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石钟山记》第一课时
知人论世
一、写作背景
苏轼平生最讲究求实,早年他针对北宋危机的形势,上书仁宗皇帝,要求革新弊政。神宗时代,他认为熙宁新法有些激进,便站在保守派边反对,等到哲宗亲政,旧党上台要彻底废除新法时,他却又“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而,竭力主张保留新法的合理内容。即使遭贬,也不“随时上下”,这种可贵的求实精神不仅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深入实地考察和因事阐发。《石钟山记》就是在深入调査后总结的事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二、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正如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三、题目解说
“石钟山”,在今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在县城南边的叫上钟山,在县城北边的叫下钟山。关于其得名原因,明代有人认为,“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今人经过考察,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既具有钟之“声”,又具有钟之“形”。“记”,游记。本文是一篇因事说理的游记,记录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过程。
自学探究
1.注音
函胡(      )(      )      磬(      )  桴(    )    铿(      )  硿(      )
鹘(      )        磔(      )  噌(      )    吰(      )        罅(      )      窾(      )  镗(      )  鞳(      )  射(      )
2.请解释加点的字,标出划横线部分的特殊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        )深潭,微风(              )浪,水石相(    ),声如莲子去皮机(    )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    )钟磬置水中,(          )大风浪不能(              )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    )双石(    )潭上,(    )而聆之,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    )止(    )(    ),余(    )(          )歇。自以为得(              )矣。然是说也,余(    )疑之。石之铿然(                            )有声者(特殊句式: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              ),何哉?
请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                                                             
当堂检测
一、选择(6分)
1.与下列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
B.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D.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天下之民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风浪不能鸣也(虽:虽然)
B.而聆之,南声函胡……(扣:敲击)
C.与之噌吰者相应(向:刚才的)
D.汝之乎(识:记得)
二、翻译句子(12分)
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答案
自学检测:
1、函胡(hán hu) 磬(qìng)  桴(fú)    铿(kēng)  硿(kōng)
鹘(hú)      磔(zhé)  噌(chēng)  吰(hóng)  罅(xià)
窾(kuǎn)      镗(tāng)  鞳(tà)    射(yì)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面对)深潭,微风(激荡,掀动)浪,水石相(击),声如(大)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把)钟磬置水中,奔跑的火光虽刘忻陈翔(即使)大风浪不能(使……发出声音)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旧址),(得到)双石(在)潭上,(敲)而聆之,南声函胡(同“含糊”),北音清越(清脆、悠扬),(鼓槌)止(响声)(传播),余(声音)(慢慢地)歇。自以为得(得名的原因)矣。然是说也,余(更)疑之。石之铿然(敲击金石发出来的响亮声音)有声者(定语后置),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作动,命名),何哉?
当堂检测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鸣:使动用法,使……鸣。
A.却:使动用法,使……退却。
B.走:使动用法,使……逃跑。资质审核
C.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D.弱:使动用法,使……弱。
故选C。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虽:即使。句意: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故选A。
《石钟山记》第二课时
自学探究
请解释加点的字,标出划横线部分的特殊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              )行(    )临汝,而长子迈将(          )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    )之,硿硿(          )。余(    )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          )壁下。大石(          )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          )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    )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曰此鹳鹤也。余(    )心动(    )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          )如钟鼓不(    )。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    ),不知其浅深(                    ),微波入(          ),涵澹澎湃而(    )(    )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
有大石(    )中流,可坐百人,空中(          )而多(    ),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    )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    )。因笑谓迈曰:“汝(          )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super junior opera(特殊句式:             
请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h2o2                                                             
当堂检测
1.下列句中都有名词作状语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③余固笑而不信也        ④大石侧立千尺    ⑤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⑥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⑧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⑧    D.⑤⑥⑦⑧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陋者乃以斧斤击而求之(考查)    余疑之(更加)
B.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说出来)    有大石中流(处在)
C.余自齐安舟行临汝(到……去)    空中而多(孔,洞)
D.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大概)    汝之乎(认识)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中而多窍      中间是空的    B.曰此鹳鹤也     或者
C.噌吰如钟鼓不     停止    D.余方心动欲还      心里惊恐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而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     至湖口
B.空中多窍                 察之
C.与向之噌吰相应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
D.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皆出于此乎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石之铿然有声者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苏轼堪称全才,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B.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元丰七年六月”是皇帝年号纪年法,“元丰”即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58: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070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东坡   加点   微风   下列   新法   并称   词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