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压力应对方式综述

通风盘式
前言
运动员在运动项目、文化程度、运动级别的不同应激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年龄和性别方面的区别。运动员们在种种压力下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应对:在学习压力和家庭长辈压力方面,运动员常采用逃避的方式应对;在人际关系压力和竞技训练压力下则常采用自身保持良好心态及寻求支持的积极应对方式;在伤病压力和日常生活压力下不仅会有心态的调整,还有克制忍耐及逃避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的实验测评,对照组为未干预的运动员心理应激水平,比较组一组为自主调整心态及寻求支持的积极方式应对心理压力,另一组则为不断逃避现实及克制忍耐的消极方式应对心理压力。最终发现使用消极应对方式的运动员显著低于受干预前的运动员,而寻求支持和积极主动等积极应对方式则显著高于受干预前的运动员。因此,有效较低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得益于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可提高相关运动项目动作技能。
1、运动员压力应对方式研究
陈传锋、李建设、汪莹等人所写的《不同项目运动员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中所提到的内容,作者在对五个不同项目的运动队,包括田径队、水上项目、羽毛球队、射击队、跳水队,通过使用其自编的《运动员压力源问卷》和《运动员压力应对问卷》。进行测验,其结果显示,不同的项目之间对于压力的应对存在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是体现在应对方式上,同时也与器皿对的压力源和压力情
www.kaixin001
景上也体现出完全不同的反应,而根据文章的总结,各个项目的运动员的应对方式与压力源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其采用的应对策略与其面临的特定压力情境有关。这也就警示着教练员以及运动队的管理者在面对运动员的心理问题时,应该根据其本身的项目特点并结合其所面对的压力情景来进行是适当的疏导,不可以一蹴而就,单纯凭借以往的经验而进行“一刀切”的做法(陈传锋、李建设、汪莹,2009)。
在何文文的《大学生运动员竞赛压力应对过程研究》中提到,研究参与者对压力源的评价主要分为三个类别:威胁、挑战和伤害。然而在实际的压力情境和对不同的压力源的应激下,被访者都
反映在当时都有一系列的相关想法,无法单纯地划分为某一种,而是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评价方式同时或相继作用。经过访谈来看,运动员往往会尽力是自己的情绪向缓解当时压力以及稳定当时情绪的方向来引导自己,但随着压力事件的不同和当时比赛具体情境的不同,甚至运动员当时身心状态的不同,即使采用一致的认知评价和应对策略,应对效果也会不同。根据这些结论我们可以看出运动员平时也要认真总结有利于自己的放松身心的具体操作办法,在此处教练员也应当着重分析运动员的个人差异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何文文,2010)。叶绿、王斌、吴敏等人所著的《社会支持对运动员投入的影响:心理坚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序列中介作用》中认为,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体现在对于运动员在平常训练甚至比赛中能够起到正向的影响作用,能够激励运动员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来进行训赛任务,同时也可以间接地作用于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和对压力的应对方式。其中作用的方式包括四条中介路径,通过
心理坚韧性的中介路径;通过任务导向应对的中介路径;通过心理坚韧性与任务导向应对的序列中介路径;通过心理坚韧性与脱离导向应对的序列中介路径。社会支持对运动员的积极作用应该对教练员产生这样的启示,应该是运动员了解到当前社会对运动员本人或者对整个项目的发展的支持,而不应当像原来一样在封闭训练期间就对运动员实行完全的信息封闭,这样不利于运动员自身增强信心与参加训赛的兴趣(叶绿、王斌、吴敏,2016)。
2、不同项目运动员压力应对策略研究
史孟玉、姜淼淼在《冰壶运动员的比赛应对策略》中对于建立运动员的压力应对措施中有这样的论述,策略是冰壶运动员在面对比赛压力空间内所进行的一系列认知操作。策略选择指冰壶运动员如何选择解决比赛压力问题的办法,是冰壶运动员适应比赛环境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建立起这种策略形式以使之在比赛中能够充分发挥,他建议平常对运动员的训练中应当以下三点进行,第一点就是要树立队员的比赛信心,打破传统欧美强队的神话;建立技术信息策略库,将比赛中的各种情况预先做好预案并加以练习,减少对于突然威胁的压力;根据运动员特征进行个性化的训练程序(史孟玉、姜淼淼,2014)。房文宇的《国内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
运动员压力应对方式综述
□臧瑞涛(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4)
陈迪和
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关于运动员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论文。在综述中重要对以往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对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主要的研究内容做出了陈述。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来源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因素带来的压力,包括前途压力、学业压力、与同学及朋友人际关系压力、伤病压力和日常生活压力。另一方面是外界环境因素施加的压力,包括竞技训练或者比赛带来的压力、家庭长辈压力、学业压力等。关键词:运动员压力应对方式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19)-02-JF
作者简介:臧瑞涛(1994-),男,汉族,河南濮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运动科学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年02月下
SPORTS SCIENCE济宁育才分校
严怀忠201
质及压力研究的现状及发展》中对于运动员的压力应对的研究提到,运动员的压力应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支持与思想控制。而运动员的压力应对应当成为运动员除了本身的专项技能外的一项技
能来进行培养。这是在之前的训练中教练员们所忽视的问题。教练员认为对运动员的心理疏导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或是运动员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而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经过后天训练可以培养的能力。同时应该总结运动员的压力应对方法中归纳出个体观念植入的训练方法,进而形成方法库(房文宇,2015)。
根据娄虎、刘萍、金淑娇的《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中的论述显示,在顶级竞技体育领域,仅仅在专项技术以及体能上具备高水平的能力,已经难以在各个国际顶级赛事中为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很多运动员在关键时刻的获胜大都归结为心理上的优势。在这些与运动员比赛成绩密切相关的积极心理学因素中,心理坚韧性被认为是运动员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经过其实证研究下,影响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因素可能来自5个维度,即团队文化、社会支持、运动能力、应对策略和压力坚韧人格。比较与以往的西方相关研究下,与西方所提出的影响维度中主要来自于个人对于社会压力环境下的应对反应,我国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影响因素更多体现在于社会压力环境对运动员个体所产生的刺激(娄虎、刘萍、金淑娇,2014)。
在姒刚彦、张忠秋、张春青等人所著的《中国运动员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心理服务》所写,发现了6个概括性维度,即举国体制对心理服务的影响,奥运会的主场应对,心理服务的理念和原则,心理服务的过程,心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心理服务的评估。根据文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举国体制下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是相对宽松的,有一定的自由度。同时对于运动员在参加主场赛事的情况下会
提升信心。但同时由于金牌以及成绩和赞助商的压力会无形转嫁到运动员与教练身上。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上,对于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也使得心理咨询师与运动员佳安里良好的信任关系作为工作的前提。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分析面对运动员的压力应对的解决之道(姒刚彦、张忠秋、张春青,2012)。
冯燕所写的《女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和应对方式》中阐述了队运动员施加的运动负荷与运动员的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其中发现我国优秀的女子游泳运动员在面对大负荷压力训练下所表现出的精神疲倦和自我怀疑显著高于普通运动员。但同时优秀运动员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以及能力更高于普通运动员。可以看出单调重复的训练会使运动员产生逆反和厌烦的心理,所以提示教练员应当积极寻新颖的训练方法。追求训练强度的刺激,减少对运动员极多次数训练单调的技术动作。教练员也应当对运动员进行适时的心理疏导,增加运动员的训练信心(冯燕,2007)。
根据高红艳、王进的《运用“Choking”理论分析中国男子体操队在第28届奥运会上失误的原因》中认为,不仅仅是金牌成绩的压力导致了运动员出现了技术上的失误,出现了所谓的“choking”现象。同时在比赛中由于队友出现的失误会导致这种失误现象的散播,也即是误会在队员中相互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队员对于金牌压力下的应激以及队员关系所导致的,当看到队友失误时其他队员会想做出更优秀的动作表现,以挽救队友的失误,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应当尽力开导队员不要使其承担过多
责任增加队员的负担,失利的队员也不应表现出过度的沮丧,给队友增加上场压力(高红艳、王进,2010)。
3、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项目运动员在不同的心理压力面前的应激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心理压力情境下运动员其应对的方式存在差异性,在学习压力和日常生活压力情境下,运动员常采用积极主动、寻求支持和超越进行应对,而在身心压力和竞训压力下,运动员则采用情绪应对。高水平运动员比普通运动员更多地采用积极主动应对、逃避应对方式,其中既有积极应对方式,又有消极应对方式,而普通运动员比高水平运动员更多地采用寻求支持应对、情绪应对和超越应对方式,普通运动员会比高水平运动员的处理方式多样化。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容易受到压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影响,这样就会其实我们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考虑他们周围的各种因素以及注意对象的特殊性。主要是着重培养学生在面对压力事件时要保持正确积极的态度和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评价,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自助的能力,达到降低压力的总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和训练中。
参考文献:
[1]陈传锋,李建设,汪莹等.不同项目运动员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1).
[2]何文文.大学生运动员竞赛压力应对过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3]何王进,娄虎,唐寅平等.解读竞赛压力下的运动表现:一个“Clutch”视角的运动能力初探[J].体育科学,2013,33(6).
[4]史孟玉,姜淼淼.冰壶运动员的比赛应对策略[J].冰雪运动, 2014(2).
[5]娄虎,刘萍,金淑娇.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8).
[6]姒刚彦,张忠秋,张春青等.中国运动员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心理服务[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4).
[7]冯燕.女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和应对方式[J].中国体育科技,2009,40(4).
[8]叶绿,王斌,吴敏等.社会支持对运动员投入的影响:心理坚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序列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7).
戒严[9]房文宇.国内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及压力研究的现状及发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5).
[10]高红艳,王进.运用“Choking”理论分析中国男子体操队在第28届奥运会上失误的原因[J].中国体育科技,2010,42(6).
20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046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运动员   压力   应对   心理   方式   训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