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转血矛线虫

赵铭胸围
疫病名称:捻转血矛线虫
疫病类型:□细菌  □病毒  □中毒
          寄生虫  □其他
病原:捻转血矛线虫
传播途径:消化道感染
易感动物:反刍动物(牛、羊)
发育过程:成虫寄生于皱胃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为披鞘L3幼虫(1周)反刍动物摄食L3而被感染幼虫在瘤胃脱鞘到达皱胃后钻入粘膜进行发育后返回皱胃内发育为成虫,寿命不超过1年
发病季节:夏、秋(4~10月份中韩渔业协定7月份发病可略减少
发病高峰期:5~6月氧化亚铜/8~10月
流行方式:地方性流行(潮湿多水、沟壑较多)
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感染羊有“自愈”现象。低湿的草地有利于本病的传播;在露水草和阴天、小雨后放牧,最易感染本病。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临诊:
急性型:肥羔羊突然死亡。可视粘膜苍白、贫血。
亚急性型:渐进性消瘦、贫血、可视粘膜苍白、下颌和下腹部水肿,腹泻与便秘交替。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最后可因衰竭死亡。死亡多发生在春季。
慢性型:症状不太明显,病程可达1年以上。
病理:
1.吸血引起贫血:2000条捻转血矛线虫,每天可吸血达30ml。毒素作用也可干扰宿主的造血功能,使贫血更加严重。
2.成虫和幼虫寄生引起胃炎:虫体吸血时或幼虫在胃肠粘膜内寄生时,损伤胃粘膜,引起胃炎和水肿。山东小狐仙剖检于皱胃及其内容物中见大量虫体寄生。
3. 病死羊尸体消瘦,尸僵不全,血液稀薄,呈淡红不易凝固
4. 胸、腹腔内常有中等量积水,肝、肾、脾等实质脏器质地松软,较淡
世界人体艺术鉴赏大典防治措施
预防:
症状以贫血、衰弱和消化紊乱为主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提高畜体自身的抵抗力,尤其在冬春季节
2注意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
3放牧应尽可能避开潮湿地带,尽量避开幼虫活跃的时间,以减少感染机会。
4进行计划性驱虫。在春、秋各进行一次。驱虫后的粪便集中管理,采用生物热发酵。
1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乙酰氨基阿维菌素(0.2mg/kg体重,一次口服或皮下注射)
2丙硫咪唑/抗蠕敏(10-15mg/kg体重,一次口服)
3枸橼酸哌嗪
4左旋咪唑/噻苯咪唑 /芬苯哒唑(牛、羊按6-10mg/kg体重,一次口服)
检测方法
NY/T 1465-2007 牛羊胃肠道线虫检查技术
羊的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它是由寄生于羊、牛及反刍动物真胃为主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此病遍及全国各地,由于人们对此病缺乏认识和了解,常造成高死亡、低繁殖、无收益,甚至经济亏损的局面。
  一、虫体形态及生活史
  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种纤细柔软淡红线虫。雄虫长15~19毫米,呈淡红。雌虫长27~30毫米,它白的生殖器官环绕于因含血液而呈红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二线互相捻转的外观,所以称为捻转血矛线虫或捻转胃虫。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4~5天孵出幼虫,再经4~5天幼虫脱皮两次成为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在潮湿的环境中离开粪便,集在草上,当羊、牛吃草时呑食了感染性幼虫而被感染,幼虫在胃内经两次脱皮,过2~3周发育为成虫。
  二、流行特点
  捻转血矛线虫在同属线虫中的致病力最强,反刍动物的肠道线虫主要是血矛线虫。捻转血
矛线虫比其它肠道线虫产卵多,雌虫一天可产卵5000~10000个。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适宜的发育温度是20~30,4以下虫卵停止发育,1以下或60以上可致死亡,但虫卵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较强。
  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感染羊有“自愈”现象(有虫体被排除或不发生再感染的情况)。低湿的草地有利于本病的传播;在露水草和阴天、小雨后放牧,最易感染本病。羊的发病多在4~10月份,尤以5~6月份和8~10月多发,7月份发病可略减少,冬季极少有发病。李学勤
  三、危害
  1.虫体寄生于真胃,以虫体的前端刺入胃黏膜引起损伤,造成真胃炎症和出血。该虫体寄生在真胃黏膜时,往往有数千条以上,在2000条时,每天吸血可达30毫升,而且在虫体离开后仍继续流出血液。
  2.虫体寄生时,除直接吸血和因胃壁创伤持续出血造成失血引起贫血外,还因分泌毒素影响造血功能、消化液的分泌紊乱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障碍,使病羊呈现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的症状。
  3.捻转血矛线虫对羔羊的致病力往往与羊的体况有关,所以有时引起致死性的进行性贫血,有的发生贫血后可“自愈”,不造成严重影响。
  4.贫血不仅引起循环失调和营养障碍,还可导致肝坏死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有时伴发铁缺乏。
  5.捻转血矛线虫常与其它线虫混合寄生,有时还与绦虫同时寄生,常造成羊的大量死亡,尤其是羔羊的死亡最为严重。
  四、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症状以贫血、衰弱和消化紊乱为主。急性者多见于羔羊,有的膘情尚好,突然死亡,这多是因一次大量感染虫体而引起的;一般为亚急性经过,病羊被毛粗乱、消瘦、精神萎靡,行走无力,严重时卧地不起,眼结膜苍白,下颌间或下腹部水肿。大便有时干燥,并带有粘液,很少出现下痢,病程可达2~3个月甚至更长,以后因严重消瘦陷于恶病质死亡。如不死则转为慢性;慢性者症状不明显,病程可达七、八个月以上。
  剖检可真胃内可见大量虫体,它们吸着在胃黏膜上或游离于胃内容物中;附着在胃黏膜上
时如覆盖着毛毯样一层暗棕虫体,有的绞结成粘液状团块,有些还会慢慢蠕动。病死羊尸体消瘦,尸僵不全,血液稀薄,呈淡红不易凝固。胸、腹腔内常有中等量积水,肝、肾、脾等实质脏器质地松软,较淡。
  五、
  1.左旋咪唑是一种广谱的驱线虫药,毒性较低,价格不贵。用量按每公斤体重8~10毫克,混精料喂服或个体灌服。左旋咪唑除对捻转血矛线虫有良好的驱除效果外,对肠道其它线虫也有很好的效果。本品应在羊屠宰前7天停止使用。
  2.丙硫苯咪唑(抗蠕敏)对常见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绦虫均有效;可同时驱除混合感染的多种胃肠道寄生虫。驱除捻转血矛线虫单独使用时每公斤体重用5~15毫克,用于混合寄生的多种肠道寄生虫时,尤其混合绦虫寄生时,可按每公斤体重20毫克+左旋咪唑10毫克投服。本品应在羊屠宰前14天停止使用。
  3.阿维菌素(虫克星、阿福丁)或伊维菌素(灭虫丁、伊福丁)是强力、广谱的驱肠道线虫药,对体外寄生虫也有杀灭作用。这类药物商品名较多,选购时应注意名称、浓度及
质量。通常有注射剂和粉剂两种,注射可用1%针剂,用量按每10公斤体重注射0.2毫升计算,用短针头注射于皮下,不要注入肌肉和静脉。喂服用1%预混剂,按每30公斤体重1克计算。但是由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内容物影响药物疗效,所以对羊、牛等一般不口服投药,应以注射剂为首选。在用药后35天内不得屠宰食用。以上各种药物,如果是用于第一次时,应在第一次投药后的第15天和30天按第一次用药量再各投药一次,以驱除残存的虫体或虫卵又孵化出的成年虫体。
  六、预防
  用药物进行预防性驱虫是重要和有效的措施,药物预防必须是策略性的,应有计划的进行。可用以下程序:1.每年对全羊要做两次预防性驱虫,一次应在晚冬或早春(2~3月份)对幼虫的驱除,以阻止“春季高潮”的出现,另一次在秋季(8~9月份),以防止成虫“秋季高潮”的出现和减少幼虫造成的“冬季高潮”。
  2.在本病严重的地区或羊,应在5~6月份增加一次驱虫。
  3.断奶后羔羊以及羔羊在当年的8~9月份应进行首次驱虫4.污染严重地区的母羊,在产前2周和产后4周各驱虫一次。
  5.新购入的羊应驱虫1~2次。
  与用药物预防的同时,还应注意放牧和饮水的卫生,对羊排出的粪便及时清扫,集中发酵处理。还要加强饲养,以增强羊的抗病力。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056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线虫   捻转   幼虫   虫体   引起   进行   死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