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特点;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伟大变革、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性,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三、教学时间支配:9学时,讨论 1学时
四、重要问题和思考题:
1. 哲学基本问题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基本特征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5.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
(1)哲学的定义
哲学(philosophy)一词源自于希腊语的“philosophia”,由“追求”(philem)和“智慧”(sophia)组成。《尔雅》解释“哲”字:“哲,智也。”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用汉语“哲学”两个字来表述西方哲学学说;1896年前后,中国学者黄遵宪将这一表述引入中国。
哲学家评价哲学
哲学就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驾驭和处理自己同外在世界关系的学问。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的本质
哲学研究的主题是不同的,原因是哲学派别上的区别,哲学研究领域的区别。
不同哲学有着共同的哲学本质,即哲学都是对对象本质的抽象思考;哲学都是对对象的宏观把握。
哲学是对整个世界的宏观把握,因此表现为一种智慧,是对具体知识中存在的普遍规律和意义的揭示。
哲学思维是一种高度抽象化和理论化的思维,具有思辨性的特点。
(3)哲学的功能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提供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图景;
哲学是方法论,是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准则;
哲学是人生观,对人与世界及环境的现实关系提供价值评价。
(4)哲学与科学
在社会发展早期,哲学与具体科学形成知识总汇。在近代,具体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既不能用哲学取代具体科学,也不能否定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
第一,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第二,具体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
2、哲学的特点
(1)哲学的时代性
第一,各种哲学理论都是以哲学的方式解答时代的课题;
第二
,离开时代背景,就无法理解各种哲学体系;
第三,哲学必须面对时代,不断发展哲学理论。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马克思
(2)哲学的民族性
第一,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哲学理论研究着眼点;
第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
第三,哲学的民族性还表现在,不同民族的哲学具有相容性。
(3)哲学的阶级性
第一,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带有阶级性;
第二,判断某个哲学体系的阶级性,要看其引出的结论如何;
第三,哲学的阶级性不排除哲学理论中包含真理因素及对文化的积极贡献。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他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提出的原因是:
一要总结自古代和近代以来哲学发展的历程;
二要明确界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倾向。
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存在是否可以被思维所认识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倾向
哲学理论形态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倾向的对立。
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 …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标准。
唯心主义哲学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三个历史形态。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
导航系统
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心灵,意识或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世界上的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因此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举例:
心外无物。—中国明代王守仁
存在就是被感知。— 英国贝克莱
“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人为自然界立法”。
“万物皆备于我”。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意识看作是人的头脑固有的,是主观自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举例:
理在事先 —中国宋代  朱熹
理念 —古希腊  柏拉图
绝对观念—-近代德国  黑格尔
“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
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三)中外哲学史简介:
世界哲学的起源
古代中国哲学、古代印度哲学和古代希腊哲学,是世界哲学的三个起源。哲学理论形态演变经历了古代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三个阶段。
1、古希腊哲学:
(1)米利都学派的朴素唯物论
哲学始于泰勒斯,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做成的。”
阿那克西曼德说:“万物的元质是无限。”
阿那克西美尼说:“构成万物基质的是气。”
米利都学派是典型的朴素唯物主义
坚持了物质第一性;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2)毕达哥拉斯数的唯心论
毕达哥拉斯认为:  数的比例关系构成了宇宙的普遍秩序。
毕达哥拉斯,或者是他的弟子的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命题,即直角两夹边的平方的和等于另一边的平方,即弦的平方。
数学与神学的结合开始于毕达哥拉斯,而且数学在他的思想中乃是与一种“特殊形式”的神秘主义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毕达哥拉斯说“万物都是数”。
(3)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万物的本原。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
(4)德谟
克里特的原子论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5)论辩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出身于雅典,是一个著名的智者,他向青年们教授哲学,述而不作,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因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而受审判,并于公元前399年被判死刑,时年约七十岁。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
心灵的转向,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
灵魂不灭说
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中国校外教育网
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6)柏拉图的理念论
理念论 
认识论燕京大学
政治思想 
伦理思想
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的事物是理念的摹本。
知识就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理念有等级,因此造就了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
(7)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他将科学定义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马恩选集》V3-P59
亚里士多德把广义的哲学,即一般性的知识,分为三大类:即实践的,创作的,理论的科学。
理论的科学又进一步被分成三类:即物理学、数学和第一哲学或神学。
遥望宋朝
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奠基人,但在哲学问题上,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他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指出了一般不能离个别而存在。他提出了四因说,认为构成个别具体事物是由于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但是形式因高于一切,是第一推动力,从而倒向唯心主义。
(8)伊壁鸠鲁派的唯物论
伊壁鸠鲁派发展了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主张原子有质量的差异,有偏离直线的运动,从而克服了德谟克里特否认偶然性的错误。
2、经院哲学:
欧洲中世纪哲学(主要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经院哲学)是欧洲哲学史的第二个发展时期,经院哲学作为神学婢女而存在。有两个特征:一是它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二是它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
(1)德尔图良的教父学
德尔图良是基督教最早的教父,第一个神学家,西方哲学史上反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德尔图良把哲学看成是异端邪说的根源。他推崇绝对信仰,贬低理性思想。
他的言论概括为:正因为荒谬,所以才相信。
他首先提出了“三位一体”的信条。
(2)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体系
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神及其存在 
共相与个别
关于共相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分为唯名论与实在论两个对立的派别。就思想渊源来说,共相问题的争论早在古希腊哲学中就已经开始,在中世纪哲学中,因它不仅涉及事物的本质和概念的性质问题,而且
直接关系到基督教圣餐“实体转化”和“三位一体”等信条,所以才显得尤为突出和尖锐。这是唯物论和唯
心论的斗争在中世纪哲学中的特殊表现。
古代哲学的特点:
第一,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是直观的,因为当时缺乏科学的依据;
第二,哲学的主题要解决世界是什么,形成直观的哲学范式;
第三,哲学体系的主要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黑格尔
3、英国经验论
ca4
(1)弗兰西斯?培根
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
他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唯物主义经验论 
唯物主义自然观 
河南坠子偷石榴逻辑思想
培根认为哲学的全部基础是经验的,就是借助科学发现与发明使人类能驾驭自然力量。他主张哲学应当和神学分离,反对经院哲学与神学紧密糅杂在一起。
培根说:科学必须依据的观察资料,我们既不应该像蜘蛛,从自己肚里抽丝结网,也不可像蚂蚁,单是采集,而必须像蜜蜂一样,又采集又整理。
培根哲学最出名的部分,就是他列举出所谓的“四种幻象”。他用“幻象”来指让人陷于谬误的种种心理习惯。
(2)霍布斯的机械论
论物体
论人 
论国家
伦理思想
霍布斯力图运用他的机械唯物主义来解释人。人和自然并无本质的区别。人似钟表,心脏即发条,神经乃游丝,关节似齿轮,生命是肢体各部分的和谐运动。
(3)洛克的哲学
恩格斯说:“洛克哲学是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妥协的产物。”
洛克的哲学动摇于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对后继者影响很大。他继承并发展了经验论,反对天赋观念,主张“白板说”。但又提出两种性质,两种经验,表现出向唯心论妥协。在政治上反对君权神授,提出分权的思想。
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
经验的内容和实质
对观念的分析
对知识的分析
宗教观
政治学说
(4)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
贝克莱主观唯心论的典型命题:“存在就是被感知。”
(5)休谟的不可知论
休谟把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它的逻辑终点。他指出:“由于这种哲学必须完全地依赖于经验,以致在知觉而外我从不能观察到任何东西。”
认识论学说
知识论和因果论
批驳上帝存在的证明
贝克莱发展了洛克哲学唯心论倾向,使经验论导向主观唯心论。
休谟从洛克哲学第二性质的主观性出发,推出不可知论。
4、大陆唯理论
在英国盛行经验论哲学的同时,欧洲大陆的哲学则由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倡导了唯理论的哲学传统。
首先是推理方法不同,英国哲学注重归纳,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3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048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哲学   世界   问题   存在   物质   科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