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范式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现实主义Hans J. Morgenthau,Politics Among Nations —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新现实主义(结构主义)Kenneth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新自由主义,Robert O.Keohane & Joseph Ny. Jr.,After Hegemony: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建构主义Alexander Wen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摩根索现实主义
在书中指出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为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中,只有通过讲究艺术的传统外交手段达成国家间的妥协与和解,才能为形成一个有中央政府权威的世界国家以缔造普遍和平铺平道路
《国家间政治》堪称一部伟大的著作。首先,摩根索建立了一个极优美简洁的国际政治体系框架:在将国际政治理解为国家的权力(等同于利益)斗争之后,界定了三种寻求权力的政
策:维持现状、帝国主义、威望(prestige)政策(含外交礼仪和显示武力);然后考察了限制国家权力的三种模式:权力均衡政策(此卷最精彩,是欧洲近现代史精粹)、国际道德和世界舆论(此卷分析了民族主义兴起后贵族式国际主义道德让位于民族化的普世主义)、国际法;最后分析了时代最重要的和平问题:以限制求和平(裁军、集体安全、国际政府{神圣同盟、国联、联合国})、以改变求和平(世界政府)、以调解求和平(外交)。
其次,虽然摩根索信誓旦旦以权力和利益为基石,但其实其现实主义路径本身完全能兼容道德因素,而摩根索本人更带有强烈的道德彩或考量。譬如,在讲到1648-1933年在欧洲占主流的权力均衡策略时,他几乎深情地分析了这种注重“适度而非决定性斗争”的权力均衡之所以成功在于“欧洲共和国”的意识:“权力均衡的发动机运转所需的燃料、能源,乃是西方文明的智力和道德基础,或曰智力、道德氛围,18世纪社会上的活动家们在这种环境下施展身手,他们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受到这种气氛的浸染。这些人知道欧洲是‘一个伟大的共和国’,具有相同的‘修养和文明’水准和共同的‘艺术、法律和礼仪体系’。基于对这些共同标准的共同认识,通过‘畏惧和羞耻的相互影响’,使野心受到限制,迫使他们节制行动,并向所有人的肌体中注入‘某些尊严和正义的意识’。于是国际舞台上权力斗争便带有‘
适度而非决定性的竞争’的性质。”【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徐昕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页255,下同】而在分析民族主义和民主兴起后带来的民族化的普世主义意识形态时,摩根索更忧心忡忡,担心引发类宗教战争式的残酷冲突。
1.人性本恶。现实主义学者从哲学角度或是从宗教角度出发都认为人性是恶的,而且人通过教育和智慧的增长并不能解决人性恶的问题。人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人是自私的,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冲突的关系。而国家是人的集合体,这就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基本的特征。
2.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国际行为体都不能代替国家,他们批判理想主义者建立国际机构的乌托邦想法,强调国家总是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以权力界定的利益是研究国家行为的主要尺度。
3.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的关系。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在无政府状态下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权、领土主权和军事安全总是要追求权力。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主要是由其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地位决定的。国家的实力越大,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就越大,也就越能保护国家利益。
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一个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一定要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标准,而国际道德和国际法是不能作为衡量国家外交政策的标准的。
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现实主义反对把道德、公众舆论、国际法置于外交上的重要地位。但是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有实力和采取正确的外交手段。至于道德,他们认为国际道德实施要和国家具体情况相结合,道德是受到国家利益限制的。
6.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大多数的现实主义者主张通过结盟的办法实现力量均势。在均势的作用下,国际和平就可以有保障。他们认为在维也纳会议之后,欧洲之所以会出现百年和平就是欧洲的均势在起作用。在他们的外交思想中,只要均势实现了国际和平就有保证了。
摩根索的关于特定集团道德的描述“特定集团的道德非但不能限制国际舞台上的权力斗争,反而使这一斗争达到前所未有的野蛮和激烈的程度。这是因为,催生了一个特定集团道德规范的普遍性要求,与另一个特定集团的同样要求是不相容的,而世界只为其中之一准备了空间,另一方不屈服即毁灭。这样,我们时代的民族主义大众,便高举他们各自的偶像
在国际竞技场上相遇了,每一个集团都确信它在执行历史的授权,它在为人类效力就像是在为自己效力一样,它在履行上天——无论如何定义——授予的神圣使命。他们知之甚少的是,他们是在众神已去的空荡荡的天空下相遇的。”
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作者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权威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国家的悲剧,作为《大国政治的悲剧》的结论,作者认为中国将是美国最大的威胁。
新现实主义。它的内涵强调无政府体系中国家利己主义选择,强调理性选择,它与古典现实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强调寻求国家最大化利益。
沃尔兹对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做了三个重大修正:
(1)摩根索把国际政治的第一推动归为人性,即“政治法则的原则是人性”.沃尔兹认为,按照科学哲学的要求,人性是难以验证的东西.传统现实主义的性恶论将国际冲突追溯根源到人性,虽然看到人性中恶的一面引发了冲突,却忽视了人性中善的一面在相反的方面遏制了冲突.此外,将国际冲突追溯根源到人性的观念不能说明战争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
化:如果人性一成不变,那么战争为什么不能同样一成不变呢?沃尔兹认为,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性,而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
(2)摩根索认为“理性”的政治家就是孜孜不倦的积累越来越多的权利,权利被视为目的本身.而沃尔兹把权力看做一种使用的手段,国家拥有的权力太大或太小都会有风险.力量软弱会招致攻击,力量强大则会是对手不敢发动进攻,而力量过于强大则会刺激别的国家,使它们增加军备并联合起来对付它,因此明智的政治家总是力图拥有适度的权利.沃尔兹认为,在紧要关头,国家所最终关心的并不是权利,而是安全.
(3)传统现实主义 将因果关系看作是单向的,即主要从处于相互作用的个人或国家那里寻原因.沃尔兹承认,某些国际后果的原因存在与相互作用的单位层次上,但是还有某些原因存在与结构层次上,存在于单位层次上的原因与存在与结构层次上的原因相互作用,因此仅仅从单位层次上理解会把人引入歧途,如果人们在研究方法上既注重单位层次,又注重结构层次,就能够全面地把握国际体系内的变化与延续.
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是在继承和扬弃理想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基本理论过程中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
的态势,多极化、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核战争的恐怖阴云、石油危机、生态环境问题等大大增强了全球相互依存的程度。一些国际关系理论学者从古典自由主义和早期理想主义的遗产中发掘出了有价值的思想,反思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出在新的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并逐渐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之一。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的分水岭。“新自由主义”只是一种泛指,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张“以全球相互依存为中心”的观点,认为国家不再是占中心地位的国际社会角,世界政治经济多极趋势导致众多的角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第二,国际系统应主要包括结构和过程两部分,强调研究体系角相互作用的权力模式。第三,权力不再是国家行为的唯一目标,军事力量不再是对外政策的有效手段,经济技术合作及全球相互依存正逐步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经济福利与国家安全同等重要,不能随意放弃或牺牲,经济是和平的前提。第四,在国际合作中,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绝对收益,只考虑在合作中自己是否有所得益,不顾及自己的收益比别人多还是少。第五,因为国家是理性的,国际机制、规则、制度是解决国际无政府状态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能确保实现国家间合作这一目标。理性主义假定国家有持续、稳定的偏好,偏好的变化源于外部性,为了将效用最大化,国家根据偏好计算行动的的成本和收益。 其中,第五方面观点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两新”理论论战的焦点。
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承认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但与现实主义不同,新自由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存在大量的弱化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组织,由于存在合作性的国际安排,无政府状态并不意味着持续的混乱。新自由制度主义。在复合相互依存理论的基础上,以基欧汉头版头条为中心的一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者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被称为“制度理论”或“规制理论”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自由制度主义理论接纳了新现实主义理论的若干基本假设,如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唯一重要的行为体、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等。与此同时,它还吸收了博弈论、理性选择等新的研究方法,强调制度在规范行为体的行动、汇聚其期望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自由制度主义同样承认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但它认为,即使是在无政府状态的自助的国际体系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在国际制度和规制的规范和强制作用下,国家之间的合作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霸权之后国际制度仍旧存在并且有助于国际秩序的维持 这是来自于国际制度提供信息董乐 降低交易成本 减少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功能所致
温特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冷战结束后,由亚历山大·温特在1990年发表了他的期刊文章:“无
蒲寿庚
政府状态是国家建构造成的:实力政治的社会建构”,为新学说奠下了基石。当今世界中的主流观点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学者普遍认为国与国之间受到权力政治(power politics)的深刻影响。而温特的著作则认为连实力政治也是由社会观念建构成的,所以对现实主义学说的根基有很大挑战。1999年,温特又出版了《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一书。
有影响力的建构主义学者包括 Martha Finnemore,Kathryn Sikkink,Peter J. Katzenstein和亚历山大·温特。与结构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不同的是,建构主义认为人、组织或国家的行为都是社会建构的,并不遵循一个不变的秩序或原理。亚历山大·温特提出了建构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一、人类的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的主流观点塑造成的,而不是由物质力量驱使成的;二、社会舞台上出现的角受到的影响来自于他们的认同和兴趣(文化)、而不是本性。
非洲猪瘟最新动态温特根据社会文化将国际社会(有别于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概念)分为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从你死我活——我活的更好——我活也要你活的演变,诠释出人类发展的动力在于主体和结构的互动以及主体间性的演变。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2:27: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027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国际   国家   理论   权力   政治   社会   关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