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以89岁的高龄去世

想努力创造完美的东西,必须具备心灵的纯洁,同时富于宗教精神。
                                                         ——米开朗琪罗
  一件艺术作品只有作为一种重要并且永恒的成就,才能跻身于杰作之列。能够创造出这样一件优秀的作品,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是其一生无上的荣耀。而在雕塑、绘画、建筑、诗歌等众多艺术门类中能够取得这样辉煌成就的,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上,可以说只有一个人。他,就是与达 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的米开朗琪罗。他的才智是如此地杰出,以至于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就尊称他为“神”。
  幼年,与石相伴
  米开朗琪罗于1475年3月6日诞生于文艺复兴胜地佛罗伦萨附近的小城卡普里斯。父亲罗多维柯·波纳洛蒂是小城的市长。米开朗琪罗出生后,体弱多病的母亲弗朗西斯卡无力照料他,把他送到附近塞提雷诺小镇由一位奶妈喂养。塞提雷诺镇是一个林地茂盛、青石蓝天的地方,盛产大理石。奶妈的丈夫是当地采石场的工人。米开朗琪罗在这个山区小镇度过了大部分的童年时光,整天与奶妈的石匠丈夫在一起,玩弄他的工具,观看他砸石头。艺术家日后回忆说:“如果我还有些值得称道的东西,那是由于我出生在空气清新的山区;正是奶妈乳汁的哺育,使我学会了用凿子和锤头来制作雕像。”
  米开朗琪罗幼年丧母,10岁时随再婚的父亲搬到佛罗伦萨居住,并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此时的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佛罗伦萨正在成为全欧洲艺术活动的中心。在文艺复兴这样一个艺术、智力和精力重生的时代,米开朗琪罗被城市中丰富的艺术品深深触动,执意要成为一名艺术家,即使父亲的鞭打也未能使他放弃追求。最后父亲拗不过他,在他13岁时,把他送到佛罗伦萨最受尊敬的艺术家吉兰达约的作坊当学徒。米开朗琪罗在此接受了在新鲜石膏上做壁画的全面技术训练。
  然而,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很快就发现自己更喜欢用笔而不是用刷子来作画。一年以后,他转向著名雕塑家多纳太罗的学生贝尔托尔多学习雕塑。米开朗琪罗在14岁时正式尝试雕塑作品,几天之内就成功地完成了神话中牧神头像的雕塑。他的才华引起了佛罗伦萨当时最有权势的人物洛伦佐·美第奇的注意。这位艺术和学术活动的慷慨资助人邀请14岁的少年到自己的宫殿居住。此后,米开朗琪罗每天和洛伦佐及围绕在他周围的一些知名人士共进午餐,接触到许多思想家、艺术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米开朗琪罗深受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他们所崇尚的世俗之美带给他强烈的震撼。他的少年之作《阶梯旁的圣母》以圣
母怀抱婴孩耶稣侧身坐在梯旁的姿势,表现了当时雕刻中罕见的粗朴壮实的形象,展现了非凡的创作技巧。另一件作品《怪兽之战》,以浮雕表现希腊神话中拉庇泰人和半人半马的山陀儿拼搏厮杀的情景,因剧痛而扭动着的神话人物雕像揭示了年轻艺术家激烈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开始显示出他专注于人体表现,特别是强力运动的人体表现的个人风格。
洛伦佐去世后,米开朗琪罗离开了美第奇宫殿回到了父亲家中。为了完善对人体雕塑的透视方法,17岁的米开朗琪罗用大约两年的时间在圣斯比里托修道院院长管理下的一所医院研究解剖学,在停尸房里探索人体的奥秘。同时他还到圣马可修道院听宗教“叛道者”、修道士萨伏那洛拉①的演讲。因反对教皇和教会腐败,萨伏那洛拉于1498年5月被判火刑处死,心怀悲愤的米开朗琪罗拿起锤子和凿子,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雕圣母怜子像——《哀悼基督》。雕像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圣母玛利亚抱着躺在双膝之上的死去的儿子,默默地俯视着他,在沉思中哀悼自己的爱子。整座雕像沉浸在恬静的气氛中。作者有意把圣母表现得比他死去的儿子还要年轻,用圣母青春常在的形象寄托人文主义关于人性崇高和不朽的理想。像的三角形构图和极为精致的细部刻画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使这一作品成为米开朗琪罗第一个震惊艺坛的杰作。熟谙人体解剖学的雕塑家把静静地躺在圣母膝上的耶稣裸体——头颅、躯干、双臂以至全身刻画得如此逼真,人们很难相信这一杰作是出自一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之手,于是米开朗琪罗不得不在圣母的衣带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这是他终生唯一的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上自留题名。
  1501年8月,米开朗基罗应约将一块35年前被毁坏的巨大的大理石雕刻成一尊塑像。通过研究这块大理石的原料,考察它的裂缝和纹脉,米开朗琪罗感觉到雕像就在这块巨石中沉睡着。面对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他的目光能看见被囚禁其中的躯体和灵魂。他认为自己所要做的,就是把石头中的人解放出来,给他生命。 只有米开朗琪罗知道那个人在哪里。雕塑不允许反复修改,他必须一下子到他,
让他呼吸。他一层又一层、一锤又一锤,经过数年与世隔绝的苦干,终于把一个英雄美少年从沉睡的石头中唤醒。1504年4月,这座雕像正式树立于佛罗伦萨市政厅大门之前(现为保护原作,已移藏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博物馆)。这是一座高达5.5米的青年男性裸像,题材取自《圣经 旧约》中有关少年英雄大卫战胜敌酋哥利亚的故事。大卫体格健壮,神态坚定,左手
轻推肩上的投石带,在投入战斗前的瞬间,他侧首注视左前方,目光如炬。《大卫》象征着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力量,雕塑家在他身上寄托着自己炽烈的爱国主义理想。从《大卫》面世以后,年仅26岁的米开朗琪罗就被世人公认为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
  1505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要求米开朗琪罗为他建造一座辉煌的、能够使他永世扬名的墓地。米开朗琪罗非常激动,认为这是一个创造惊人杰作的机会,于是他设计了一座宏伟的建筑物,其中包括不少于40个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像。他用了8个月的时间亲自奔赴卡拉拉采石场选采石料。但后来尤利乌斯突然变卦叫停,甚至拒付采石工资。米开朗琪罗对此非常气恼。不过两人最终还是解决了争端。尤利乌斯二世交给了米开朗琪罗一生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顶部作画。米开朗琪罗拒绝了这项提议。他唯一的愿望是重返他作为艺术家的最爱——大理石雕刻。然而, 决心已定的尤利乌斯比米开朗琪罗更为固执。1508年5月10日, 米开朗琪罗很不情愿地签下了这份合同: “我, 米开朗琪罗, 雕塑家, 由于将要进形魉雇⒔烫枚ゲ康幕婊盏搅宋颐巧袷サ慕袒视壤谒苟?00枚达克特金币。”看来, 后来成为他生平最大杰作的这一壁画, 最初竟是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开始的。
  在500多平方米的天花板上作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尽管有13名助手帮助,但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米开朗琪罗只是请助手们做些琐碎的工作,而整幅画面几乎全部由他自己来完成。在接下来的四年里,米开朗琪罗不得不每天持续数小时站在高达20余米的脚手架上工作,艰辛程度有诗为证:
  “住在这小屋,我患上甲状腺肿,
  胡子翘上了天,后颈往后陷,
邮件合并
  固定在脊椎上,胸骨像竖琴,
  淡淡的墨迹沾湿了我的面容,
  就像华丽的装饰。”
  工程进度缓慢。尤利乌斯对此很是恼怒。他频繁地视察教堂,监督进度。每次他都询问米开朗琪罗何时能完工,而米开朗琪罗每次都任性地回答:“当我可以完工的时候。”
  一天,尤利乌斯被这种回答激怒了,他用权杖打了米开朗琪罗。艺术家可以忍受无休止的艰苦劳作,但却无法忍受对其人格的侮辱。米开朗琪罗立刻离开了教堂,并且威胁说要离开罗马。对于教皇尤利乌斯而言,这可能是他第一次向他人示弱:他派了一名使者去向米开朗琪罗道歉,而且付给他500达克特金币。艺术家得到安抚之后,才返回教堂继续工作。小阿姨与小学生
  1512年11月1日,西斯廷教堂天顶画终于揭幕: 在被33块嵌板覆盖的天花板上,人们看到了世界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
之一—《创世纪》。
  天花板正中心的天顶画分为三组,共有九个场景。第一组“神的寂寞”,包括“神分出光明与黑暗”、“神创造日、月、草木”、“神授福大地”;第二组“创造人类”,包括“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第三组“洪水”,包括“洪水”、“诺亚献祭”、“诺亚醉酒”。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上帝与亚当的形象。亚当被创造出来了:一个有成熟的健美体格的美少年,他那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刚刚从睡幻中苏醒,还不能站立起来行动,等待着万能的造物主给他以力量。上帝耶和华被画成一位慈祥的老人,扶着天使们飞来,把有着无限力量的手伸向亚当,而亚当将在握住上帝之手的刹那获得生命和力量,作者以此表现出对解放人的力量的强烈渴望。
  在周围建筑框边的拱间壁面,画着男女先知和预言家们的像,四角画着摩西、大卫等人的故事,间隙处还绘有众多奴隶形象作为装饰并使画面的各个部分彼此连接。在下面墙壁与穹窿交接部分的三角形内,画着基督祖先的像。画中人物气魄宏伟,体态健壮,其中形体鲜明的人像共有343个之多,大部分比真人还大,有的甚至大逾两倍。画家以裸体的夸张和浮突,以人体配置构成的纵横交错的线条,形成对称、对比,使整个画面气势磅礴,气象万千。
  《创世纪》的问世,使当世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成为与达 芬奇并峙的最伟大的画家。在37岁时,他被世人尊为“神圣的米开朗琪罗”。
  仅仅4个月后,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就去世了。尽管数年来,尤利乌斯将他逼得走投无路,艺术家还是对教皇怀有亲人般的眷恋。米开朗琪罗重新拿起锤子和凿子,为尤利乌斯,这个曾经激发他创作出最著名作品的人建造一座小型墓地。由于计划一再变动,尽管艺术家为此断断续续工作了近四十年,工程最终不了了之。但其中一些完成的和未完成的雕像实际上包括了米开朗琪罗雕刻风格最成熟的最品,以《垂死的奴隶》和《摩西》最为著名。
  1513年之前,米开朗琪罗完成了尤利乌斯陵前大理石雕像《垂死的奴隶》, 该作品与另一尊陵前雕像《被俘的奴隶》成一对(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奴隶年轻健美, 试图挣脱捆在胸前的绑带;虽双目紧闭呈垂死状, 但面部表情安详,似乎因对胜利的遐想而略含微笑,表现出对压迫的反抗和对解脱的渴望。
  1516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尤利乌斯墓地的中心装饰部分:坐着的《摩西》雕像(存于今罗马温科利的圣彼得教堂)。这个威严的人物,据说是理想化的尤利乌斯的肖像。全像高2.37米。摩西双眼怒目而视,双臂青
筋暴露,一副嫉恶如仇的神态。这尊雕像深深打动着米开朗琪罗,据说他曾拿着槌棒敲它的膝盖要他开口说话。
  此时的米开朗琪罗已远离了贫穷。他毫无争议地被认为是欧洲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他经营着一家包括20个全职和兼职工人的相当繁荣的工厂,收到了大量的订单。
  1519年,米开朗琪罗开始了另一个最大的项目:为他的第一位资助人美第奇一家建造墓地教堂。他断断续续地为此工作了15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米开朗琪罗的人生遭到了一系列打击。
蓝田瑶族风情园
  1527年,天主教中心——罗马受到了西班牙和德国侵略军的袭击。整整9个月梦魇般的时间,这些士兵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场悲剧结束了孕育米开朗琪罗早期作品的乐观主义氛围。在接下来的3年中,米开朗琪罗最喜爱的弟弟波纳托和父亲先后去世,55岁的艺术家感到自己又老又孤独。
  1532年,米开朗琪罗遇到了一生最喜爱的两人中的一人,一位叫托马索 卡维列尔瑞的年轻意大利艺术家。年老的艺术大师在托马索的年轻美貌中看到了一生都在寻求的艺术理想的化身。然而对年轻艺术家的强烈的激情与米开朗琪罗强大的宗教信仰发生着冲突,使他堕入精神危机的深渊。他向上帝求助,这可以在他的诗篇<<;祈求帮助>>中清楚地看出:
  “亲爱的上帝, 我向您寻求帮助,
偶合症
  减轻困扰我的悲哀和折磨;
  唯有您能全力再次鼓舞我,
nrm  我的意志, 我的感觉和我消沉的勇气。
  您赋予我神圣的灵魂;
  将它禁锢在虚弱的躯体,
  多么痛苦的生活!
  如何使它的命运超越我的命运?”
  经历了家园被侵略者蹂躏和个人的苦难,作为一个人和一名艺术家的米开朗琪罗都发生了变化:作品变得富有亲切感,内容也更为复杂。在1534年完工的美第奇墓地建筑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艺术家风格的变化:和他固有的雄伟坚毅的风格略有不同,突出了沉郁悲壮的气氛。在墓室建筑结构之上,大师创作了两组雕刻,各放在一尊美第奇雕像下:一组为《昼》与《夜》,一组为《晨》与《暮》,它们均由一男一女的象征性人像构成,以一种很不稳定的姿态躺在墓棺的圆弧形石顶之上。雕像的体态虽然一如作者固有的风格健壮而有力,但神情却显出沉郁的悲剧气质,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人民失去自由和独立的精神状态, 正如作者为这些塑像写的诗作所表达的, “但愿以顽石般的沉睡远离现实的负担与屈辱”。
1534年,美第奇墓地完工的同一年,59岁的米开朗琪罗返回他取得最辉煌成就的地方——西斯廷教堂:
新的教皇保罗三世要求他在神坛
后的墙壁上作画。年迈的大师尽管精力已远不能与26年前作天顶画时相比,但对工作依然一丝不苟。 他辛勤地工作了七年,终于在1541年他66岁时,完成了又一部骇世之作《最后的审判》。
  这幅祭坛画高14.6米,宽13.4米,描绘了耶稣基督审判众生灵魂的情景。整个画面浑然一体,以中央的基督、圣母和众圣徒为核心,天堂地狱善灵恶鬼皆入画中,经受折磨而痛苦的形象与金碧辉煌的天花顶形成强烈的对比,在雄伟壮烈之中平添了肃穆恐怖之感。艺术家晚年对来世日益增长的关注体现于作品之中。任何人,包括米开朗琪罗自己,都没有在他对未来世界极端悲观的描绘中得到宽恕:他把自己绘成圣人巴塞洛缪手中拿着的一张被剥下的人皮。《最后的审判》的艺术效果是如此惊心动魄,以至于当教皇保罗三世第一次看到它时,竟惊愕地跪了下来,祈求上帝在自己的最后审判日大发慈悲。
  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像教皇这么深受触动。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许多人反对米开朗琪罗将基督描绘成脸部刮得干干净净、肌肉结实的这样一个异教徒的形象。更多的人对作品中出现的几十个裸体形象持有异议,其中主要的诋毁者是教皇仪式掌管人、红衣主教比艾吉欧·塞尼。他对教皇说,这种作品太淫秽。作为报复,米开朗琪罗把一个非常像比艾吉欧的人物描绘成地狱之王弥诺斯,长着驴耳朵,腰间缠绕着一条蛇。教皇的维护并没能阻止后代人持续的争议。后来的教皇都持反对态度,于是
被讽刺地称为“制裤人”的艺术家被定期雇用,为米开朗琪罗的“令人不快的”裸体画像提供遮羞布和其他覆盖物。对于《最后的审判》引起的喧嚷和不满,米开朗琪罗做出了幽默的回应:“告诉教皇,这是小事一桩,画很容易得到合适的修改。但请他首先把这个世界变成一个适宜的地方,然后绘画也会很快效仿的。”
  在辛苦地进行这幅巨型创作时,米开朗琪罗遇见了他生命中的另一最爱——维特多利亚·科洛娜。她是一个寡居的贵族,而且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表现突出的知识界精英。正是在她的影响下,米开朗琪罗的宗教信仰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他写给她充满激情的诗篇,送给他一些最动人的画作。
  米开朗琪罗在近70岁时,已经取得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前所未有的地位,财富超过了自己的想象。他可以非常舒适地安度晚年。但他却继续着艺术上新的探索。1546年,他开始从事一项宏伟的建筑工程:完成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盛期最浩大的建筑工程,到米开朗琪罗接手时大厅墙基已经完成。当米开朗琪罗去世时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42: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4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艺术家   雕像   教皇   表现   作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