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对策研究

 
 
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对策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存在资源短缺、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学生就业压力大等问题。高校应健全研究生培养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的师资力量,优化研究生培养课程设计,引导研究生进行学业规划,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机制,学业规划,课程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42047)的研究成果。
研究生教育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今已经经历了三十几年的历程,全国招生人数从一开始的10708人增加到2014年的80.2万人。研究生教育规模经过30余年的扩张,已经逐步趋于稳定。特别是近三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减少增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结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并且蕴含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环节普遍存在资源短缺、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就业压力大等问题。
一、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社会性问题及成因
(一)从导师队伍来看,导师队伍力量薄弱
从导师队伍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研究生导师大都学历较高、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导师由于缺乏经验,在指导学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实行导师负责制。面对研究生规模的扩张,导师队伍从整体来看:研究生导师数量增幅相对缓慢;男女比例相对失衡;年龄结构集中在41-50岁之间;地区差异明显突出,导师数量较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州,偏远省份的导师数量较少。从局部来看,有些地区高校研究生导师由2005年前的带在校研究生1-2人,到今天带在校研究生20-30人,生师比严重失衡;部分研究生导师年龄老化,新增研究生导师不
能很好地胜任工作,缺乏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和论文写作的经验,致使部分研究生不能充分得到导师的指导。
(二)从研究生自身条件来看,其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定位存在差异煤火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和职能领导仍然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由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相关制度、方法和机制等决定。研究生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生命线,许多高校管理制度的设置基本科学合理,可是由于一些外界因素使得高校管理制度的实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根据相关调查,有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社会兼职、打工、赚外快上,而把巩固和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放置一边。很多临近毕业的研究生,对学位和毕业论文根本不重视,论文的写作停留在抄袭、简单应用上,没有认认真真做做研究,甚至有的研究生在学校期间没有写过一篇学术文章,这样的情况反映出研究生没有清晰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
(三)从研究生教学的硬环境来看,不能完成研究生培养任务
研究生教学环境是对研究生教学任务的存在、发生和发展所产生控制作用和制约作用的各
种因素和多维空间的环境系统,是各种有形硬环境和无形软环境的综合。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从研究生所产生的成就感、使命感、责任感和幸福感等方面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目前看来,在研究生教学的硬环境方面,多媒体等基本的教学措施大都可以到位,但一般高校硬件配置都是先满足本科生的要求再满足研究生的要求。在科研方面,由于每个研究生导师所带研究生较多,在课题参与、学术活动和外出调研时不一定所有研究生都有机会参与,锻炼的机会也较少。
(四)从研究生教学内容来看,不能适应社会要求
近年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研究生的知识面太狭窄。这个其实是由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所决定的。在我国,研究生阶段所学的课程大同小异,缺乏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有品质的教学体系。调查显示,学术学位研究生一般基准学制三年,在前两年内完成近700个学时的教学任务;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基准学制为两年,在第一年内要完成近640个学时的教学任务。这充分说明目前研究生理论学习负担较大,不利于研究生科研素养、实践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
aac
(五)从管理条件和手段来看,不能满足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对于研究生的管理,要从入学那一刻起,包括入学指导、研究生生涯规划、毕业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处于主导地位,有很多研究生导师认为,研究生比本科生年龄大、思想成熟,基本不需要管理,使得研究生培养几乎处于“放养”的状态。殊不知,大多数研究生都是从本科直接考上研究生,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同时,部分高校对研究生导师管理的手段和措施不多,存在研究生导师能上不能下、研究生出了问题导师袒护和管理程序制度化等问题。
二、提高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研究生培养机制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一是从招生入手,保证研究生生源的高质量。研究生招生是教育质量的第一道关,高校为招收优质生源,应以多渠道招收研究生、重综合素质培养为方针,进而通过优化人才培养类型和结构,突出学科优势和特;深化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合理确定研究生招生计划和规模,建立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支持优势学科、基础学科、科技前沿学科以及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优化生源质量,健全科学公正的招生选拔机制,保障拔尖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
颖而出;完善选拔办法,加强对优秀人才和特殊人才的选拔。
二是转变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研究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特鲜明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科研人才;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结合,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等综合进行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要根据高校办学理念、指导方针、学科特点、人文环境、素质提升、科研能力、交流学习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有针对性、有鲜明特点地设置相关培养环节内容,充分发挥研究生、教师、高校和社会资源的力量为人才培养服务,调动和激发研究生的认知潜能和学习兴趣,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锤炼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的实践能力。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三是加强过程监控,创新考核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水平。研究生理论学习阶段,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应该把主要经历放在过程监控上,对文献的阅读、科研活动参与、大
小论文的撰写、学术报告参与等活动进行严格把关和指导。任课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把好教学环节质量关,严肃考核环节,加大淘汰力度,体现公平要求,对课程进行创新考核,采取各类有效手段真实反映出研究生的水平。学位论文研究与撰写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或新发现,并实行开题和预答辩制度。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校外同行专家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即高校将隐去学位申请人及其导师相关信息的学位论文,提交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等机构,由该类机构委托相关同行专家进行评审;或由高校组织聘请其他高校或机构的同行专家实行双向匿名评审。
中国内战四是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的新方式与科学育人的新机制,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和创新中心。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要依托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工程技术研究和产业技术开发为主,所设立的人才培养项目和技术研发项目应来源于企业,要发挥高校人才和学科集中及企业应用技术、产业技术研发的优势,合作解决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在高校与企业间构建新的校企合作平台。
五是进一步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
及不同层次的方方面面。经过30多年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我国基本形成了以高校为主体、政府宏观调控、专业组织和社会机构广泛参与的质量监控模式,其实质就是完善内部和外部监控体系。高校在改革实践中逐步强化和加强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建立质量信息平台,发布质量评估报告;外部监控体系的构建可以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成立监督体系小组,组织培养机制改革的调研和论证,监督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实施质量评估、抽检和改革试点等方面进行完善。
(二)提高研究生培养的师资力量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培养单位的生命线,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中最重要、最具生命力的因子,是质量生态系统的主体。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各高校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通过落实导师责任制,进而提升培养质量。具体措施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引入导师队伍流动机制;加强导师管理和考核,完善导师遴选、退出机制和程序;完善导师年度和聘期考核办法;完善招生资格审查制度;提高相应的工作、科研和生活待遇,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进一步将导师责任制、年度绩效考核制度、研究生指导工作条例、薪酬分配办法、质量评价和奖励惩罚等进行完善;鼓励导师立足本质,安心
工作、搞好科研、服务教学、指导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上,净化研究生质量生态系统。
(三)优化研究生培养课程设计
山东平度陈宝成事件高校应逐步建立完整的、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规范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应注重科研训练、素质培养、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支持研究生创新性科研活动。具体措施有:针对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公共教学平台建设;完善国际化教学体系;引入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加强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建设;加强课程讲授者的梯队建设;设立和完善各类研究生科学研究项目,探索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进而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四)引导研究生合理进行学业规划
研究生入学后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将接受完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培养,要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家相关领域政策与法规,要从事相应的科学研究和科研实
训,因此,做好学业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措施是加强学业规划的制度化建设,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流程;导师指导完成学业规划,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学业规划任务,包括入学教育,必修、选修课,方向确定,实践训练,学科综合,文献阅读,科学研究等内容;加强研究生职业取向教育,引导和鼓励研究生参加社会活动,结合产学研培育模式,逐渐明确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的问题;完善毕业研究生调查跟踪机制,让毕业研究生了解相应的工作类型和性质,了解研究生毕业前后学业和应用的矛盾和差距,从而进一步落实到新的学业规划中。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2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103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生   培养   导师   高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