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美术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视觉创新_曹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0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202011
纵观舞台艺术的发展历史,从最早的演出场地,祭场、神坛、庙宇、宫殿,到镜框式舞台剧场,从自然光照明到现代的灯光、投影技术,从写实绘景到数字化的虚拟实景,无不反映出科学技术带给舞台艺术的巨变。随着现代科技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舞台美术设计中,传统舞台美术的观念和形态在媒介时代正逐渐发生着改变。无论是戏剧艺术还是综艺舞台艺术,新媒体技术都成为非常重要的舞台艺术表现方式,不仅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媒介的运用上,还带给了舞台观演视觉上的创新和表达。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我们应该从视觉审美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新媒体技术究竟是以怎样的形态渗透于舞台艺术之中,又给舞台艺术带来了哪些全新的视觉语汇,以怎样的方式改变着舞台艺术的发展形态。
一、舞台视觉语言的拓展
(一)动态的视觉传达
在传统舞台艺术中,视觉语言的传达是靠演员的动作和舞台布景的静态表现,在传统镜框式舞台中,观众始终观看到的只是每场中静止的场景和道具,且总是从同一个视角去观看。但是,当把多媒体介入到舞台艺术中时,就完全打破传统的观看规则和视觉感知。当然,这种改变并不只是把动态的影像或动画
图形作为简单的视觉呈现,而是要参与到舞台的结构发展中去。运用多媒体技术所产生的活动影像,超越了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利用后期的制作剪辑将画面分割、重构,从而把舞台有限的物理时空幻化成想象的诗意空间。
由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数字视频图像呈现出另一种动态的视觉传达,数字视频图像的生成是计算机技术和图形图像及动画设计的结果。利用强大的视频图像合成软件,在视觉领域创造出全新动态的视觉图像,当作程序存储于计算机里,视觉图像的种类多达几十上千种,且还在不断的创新中。数字视频图像的重要特点在于为音乐打造了抽象的视觉图像,把听觉的感受视觉化,并配合着音乐节奏发生着丰富的变换。即使是没有戏剧情节的综艺舞台上,也做到了视听觉的完美结合。这种数字视频图像一经运用到舞台上,立刻代替了传统舞台实体布景那种毫无生气和变化的静态视觉,可以说是舞台视觉在新的科技条件下的发展延伸。
非你莫属20120101
(二)假定的视错觉“幻象”
新媒体介入之前的舞台美术设计中,往往是运用视觉形态的大小、远近、彩的对比差异产生视错觉,或者利用舞台空间的巧妙布局来形成视错觉现象,但这两种方法都要受到舞台演出的物质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并且在应用中,如果没有掌握好其中的规律,容易造成生硬和别扭,也难以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但是电子多媒体的介入弥补了传统营造方法的缺陷,可以满足视觉生理惯性的规律,让舞台视错觉自然地融入舞台表演之中。
在2009年中央电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多媒体舞蹈《城市变奏曲》上演了一出多媒体视觉盛宴。舞台改变了传统的平面展开方法,把城市植入三面多媒体屏幕的空间中,舞蹈演员在视觉虚构的城市中翩翩起舞。并且用了古铜的颜来区分过去和现在的人物,在静止时,视错觉假象让观众很难分清到底是演员还是模型道具。整个节目在城市演变到现代时掀起了视觉画面的高潮,现代城市建筑随着音乐快速生长和变换,接着在舞台正中的多媒体屏幕中用动画的方式拉
舞台美术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视觉创新
曹艳,余剑
摘要:舞台艺术是动作的艺术,动作就包含了视觉因素,但多媒体的运用向我们展示了异样的世界和视觉的无意识,丰富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视觉语言的表达,扩大和延展了人们对舞台视觉世界的感知。将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各种具有时间性的新媒体,如电影、灯光、投影、动画及虚拟现实与舞台美术的结合,探讨舞台美术视觉形态的创新。
关键词:舞台视觉;多媒体;视觉空间
中图分类号:J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1)20-0144-03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作者简介:曹艳(1981-),女,重庆人,硕士,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712)教师;余剑
(1975-),男,重庆人,硕士,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1-09-02
开了一道大幕,大幕里身着红舞裙的女演员开始舞蹈,动作和舞台上的女演员一致,在屏幕中和舞台上形成了两组演员共同表演,步调一致,难辩真假,直到屏幕上的女演员渐渐变远,观众才认识到是多媒体屏幕所产生的“幻象”。在后来出现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画面时,屏幕画面中的阶梯造成和舞台直接连接的错觉,演员跟随阶梯的变换,向画面奔跑,舞台两面的画面也向中间快速流动,感觉像是真的要跑进屏幕里。整个舞台中画面的流动,音乐的节奏和演员的舞蹈完美的融为一体,让观众感受到了舞台视错觉现象的真实感,甚至不易察觉,在观赏过后才恍然大悟,不仅为舞台视错觉所产生的“幻象”感到惊讶和赞叹。
在视觉艺术语言中,积极的错觉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多媒体技术对舞台视错觉的诱导、调节,是舞台美术家以视觉语言生动、准确传达主观与客观信息,合理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重要技巧,观众在对这些貌似真实的艺术形象与客观真实所存在差异之处的反复审视、品位过程中,感受到舞台美术视觉语言的风趣、幽默和无穷魅力。
菲茨杰拉德
(三)流动的光影视觉
在探索舞台视觉艺术的创造过程中,灯光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视觉媒介。特别是现代照明技术使用到舞台美术之后,灯光在舞台上的功能有了质的飞跃,摆脱了仅仅是照明的简单作用,开始用作塑造舞台气氛,进而直接进行舞台造型,如果说传统灯光是为舞台点亮视觉,那么现代灯光就是在创造视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化、数字化的灯光设备带来了新的手法和新的视觉感受。电脑灯的使用,快捷高效地为舞台提供了台、天幕影像、活动光柱以及无限的光及光照度的自由变换;闪灯和彩激光的跃动等技术强化了音乐与舞蹈的节奏感;数字调光台的强大功能可以将大信息量、细腻入微的灯光变化数据与舞台表演的每个细节密切配合。新技术的运用及其视觉艺术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此外,现代舞台灯光的另一个新发展就是投影的运用,灯光和投影在舞台上的结合可以说把灯光在视觉效果上的创造发挥到了极致,以不断变化、不断流动的光影丰富着舞台的视觉语言。灯光投影、激光影射,不仅创造了充满无限变化的舞台空间形象,而且给予舞台设计以新形式、新视觉的创新可能。
2003年的《中韩歌友会》的舞台上,设计师舍弃了传统的实景景片,改用灯光装置和投影装置直接构成“景片”,通过光束的交叉、图案的流动、光的变化、光点的频跳闪动,产生流动的光景和丰富的视觉画面,更加彰显音乐节目的现代感和节奏感,用灯光及投影很好地诠释和把握了整个舞台的演出风格。
灯光是舞台流动的视觉,它甚至具有活动影像的功能,控制观众的视线移动,可以创造视觉空间,现代灯光结合投影影像,越来越多地超越了传统舞台的限制,使彩光影成为舞台上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二、舞台视觉空间的变革
(一)舞台时空的自由转换
舞台不是画面,而是空间。舞台艺术也不同于传统艺术(建筑、雕塑、绘画艺术)把时间与空间保持在相对永恒的平面或立体中,舞台艺术是在限定的空间和时间下流动的艺术。所以说,舞台美术的空间是种在时间流动过程中展现的空间艺术。舞台艺术的时空流动性让舞台艺术的生命力得以不断延续。
伴随着新媒介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影像投射出来的场景和环境,以“悄然无息,出神入化”的形式,完成了舞台上的瞬时时空转换。使现代舞台演出中,场与场之间的更换,更加地便捷、流畅,增强了整出戏剧的整体性和连接性。比如:演员的表演配合着多媒体影像的不断变化,一会由家里转换到了机场侯机厅,一会又由繁华喧嚣的都市转到了清净宜人的郊外,一会由现实生活转换为想象或梦境……随着影像的不断变化,观众被不知不觉地带到了一个个不同的时空之中,彻底改变了以往镜框式舞台结构,一成不变的叙事空间和现行的故事发展等等传统戏剧的“老套路”,给观众以耳目一新
的感觉。
现在的综艺舞台表演中,舞台空间中的布景多采用多媒体影像装置,在播放多媒体影像时,形成三面环绕的流动画面,增强了空间的流动感,将传统舞台的实景分割空间融为一体。多媒体技术在舞台应用中的另一个亮点是,不同类型的节目都采用了时空再现的媒体画面,不同的时空可以清晰并列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舞台时空的自由转换和画面视觉的完美展现让演员的表演更加地丰满,完全改变了以往传统舞台表演时节目和舞台时空完全脱离的表演,呈现出更加灵活的时空形态。
(二)视觉意想空间的延伸联通宝视通
意想空间的拓展,从视觉表面的意义来讲,是视觉形象的抽象与概括。从心理内涵的刻画来讲,是视觉和心理所产生的共鸣。戏剧是震撼心灵的艺术,意想空间的拓展应该是从视觉到内心的延伸。在悲喜剧《维多利亚》中,年老的女主角坐在轮椅上,幻想着有一天能够从轮椅上站起来。在身后的投影幕上,就同时出现了她在轮椅上跳舞的剪影,用放大的影像映射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当女主角坐着轮椅行走时,又出现多个重叠的运动剪影,配合着人物形成虚实互衬的视觉空间,一虚一实,一明一暗,视觉意想空间的拓展
交同政府外交决策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怎样评价民间外交的力量与政治决策的产生,经济因素会对两国的政治外交关系产生多大的刺激,这些问题等待着我们的进一步研究。
眼下的中日关系,同样面临着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选择: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争夺的核心。尽管两国友好发展是大方向,只有妥善处理好矛盾、化解摩擦,两国关系才会有实质的进步。影响中日关系的三个根本问题: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依然存在。为了
从有限的历史中获得最大的借鉴,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中日关系有非正常到正常化的变化过程,该书各章具体分析了影响中日关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这使我们在了解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也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和庄重。正如作者所期望的,该书让我们对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个近乎科学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林代昭.战后中日关系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5.[2]田桓.战后中日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84.
(上接第137页)
构筑了自由的想象空间。
在中央电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多媒体舞蹈《蝶恋花》,视觉空间的设计像魔幻梦境般绚丽,舞蹈开始就用多媒体动画将舞台地面变成流动的视觉影像,配合舞台立面连成一个整体的梦幻空间。舞蹈演员
俯卧在舞台上,犹如一朵朵粉红的花朵。随着音乐和舞蹈的逐渐展开,舞台的视觉画面堪称壮丽无比。舞台变成一个繁花盛开的花世界,从舞台四周蔓延到舞台上空的屏幕幕帘上。独舞演员在舞台中心配合着奇幻的多媒体画面,绚烂的花纹投射在张开的白绸缎翅膀上,倾刻见幻化成一只美丽飘逸的彩蝶。舞蹈最后的高潮部分,舞台被千万只飞舞的蝴蝶所包围,伴着音乐的节奏不停向舞台中心飞去。这时的舞台已经远远扩大了物理空间的限定范围,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不是剧场舞台,而是无穷无边的幻想。正是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帮助,视觉空间可以拓展到无限的天地中,由此激发的观众的想象也是无限的。
三、虚拟现实的视觉空间
实际上,“戏剧空间不是一个均匀同质的空间,而是异质的空间,即动作空间、审美空间、知觉空间、交往空间形成的结构整体。”演剧环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实际环境向电子屏幕环境的转变,传统上我们把舞台演出的地点称为“剧场”,在电子技术和媒介发展的今天,用“演剧空间”来代替“剧场”可能更加的合适。这也就代表了一种真实空间到虚拟空间的转变。
面对这样一个数字科技的时代,光靠语言、动作来形容、表现视觉图像的效果,或由视觉的面貌作为语言文本和文字的解说,两者都不足以体现真实的再现空间。而且舞台艺术对于真实的追求也从来没有停
苯溴马隆
止过,观众对极尽真实的舞台空间有着迷恋的向往,营造现场真实的舞台视觉空间成为舞台大众化审美的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转变,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了新的现实世界,“虚拟现实”开始进入舞台艺术的创作中,数字化的虚拟实景代替了传统实体景片成为视觉形象的新感知,成功地完成了异质空间的真实转换。
虚拟技术制作的虚拟实景的出现和运用可以说是在现代的科技时代达到了一种对真实模仿的极致。观众可以真正地进入剧情,看戏时仿佛体味到真正的戏剧人生。从导演和舞台设计师来说,虚拟实景为活跃创作思维和无尽的想象提供了完全的可能性。可谓是只要能想到就可以做到,在虚拟的视觉空间中,舞台中的任何道具都可以打破传统的常态,沙发可以在空中漂浮,墙壁可以旋转倾斜,演员(虚拟演员)可以瞬间消失,又在另一角出现。试想观众进入剧场就像是进入了无限的宇宙空间,流星可以从你身边划过,甚至从你身体穿过,这是何等的迁想妙得。
舞台艺术作为由多种媒介复合构成的综合艺术,不同媒介的发展和改变都会带给舞台艺术全新的视觉形态和视听感受。在引起舞台艺术传统面貌变化的同时,也在逐渐改变着戏剧的形态的审美的观念。应该说,多媒体技术在舞台中的“再现”“真实”“虚拟”现实生活,正好迎合了“读图时代”人们视觉审美快感的要求,为舞台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开拓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制礼作乐
参考文献:
[1]胡妙胜.舞台设计美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2]叶建新.电视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3]谭铁志.演剧与影视舞台空间创意[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4]蔡体良.舞台与空间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5]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33: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05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舞台   视觉   空间   传统   舞台艺术   多媒体   影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