5清史讲义6。该书首先讨论5
清史在史学上之位置6,强调客观公正地评价清代的历史地位,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重申学术研究的严肃性:/近日浅学之士,承革命时期之态度,对清或作仇敌之词,,清一代武功文治,幅员人材,皆有可观,,革命时之鼓煽种族以作敌忾之气,乃军旅之事,非学问之事也。故史学上之清史,自当占中国累朝史中较盛之一朝,不应故为贬抑,自失学者态度。0¹此外,他还出版有其他清史论著,考证史实,否定传闻;不仅自己伏案钻研,在南京、北京讲授清史,而且呼吁解禁5清史稿6,亲自编纂检索资料,以推动清史研究º。
前述萧一山的5清代通史6虽数百万字,但严格地说还不是一部包括整个有清一代的清代通史,且篇幅庞大,翻检阅读不易。40年代,萧氏在此基础上出版了5清代史6,此书实为5清代通史6的简写本,而且包括整个清代兴亡的历史。全书以/民族革命0思想贯穿始终,将郑成功视作/民族革命之倡导者0,最后一章为/民族自觉与国民革命0,已经写到了宣统退位之后»。
国际民航组织
三四十年代,谢国桢出版了一系列明清史料与学术史、政治与社会史专著,如5清开国史料考6、5晚明史籍考6、5清初史料四种6(国立北平图书馆,1931、1932、1933年),其中前者考录入关前清史史料,评述中外清史研究论著,已部分地具有研究指南的性质。又如5顾宁人先生学谱6、5黄梨洲学谱6、5孙夏峰、李二曲学谱6(商务印书馆,1930、1932、1934年),考述了谱主的生平、学术与交游。此外还有5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6(商务印书馆,1934年)、5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6(开明书店,1948年)等。40年代,郑天挺所著5清史探微6也出版发行。该书收入了作者三四十年代的清史论文12篇,内容涉及
满洲礼俗、制度与血缘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如5满清皇室之氏族与血系6、5清代包衣制度与宦官6、5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6、5满洲入关前后几种礼俗之变迁6等重要文章,有的论文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有的则进一步完善了孟森等人的某些观点¼。
这一时期的档案资料整理也足堪称道。如前所述,中央研究院从李盛铎处购得大量档案后,由傅斯年与徐中舒负责,李光涛等人具体整理,从1931年5明清史料6甲编出版,至1947年已整理完成了丁编½。晚清部分则有蒋廷黻的5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6(上、中卷,商务印书馆,1931、1934年)、左舜生的5中国近百年史资料6、5中国近百年史资料续编6(中华书局,1926、1933年)等。故宫博物院在档案资料的整理刊布方面则成绩更大,据统计,从1929年至1948年,编辑出版了如5筹办夷务始末6、5掌故丛编6、5史料旬刊6、5文献丛编6、5清代档6以及中外关系等等各种清代档案与档案目录约50种。应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前贤#148#历 史 研 究
¹º»
¼
½5明清史料6乙编、丙编分别于1935、1936年出版,1947年丁编完成,1951年由中国科学院出版,后来台北中研院
史语所根据运往台湾的明清档案,又将5明清史料6编至癸编(1953年戊编、1957年己编、1960年庚编、1962年辛编、1967年壬编、1975年癸编。1985年,中华书局又影印出版)。
郑天挺:5清史探微6,1946年初版,此据独立出版社1947年再版本。萧一山:5清代史6(原名5清史大纲6),此据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孟森:5清初三大疑案考实6,未署出版单位及年月,据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目录,为1935年北京大学印行。5清史
稿应否禁锢之商榷6发表于北京大学5国学季刊6第3卷第4期(1932年),收入朱师辙前揭书。
5清朝前纪6或5满洲开国史6,这恐怕是对孟森若干说明的误解。5明元清系通纪6前编一开始讲到,
/此书先称5清朝前纪6,后又作5满洲开国史60,作者在这里实际是说该书与此前二书之间有渊源关系,而不能简单地仅从字面下结论,在上句话之后孟森紧接着说,/迭经整理及补充,遂将清先世在明代一一可纪以年岁。0又据孟森5清朝前纪#叙言6,/今分未入关以前为5清朝前纪6,先作本科讲义之上编,别条纪入关以后之公案为下编,以次讲述焉0;可见5清朝前纪6最初是作为教材而出版的。若具体比较5明元清系通纪6与5清朝前纪6,两者之间无论是体例还是篇幅,均大相径庭。再据商鸿逵5述孟森先生6一文所述(收入孟森编5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6,中华书局,1986年),5心史史料6于1914年刊行,其中的第一、第二部分,加上之后撰/太祖0纪,共11篇,/合称5清朝前纪60,作为在南京的教学讲义使用。后来在北京大学讲授明清史,将太祖部分裁去,但仍留有目录(/第十讲太祖新纪0),讲义更名
为5满洲开国史6。/继而专力从事编纂5明元清系通纪6,,5通纪6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印出十五册,未及完成全稿,夏(忧)愤国难辞世0。
¹ 孟森:5清史讲义6,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年,第149页。据该书目录,最后一章即第5章是
/咸同之转危为安0,最后一节为/第六节平回0,书末/附:俄还伊犁始末0。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2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61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清史   研究   部分   出版   历史   中国   著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