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370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缩小收入差距、维持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的基础途径。目前我国面临的就业现状是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增就业压力急剧增大、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等局面。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是成为了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上将大学生就业压力定义为个体因就业环境中存在的内外威胁性刺激而引起的身心受压迫的感受,是个体与情境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适度的就业压力可以让大学生保持应激状态,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然而就业压力过度则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他们的认知活动和人格特征,导致大学生学习工作效率和自我效能感降低。周亚红等人的相关研究也表明,高职卫生类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且感知压力的时间越长,其就业压力就越大。
社会支持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一种间接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客观存在。社会支持作用在个体上表现的是个体感知到自身可以与外界进行交流,被关心、被接纳、被爱并且自身具有价值感,社会支持是指在个体需要时外界环境或他人所能提供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其就业心理压力越小。
Folkman和Lazarus将“应对”定义为当个体判断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可能会为自己带来负担、甚至超出自己拥有的资源时,为处理(减低、最小化或忍耐)这种交互作用的内、外需求而采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柴丽红等人对500名大学生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就业焦虑与消极应对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就业焦虑与积极应对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就业压力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且男生与女生相比更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研究指出社会支持水平对大学生选择应对方式有显著的影响,社会支持程度越大,越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即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众多研究表明,就业压力的问题广泛存在于高校毕业生和高职类院校毕业生中,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呈负相关,与应对方式则存在正相关。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以中职生为对象探讨就业压力的问题,以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中将对中职生的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中职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星发放回收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共回收问卷193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有效问卷为180份,有效率为93.3%。其中,男生91人(50.6%),女生89人(49.4%),平
均年龄16.65岁。一年级学生71人,二年级学生79人,三年级学生30人。理工类学生130人,艺术类学生21人,文史类学生29人。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有
凌家滩
27人,一般的学生有137人,好的学生有16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就业压力量表
此量表由陈宇红等人编制,此量表共包含59道题目,将就业压力来源分为六个维度,分别是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以及专业供求矛盾,量表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良好。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从“1-无压力”到“5-压力很大”。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84,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46—0.808之间。科索沃战争
1.2.2 社会支持量表
此量表由肖水源编制,量表将社会支持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问卷共包括10个题目,其中2、6、7题为客观支持,1、3、4、5题为主观支持,8、9、10题为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越高,社会支持越大。根据所针对被试的实际情况,将“同事”改为“同事同学”,将“配偶”改为“恋人”并去掉“儿女”这一选项。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1。
家校e通
1.2.3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解亚宁将面对挫折时的应对方式划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此量表共包含20个题目,每个题目采用四级评分,其中“不采取”计0分,“偶尔采取”计1分,“有时采取”计2分,“经常采取”计3分。积极应对分量表包括1-12题,重点反映了积极应对方式的特点;消极应对分量表包括13-20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9。
2    结果统计与分析
2.1  描述统计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整个就业压力总分为295分,中职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强度的均值为163.54分,高于问卷中等水平。在就业压力的六个维度中,分数最低的是“专业供求矛盾”。这说明中职生可能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持有比较消极的态度。
对中职生的就业压力在性别、年级、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庭居住地上的差异比较,发现只有家庭经济状况在就业压力上有显著差异(F=3.663,p<0.01)。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就业压力总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
对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居住地进行差异分析。结
果发现差异均不显著(p>0.05)。
2.2  相关分析
对本项研究中所使用的三个量表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首先,分析就业压力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的相关,结果显示,就业压力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r=-0.225,p=0.002)、主观支持(r=-0.239,p=0.001)和对支持的利用度(r=-0.205,p=0.006)均存在
中职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曾 文1 吴 玲2 王小霖3 贾广珍3 郭健丽4
(1.山东济南长清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济南 250300;2.济南市长清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山东济南 250300;
3.济南大学,山东济南 250022;
4.南通大学,江苏南通 226019)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就业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支持与就
业压力成负相关,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就业压力与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负相关。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日本五节句student Parent society
371
典型说话
2020年第10期
显著的负相关,与客观支持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
赵如珍对就业压力量表的各个维度和总分与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进行了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就业压力各维度包括就业压力总分与积极应对之间均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消极应对与就业压力中的职业素质评价(r=0.161,p=0.030)以及缺少求职帮助(r=0.150,p=0.044)存在正相关,其他维度均不存在相关(p>0.05)。
对社会支持总分与积极应对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社会支持总分与积极应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01,p=0.00),与消极应对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
3    讨 论
3.1  就业压力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中职生的就业压力水平高于中等水平,与田圣会针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结果相同,这表明就业压力是我国目前各类学校毕业生面对的共同难题。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在就业压力上出现了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较好的家庭背景往往能给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客观支持和更好的就业帮助,这对于缓解中职生就业压力有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来说情况则完全相反,因此这两种情况下的中职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与薛雯的研究结果不同。
3.2  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
社会支持和就业压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与顾嘉旭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毕业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力度越大、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他们体验到的就业压力水平就越低。从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就业压力各维度的相关分析结果来看,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就业压力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对于中职生来说主观支持可以显著缓解中职生的就业压力。情感支持可能会使中职生积累更多的积极心
理资本,让中职生在面对挫折时更积极的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困难时更有信心,求职就业时更有动力,在更大程度上化解中职生的就业压力。
社会支持与积极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中职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这与胡艺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同。中职生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有利于他们形成更积极的心态,因此,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往往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更倾向于积极的面对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这有利于学生合理的宣泄情绪,缓解压力,对于中职生的身心发展有正面影响。
职业素质评价和缺少求职帮助这两个就业压力维度与消极应对之间存在正相关。对于中职生来说,当感受到来自职业素质评价这一维度的就业压力时,说明他们自我效能感较低,缺乏自信心,因此在面对挫折时往往容易选择消极应对方式;而当来自缺乏求职帮助这一维
度的就业压力得分高时,代表他们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这也进一步提示我们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中给予中职生更多的社会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促使他们更积极地面对挫折和问题。
4    结 论
(1)中职生就业压力水平高于中等水平,最大的压力来源是职业素质评价也就是对自身专业技能的评价。
(2)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水平明显低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但年级、性别、专业以及家庭居住地方面均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3)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中职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感受到的就业压力水平越小。
(4)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获得社会支持越多的中职生在面对挫折时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周亚红,赵春阳.高职卫生类学生就业压力现状调查分析[J].大学教育,2019(12):196-198.
[2]柴丽红,张雷等.高校毕业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J].锦州医科.
[3]胡艺,吴苹.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23):15-17,20.
[4]陈宇红,江光荣.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的编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31-35.
雅兹迪人
[5]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应用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02).
[6]解亚宁,龚耀先等.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3(01):33-35.
[7]田圣会.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就业压力的关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16):39-43.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66-69,74.
[8]薛雯.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7(05).
[9]顾嘉旭.地方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智库时代,2020(10):103-104.
[10]王迎冬,姚铭.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就业压力的影响[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05):141-149.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初中生抑制语言歧义的个体差异及干预研究,课题编号:18CJYJ02,项目负责人:贾广珍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2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046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就业   压力   支持   社会   应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