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四种研究方法比较表

现况调查
vb脚本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
概念
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又称“横断面研究”、患病率调查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照组),研究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纵向研究
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疾病和对照
分别追溯其既往(发病前)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特点
1. 常用,弥补常规报告资料的不足,短时间,花费不大       
2. 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
3. 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时间上并存
4. 一般不用于病程较短的疾病(影响存活的因素)
5. 相关因素选择与解释有一定限制
1. 属于观察性研究范畴。(暴露在研究之前就客观存在,不是人为给予的)
2. 设立对照组
3. 属于由“因”到“果”的研究
4. 能验证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因果联系,一因一果或者一因多果
1. 属于观察性研究
2. 设立对照
3. 从果到因的追溯调查
4. 论证强度,可为队列研究、试验性研究提供线索和方向,一般不可确立因果关系
前瞻  前瞻性研究
干预  施加一种或多种人为干预处理
随机  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比较组
对照  有平行的或可比的实验和对照组
目的
1.三间分布特点,流行强度
2. 提供病因线索
3. 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普查或筛检
4. 评价疾病的防治措施效果
5. 进行疾病监测
6.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方的健康水平
7. 确定某些指标正常值的参考范围
1. 检验or验证病因假设
2. 评价预防效果
3. 研究疾病自然史
1. 广泛探索和深入研究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不明病因)
2. 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3. 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
4. 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横机罗纹
类型
1. 普查
2. 抽样调查
1. 前瞻性队列研究
2. 历史性队列研究
3. 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1. 非匹配,匹配(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2、探索性、检验性
临床试验(病人)
现场实验(正常人)
社区实验(正常体)
分析
普查:
目的:(1)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
(2)了解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适用条件:调查目的明确,调查项目简单,所调查疾病患病率高,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设备
缺点:调查内容有限;易产生重复和遗漏现象;调查质量不易控制。
抽样调查:
获得患病率的资料
必须遵循随机化原则,样本必须足够大
精度高
缺点:复杂,易重复遗漏,不适于变异较大、患病率较低的疾病
患病率
是否有相关性
当样本量较大,P 和(1-P都不太小时,样本率的频数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可用Z检验或四格表卡方检验。
如果率比较低,样本较小时,样本率的频数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可用直接概率法、二项分布或泊松分布检验。
SMR或SPMR的检验可用卡方检验。
暴露组人的选择
对照组的设置方法
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特异)
样本量:两组的发生率(之差越小,量本越大),a,1-B
病例的类型,来源选择。
匹配(配对和1:多)和费匹配
样本量:暴露率,暴露率之差越大,样本数越小,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关联越强,量越少)
描述性分析:均衡性分析;t、方差、卡方
推断性分析:
1、 非匹配和成组分析
有关联:四格表卡方
关联强度:OR(比值比)
2、 个体匹配
阿明小菜3、 有关联:McNemar卡方
四个着眼于
3. OR可信区间的计算
分层分析(混杂因素)每层OR与原OR比较
分级分析(剂量反应关系)
(五)多因素分析(条件Logistics匹配)
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随机分组、盲法
数据
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危险度降低、绝对危险的降低、需人数
生存率、效果指数、抗体阳性率、
气炮选择偏倚:无应答偏倚、选择性偏倚、幸存者偏倚
信息偏倚: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报告偏倚、说谎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员偏倚、测量偏倚
质量控制:1、样本选取必须随机化、2、应答率一般应高于80%。3、进行预调查4、统一培训调查员5、调查或检查方法标准或且前后一致、6调查后抽样重测
选择偏倚(很难消除,预防为主,)
失访偏倚(尽可能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信息偏倚(选择仪器测量方法实验操作调查员培训)
混杂偏倚(混杂因素引起,随机化、限制、匹配)
选择偏倚:入院率偏倚(伯克森)、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奈曼)倚、检出症候偏倚(暴露)(严密科学的设计、分层,尽可能选择新发病例)
信息偏倚:铸轧回忆偏倚、调查偏倚(提高测量两性,随机复查)
混杂偏倚:(标准化、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
临床试验:失访、干扰(实验组)、沾染(对照组)。控制:排除、提高对象的依从性、降低失访
优缺点
(一)优点
1.经常使用常规途径收集到的,或易得数据
2.与分析性研究相比,费用和时间较少
3.适于现患、疾病发生模式的评价
4.利于形成研究假设—提示危险因素(线索)
(二)缺点
1.经常不能检验流行病学假设
2.缺乏对照组
3.经常不能辩明暴露和疾病的现时关系
4.不适于研究罕见疾病
5.可能受到选择性偏倚的影响,如拒绝、死亡等
*生态学研究(体)
生态比较,生态趋势法(暴露前后,年龄组别)
适用:个体暴露计量无法测定,发生的变异小难测定。监测
缺点:生态学谬误(体水平与实际不符)
无法消除混杂偏倚(体)
非线性关系会出错
(一)优点
1.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直接获得发病率(死亡率),可直接计算RR和AR等联系强度指标,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3.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明确,偏倚较少,可用于验证病因假设
4.可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5.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6、随访可知自然史
(二) 缺点
1.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适用常见病)
2.所需样本大,研究时间长,费人力、物力
3.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4.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大
5.随访过程中,可能有未知变量引入人或已知变量发生变化,使分析复杂化
一般是在病例对照研究筛选病因的基础上,再用队列研究证实病因。
(一)优点:
1.样本量少、快速、相对便宜(不需跟踪随访)
2.适用于研究罕见(唯一)、潜伏期长疾病
3.在病因学研究中有用,适于多种暴露因素与某一种疾病关联的研究。多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4.没有随访者丢失
5.适于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免疫学效果考核及暴发调查等
(二)缺点
1.不适于研究人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2.易发生各种偏倚(尤其回忆、选择偏倚)
3.难以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
4.不能直接测量发病率(风险)或相对危险度(发病率小可估计)。
优点:
1、随机化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提高了可比性,能控制研究中的偏倚和混杂。
2、为前瞻性研究,最终的论证强度高。
3、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且可以获得一种干预和多个结局的关系。
缺点:
1、 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实际难以做到。
2、 受干预措施适用范围的约束,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够,以至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推论到总体。
3、 研究人数量大,随访时间长,因此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
4、 由于研究因素是研究者为实现研究目的而施加于研究对象,故容易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8:21: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047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偏倚   疾病   暴露   因素   调查   分析   影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