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红学”;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等以及其中的衣食住行、人物形象、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现将其部分整理如下:
一.研究热点综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学术研究总的有以下新热点: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未署明作者之名;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张放教授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论断: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即脂砚斋;近几十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红楼梦原始作者的探讨更加具体化,有说是曹颊的,有说是“竹村”的,有说是脂砚斋的,有说是曹渊的;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应是曹雪芹的二伯父曹硕;根据胡适的研究,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第二、曹雪芹是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所,会作诗也能作画;第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生于此时;第四、曹家极盛时办过四次接驾;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
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
2.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辰,有多种说法:1715172417161718171917201 723;各种说法各持论据,争执不清;但主要争论的有两种,其一为康熙五十四年说;确认曹雪芹是曹颇遗腹子,就确定了他的生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颗上代母陈情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三个月后生子即雪芹,他的生年便解决了,他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六月降生的;其二是雍正二年说,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第五章雪芹生卒中,根据自己曹雪芹卒于癸未年的观点,又据敦诚挽曹雪芹.‘四十年华付杳冥”的诗句,上推四十年,得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另外,吴新雷曾提出康熙五十年说;他在<朴村集>所反映的曹家事迹——兼考曹雪芹的生年和生父1981年红楼梦研究集刊第6辑中认为,据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人都,其“‘得孙诗’中的孙子就是曹雪芹,他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在北京出生,康熙
五十一年春随曹寅到南京,至雍正五年十二月家破时已17岁;”1991年第4
红楼梦学刊发表李春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兼评“自传说”,也论证了“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最后享寿52岁;
3.通州墓石是不是曹雪芹的墓碑: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于一九九三年出土曹雪芹“墓石”,碑上写着“曹公讳霭墓壬午”;200558日,解放日报发表一篇冯其庸、曹可凡的文章,“坚信不疑”认为农民李景柱前一年发现的曹雪芹墓石是真的,“确凿无疑”地证明了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1883212日;但是中国姓曹名霭的人有几万人,况且也没有文献或其他资料说明曹雪芹到过张家湾,所以墓石并不一定真正是曹雪芹之墓碑;
4.北京曹雪芹祠庙落成纪念专版书太极红楼梦,作者署名是王国华、曹雪芹,将红书重新选编为五部,在每一部之后写一个“对称提要”,以八卦太极的思想诠释红楼梦,认为“红楼梦是康熙字典的演绎”;本人认为纯属对红楼梦的恶搞;
5.1995年霍国玲与弟霍纪平、霍力君、丈夫紫军,合著红楼解梦,形成红楼梦研究的解梦派,认为红书以小说作掩护而隐写历史,是历史书而不是小说;红书的别名叫风月宝鉴,象一个
二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正面是小说,反面是历史;红书隐写曹雪芹与竹香玉合谋害死雍正的全过程;许多红学家认为这种观点毫无根据,十分荒谬;
6.曹雪芹祖籍;辽阳说,丰润说是曹祖籍二大说法“丰润说”由李玄伯提出;19315月他在故宫月刊发表了曹雪芹家世新考指出:“曹寅实系丰润人;”19471223日萍踪在青岛民言报晚刊发表曹雪芹籍贯一文,也认为:“雪芹上世本为丰润人;”;周汝昌后来继承并发展了以上说法,在他的红楼梦新证第三章籍贯出身里明确说曹雪芹是“丰润县人”;他的论据之一是雪芹的祖父曹寅在诗中几次称丰润曹鼢、曹铪兄弟为二兄、四兄,并用“恭承骨肉惠,永奉笔墨欢”,“骨肉论文少,公私拂纸忙”来指称他们的“骨肉”关系,说明他们“决不是什么‘同姓联宗”’;他的论据之二是推测“曹雪芹的远祖,当是明永乐以后由丰润出关”;在第七章史事稽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部分说:“据丰润曹氏宗谱,其先世于永乐初自江西迁丰润,一支又出关落籍铁岭,则曹世选又名曹锡远,雪芹的上世祖有可能为铁岭卫或附近一带人;”他据丰润曹的族谱说明落籍丰润的“曹端明,字伯亮,宋曹彬之后;端明之弟端广,落籍铁岭卫;疑本年铁岭役中,被俘为奴者纵非曹世选本人,应已有其族人”;周汝昌以曹雪芹是丰润始祖曹端明的胞弟曹端广的后人来证明他是丰润人;1953年,贾宜之发表曹雪芹祖籍不是丰润,根据曹寅曾自署“千山曹寅子清”,认为曹雪芹的祖籍不是丰润,而是辽阳;1961年李西郊认为曹“原籍丰润,寄籍辽
阳”;1980年,冯其庸的曹雪芹家世新考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冯先生据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经过详赡考证,论定曹雪芹的人辽始祖是曹俊,他跟途经丰润人辽的曹端广毫无关系;1996年第1辑红楼梦学刊发表了刘世德的再评“丰润说”;此文从七个方面批评了“丰润说”的谬误,梳理出17条重要资料,例如:“乾隆浙江通志卷122:‘曹振彦,奉天辽阳人;”“‘乾隆大同府志卷21:‘曹振彦,辽东人;”“‘嘉庆山西通志卷82:‘曹振彦,奉天辽阳人;”“康熙上元县志卷16曹玺传:‘著籍襄平;”’襄平是秦置县名,治所在今辽阳市;“曹寅诗文集的题署;曹寅的诗集存康熙五十二年1713刊本;其中的楝亭诗钞,系曹寅自编,共8卷,每卷的卷首均署‘千山曹寅子清撰’;‘千山’是辽阳的别称;”曹振彦、曹玺、曾寅分别是曹雪芹的高祖、曾祖、祖父;刘世德的论文说明清代人举世公认曹寅家是奉天辽阳人,更具权威的是曹寅在自己诗集上自署“干山曹寅子清”,自认是辽阳人;这才是曹雪芹的祖籍;19977月辽海出版社出版冯其庸、杨立宪主编的曹雪芹祖籍在辽阳,内收论文40篇,从多方面论证了雪芹祖籍辽阳说的确凿和可信;19981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刘世德曹雪芹祖籍辨证;全书共22章,50余万字;在第一章曹雪芹祖籍问题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之后,连续用十几个专章从十个方面论证曹雪芹祖籍是辽阳;胡适发现清代官书八旗满洲氏换通谱中,记载曹雪芹的上六世曹锡远“世居沈阳地方”,后来发现康熙江宁府志、曹玺传云,写曹玺之祖父曹锡远“宦沈阳,遂家焉”,曹家因为做官
来到沈阳,祖籍仍是悬案; 围绕曹雪芹“祖籍”问题,周汝昌、冯其庸两位专家之间争论颇激烈,周汝昌、冯其庸二位先生都是当今红坛的“巨擘”,他们对曹雪芹“祖籍”问题的研究,各有创建,各有贡献;红楼梦作者是谁尚有八种说法,曹氏之祖籍更是难解之谜;
7.曹雪芹蒜市口故居;张书才在曹雪芹蒜市口故居初探认为北京蒜市口十八间即曹家所居“十七间半”相近;王军认为此处屏门上书“端方正直”在红楼梦甲辰本中出现过,可能是曹氏家训;周汝昌认为“蒜市口地区有曹家的十七间半房,但到底是哪一座院子,尚难以定论”;原因是“建筑不会是二百年前原貌”;
8.北师大发现新抄本;2000年北师大博士曹之波,在学校图书馆善本室发现红楼梦旧抄本脂砚斋重译石头记,八十回,有脂砚斋的眉批、侧批、秉批、墨批;现未公开发表;
9.1951年,中国文化界发生了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思想的风波;俞平伯拒不接受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解释中国古典文学的文艺思想,发表红楼简论,认为红楼梦不是对封建制度的批判,而是作者曹雪芹的自传;两个青年人李希凡、蓝翎在山东大学文史哲上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的文章,批判俞平伯,1954lO16日发表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支持李希凡、蓝翎,指出“出现了容忍俞平伯唯心论和阻拦小人物”的现象,号召开展“反对
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本人认为一些学术观点很难以“主义”和“阶级”照套,以行政权力强行介入学术讨论将产生不良后果;从政治出发,把红楼梦第四十回看作纲,把红楼梦看作政治小说;鲁迅说:关于红楼梦,“理学家看到淫,经学家看到易,才子佳人看到缠绵,流言家看到宫纬秘史,”政治家把红楼梦看作政治小说,这是不是有片面性
10.红楼梦的主题一直讨论不定;红楼梦的主题是20世纪的虹、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索隐派提出“清康熙朝政治小说”,新红学派提出“自叙传说”到中国米都1949qq空间打开空白年后又提出“爱情主题说”、“政治历史主题说”、“家族衰亡史说”、“反封建主义说”、“歌颂女儿才华说”等,共有30多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对红楼梦的主题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持续的纷争一直延续到21世纪;
11. 曹雪芹笔下红楼梦的全貌究竟如何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大公案之一;为重现“全璧”,20世纪一些研究者对曹雪芹红楼梦佚失了的稿子进行探佚研究;80年代,探佚成为红楼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以至形成“探佚学”这一新的红学学科分支;这些研究以论析原作中重要人物形象及贾府的结局为主要内容,并有一些学者对探佚研究本身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2.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问题;李少红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在2010年播出,引发了学者专家的讨论:87版的红楼梦和10版的红楼梦选角问题;本人认为李少红的这部电视剧比起以往有三大败笔:1选角失败,林黛玉扮演员蒋梦婕未能体现林黛玉的弱柳扶风气质和才女风度;2无根据编造喜剧结局,让宝玉、贾兰中科举;让蒋玉甬娶了袭人、宝玉与宝钗生下孩子后出家,这些都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3叙述太实,全篇是故事和对话,缺乏抒情性艺术性的虚笔,反映了编导艺术水平太低;
二.人物综述
代号x7红楼梦出现的人物甚多,只能选取几个特别的人物进行综述:
1.林黛玉
20世纪50年代前,论者完全把林黛玉看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实在人物,没有把她作为作家创造的文学形象来对待,他们无一例外地对这一形象进行了道德评价和判断;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甜蜜家园糖尿病论坛<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雅施达年是20世纪红楼梦研究的发端之作;在王国维看来,林黛玉的性格、出身及当时道德因素注定她的悲剧是无可避免的;民国初年,红楼梦研究中形成了一个势力颇
大的派别——索隐派;其代表人物有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邓狂言、季新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出版于1916年认为红楼梦全书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林黛玉即董鄂妃董小宛;1917年出版的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认为:“林黛玉,影朱竹盏也”,绛珠影其氏也,居潇湘馆,影其竹诧之号也;竹生于秀水,故绛珠草生于灵河岸上;”红楼梦索隐、石头记索隐出版后,又出现了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1919年出版,邓狂言赞成红楼梦索隐中林黛玉即董小宛的说法;他说:“书中之宝玉、黛玉,皇帝与后妃也;”释真二十二回但他又说林黛玉写的是乾隆的皇后富察氏;“曹氏之林黛玉非他,乾隆之原配嫡后,由正福晋进位,后谥孝贤皇后富察氏也;”释真二回紧接着又自相矛盾,说林黛玉不是别人,是方苞;“林黛玉之以朝臣混之,混之以方苞;苞也,灵皋也;绛珠,仙草也;甘露也,泪也;一而二,二而一也;”释真二回林黛玉一下子变成了董小宛、孝贤皇后富察氏、方苞三个人;综观索隐派对林黛玉的研究,不仅是牵强附会的,而且本身往往是矛盾的;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辨于1923年刊行,在作者底态度一文中,通过对原作的考察,他提出了“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盛,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的著名观点,即“钗黛合一”; 他对林黛玉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单个人的范围之内,也不再限于对人物进行伦理判断;林黛玉评论开始了文学评价、美学评价的历程;1935524日的李辰冬的林黛玉指出:““林黛玉的人生观完全同宝玉一样,只求一个爱;
贫富贵贱,兴衰际遇,也是不闻不问;”他说林黛玉“幼而失母,继而丧父”,寄居的生活环境“养成她的伤感性”,而薛宝钗的出现所形成的这一特殊环境,又引起了黛玉的“善妒”;李辰冬在分析中说及林黛玉某些性格特点形成的环境的原因,这是有道理的,但他把林黛玉的性格,集中概括为一个“妒”字,却是十分片面的;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林黛玉的评论大都将林黛玉放到社会历史天平上估衡,文学的典型评论成为主要潮流;李希凡发表了<红楼梦中两个对立的典型——林黛玉和薛宝钗,批判了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论,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美学观点;何其芳在1956年底完成了论红楼梦>,打破了林黛玉形象评析简单化的局面;这段林黛玉评价的历史,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论者摈弃了现实的人的伦理判断方法,开始了对形象的文学思考,把林黛玉与作者的创作思想甚至艺术手段结合起来,着眼于品格、道德、时代、阶级内含这一文学形象层面;
2.刘姥姥
21世纪的头10个年头里,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红学继续蓬勃地发展,其中对于刘姥姥的研究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有逐渐走热的趋势;新的思路也正在酝酿和探索中;在研究刘姥姥的文章当中,很大一部分文章都在阐述刘姥姥在小说中的作用;研究者们普遍认
为,曹雪芹塑造这样一个身份卑微的老村妪,且浓墨重彩地描绘她在大观园的活动,此举定有深意;而深意就是让刘姥姥来见证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贫富贵贱的差异,同时通过刘姥姥来反衬出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态;这个观点可以概括为“见证”说和“对比映衬”说;“对比映衬”说除了上述观点当中的贫富对比.还包含了另外一层含义,即刘姥姥对其他人物性格的刻画也起到了映衬作用;专著方面,持有类似观点且论述较为深入的有周思源的周思源看红楼 ,在穿针引线刘姥姥一篇中.他认为刘姥姥的活动是小说中的一条重要副线,生动地表现出贾府盛极而衰的过程;除了这个作用之外,周思源还指出刘姥姥在还没进荣国府之前就显出强于女婿的务实的一面,正体现了“曹雪芹歌颂女性和对于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失望的理念”;“见证”说和“对比映衬”说拥有大批的追随者,似乎可以作为定论;但是也有人不满这样的答案,他们或另辟蹊径;如杜改俊的<红楼梦中人物角“篡位”分析— 论刘姥姥的‘怡红’作用 ;作者从刘姥姥醉卧宝玉的床上,以及其他几个重要场景中的表现得出,“女儿世界中原有的中心人物贾宝玉在几个特定的场景中替换成了刘姥姥,她以与贾宝玉全然不同的视角‘观照’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又以不同的方式与宝玉承担着相同的怡红功能;”这就是所谓的刘姥姥对于贾宝玉的“篡位”;而这“怡红”功能表现在以下3点:首先,刘姥姥带给大观园的女儿们终身唯一的一次开怀畅笑;其次,她让大观园的女儿们有了一次释放真情真性的机会;最后,她给了临终时的凤一丝安慰,并救出危难中的巧;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34: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084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认为   研究   作者   祖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