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概每天一个知识点: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艺概每天⼀个知识点:艺术审美性特征
三、审美性
艺术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是审美性。从艺术⽣产的⾓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它必须是⼈类艺术⽣产的产品。其⼆,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切⾮艺术品区分开来。
胡幼桃
澳洲网上唐人街(⼀)艺术的审美性是⼈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人与PIG交互作为⼀种特殊的精神⽣产,艺术⽣产的⽬的是为了满⾜⼈类的审美需要。事实上,艺术作为⼈类精神⽂化的⼀种特殊形态,它本⾝就是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体现。美学理论告诉我们,美的形态分为⾃然美与艺术美。
⼆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艺术美直接凝聚着⼈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例如,泰⼭的雄伟、华⼭的险峻、黄⼭的奇特、峨眉的秀丽,这些天然风景之美,都是⼤⾃然造就的。艺术美却不同了,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所创造的,凝聚着⼈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然⽽,我们⼜必须注意到,并不是⼈类⼀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称为艺术品。只有那些能够给⼈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也就是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类创造物,才能称为艺术品。艺术的审美性,
集中体现了⼈类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产⽣和发展,离不开⼈类的社会实践。
艺术也正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终于完成了由实⽤向审美的过渡,成为⼈类审美活动的最⾼形式。艺术美作为现实的反映形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现实⽣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的审美需要。
同时,艺术⼜是⼈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表现。任何艺术都有⾃⼰特殊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例如⽂学是运⽤语⾔⽂字,绘画是运⽤线条⾊彩,⾳乐是利⽤⾳响,舞蹈是利⽤肢体等等。这些物质材料和艺术语⾔,使得历来仅存于⼈们头脑中的审美意识,“物化”为可供其他⼈欣赏的艺术作品,这样,艺术就成为传达和交流⼈们审美意识的⼀种⼿段。短跑技术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美之所以⾼于现实美,是申王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活真实,⽽是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使⽣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艺术中的“善”,也并不是道德说教,同样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创作,使艺术家的⼈⽣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也就是化“善”为“美”,体现为⽣动感⼈、有⾎有⾁的艺术形象。
然⽽,艺术家并没有局限于⽣活真实,更没有流于道德说教,⽽是通过化“真”为“美”和化“善”为“美”,达到真、善、美的融合。画家娴熟地运⽤了散点透视法,熔时空于⼀炉,摄五象于笔端,使整蝠画⾯有起伏有⾼潮、⾈析屋宇刻画⼈微,⼈物情态⽣动逼真,具有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毫⽆疑问,⽣活中除了真、善、美,也有假、恶、丑。但是,⽣活中“丑”的东西,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同样要通过审美特征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这就是说,在⽣活中我们既可以到美的现象⼜可以到丑的现象,在艺术中却⼀概都以审美性表现出来。⽣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创造变成了艺术美。事物本⾝“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它已经有了审美意义。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的审美性,使“丑”的⼈物形象获得了不朽的艺术魅⼒。
(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
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它是⼆者的有机统⼀。中外艺术史上,形式美的问题受到许多艺术家的重视。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是对我国古代绘画实践的系统总结,这就是:“⼀⽓韵⽣动是也,⼆⾻法⽤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谢赫的“绘画六法”作为⼀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其中的“⽓韵⽣动”是对绘画作品总的要求,⽽其他⼏条都涉及艺术形式问题。
可燃气事实上,每种艺术都有⾃⼰特殊的形式美。由于各种艺术长期的历史发展,每个艺术门类在运⽤形式
美的规则⽅⾯,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规律。然⽽,这些形式美的法则⼜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艺术贵在创新,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艺术家们在⾃已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寻美的形式,从内容出发去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以加强艺术的表现⼒,从⽽使得艺术的形式美⽇益丰富和发展。
涪江就拿建筑艺术来说吧,⾃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们就将达哥拉斯学派的“黄⾦分割”理论奉为建筑艺术形式美的法则,强调建筑物各个部分间的⽐例。如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帕提农神庙,造型端庄,⽐例匀称,被视为古希腊神庙的典范。这座神庙独特的柱列,完美的⽴⾯⽐例,反映出古希腊⼈对建筑形式美的刻意追求。神庙主体由46根洁⽩的⼤
的典范。这座神庙独特的柱列,完美的⽴⾯⽐例,反映出古希腊⼈对建筑形式美的刻意追求。神庙主体由46根洁⽩的⼤理⽯圆柱环绕成⼀个回廊,这些圆柱的⽐例经过精⼼设计。千百年来,世界各国建筑师研究后都⼀致认为,帕提农神庙之所以这样美、是因为它的⾼、宽和柱间距等都合“黄⾦分割”理论。
随着⼤⼯业⽣产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突飞猛进,建筑师们都扬弃了传统的形式美法则,坚决反对在艺术形式美上的整齐划⼀,提倡建筑艺术形式美的探索和创新。在澳⼤利亚悉尼市的海湾上,1973年建成了⼀座闻名于世的悉尼歌剧院。这座历时15年,耗资上亿美元的建筑,刻意追求造型美,设计⼗分
独特。它远看像是⼀⽀迎风扬帆的船队,近看⼜像是⼀组巨⼤的贝壳雕塑,也像⼀朵巨⼤的⽩荷花,作为著名的环境艺术或有机建筑的典型作品,与周围的海⽔融为⼀体。整个建筑物包括巨⼤的歌剧厅、⾳乐厅、餐厅、排演厅和展览厅等。它造型的奇妙之处,不仅在于建筑物的四⾯富于艺术感染⼒,⽽且屋顶也精⼼设计为⼗分漂亮的第五个“⽴⾯”,供⼈从空中或周围的⾼层建筑上观赏。悉尼歌剧院这种奇异独特、别具匠⼼的造型美,使之成为世界现代建筑的⼀个瑰宝,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览者,成为了澳⼤利亚整个国家的象征。当然,艺术的形式美,不能脱离艺术的内容美,因为艺术的形式美在于它⽣动鲜明地体现出内容。
事实上,上⾯提到的建筑艺术中的两个例⼦,在它们独特的造型美中也蕴含着时代的内容。帕提农神庙鲜明地体现出盛⾏于古希腊时代的“美就是和谐”的美学理想,也就是后来德国启蒙运动学者温克尔曼所说:“希腊艺术杰作的优点在于⾼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此外,帕提农神庙既是为保护神雅典娜建造的,也是平民百姓欢庆节⽇的庙宇;它既是神庙,⼜处处表明⼈的存在。它是雅典的奴⾪主民主制度下的产物,集中体现出这个时代和这个民族的社会背景。
与之相反,悉尼歌剧院却是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建⽴标志着在现代⼯业社会中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已经达到了很⾼的⽔平。从美学追求来看,悉尼歌剧院这⼀建筑作品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它的设计师丹麦建筑家伍重强调现代建筑应当从属于⾃然环境,崇尚“有机建筑”理论,认为建筑应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在⼀起,仿佛是⾃然⽽然“⽣长”出来的⼀样。在海滩上设计建造的悉尼歌
剧院,远远望去,似万顷碧波中的⽚⽚⽩帆,⼜如荷花盛开,充满浪漫的诗情画意。这些例⼦都从⼀个侧⾯说明,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
《美学散步》名⾔
形象不是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形式中每⼀个点、线、⾊、形、⾳、蕴,都表现着内容的意义、情感、价值。所以诗⼈艾略特说:“⼀个造出新节奏的⼈,就是⼀个拓展了我们的感情并使它更为⾼明的⼈。”⼜说:“创造⼀种形式并不是仅仅发明⼀种格式,⼀种韵律或节奏,⽽且也是这种韵律或节奏的整个格式的内容的发觉。莎⼠⽐亚的⼗四⾏诗并不仅是如此这般的⼀种格式或图形,⽽是⼀种恰是如此思想感情的⽅式”,⽽具有着理想的形式的诗是“如此这般的诗,以致我们看不见所谓诗,⽽但注意着诗所指⽰的东西”。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4:1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58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艺术   审美   建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