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史上的璀璨明珠——《琵琶记》及其作者高则诚

中国戏曲史上的璀璨明珠——《琵琶记》及其作者高则诚
中国戏曲史上的璀璨明珠——《琵琶记》及
其作者高则诚
国避蹬糜避
《琵琶记》及其作者高则诚
口沈不沉
金秋十月,温州盛事不断,轻博会刚刚落幕,又迎来 "纪念高则诚诞辰7o0周年暨《琵琶记》学术研讨会".本次 学术盛会由浙江省文化厅与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温州市 委宣传部,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瑞安市人民政府 承办.4O多位包括海外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这是暨上世 纪的"《琵琶记》学术研讨会"之后又一次以《琵琶记》为主 题的研讨会.1956年.中国剧协在北京举办"《琵琶记》研 讨会".历时一个多月,会后出版了《琵琶记论文集》.这在 中国戏曲学术性研讨活动中,其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 影响之深远.都是绝无仅有的.温州人也为拥有这样
一位 为中国戏曲的发展作出卓绝贡献的先贤而更加自豪 高明字则诫.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县阁巷镇柏树村 人.他的生卒年月至今仍不是很清楚.他于元顺帝至正四 年(1344)中乡试.曾官处州录事,浙东阃幕都事,绍兴府判 官,庆元路推官,江南行省台掾等.至正十六年后改授福建 行省都事,道经庆元,被方国珍强留幕下.高明不从.隐居 鄞县栎社,以词曲自娱.他为人猖介耿直."数忤权贵".仕 途生涯很不称意.据说他是在辞官还乡途中卒于宁海原 有《柔克斋集)20卷,今仅存诗55首,词曲4首,文12篇. 《琵琶记》全名《蔡伯喈琵琶记》,明清两代刊刻传抄的 版本存世者约有4o多种.堪称中国戏曲版本之冠
《琵琶记》故事大致如下:
蔡邕(字伯喈)与妻赵五娘新婚才两月.迫于父母之命 进京赴考,得中状元.当朝牛丞相强欲招赘为婿.蔡苦辞不 从.时家乡遭饥荒,赵五娘卖发侍奉公婆.自己咽糠.公婆 发现后抢糠而食咽死.赵五娘罗裙抱土筑坟.画出公婆图 像,身背琵琶上京寻夫.在廊庙与牛丞相之女相会.最后一 夫二妻团圆.全剧共42出.一般要演两天两夜.其中的关 目如《南浦送别》,《吃饭吃糠》,《描容上路》,《琴诉荷池》, 《廊房相会》,《扫松下书》等都作为折子戏单独上演.清光 绪年间,温州同福昆班将全剧加以压缩.可在一个晚上演 完.称为《花琵琶》.
远在《琵琶记》成书以前的宋代,民间就已流传着关于 蔡伯喈的传说,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云:"斜阳古 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 中郎".这"负鼓盲翁"所唱的蔡中郎故事,很可能就是《琵 琶记》的前身.明?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编》中有《赵贞女 蔡二郎》一目,注云:"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震死.里俗 妄作也,实为戏文之首".可见高则诚是将"负鼓盲翁"所唱 及南戏所演的蔡伯喈故事加以裁剪加工改编而成为《琵琶 记》的.由于剧中的蔡伯喈是历史人物.后人便对此多方猜 测:或以为是唐相牛僧孺之子,牛繁的朋友蔡生;或以为 "琵琶"二字上有四"王"字.就认为是高则诚的朋友王四: 或以为是蔡京的第二个儿子蔡卞:或以为是五代时的慕容 伯喈:或以为是邓敞等等,数百年间种种臆测.聚讼未休. 其实剧中的蔡伯喈只是一个艺术形象.与东汉时做过中郎 将的陈留人蔡邕并不相干
也许是《琵琶记》太出名了,高则诚的一生又行踪不 定,他究竟在哪里写作此剧,历代也是众说纷纭.永乐《瑞 安县志》,嘉靖《宁波府志》都说在鄞县栎社沈氏楼.还说作
利多卡因胶浆
者常在夜间燃双烛写作此剧,当写到《吃糠》一出时,剧中 有如下曲文:"糠和米本一处飞".此时.两支烛光忽然合而 为一.此事当然也就成了文坛千秋佳话.后人还在此建了 "瑞光楼"以作
蔗糖浓硫酸记念.成为当地着名的人文景观.清人刘廷 玑则说,高则诚写此剧的地点.是在丽水西郊的姜山悬藜 阁,《浙江通志》载有东阳古迹"三杯亭",说高则诚在丽水 时,曾师事义乌人黄缙,但黄缙并不知道他会词曲.高则诚 离开后,黄缙偶登其所居楼.见壁问贴满了《琵琶记》手稿. 深叹其"文辞淹博,意义精工.遂追饯至此亭斟酒三杯而 别".清人周亮工《书影》则说是在杭州的昭庆寺,寺中还留 有高则诚写此剧曲时按拍的几案,"当按拍处,痕深寸许". 也有人说是在萧山任原礼家写的,康熙《萧山县志》就有此 记载.而《新昌县志》则又记有"丁若水字咏道.与高则诚共 编《琵琶记》行于世".可见《琵琶记》的产地也成了一桩多 头公案.
《琵琶记》是历代戏曲出版物中版本最多,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中国古典戏曲作品.至今依然是各地方戏曲剧 种经常上演的剧目.《琵琶记》的出现,表明了中国戏曲草 创时代的结束.是戏剧舞台从内容到形式走向成熟的标 志.不但为南方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 腔)所赖以依存的传奇体制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中国戏 剧独特的表现形态(歌舞演故事)提供了定向发展的坐标. 《琵琶记》无论是关目的细腻,布局的周密,文辞的声情并 茂,以及双线平行发展的戏剧结构等方面.在古典剧作中 都堪称典范.《琵琶记》被后人誉为"南曲之祖".是当之无 愧的.
莲文化
古往今来,《琵琶记》不但是舞榭歌台盛演不衰的戏曲 剧本.而且也是明清以来人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热门课 题,各种笔记,随笔,专论及曲学书目和文史类教科书.论
及《琵琶记》的不下数百种.温州本土对高则诚与《琵琶记》 的研究起步较早,民国三年(1914),任温州海关监督的如 皋人冒广生从各种典籍中辑录高则诫早巳散失的诗作.刻 印了《柔克斋集》(柔克斋是高则诚的室名);1956年,中山 大学教授,温籍学者董每戡出版了《琵琶记简说》与《五大 ? 余粮收集制
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49?
《琵琶记》的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数学最高奖女得主温州纪念高则诚诞辰700周年暨《琵琶记》学术研讨会评述 口上海戏剧学院张福海博士
20o7年10月28目一10月31日在浙江省温州 市举办的"纪念高则诚诞辰700周年暨《琵琶记》学 术研讨会",是近年来在《琵琶记》研究方面规模较大 的一次.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认为.此次研讨会应该是 1956年在北京举办的那次《琵琶记》研讨会之后的 又一次较大规模的研讨会.这个看法.我认为在某种 程度上说是客观的.最为让人惊讶的是.在当年那次 《琵
琶记》大讨论中以记者身份同时也是专家身份参 加会议的李希凡先生作为一位走到今天的长者也莅 临此次会议他在大会的开幕式上所做的发言就谈 及了这一点.他简要的回顾了那次《琵琶记》讨论的 情景.很有感慨地说:"至今已经有51年了……"从 某种程度上说,李先生的到会是颇有意蕴的.1956 年那次《琵琶记》大讨论,它的主旨是希望通过对《琵 琶记》的研究促进学术界百家争鸣的自由空气,但不 幸的是.这个会议不久.参加这次讨论的人员几乎都 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了右派.而后的中国学术界 情景就不言而喻了.本次的《琵琶记》研讨会在规模
上,阵容上,人员的数量上等几方面.要比51年前的 那次研讨会显然要弱得很多.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是, 本次讨论会的背景是在中国戏剧发展处在极其艰难 的时境下召开的.这和51年前相比较是完全不同 的.那么从这个背景出发来看待此次研讨会.就不禁 要问,《琵琶记》的研究其现实意义是什么?这也是本 次会议的专家学者们除了对《琵琶记》的文本进行研 究外,而把目光更多的投向《琵琶记》与现实戏剧的 状况这一敏感区的原因之所在
在现实意义上,《琵琶记》的价值首先是以它所 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来确定的.从历史文化价值方 面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一是《琵琶记》的出 现,它表明了中国戏曲的南戏之
发生.它的初创时代 宣告结束.也就是说南戏舞台从内容到形式已经走 向成熟;并为尔后繁衍出的四大声腔即海盐腔,余姚 腔,弋阳腔,昆山腔等传奇体制奠定基础,因而《琵琶 记》有南曲之祖的历史定评.从另_方面说,《琵琶 记》以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回应了当时的现实.《琵 琶记》的现实主义精神秉承了从《诗经》以来的现实 主义传统.不仅如此.它也是元杂剧现实主义精神的 发扬.由此,从这两个方面来说,《琵琶记》的研究就 不是地对空,空对空的或纯学术性的研究了.对此. 我们后世关于《琵琶记》版本的研究,资料考证等等, 无非都是建立在关于《琵琶记》历史文化意义的见证 上进行的;同时.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又是通向每个具 体时代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琵琶记》的研究其出发 点和最后的归宿都是回到舞台,回到现实的.这样 看,《琵琶记》的历史文化价值便是建立在当代现实 名剧论》;上世纪80年代初,瑞安学者舒良娅出版了《高则
诚的故事》;原温州师范学院副教授侯百朋先生为了寻 高家的家谱.甚至带着粮票跋山涉水,深入到穷乡僻壤.他 先后出版了《高则诚与琵琶记》,《琵琶记资料汇编》等;着 名的九叶派诗人唐浞先生在8O年代出版的《民族戏曲散 论》中,把《琵琶记》列为专门一章来讨论;原温州师范学院 副教授胡雪冈先生与原温州市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张宪文 先生合作出版了《高则诚集》.瑞安籍学者孙崇涛在访问西 班牙时,带回了一部《全家锦囊》,其中就有《
琵琶记》古本; 从8O年代开始,沈不沉主编的《南戏探讨集》,就发表了多 篇有关高则诚与《琵琶记》的研究文章;在瑞安还成立了高 则诚研究会;此外,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日本,菲律宾 等地的学者.以及英语系,俄语系,拉丁语系,西班牙语系 等国的汉学家.都乐于将《琵琶记》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38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琵琶   研究   历史   温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