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革命与方法论内核——实证科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有机...

月坛体育馆论唯物史观的
方法论革命与方法论内核
实证科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孙洁民
摘要: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是理解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关于二者关系的争论几乎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但理论争鸣反而强化了实证科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语汇中的实证科学与唯物辩证法,根本上是理解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革命和方法论内核。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合理成分,通过方法论革命创立唯物史观。现实的社会历史是唯物史观的立足地,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构成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内核:一方面,唯物史观以经验事实为基础,通过科学抽象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另一方面,唯物史观从方法论层面“倒置”黑格尔辩证法,以科学理论和经验事实为依据揭示自然、历史和认识的辩证性质。方法论革命使唯物史观摆脫思辨而获得彻底的革命性,在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基础上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新哲学。唯物史观既不是实证主义,也不是追求某种至高存在的思辨哲学,更不是对二者的调和。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经验主义;实证主义;革命性
作者简介:孙洁民,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21)2-0036-11
实证科学和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用以阐释唯物史观的基础概念。但20世纪20年代后,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却将实证科学与唯物辩证法置于对立的位置,还相应地设置了科学与哲学、经验与思辨的对立。以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等为代表的思辨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否认唯物史观的实证科学之维,强调“辩证”和“总体”。以德拉-沃尔佩和卢西奥•科莱蒂为代表的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力图阐明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强调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双重断裂,发展出实证人本主义路线。也有
《东南学术》2021年第2期
学者(如罗伯特•海尔布隆纳)直接将实证科学与实证主义等同,认为马克思与实证主义关系暧昧,甚至认定马克思在晚年倒向了实证主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西方社会思潮、自然科学新发展和反思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唯物史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问题在中国学界受到热议。1990—1991年,孙正聿以三篇论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主义、实证科学之间的关系。①1997年,针对国内兴起的人学热、实践哲学热和类哲学热,孙伯鍨、张一兵和仰海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其理论变革的实质是以科学的方法论“冲破了体系哲学的牢笼”。②进入21世纪,
中国学界关于唯物史观理论性质的辩论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③并在政治哲学热的推动下走向风口浪尖。④唯物史观与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几乎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但理论争鸣反而强化了实证科学与辩证法的对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界也分化出两种相反的甚至难以对话的趋向,即思辨的马克思主义和实证的马克思主义,前者长于从文本和概念出发阐释纯理论问题却短于立足经验材料解剖现实,后者则正好相反。两种趋向的对立固然与“术业有专攻”有关,但也反映出唯物史观的两个方法论要素一唯物辩证法和实证科学一的分离和对立,以及人们对这两个方法论要素的误解。张旭和常庆欣对《资本论》哲学化研究倾向的批判,⑤正是为相关理论研究纠偏而做的努力。
山东黄金集团综合办公平台理解唯物史观与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根本上是理解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革命和方法论内核。这关乎对唯物史观理论性质的理解,更关乎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但学界对于唯物史观的研究通常在西方哲学的视域内展开,而对马克思恩格斯受到的来自自然科学的强烈影响则关注不够。因此,有必要以更宽的视野重现唯物史观的诞生及其社会历史背景,特别是考察唯物史观与19世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19世纪堪称“科学的世纪”。一方面,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日臻成熟并逐渐形成较完整的系统;⑥另一方面,经过几个世纪的积淀,越来越多的学者有意识地将自然科学方法论运用
① 孙正聿:《对传统哲学的两种批判一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主义思潮的重大分歧之一》,《理论探讨》1990年第1
期;孙正聿:《对实证科学的两种关系一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原则分歧之二》,《理论探讨》1990年第3期;孙正聿:《对社会历史的两种理解一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主义思潮的重大分歧之三》,《理论探讨》1991年第1期。
② 孙伯鍨、张一兵、仰海峰:《体系哲学还是科学的革命方法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思考》,《天津社会科学》
1997年第6期。巨磁阻传感器
③ 徐长福:《求解“柯尔施问题”一一论马克思学说踉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哲学研究》2004年第6期;邓晓芒:《“柯尔
施问题”的现象学解一一兼与徐长福先生商讨》,《哲学研究》2005年第2期;王金福:《从哲学到实证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立场的重大转变》,《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段忠桥:《质疑俞吾金教授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两个说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6期;俞吾金:《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而不是实证科学一一兼答段忠桥教授》,《学术月刊》2009年第10期;张廷国、梅景辉:《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意义上的“实证科学”》,《学术月刊》2010年第2期;王晓升:《哲学或实证科学?一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性质热讨论之后的冷思考》,《哲学动态》2011年第6期;王利军:《何谓马克思“真正的实证科学”》,《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梅景辉、张廷国:
《在哲学与实证科学之间一一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哲学研究》2013年第12期;陈永盛:《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实证科学一一三个需要澄清的问题》,《哲学动态》2016年第9期。
④ 段忠桥:《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正义观念》,《哲学研究》2015年第7期;段忠桥:《历史唯物主义是在“政治哲学思
想运演中推导出来”的吗?一一质疑李佃来教授的一个新见解》,《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李佃来:《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源》,《理论探索》2017年第2期。
⑤张旭、常庆欣:《〈资本论〉是光辉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一一驳〈资本论〉哲学化》,《当代经济研究》2019年第11期。
⑥梅尔茨:《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周昌忠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79页;W.C.丹皮尔:《科学史》,李珩译,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4页;韩锋:《自然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3页。
《东南学术》2021年第2期
于社会历史领域,使社会科学迅速成长。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使彻底的唯物主义成为可能。如恩格斯所言:“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在唯物主义者那里,这已经是一目了然的了,而唯心主义体系也越来越加进了唯物主义的内容。”①马克思恩格斯在此基础上实现的理论变革本质上是方法论革命。这一革命以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为双足,现实的社会历史则是其立足之地:一方面,唯物史观是在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建构的;另一方面,唯物史观是以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为原则研究社会历史的根本方法论。
一、方法论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考察唯物史观中的实证科学与唯物辩证法,应立足于唯物史观诞生的历史背景。这一背景在现实上主要是政治-社会背景:工人的悲惨境遇与革命需要、尖锐的社会矛盾与人们对进步的普遍渴望。在理论上主要是科学-哲学背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传统哲学走向终结和转型。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研究领域,理论与现实表现出以下矛盾:理论进步的步伐滞后于变革现实的需要,社会历史研究和社会批判理论在思维和方法上受制于传统哲学;部分哲学家仍未放弃建立大一统的哲学体系的努力,以德国尤甚。在19世纪的欧洲,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诸多社会体都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来变革现实,而亟待变革的理论却多流于空想或在实践中陷入困境:青年黑格尔派作为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
虽然关注现实,但在方法上停留于思辨,其理论无法转化为实际革命行动;经验主义既没有彻底摆脱思辨,又容易停留于感觉论和现象论;实证主义尽管影响深远,但孔德非辩证地将对“原因”(本质)的探求视为形而上学,在社会历史领域则将精神与情感因素放在首位,晚年又将其学说塑造成宗教;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多以道德情感、价值观念为基础,因而无法“揭开那种真正的实证力”。②在社会现实的风云变幻、传统哲学的巨大惯性和新兴科学的思想冲击的交织之中,“改变世界”的道路被芜杂的思想与现象遮蔽,种种社会历史理论虽有“改变世界”之心,却无“改变世界”之力。“改变世界”的努力如不想陷入空想或盲动,就必须以科学地“解释世界”为前提,“解释世界”则依赖一定的方法论。当不断试图革新的理论受制于方法而无力面对现实时,变革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就变得至关重要。这是摆在马克思恩格斯面前的根本理论问题。
作为方法论要素的实证科学与唯物辩证法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方法论革命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理论路径形成于对当时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批判吸收。对于19世纪的思想家而言,哲学已不再是研究社会和探寻真理的唯一选项。科学的巨大进步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并逐渐将自然科学方法吸收并应用于哲学社会科学中。③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神圣家族》,在唯物史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0页。
②安东尼・M.阿里奥托:《西方科学史》,鲁旭东、张敦敏、刘钢等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490页。
③W.C.丹皮尔:《科学史》,第214页。
《东南学术》2021年第2期
观尚未成熟时,马克思就已认识到纯粹思辨不足以真正批判现实,彻底的批判必须“把握特有对象的特有逻辑”,①并认识到自然科学正“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②以及应当使哲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而不是让二者继续疏远。在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时,马克思恩格斯已清算旧的哲学信仰,与思辨划清界限,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方法、观点和经验材料引入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方法论革命。
研究社会历史首先要立足于历史和现实。若不离开“哲学的基地”,③批判就无所谓科学性,因而突破传统哲学的思辨桎梏是方法论革命的第一步。在如何解释和改变世界这一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开辟了新路径:一方面,他们批判吸收自然科学方法论,并依托经济学、历史学等新兴社会科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材料,以实证科学取代“独立的哲学”,同时反对走向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另一方面,他们认识到辩证法可以弥补当时科学界实际上并未摆脱的形而上学思维,④是德国古典哲学对17世纪形而上学“胜利的和富有内容的复辟”,⑤但其合理性来自自然科学和工业的证明而非理念的自我运动。正是
在日益进步的人类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逐步形成关于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自觉,进而建构了社会
—唯物史观。
历史研究的根本方法论—
实证科学是一条与“从天国降到人间”的“德国哲学”完全相反的路径:以感性经验为基础,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寻历史过程的规律。伴随着马克思的思想转型,实证科学成为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前提,这一过程离不开自然科学、近代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其一,实证科学以自然科学与社会历史的发展为前提。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就肯定了自然科学与工业是科学的历史观得以建立的前提;尽管思想尚未成熟,但此时他已明确历史观与自然观、哲学与自然科学应当是统一的。虽然马克思恩格斯都未接受过严格的自然科学训练,但他们的著作、书信和手稿表明他们终其一生都在批判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对自然科学的极大兴趣和批判吸收是19世纪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的普遍倾向,马克思恩格斯也不例外,这也正是有学者误以为马克思或恩格斯在思想成熟后转向实证主义的重要原因。⑥其二,方法论革命深受近代唯物主义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近代英法唯物主义的研究中发现唯物主义“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有着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费尔巴哈为“经验”的正名是马克思恩格斯方法论革命的理论先导。费尔
巴哈反对“哲学与神学的错配”,⑧主张以自然科学改造哲学,认为任何学说在得到自然和经验的确证前只能被视为假说。“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整个实证的批判,全靠费尔巴哈的发现给它打下真正的基础。”⑨其三,对经济学的研究和批判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经验实证的理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页二
②③⑤⑦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514、327、334、11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的判断比当时很多科学家理智得多「“在19世纪的大半时期中,多数科学家,特别是生物学家,都以为
他们已经摆脱了形而上学,因而不加批判地接受了科学所构造的自然界的模型,而认为这种模型是终极的实在(W.C.丹皮尔:《科学史》,第301页)
爱英优选
⑥马克思主义与实证主义确有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只是因为二者有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二像乔纳森•斯珀伯那样将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经验、实证的内容直接等同于实证主义,显然是偏颇的二(参见乔纳森•斯珀伯:《卡尔•马克思:—个19世纪的人》,邓峰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248-255页)尽管斯珀伯对马
克思与黑格尔哲学和实证主义的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双重错误,但其论述还是反映了一个事实: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的自然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二
妇炎康栓⑧《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18页。
《东南学术》2021年第2期
的“序言”中还向读者保证其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①英法政治经济学和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对挣脱大陆哲学的理性主义思维定式具有积极意义,②马克思也在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批判中理解了理性与经验的关系,不停留于表面现象之间的联系,而是去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科学和工业的发展不仅展现了世界的唯物主义图景,也展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性质。近代辩证思维是在自康德的星云假说开始的德国古典哲学中发展起来的,至黑格尔辩证法达到顶峰。但黑格尔辩证法以纯粹思辨和绝对抽象而不是自然和社会历史事实为基础,并被黑格尔作为思维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用思想体系强行统一历史。费尔巴哈虽然主张哲学的最高任务是按照存在物所是的那样去认识它们,并要通过实现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来改造哲学,但他用经验否决了辩证法,以直观经验追求哲学的“确定性”而忽视科学抽象,也没有认识到直观经验的背后正是被经验事实所证明的自然和历史的辩证性质。相比于黑格尔,唯物史观以经验的前提取代了先验的思想体系,从而使辩
证法获得了科学的形式和内容。相比于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认识到不能脱离人与社会去认识对象;另一方面,要将对象作为联系和过程中的对象,也即作为人的感性活动加以理解和研究。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和扬弃,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历史与认识的发展之中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使辩证法立足于科学而不是思辨。
遵循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③从实践出发去理解历史及观念,完整描述事物及事物间的相互作用。这样,社会历史理论才能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④
二、作为唯物史观方法论内核的实证科学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其“实证科学”作了经典概述:“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⑤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是从方法论维度将唯物史观界定为实证科学的。实证科学直面现实,立足于经验事实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抽象和概括。与之相反,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代表的“独立的哲学”则基于思辨建构理论。黑格尔
哲学尽管在家庭、社会、国家之中进行“实证”,但却“不是用逻辑来论证国家,而是用国家来论证逻辑”,⑥因此这 种“实证”“只不过是逻辑学的补充”而不是科学。⑦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其方法论的论述及对错误方法论的批判,“实证科学”就是基于经验的抽象与分析方法,自然科学是其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第一,实证科学以自然科学提供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为重要基础,但并没有将自然与社会
①③④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11、528、525-526、526页。
②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伯尼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65页;乔纳森•斯珀伯:《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
纪的人》,第248页二
⑥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2.23页二
河北华裕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4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36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哲学   科学   实证   方法论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