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通论

第一章 绪论 人类学的学科属性与内容
第一节 人类学是什么
人类学是全面研究人以及其文化的学科,19世纪四十年代,人类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成为一门学科与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积极推动有密切的关系。另一位对人类学发生起关键作用的是美国人类学家博尔斯。如果说,泰勒提供了人类学理性之一的思想和研究方法,那么博厄斯的历史论刚好是反理性主义。人类学最先发生在欧洲,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人类学包括了四个学科分支,体质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和民族学。
  体质人类学探讨人类文化的生物学基础。包括两类问题,一是关于人的出现及其进化,称为古人类学;二是关于现代人类的生物性差异。人类起源和演化或进化研究致力于探寻人类是何时何地出现的,怎么样和为什么会进化,并通过收集、分析人类及相关动物化石遗物告诉我们人类远祖何时直立行走、经过哪些演化阶段。
  考古学也称考古人类学,是通过人类的遗物和遗迹研究过去文化的方法,其中以人类活动
遗留下来的而文化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和民族学一样,考古学家也总是欧诺个过研究某一特定时空的社会和文化来理解整个人类的社会和文化现象。考古学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前者主要研究文字系统出现之前的社会,其与史前史有密切的关系。
  语言学也称语言人类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学科。作为一门学科,语言学的历史比人类学的历史更为悠久,这两门学科发生关系始于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开始时期,因为人类学家在田野工作中需要借助语言学家的帮助来研究非书面语言。和其他语言学不同,语言人类学对非书面语言的历史、结构、语言符号的意义等有浓厚的兴趣。
  民族学是研究近现代人类及其文化的学科。它关注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在诸如习俗、亲属制度、宗教、政治经济体制、音乐等方面的一通。民族学还研究文化动态,即各种文化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一种文化内部信仰与习俗的互动关系。民族学一般通过民族志获取资料。民族志这种研究成为人类学田野研究,通常花上一年左右的时间生活在某个民族之中,以充分的观察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撰述翔实的民族志资料。
第二节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1、 普同论:现代人类学的基础之一就是关于人类普同性的认识,即世界上现存所有的人类都是同一种属,任一人都不比其他人更为进化。人类学家对所有人都感兴趣,无论生活在繁华都市,还是居住在偏僻的乡村。一句话,所有人不论活着或是消失的,都是平等的,都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每一体都能告诉我们关于人类生存状况的重要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们如何利用文化而生存。
2、 锻压技术全貌论:所谓全貌观就是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和生物的、生理的两个角度分析问题,及关注现实的问题,也关照历史的因素。总之,把人类及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3、 整合伦:对人类学家而言,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整合论强调从社会整体看待事物,要把它挡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样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能看到实物的表面现象,更要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吲哚乙酸4、 适应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是自然环境;一是社会环境。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质的适应,二是文化的适应。生态人类学对此非常重视,提出了诸如文化适应性、环境压力、人口压力、适应能力、资源利用与开发等概念。
5、 文化相对论:除了科学研究的目的,人类学家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理解其他的文化,以自己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传统做判断,这就是所谓民族中心主义了。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的局限,必须接受文化相对论的理念,即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价值,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地,是平等的。我们主张要抛弃民族中心主义,尊重每一种文化的独特价值。文化相对论的理念,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特殊人的所思所为,而是一位将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
第四章 经济人类学
  经济人类学描述人们生活、分配和消费的方式,以及这些系统如何组织、运作并与其他的行动怎样受系统的影响。还包括建立理论来描述分配决定的过程、它们的制度以及人们的行动如何影响它们的经济制度。不过,人类学家与经济学家的研究角度是不同的,他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论探讨,是从个人的心理动机知道广泛的文化、社会关系和制度。
第一节 生产、交换和消费
一、生产
1、法国的生产方式论。
  结构马克思主义者梅拉索通过描述非洲古罗族世系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分析从传统生产行为转移到商业化农业之新生产方式的过程,发现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概念不适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新马克思主义者古德利亚认为,物品的生产方式在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特定组合中扮演最重要的角。就亲属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关系而言,他认为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一致性。在一个等级或阶级社会中,亲属制度无法作为一种承担其他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它要嵌套在其他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中,这些社会关系直接相应于生产方式。
2、美国文化唯物主义的生产方式论搜狐数码
地质与勘探  萨林斯等的著作《石器时期的经济学》,被认为是美国经济人类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在方法上倾向所谓“结构的实质”,认为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的功能,不管这个社会的成员的物质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它都提供社会资源以维持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他在研究小型社会中以家庭为中心的生产方式,他称为家户式的生产方式。他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大半的部落社会从技术上本来可以达到较高的生产量,但是家户为单位的生产量远
低于这个水平。人们的生产目的不是想经济学所理解的那样是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他们的这种低水平的经济水平的满足感,反映出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的和文化的行为,其中暗含了社会的和文化尺度上的满足。
二、交换和分配
  马林诺斯基在特罗布里恩德的研究中,发现了十分有趣的库拉圈的交换制度。库拉圈交换的物品有两种,合称为瓦乙古阿。他们是没有使用价值但具有象征价值的物品,其中每种物品沿着一个方向在岛内循环交换,顺时针循环的由红贝壳做成的长项链叫索乌拉瓦,逆时针循环的有白贝壳做成的臂镯叫穆瓦利。库拉圈的交换伴随着巫术和仪式,只有在男人之间进行。项链和臂镯的好坏背后,联结着权利、信任、声誉和地位。库拉圈虽然是交换,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换,它联系到社会的等级制度,证明着人们的实力和名声。人们通过库拉圈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因此,库拉圈的存在已经注入了政治的和文化的含义。
  法国人类学家莫斯在《礼物》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在初民或古代社会里,根据什么原则,赠品必须获得回报?在所给予的东西里面有什么力量驱使接受者去回报呢?他
发现在西萨摩亚和新西兰,这种回报的神秘力量是“昊”,好像在美拉尼西亚的马纳。昊常常附在森林中的猎物或有价值的东西中,从一个人送给另一个人。好总是想回到其原初地,而这只能通过来用来交换源赠品的某种东西做运载的中介。如果不回赠或回报,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包括受赠者的死亡。莫斯认为,在初民社会,“礼物”并非在人们之间做简单的传递。一件礼物显示了送礼者和受礼者之间的关系。礼物表达、联接和创造了社会关系,具有超出礼物的物质价值以外的价值。礼物所建立的关系是互惠的,包括对称的互惠和不对称的互惠。
schrodinger方程  中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中,阎云翔以他生活过多年的黑龙江下岬村为研究对象。他通过对农民礼单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上述学者的看法。例如在许多社会,礼物总是地位高者向下赠与,但是在下岬村,礼物总是地位较低人送礼给较高社会地位的人,这一结果有悖于经典人类学的观点。这种反向的礼物流动,恰恰说明了礼物交换是中国社会关系的表达,村民期待的回报不是体现在礼物上,而是社会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例如在需要的时候,干部可以帮他一把。阎云翔还用“关系”、“人情”、“面子”等宾尼兔概念来禅师中国社会的礼物交换,并将其联系到当代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
三、消费
  经济人类学家试图在一个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理解消费。
  一个著名例子是夸求图印第安人的夸富宴。夸求图印第安人居住于英属哥伦比亚的温哥华岛,由于海陆资源极其丰富,他们的物质生活很容易得到满足。或许因此,他们更热新追求社会地位,夸富宴就是这种追求的表达手段。夸富宴的消费是不同地位者的财富竞争,通常发生在权力身份需要更替的时候,以财产的多寡来决定胜负。夸富宴意识上,主人除了当众展示他的财富或者毁坏他的财富外,还要举行盛大的宴会和赠予,作为参加者新地位产生的见证。在夸富宴中,财产的积累和消费观念不是按照物质商品的供需关系,而是一个几乎无限制的要求。这个要求不是物质商品本身的生产和消费的满足,而是非物质的声望和社会地位。
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
  全球化概念的核心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现代化理论,随后依次是依赖理论和世界体系论。依赖理论产生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桑托斯认为,依赖是个制约的情景,在这个状况下,某系国家的经济受到另一些国家的发展和扩张的制约,依赖国的扩张和自立仅为优势国扩张的反映。弗兰克则将“低度发展的发
展”视为依赖理论的基本假设。他认为低端发展地区的经济是一种核心与边陲结构的整合,低度发展不是过去曾有过的现象,发达国家在其未开发时期并未出现低度发展的阶段。面的低度发展国家的发展停滞状态,主要来自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结构建立的依赖关系,因此唯有摆脱其对自己发展国家的过分依赖,其经济才有起飞的可能。
  沃勒斯坦在对国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世界体系论。认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基本上是一个以经济实体而包含着世界性的区域分工,各地区都履行着不同的经济角。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之下,很自然就会产生出世界体系内的“核心”、“半边陲”和“边陲”三种等级。因为国家小于经济整体,因此政治应视为是经济分工的反映。只有将国家置于世界经济体系的脉络中,才能了解各种政治和文化力量对该国的影响。虽然会有一些国家进步和退步,或由办边陲转变为核心的核心化抑或边陲化,但是任何国家在世界体系中位置的变化都不会使体系本身改变。在世界体系中,这个体系的本质是不平等的。由于不平等的生产、分工和交换,存在着貌似公平的相对剥夺。剩余价值不是简单地从劳动者转移到资本家手里,边陲的资本家还要向核心的资本家转移他们的剩余价值,因此边陲国家的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要经受多重剥夺。
rs
  弗兰克于1998年发辫了注明的新世界体系论。他通过对15---19世纪全球经济的分析,特别是白银的流动,认为早在所谓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于19世纪产生之前,已经存在着一个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至少到1800年为止,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中国堪称中央之国。后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站在亚洲的肩膀上实现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2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001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社会   经济   人类学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