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可打印修改)

《大学美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
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大连海事大学车祸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美是由一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形式构成的。美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形象性和感染性是美的显著特征。
美根源于实践之中。美最初是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美和真、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社会实践。
2、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
理解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掌握美的基本特征:形象性、感染性;
了解美根源于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美。
第三章审美门户
1、美的形式和形式美的区别。形式美的形成和特点。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彩、形状、声音。
形式美的法则: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比例匀称、多样统一。
2、了解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彩、形状、声音。
掌握形式美的法则: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比例匀称、多样统一。
第四章审美范畴
1、审美范畴是人们对美的表现形态的一种概念表述。
审美的基本范畴: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优美和崇高的审美特性与形态特征的比较。马克思
松木桩主义美学关于悲剧性理论、喜剧性理论的要点。悲剧性、喜剧性的类型。优美感、崇高感、悲剧感、喜剧感的特征。
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中和、气韵、意境。
当代审美范畴的发展:丑、荒诞。
2、掌握优美与崇高的比较;
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悲剧性、喜剧性理论的要点;
理解悲剧性、喜剧性的类型;
了解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中和、气韵、意境,当代审美范畴的发展:丑、荒诞。
第五章审美意识
1、审美感受的特征:直觉性、愉悦性、功利二重性。
大熊猫一般产几只仔?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
总参谋部信息化部审美意识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审美意识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个性、全
人类共同性。审美意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2、理解审美感受的特征:直觉性、愉悦性、功利二重性;
了解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
掌握审美意识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第六章审美心理
1、审美心理结构要素:审美感知(美感的基础)、审美想象(美感的载体)、审美理解(美感的规范)、审美情感(美感的动力、中介、效应)。
什么是审美感知,审美感知的整体性、选择性、情感性。
什么是审美想象,审美想象的初级形式——审美联想(知觉想象),审美想
象的高级形式——狭义的想象(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
什么是审美理解,审美理解的类别(前提性理解,融入性理解)。
什么是审美情感,审美情感的特点。
审美心理过程:准备阶段、实现阶段。
2、掌握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
了解审美心理过程。
第七章自然审美
1、自然美和自然审美的形成和发展,自然审美的致用阶段、比德阶段、畅神阶段。
自然美的特征。
自然风光美的类型:未经人类加工改造的原始状态的自然风光美,经过人
类生产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风光美,经过人类艺术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风光美。
自然风光美的构成:形状美、彩美、声响美、流动美、人文景观美。
自然风光美的风格:雄伟、壮阔、险峻、幽深、秀丽、奇特。
自然美的审美指导。
2、理解自然美的形成和发展;
了解风光美的三种类型和风光美的构成;
掌握风光美的主要风格。
第八章社会审美
1、社会美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美的特征与自然美特征的比较。
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人的美的两个方面: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内在美是人的美的主要的决定的方面。
社会生活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日常生活美。
社会环境美:社会风尚美,生活环境美。
社会美的审美指导。
2、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特征比较;
山东高速公路网
掌握人的美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社会生活美、社会环境美的构成。
第九章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
1、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类审美创造和审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整个审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谐和和冲突。
科学美的本质特征。
技术美的本质特征。
科学技术美的审美指导。
2、了解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美、技术美的本质特征。
第十章艺术审美(一)
1、艺术美的本质在于创造,艺术美是一种物态化的审美创造。参与艺术创造的三要素:客体的对象要素,主体的生命要素,艺术品的形式要素。
艺术美的特征:独特性、形象性、情感性、典型性、理想性。
艺术美的审美功能:愉悦娱乐功能、启迪认识功能、感化教育功能、调节补偿功能。
艺术美的审美指导:要确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具有正确的审美标准与审美态度;要加强理论修养与知识积累,在艺术实践中增强审美想象能力;要掌握鉴赏艺术美的基本方法。
2、理解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了解艺术美的审美功能;
掌握鉴赏艺术美的基本方法。
毒株第十一章艺术审美(二)
1、艺术的分类。
实用艺术的含义和类别,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实用艺术。
造型艺术的含义和类别,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的含义和类别,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的含义和类别,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的含义和类别,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语言艺术。
2、了解艺术的分类;
理解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了解各类艺术的欣赏方法。
第十二章大学生与美育
1、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体,精神需求大于物质方面的需求,爱美、追求美是必然的。大学生需要通过美育使自己对美的追求自觉化、深刻化和系统化。大学生美育的目标是促使人生艺术化、审美化。
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浪漫、易变、独特、强烈。
大学生美育的途径:审美理论学习,审美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形象塑造:青春朝气、修养风度、聪慧高尚。
2、了解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
了解大学生的美育途径。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现行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在第三学年开设。
本课程与哲学、大学语文、文学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
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等先修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哲学课为学习本课程打下哲学基础,大学语文课蕴涵丰富的美育因素,音乐鉴赏等其他选修课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众多材料和手段。因此本课程在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先修课程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加以提炼和深化,提高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
本课程和以上课程又有明确的分工。本课程主要是在学生已经获得的哲学
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各种审美实践、审美理论材料,着重学习美育和美学理论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审美能力。
五、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可根据条件,适当安排一至二次自然审美实践或艺术审美实践(如观赏演出,参观展览,分析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等等),使课堂教学上的理论讲授能通过学生的审美实践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六、本课程在课外练习方面的要求
1、每次课后均布置思考题。
2、主要作业形式:论文。一般安排一次,要求能把学习的有关内容与审美实践结合,并有理论上的提高。
七、本课程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
本课程的课堂讲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音像手段,努力做到直观、形象、
深刻。凡有条件者,本课程应在专用美育教师或电话化教学教室进行。如暂不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5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59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审美   课程   美育   艺术   本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