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02 语言文字运用之语段综合(连贯)(解析版)

专练02  语言文字运用之语段综合(连贯)
【2021届云南省玉溪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70年前,面对延烧至新中国国境线上的战火,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            、生死相依,用鲜血凝结成了伟大战斗友谊。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           
11影院70年后,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但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党和国家的名义向“最可爱的人”敬意,激荡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的民族风骨,            舍生忘死的民族血性,激发守正创新的民族智慧。英雄的功勋光耀千秋,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必然跨越时空、           
(        )从战斗到奋斗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最好传承。从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寻给养,砥砺骨子里的战斗勇气和奋斗激情,我们必能走好走稳民族复兴这关键一程。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休戚与共  刮目相看  锻造  历久弥新   
B. 休戚与共  侧目而视  锻造  老而弥坚
C. 休戚相关  刮目相看  铸就  老而弥坚
D. 休戚相关  侧目而视  铸就  历久弥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强调利害相关。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强调利害共担。此处强调中朝两国彼此共同承担,应选“休戚与共”。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侧目而视: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此处强调抗美援朝战争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应选“刮目相看”。锻造:对金属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也可比喻培养造就。铸就: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此处搭配“民族血性”,应选“锻造”。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老而弥坚:形容老年人的心态更加的坚强。此处指抗美援朝精神的永恒,应选“历久弥新”。故选A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日本豆乳
高浓除砂器A. 党和国家的名义向“最可爱的人”敬意,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B. 以党和国家的名义向“最可爱的人”致敬,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C. 以党和国家的名义向“最可爱的人"敬意,激荡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D. 党和国家的名义向“最可爱的人"致敬,激荡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分析划线句可知,“的名义”前面缺介词“以”;“向……敬意”搭配不当,改为“向……致敬”;“激荡……精神”搭配不当,改为“弘扬……精神”。排除ACD。故选B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还没有一蹴而就的伟业。
B. 没有一蹴而就的伟业,就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
C. 没有一蹴而就的伟业,更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
D. 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也没有一蹴而就的伟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补写句子的能力。“一蹴而就的伟业”和“一马平川的坦途”之间是递进关系,顺序不能颠倒;A项“还”表递进,但关联的内容顺序不当;“也”表并列关系,“就”是条件关系,都不符合语境。故选C
二、【福建省龙海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1月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        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且创新的主力人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        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        ,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不到“接班人”长呼短叹……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        ,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
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鲜为人知  推陈出新  式微  融合   
B. 寂寂无闻  推陈出新  细微  汇合
C. 鲜为人知  革故鼎新  式微  融合   
D. 寂寂无闻  革故鼎新  细微  汇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1)寂寂无闻,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结合语境,“故宫深处”不能说默默无闻,没有名气,而是很少有人知道。故填“鲜为人知”。
2)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旧指朝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结合语境,是说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故应选“推陈出新”
3)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细微,细小微小。第三个空,意思是读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逐渐衰落,故填“式微”。
4)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汇合,指(水流)聚集;会合。第四个空,是说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故应填“融合”。
故选A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不仅年轻人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B. 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
C. 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以主力人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
D. 今天不只是年轻人在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做这类题目,尽量不要大量改动句中词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年轻人是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他们贡献才智并且欣赏传统文化。A项,“今天不仅年轻人”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对,因前后分句主语是年轻人,主语应该放在句首。C项,“观看传统文化”搭配不当。此外,前后分句的逻辑语序也不恰当,根据递进关系,应是先“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继而才“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D项,“今天不只是年轻人”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对,因前后分句主语是年轻人,主语应该放在句首,改为“今天的年轻人,不只是在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
故选B
6.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不断创新和关注   
B. 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
C. 当代青年人并不能很好地拯救传统文化   
D. 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本题要求选择衔接恰当的一项。所填句子之后,提到了“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式微;传统手
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可见,这些句子侧重强调的是“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工作告急”,D项能和这几个句子相照应。故选D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彩。包括词语的感情彩跟语体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彩和语体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古学不断用实物资料丰富和建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华文明由各地多彩的史前文明逐步融合于中原,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架构。随着秦汉建立大一统王朝的进程,文
    也从多元一体转变为一体多样,并一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    下来。中华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同时也影响了世界。近年来,关于丝绸之路的诸多考古发现表明,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晚期,(    )。汉代以后,西方的玻璃器、金银器同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成为古代东西方友好往来的重要证据。隋唐长安城中发现的景教、祆教、佛教等寺院及文物遗存,有力佐证了东西文化信仰的融合与交流。文献记载的“四方”“四夷”,以及邻国来朝同考古学很多发现相互    ,使人们看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开放    ,也印证着文明交流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历代王朝对文化和国家观念的认同。因此,不仅考古学要成为发掘物质文化的主力军,更要为加强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
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局面    沿用    印证    风度
B. 格局    沿袭    印证    气度
C. 格局    沿用    见证    风度
D. 局面    沿袭    见证    气度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格局:结构和格式。局面: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语境指文化的结构和格式,应选“格局;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2
沿袭: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因袭。沿用:继续使用。语境指文化格局不变,应选“沿袭”;
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用来印证的事物。见证:指见证人或可做证据的物品。前文有“相互”一词,再结合后文“也印证”,应选“印证”;
气度:气魄和度量。风度:人的举止姿态。语境说“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海纳百川……”在这里指气魄和度量,应选“气度”。
故选B
李汉柏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西亚地区的居民栽培中国传人的粟和黍,冶金术、小麦也从西亚传人中国
B. 粟和黍逐渐被中西亚地区的居民栽培,冶金术、小麦也从西亚传人中国
C. 冶金术、小麦从西亚传人中国,粟和黍也逐渐被中西亚地区的居民栽培
D. 中国从西亚引入冶金术、小麦,粟和黍也逐渐被中西亚地区的居民栽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据上文“中华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应先说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情况,再说中华文化对外的影响,排除A项和B项;D项前后两句,表达句式不一致,语言衔接不够紧密,排除D项。故选C
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考古学不仅要成为发掘物质文化的主力军,更要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4:28: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002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传统   词语   语境   句子   成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