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所谓实用艺术,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实用艺术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中国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大批彩陶,古希腊与古罗马遗留下来的巨大建筑,如雅典卫城和罗马大斗兽场等都证明,早在古代,人类在其创造活动中,就不仅使其作品具有直接的用途,而且也将创造性才能对象化,使这些作品成为具有一定审美意义的艺术品。也就是说,实用艺术品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
实用艺术是所有艺术种类中最普及、最常见的一大类别,与人们的衣、食、住、用等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实用艺术与其他艺术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物质上的实用需要。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实用艺术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而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或美学追求,因此,它不强调再现性,而强调表现性,从而形成了实用艺术表现性的特点。
实用艺术与造型艺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上讲,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官就可以直接感受到。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有时人们又常把它们归为一类。从区别上讲,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主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而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和审美需求。
跨境换股实用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一、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场所。建筑(architecture)这个词在拉丁文中原来的含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形体、节奏、彩、质感、空间组合等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一)建筑艺术的种类
桑塔纳化油器
建筑可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民用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建造的,其建筑原则是实用、安全、舒适,民用建筑同时也体现了特有的民族习惯、风俗和等级观念、宗教信仰等民族意识。公共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公共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体现不同时代、地域和社区的集体精神追求、民族精神等。园林建筑是人们将生活环境艺术化,并与建筑融为一体的产物,体现了人们对生活情趣的审美追求,同时凝聚了各种艺术的风采。纪念性建筑,主要用于对于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纪念,具有强烈的人文意识和时代精神。
除了以上建筑种类,还有宫廷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等。
(二)建筑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
第一,追求以实用性为基础的空间美。早在两千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实用、坚固、美观。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建筑师们遵循的基本规律。建筑首先应当具有实用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建筑完全是为了防寒御兽、避雨遮风等实用目的而建造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生产力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及审美观念逐渐形成和发展之后,建筑才具有了审美的性质。也就是说,建筑的审美性是以实用性为基础的。
ixos
第二,以空间组合、形体、节奏、彩、装饰等为艺术语言。建筑艺术的语言包括许多因素,空间组合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
需要和审美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如北京的天坛(如彩图3所示),其整体平面是正方形,中央的圜丘是白石砌成的三层圆台,通过这种空间组合,用有形的建筑实体来表现无形的天宇,以具象的造型来体现象征的意蕴,体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同时,耸立在地面上的圜丘坛同周围低矮的围墙形成鲜明对比,不但扩展了祭祀空间,而且增添了崇高感和神秘感。形体主要是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如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整个建筑的巨大形体,外观给人的突出印象是雄伟端庄。节奏是指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的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内在的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
们分别称做“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例如,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就有着明显的节奏感:两旁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形成连续不断的空间序列。彩也常常构成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例如故宫,总体彩金碧辉煌,朱红的围墙、白的台基、金黄的琉璃瓦顶、大红的柱子和门窗,使这座皇宫的彩别具一格。装饰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创造建筑美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起到为建筑物增辉添彩的作用。如中国传统建筑十分注意屋顶的装饰,不但在屋角处做出翘角飞檐,饰以各种雕刻彩绘,还常常在屋脊上增加华丽的走兽装饰。总之,正是通过空间、形体、节奏、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建筑造型是构成建筑美感的核心。造型必须符合形式美法则,形式美中的统一、均衡、对称、对比、韵律、比例等法则在建筑造型及其构图中均有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是统一和谐、节奏韵律等。和谐是一切美感的基础,建筑中的统一即和谐,即运用各种技术的和艺术的手段,对各种造型因素予以组合,使之协调稳定,浑然一体。多种多样的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可以使建筑获得不同的艺术品格。 第三,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又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得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认识价值和文化价值,人们可以通过通览人类遗留下来的各个时代的建筑,透视文化史和文明史。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甚至认为:“人们惯于把建筑称作世界的编年史;当歌曲和传说都已沉寂,已无任何东西能使人们回想一去不返的古代民族时,只有建筑还在说话。在‘石书’的篇页上记载着人类历史的时代。”1建筑往往具有多重的象征性意味,即通过建筑艺术的手段来表现某种特定的精神
内涵。建筑的象征性是建筑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一座充满象征意义的建筑物,常常是一座历史的碑石,其巨大的精神感染力甚至会超过环境和造型。如建筑史上有名的“哥特式建筑”,就反映了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统治地位。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巴黎圣母院(如图4-3-1所示),正面是一对高60余米的钟塔,靠近后面是一座高达90米的尖塔,它象征中世纪教会的无限权威高高地凌驾于整个城市之上。尤其是它的尖塔,那尖形的拱顶,那又高又细的柱子等,都是垂直向上,直刺青天,给整个教堂制造出一种上升、凌空、缥缈的艺术效果,目的是把那些饱尝人世痛苦的信徒的目光引向苍天,使他们忘却现实,憧憬天堂。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在竭力增大建筑体量的同时,又赋予其自然力的表现,从而表明法老权威的至高无上。北京故宫(如彩图4所示)建筑,格局纵横交织,前后左右对称,空间的严肃感、稳定性极强,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对皇权至高无上的显示,以及对法度、秩序和礼仪的追求。中国园林建筑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崇尚,又将诗、书、画、工艺、雕塑等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和谐景观,蕴涵了创作者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趣。
不论是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典雅和大气,还是江南苏州园林的静谧、恬雅和变化有致,虽有审美观念与精神含量的不同,但同样表达了人们追求和谐的审美情趣。悉尼歌剧院(如彩图1所示)由几瓣支起的白壳体覆盖,像白莲、贝壳、轮船,但并没有确切的含义,其间却蕴涵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1[前苏联]鲍列夫:《美学》,乔修业、常谢枫译,415页,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
二、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所创造的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可供人休闲或观赏的自然景观,它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凭借山水、花草、林木、建筑等组合而成。园林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一)园林艺术的种类
甘精胰岛素
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
与其他建筑艺术相比,园林艺术更注重观赏性,并且通过撷取自然美的精华,将自然美与建筑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富有情趣的园林美,因而也有人将它和建筑并列为实用艺术中不同的类型。
东方园林发端于中国,也以中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园林最早产生于殷周时代,秦汉时的帝王宫苑已具有很大规模,形成了以湖水为中心、堆山建岛、修筑宫室的“一池三山”的传统中国园林格局。明、清两代在北京修建的北海、中南海,清代修建的颐和园、恭王府花园等,都依水而建。当代园林也多采用这种格局。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是崇尚自然,但又不是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自然的艺术再现。明代造园家计成在他的园林学专著《园冶》中说:园林的建造当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对中国园林基本特点的精当总结。“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造园家总是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创
造出深远的意境。中国园林又分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两大派系。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南方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代表。北方园林如颐和园,规模宏大,豪华富丽,利用自然地势进行建造。南方园林如拙政园、网师园、西园、留园等苏州园林,与家居相结合,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营造,设计精巧,布局自由,风格雅致。它叠石造山,以水石相映构成园中主景;再以亭榭廊门蜿蜒其间,辅以花卉竹木、借景隔墙等,更添情趣。日本园林在早期虽然接受了中国的影响,但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多种样式的庭园,有“筑山庭”园林、“平庭”园林、“池泉式”庭园、“枯山水”庭园等,具有独特的风格。反应停
中国古典园林突出的特点是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无论是北方大型园林,还是南方小型园林,都是将自然美和建筑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山水、花木和亭台楼阁、厅堂廊榭等巧妙地结合起来,并且特别注意从诗词文赋中吸取精华,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从而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法国园林在17世纪形成了鲜明的特,并且影响到欧洲许多国家。它崇尚“人工美”,要求结构布局均衡匀称、井然有序。当时著名的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均衡的法则”。他主持建造的凡尔赛宫园林就是一个典范。这种园林由规整性的几何图案构成,花坛、道路、水池、草坪和修剪过的矮树等互相配合,平坦开阔,一览无余。精美的雕像安放其中,更显富丽、高雅。欧洲园林也有其他一些不同的风格,其中地位比较重要的有意大利台地园和英国自然风景园。意大利园林一般与郊外别墅连在一起,建在坡地上,顺地形造成几层台地。整个园林分两部分,
中心是花园,外围是林园。布局采用规则式,讲究对称与均衡,水池、矮树等组成几何形花纹图案。还特别利用水的效果,层层跌落的流水和喷泉是最为生动优美的景观。英国园林早先是模仿意大利风格。17世纪之后,法国园林的模式又被英国上流社会仿效。到了18世纪,受到中国园林和欧洲风景画的启示,有人指出英国园林“不是顺应自然,而是喜欢尽量违背自然”的弊病,从此园林师开始热心地从自然风景汲取营养,追求牧歌式的自然景,并形成了“自然风景学派”。
阿拉伯园林发端于古代巴比伦和波斯。当地因为干旱缺水,很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园林就形成了以十字形道路交叉处的水池为中心的格局。这种格局在阿拉伯地区被继承下来,成为一种传统,其影响遍及中东、北非和西班牙、印度等地。它的花圃为下沉式,低于地面,以利于保持水分。建筑物位于园地的一端。印度17世纪修建的著名的泰姬·玛哈尔陵,是
这种园林的典型。十字形道路把园地整齐地分为四块,中央是水池和喷泉,陵墓建筑位于园地的一端,花圃原来也是下沉式,后来填平,改为草地。
(二)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一,人化的自然美。园林是人们利用自然因素融会人文因素,为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而创造和修建的场所,是人造的景观,是自然美的浓缩。如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全园占地面积约50亩,其中水面约占3/5,池水以土山分隔,形似两座小岛,山上林木葱翠,沿池垂柳依依,山径水
廊起伏曲折,古木蔽日,波光倒影,使这些人工造就的自然美,达到“虽由人工,宛自天成”的效果。
第二,综合的文化美。中国的园林艺术与中国绘画、中国诗词、中国戏剧、中国文学等都有紧密的联系,具有文化、历史、美学和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此外,中国古典园林又非常讲究亭、台、楼、阁、廊、榭等建筑形式的美感,并且十分注意使这些建筑物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例如扬州的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园分东西两部分,有游廊相连接。东部有八角园门、楠木船厅、六柱亭、半月台等建筑物;西部有七间楼厅组成的一组建筑,像蝴蝶形状,通称蝴蝶厅。此外,在水池周围还有一组楼厅和复廊组成的建筑,供游人登临鸟瞰。这些建筑物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主要观赏点。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园林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彩。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采用楹联、匾额、碑刻等,包括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物、书画题记等,有的还流传着许多为园林增添异彩的传说或典故,真可以说是将自然风景美、建筑艺术美和历史文化知识三者融为一体。例如,作为苏州市四大古名园之一的留园(如图4-3-2所示),不仅建筑宏伟,内部装饰陈设古朴典雅,而且还有著名的长廊,廊壁上嵌历代书法家石刻300余方,被称为“留园法帖”。另一座苏州四大古名园狮子林,嵌有《听雨楼帖》等书条石刻60余方,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书法,以及文天祥的《梅花诗》等,尤其引人注目。
第三,景观的意境美。在中国园林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美学思想。颐和园采用了借景、分景、隔景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创造空间美感。宗白华先生认为:“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
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2园林的设计常常突出幽深曲折的特点,许多园林在入口处都有一座假山或照壁,挡住游览者的视线,绝不让你对园中风景一览无余,还常常把全园分隔为若干个小园或景区,从而达到小中见大、变化多致的意境追求。整个园林的设计,往往也是有层次、有变化,虚实相生,曲折含蓄,咫尺山林,韵味无穷,风景时而开朗,时而隐蔽,犹如一幅逐步展开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雅趣,其用意在于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来。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也是园林艺术创造意境的方式之一。如避暑山庄分宫殿区与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分为湖区、平原、山峦3个景区,包括康熙以4字题名的26景和乾隆以3字题名的36景,都是根据传统文化艺术的各种典故,取山、水、林、泉等不同自然景观而命名。其中水心榭北面的临湖建筑原是清帝书斋,建筑布局取北方四合院形式,康熙帝亲笔题额为“月江声”,就是取意于苏轼的《赤壁赋》。每当月上东山、万籁俱寂之时,只见满湖清光、波涛拍岸,充满诗情画意。避暑山庄正门有乾隆题额“丽正门”,也是取《易经》中“日月丽于天”之意。这些元素将园林的风景美、艺术美和文化美融为一体,创造出更加富有艺术魅力的意境。
三、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具有鲜明艺术创造性的产品制造活动。工艺美术作品(产品)是技术与艺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4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一)工艺美术的种类
工艺的范围极其广泛,几乎包括除建筑以外人类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的制造工艺。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漂亮的绣花枕套、精致的被面床单、美观的玻璃器皿等,这些用品多是以实用为主,装饰为辅,或者说,它们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兼有观赏性。第二类是民间工艺美术品,如竹编器件、草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等,它们采用的原材料一般比较普通,工艺比较简单,价格也比较便宜,既可供实用,又可供观赏。第三类是特种工艺美术品,如景泰蓝艺术陶瓷、象牙雕刻、玉雕、金银摆件等,它们采用的原材料比较珍贵,工艺非常精细,价格也比较昂贵,主要供观赏和珍藏之用,这些特种工艺品实际上已经不具有实用价值,而是主要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了。
考古材料证明,实用工艺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就开始用兽皮、兽骨、象牙、羽毛来装饰自己。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大量彩陶,已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彩陶王”,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辽宁西部出土的具有红山文化特征的陶器,它是一件胎厚为1.3厘米的彩陶大器残片,从器身的弧度及胎厚推测,复原后是一件大口深腹、腹径为一米以上的彩陶镂空大器,是当时特制的祭祀用器,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此外,大
汶口出土的一件兽形壶(如图4-3-3所示),整个彩陶造型犹如一只仰首、竖耳、狂吠的动物,动物的口就是倒水的瓶口,它的背就是陶器的把手,设计非常精巧独特,实用美观。又如马家窑出土的一件尖底瓶,瓶上画有四方连续的旋纹,给人一种流动的韵律感。尖底瓶的这种造型不但美观,而且实用,上重下轻是为了便于倾斜汲水。可见,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就已经把实用和审美统一到工艺品的创造之中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民众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希望日常生活用品坚固适用,而且希望这些用品精致美观,甚至把美观放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由此,实用工艺美术的范围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如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等,在现代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20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设计(或称工业艺术设计),包括视觉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等领域,正在对人类社会生活许多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工业设计将技术和艺术统一起来,努力使各项产品都达到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工业设计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凡是按照工业模型来完成的同时能满足人的实用需要以及审美需要的成批产品,都是工业艺术的作品。由于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是大批量的生产,所以,技术与艺术在产品中的完美统一必须通过工业设计才能体现出来,使产品能够既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使用功能),又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审美功能)。从这种意义上讲,工业设计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对于传统实用工艺的重大发展,也是技术活动与审美活动和谐统一的社会实践的一种崭新形式,并扩展到了人类生产
与生活的许多领域。可以预计,工业设计这门很重要的新兴学科,在未来的年代里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有些工艺品侧重实用,有些工艺品侧重审美,但从总体上讲,绝大部分工艺品都属于实用工艺品。实用工艺品首先应当具有实用性,审美性应当寓于实用性之中。因此,实用工艺品总是按照实际使用的要求来进行设计、选材、造型、彩装饰等,艺术处理和加工等问题都要结合实用要求来考虑。一般来讲,实用工艺品应当适用、经济、美观。所谓适用,就是坚固耐用、使用方便;所谓经济,是指实用工艺品与其他艺术品不同,它本身还是商品,需要通过市场来销售,因而必须尽可能地省工省料、降低成本,才能适应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经济能力,满足人民众衣、食、住、用等多方面的需要;所谓美观,是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1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58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建筑   艺术   园林   实用   中国   审美   具有   人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