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百 ...

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答案在最后)
(一)现代文阅读I(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学史划分为“旧红学”“新红学”、或者是“近代红学”“现代红学”,这两种分期方式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几乎是重合的,乃至其内容也不过是多寡之别,没有大的差异,但却是体现了两种不同学术视野的差异,其背后则是学术方法与学术观念的差异。旧红学所代表的学术范式是索隐式的,而新红学则是考据式的。显然,一切都要“拿证据来”的考据式更为符合现代学术所高度提倡的科学的思想,由此也就很容易形成新红学就必然要优胜于旧红学的观念。而且,由新红学的“新”自然也会关联上新文化运动,这种反传统的思想背景也是胡适、顾颉刚他们质疑旧红学的底气与动力。但是,通过前述一系列的分析也不难得出,从十九世纪末到1921年胡适《红楼梦考证》一文的发表这虽然不过是短短的二十余年的光景,即便索隐之说
的影响多么广泛,也只不过是诸多研红方法的一种而已,红学研究绝非只其一途,这尚且不包括这一时期中仍然存续的评点与题咏等秉持传统方法的研红诸家。索隐派并不是旧红学的全部,也更非近代红学的一统天下。胡适《红楼梦考证》是建立在对蔡元培《石头记索隐》批判基础上的破旧立新,其看重此点并极力突出考证的作用是能不难理解的,但这种文化时代背景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同样,如果说以考证起家的新红学就能完全取代索隐派也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考证的方法只不过是诸多方法之一,藉助于考证的方法能够尽最大可能的还原历史真实,为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思想源流提供更加接近于历史情景的佐助。考证最直接的目的当然是还原真相,诸如版本研究中之所以会极度重视早期钞本,就是因为其更接近与作者的原始稿本、更能体现出作者本意,由此而提出种种试图恢复《红楼梦》“真本”的做法。但即便再严谨的考证都不等同于还原,同样也不可能完全再现曹雪芹的真本,而只是依据一定的逻辑推导去尽最大可能地接近。考证的误差在所难免。
其次,将《红楼梦》的属性定位为文学,无论是在传统学术还是现代学术中都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文学与现实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生活的实录还是艺术化的典型,这
是对待小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文学作品的首要功能则是陶冶性情、愉悦人心,使读者能够获得审美的体验,而审美的过程又不止于依赖一般性的逻辑的。即便是不依赖于考证的结论而仅仅是单纯的阅读后的感受和感悟,乃至是用现代文艺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去观照作品的某一内容,从而得出某一学术性的结论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的,五四前后的红学文章中更不乏明例。文学作品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研究方法是以文学研究方法为基准多元化的研究方法。索隐和考证的方法虽然被视作红学研究的两大基本范式,但其根本性目的也应是服务于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社会性和审美性等一系列价值的认识的。
再次,新与旧是相比较而言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新和旧的价值评价也是比较而言的,并非是绝对化的好与坏。新只是相对于旧的扬弃,而旧中也蕴涵了新的特质,对于新与旧的认识也往往是随着社会背景环境的变迁、文献史料的新发现和再解读而不断变化的。从《红楼梦考证》发表至今的100年中,几乎对每一件文物文献都会有反反复复的纠缠争论相持不下,很难达成一致的公论,这从一定程度而言则是阻碍了红学的前进。索隐学说更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早就已经突破了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等人的范围,新红学所发现并尊奉的种种文献文物也为索隐新说的产生提供了弹药。更加值得深思的现象则是,虽然红学文献文物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量,但他们之间有相当一部分是互相抵牾、彼此排斥
的,而且每当试图要论证如《红楼梦》的原创作者就是曹雪芹而不是其他的某些人、作者的身份家世、作者的生卒年等等这样关键的学术命题时,几乎不可能完全依照现有的证据直接推导出相应的结论,而必须要借助一些推理、乃至是一种大胆的假设才能得出。仅就这最后一步而言又与索隐何其相似呢。因此,在红学的学术世界中,考证与索隐很难截然分开,新与旧之间也就必然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以索隐和考证二元对立式的划分方法不符合红学的实质,也是不科学的。但这绝不是要否定胡适等考证学派学者所作出的学术贡献,而是力图探索一条更能符合红学发展规律与特性的划分方式。尽管这里所提出的近代红学和现代红学的概念从时间上来看与旧红学和新红学的提法多有重合,从内容上多有重叠,但其立论的基点却不是简单机械的重新排列组合,而是一种新的思考与认识。近代红学与现代红学是紧密关联的,虽然后者并不能一下子完全代替前者,但红学的方法与观念还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摘编自刘伟《近代红学研究》)
材料二:
索隐派
索隐派又称政治索隐派,是红学的老派别,自诞生已有200年历史。索隐,即透过字面,探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索隐派在乾嘉时期经学考据风的影响下,形成一种学派。主要手段是大作繁琐的考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中考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于1917年出版,是一部影响很大的索隐派专著,由此蔡元培被认为是旧红学索隐派的代表人物。他从民族主义情感出发,提出《红楼梦》的立意在于反对满族统治,从而把《红楼梦》解读成一部政治小说。
蔡元培认为《红楼梦》作者自云“将真事隐去”是把“真事”隐在了书中,只有采用索隐的方法才能把隐藏的“真事”出来。他说:“《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
考证派
考证派是红学史上影响最大,实力最雄厚的红学派别。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是考证派的开山之作,开辟了红学的新时代。胡适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考证了《红楼梦》的作者、
作者的身世背景、成书的经过以及书中封建家族的原型等,从而得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说”的结论,这些在当时都是惊人之笔。李玄伯的《曹雪芹家世新考》对曹雪芹的家世背景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周汝昌是考证派的集大成者——他的《红楼梦新证》将真实历史中的曹家和文学作品中的贾家合而为一进行考证,分析了其中的人物及其籍贯出身、地点问题,附有曹雪芹和《红楼梦》年表及脂砚斋等人的评点,是考证学“自传说”发展的顶峰。
而《红楼梦》这部书的全部“真事”需要考证出作者和他的生平经历来,才能知道该书的时代背景和主旨思想,如果不知道作者是谁,他的生平经历如何,也就不知道这部书写的是什么。所以,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一书中这样说:“我现在要忠告诸位爱读《红楼梦》的人:‘我们若想真正了解《红楼梦》,必须先打破这种种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其实做《红楼梦》的考证,尽可以不用那种附会的法子。我们只须根据可靠的版本与可靠的材料,考定这书的著者究竟是谁,著者的事迹家世,著书的时代,这书曾有何种不同的本子,这些本子的来历如何。这些问题乃是《红楼梦》考证的正当范围。”
(摘编自《“红学”的五大流派之索隐派和考证派》)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作品的功能在于陶冶读者性情,通过单纯的阅读后的感受和体悟,而不依赖于考证是不能得出学术性的结论。
B. 考证法能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真相,为我们理解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提供更为可靠的情景辅证。
C. 《红楼梦》“将真事隐去”是把“真事”隐在了书中,蔡元培认为只要采用索隐的方法就能将把隐藏的“真事”出来。
D. 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将历史中的曹家和文学作品中的贾家合而为一进行考证,是考证学“自传说”发展的顶峰。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越南全民皆兵A. 胡适对红学进行研究,能够破旧立新,强调考证的作用,但是以考证起家的“新红学”并不能完全取代“旧红学”。
B. 电脑点菜再严谨的考证都不等同于还原,因此对于《红楼梦》原始稿本和作者本意论证的误差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所难免的。
C. 虽然红学的文献文物有部分是对立的,但在对曹雪芹个人、写作的背景等论据推导上,新旧两派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寄存器传输级
加热器端差D. “旧红学”和“新红学”两个概念提法上多有重合,内容上多有重叠,但“新红学”的方法与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3. 下列材料,不能佐证“索隐派”的观点的是(  )
A. 宝玉给黛玉的表字为“颦颦”,并道:“据《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十六届三中全会B. 《红楼梦》前80回,在当时为社会广为流传,书名曰《石头记》,大体为传抄本;后40回为高鄂所补,于乾隆年间合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C. 《红楼梦》里“红”为“朱红”之意,实为《朱楼梦》,意为“朱家王朝之旧梦”,《风月宝鉴》实为清风、明月,鉴乃镜子,有“知史以明鉴”之意。
D. 《携蝗大嚼图》,从字面看是贾母带着刘姥姥(母蝗虫)逛大观园的画面,其用意暗射了农民起义军作为流寇时如蝗虫一路走到哪吃到哪的咀嚼现象。
4. 材料一认为“以索隐和考证二元对立式的划分方法不符合红学的实质,也是不科学的。”请阐述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1. B    2. D    3. B   
4. ①两者根本性目的都是服务于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社会性和审美性等一系列价值的认识的。
②两者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考证是相对于索隐的扬弃,而索隐中也蕴涵了考证的特质,对于两者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中。
③在研究红学史中,有时也需要考证派和索引派相结合而推出结论,很难截然分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不能得出”错误。原文“文学作品的首要功能则是陶冶性情、愉悦人心,使读者能够获得审美的体验,而审美的过程又不止于依赖一般性的逻辑的。即便是不依赖于考证的结论而仅仅是单纯的阅读后的感受和感悟,乃至是用现代文艺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去观照作品的某一内容,从而得出某一学术性的结论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的,五四前后的红学文章中更不乏明例”可知,不依赖于考证可以得出学术性的结论。
C.“只要……就……”错误。原文“蔡元培认为《红楼梦》作者自云‘将真事隐去’是把‘真事’隐在了书中,只有采用索隐的方法才能把隐藏的‘真事’出来”可知,原文是“只有……才能”。“只要……就”代表了充分的条件;“只有……才”代表着一个必要条件。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3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083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红学   考证   方法   作者   学术   研究   得出   审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