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形式与内容: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论析

艺术形式与内容: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论析
作者:***
来源:《歌海》2021年第06期
       
        [摘 要]敦煌莫高窟壁画众多,在洞藏壁画中堪称一绝的乃是第3窟洞藏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从用、用线到装饰性纹样构成都是无可挑剔的。透过元代时期佛教的发展,以及当时中国绘画的发展变化,梳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中国不同时期的民族民间描画纹样变化,寻民间画工绘画技法的形成以及对绘画的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内在联系,阐释绘画用线、用,以及装饰性纹样中的“同心散发”“重复”“对称”等艺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梳理当时画工的绘画创作脉络,论析千手千眼观音普度众生的文化内涵,为大家解读壁画《千手千眼观音》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形式;内容;融合
       
        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是指敦煌莫高窟第3窟洞藏壁画,画面虽不足四平方米,却是元代壁画的精品。它的画面构图严整、饱满,形象生动鲜活;彩吸收唐代刷重彩富丽的调和宋人清雅、高逸的画风,给人浑厚的美感;骨法用笔更是引人入胜,令人叫绝。但在当时,作者是如何通过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诠释千手千眼观音文化内涵的,又是如何采取绘画艺术形式中的用线、用以及纹样装饰构成,促使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的?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软件可靠性
        一、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京广铁路
        要想了解元代美术的发展,首先需要了解元代相关历史和佛教的发展,以及绘画在佛教中的运用。元代是由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结束了五百多年的战乱、分裂、衰败局面。1为了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统治者推行了“采用汉法”改革,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对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元朝把国家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交由宣政院掌管,有序的宗教文化管理,使得当时中原藏传佛教空前发展。在绘画方面,由于士大夫和文人画家不满蒙古人的统治,纷纷潜心于绘画,使得文人绘画创作活跃,成为当时的主流艺术活动。由于文
人绘画的盛行,使元代壁画得到了兴盛发展,加之多种宗教并存,促成了宗教美术的多元化发展。
美乳人体        元代的艺术中,绘画成为文人、士大夫们抒发个人情感和言志的手段,画家们的创作不受事物表象所拘囿,而是以心灵在天地寰宇间自由的回旋审视和静观寂照中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容的境界。可见,画家笔下的图像不仅是对物的形象的捕捉,也是主体精神的外现即性灵的运行轨迹。历史上顾恺之、宗炳、王维都曾参与过壁画的绘制,文人意趣的转变是宋代及元代壁画逐渐式微的主要原因,民间画工则逐渐成为壁画绘制的主体。然而,民间画工是如何通过绘画来传递元代佛教文化的?
        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发展和表现形式可知,民间艺术是劳动者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历经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承载,构成了完备的传承体系和艺术表现体系。他们在民间传统服饰、民间工艺品、传统饰品以及传统美术等中延续着传统几何、动物、花鸟、吉祥物、人物以及器物等纹样的表现手法,并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变化。纹样是特定时期的典型文化符号,原始社会的“简单的纹身、岩画”,奴隶社会的“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封建社会的“精美、繁复的各种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吉祥图案”等的发展,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反映出时代的特点。
        从历史上看,夏商时期夸张的人面纹,周朝的雷纹,战国时期的龙、凤、兽面纹,都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在佛教传入后,汉朝出现了字纹、动物纹和人物纹样。佛教兴盛的魏晋,“宝相莲花纹”盛行。中外文化交融的盛唐时期,纹样运用、变化更为广泛,牡丹纹成为主流。两宋画家们热衷于花鸟画,使得花鸟虫鱼纹样流行。元代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纹样出现新的变化。明清时期是纹样发展的高峰期,造就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纹样。这些纹样的传承与发展变化,既离不开时代变化的推动也离不开民间画工的传承和发展。而这些纹样形式表现,传递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从线条、彩以及圆心散发、重复、对称、渐变等纹样装饰性构成的角度来诠释千手千眼观音普度众生的文化内涵,为欣赏者解读《千手千眼观音》壁画艺术表现提供参考。
吴宇平        二、融合:艺术的形式表现内容
        艺术的形式表现内容,内容依托艺术形式,这在《千手千眼观音》中得到了完美融合,被后人称为一绝。从中可见绘画作者的功底,可知作者熟知观音在民间的传说与信仰情况。观音信仰在中国影响深远,传说版本较多,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和宋末元初管道升《观世音菩萨传略》都有记载观世音菩萨的传说,此外还有《南海观音全传》《香山宝
卷》《观音得道》等书籍。而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说法是:在古代兴林国,妙庄王有三位公主,其中三公主名叫妙善,自幼便偷跑遁去出家修行。妙庄王对此非常愤怒,在劝说三公主无果后,一气之下一把火烧了三公主修行的寺院,大火烧死了庙中的500个尼姑、和尚。而三公主则被一只白虎救走并来到香山继续修行,最终修成正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后来妙庄王全身长满大脓疮,四处求医。郎中说只有用亲骨肉的一只眼一只手做药引方能治好,而大公主、二公主皆不答应。三公主一听便把自己的一只眼和一只手獻给了妙庄王。妙庄王康复后得知香山菩萨所献手眼之事,便前去香山参拜。释迦牟尼听闻三公主妙善的故事,便给三公主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由此就有了千手千眼观世音的传说。
        在绘制《千手千眼观音》时,画工或管理者必须熟知民间的观音传说,才能准确地表达当时民间对观世音所寄托的心愿。加上当时画家退出了佛教绘画艺术,使得民间画工有了施展的空间。民间画工从民间的传说和民间各类艺术表现中获得了佛教绘画的创作源泉,促使佛教壁画得到了持续发展,同时促进了自身绘画技能的提升。
        (一)线:中国传统书画形式
        “线为骨,为肉”是历代传统绘画表现的基础,在壁画绘制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千
手千眼观音》构图严整、饱满,形象生动活跃,绘画语言丰富、完备,形象和彩富有艺术感染力。通过这些绘画语言,仿佛这些画像正脱壁而出,向我们说法论道,使我们感到满壁风生。
        1.线条
        线条,是书法表现的关键元素,是人在书写时情感的典型凝聚性符号。线条作为一种工艺性和艺术性处理,相关的材料、载体、工具等与其有着特殊的关联,更与人的修炼、修养、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绘画中线条起到形的铸造作用,同时承载画家作画的状态和绘画的神态。
        历代画家张彦远、赵孟頫等对此都有论述。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提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而元代的绘画,最突出的是文人画。文人画家提出把书法归结到画法上来,对书画的说法更进一步,绘画线条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表现环节之中。元代画家赵孟頫《修石疏竹图》提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元代书画家柯九思则在“写竿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
、屋漏痕之遗意”等当中提到了如何用线。元人论画时,还流行“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的说法。这些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当时的壁画管理者和民间画工的绘画表现。
铀矿地质        《千手千眼观音》的绘画线条精准、传神。元代画家主张以书法作画,重视用笔,把画梅画竹称之为“写梅写竹”,有“书画本来同”的论点。这些论点在元代许多壁画中多有所反映。从洞窟其余几幅壁画可见,它们有同样的风格,注重书法,注重线条在壁画中的运用。各壁画的内容和形象虽不相同,但在用线条呈现内容的千差万别时,以书法作画这一点是一致的,而且特点极其鲜明突出。作者在形的铸造中注重线条的韵律、节奏和装饰性的表现,有时精练严整,有时繁复有序,有时筋骨挺拔,有时畅快飘逸,使笔墨充分发挥它的艺术效果。可见,作者没有脱离当时社会,而是在研究现实生活的同时,重视对同时代画家的学习,让自己的艺术语言更丰富、完备,更具有自己的特。
        2.彩
        彩,在中国古代历来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主张。《千手千眼观音》的彩运用,首先受到了莫高窟历代绘制用的影响。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历经十六
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兴建,洞窟中壁画、泥质彩塑用大胆,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其次它也受到了佛教艺术彩的影响。佛教中的彩分为五,并有正和间之分,正即青、黄、赤、白、黑,间即碧、红、紫、绿、硫黄。在佛教的艺术彩中,敦煌壁画用浓烈,有很强的视觉张力,以不同彩语言表现出不同象征意味,来强化壁画宗教性的主体内容和画中宗教人物的象征性。最后,《千手千眼观音》的用还受到当朝文化的影响。蒙古人统治了元代,蒙古族文化也渗透到了各个阶层。蒙古统治者崇尚青、白两和金银,认为白可镇邪,在各重大场合上的穿着、礼品等用都离不开白。再者因蒙古人尊天敬祖而尚蓝。青、白两为元代统治者和民间用的基础,这在青瓷等物品上的用尤为明显。当时统治者生活奢华,重视金银器。从《元史与服志》记载有关茶酒器及车与装饰用品使用的规定可看出,当时统治者重视金银在不同场合中的运用。统治者的嗜好,也影响到了民间画工在用上的选择。
        《千手千眼观音》的用既汲取了唐代大刷重彩富丽的调,也继承了宋人清雅、高逸的画风,大有“古艳”浑厚之感,绘出了不同时期的观音形象。在彩上,作者大胆采用了草黄、淡褐作为主调,以大片略灰的草黄画观音和其他神像的肤并加以晕染,衣服、包带、饰品等面积较小的部分则施以明快的石绿、朱砂、橘黄和银白,画面显得分
电算化软件外明亮、肃穆、清雅。壁画当中也用了大面积的黄灰、绿灰、赭灰,但并不觉得灰暗,反而让人感觉高雅、温醇。此外还用了较为鲜明的石绿、朱砂、橘黄,但并不觉火燥。用银白,并未显得单调、轻浮,反而给人以浑厚、古艳、丰富之感。说明作者很懂得用明度、冷暖、面積等对比关系,懂得彩的艺术规律,是一位很有彩修养的画师。在彩晕染上作者十分谨慎,不让细枝末节或次要形象起伏过大,影响整体。其采取了小刷和小面积重彩粉质,更多地采用水青绿间以浅降的办法,七勾七染画成,这样使得画面既显出瑰丽的彩,又能让线在画面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形象更加深厚,线条也更加圆润,彩更为和谐精致,线和有机结合,构成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二)纹样:传统装饰图案形式
        传统纹样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缩影,代表着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历代各民族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中国传统纹样通过艺术表现思维,讲究完整和形韵性、永恒和包容性、形变和直观性、寄托和瑞祥性,是民族生活和艺术审美、艺术社会学、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道、理、象、阴阳等哲学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纹样从简单到复杂,从几何纹样到自然物的表现,它们必须依
物依形而制,依意识、社会环境而制。在《千手千眼观音》中,作者结合特定时期的文化现象,以纹样装饰性构成来表达自己对观音的理解,从而阐述个人的绘画艺术语言。
        1.同心式发射
        在佛像绘画中我们时常见到佛菩萨的背后都有一道光环,我们该如何去理解它?从《佛说造像量度经》可知:佛身有“三十二相”,其光环为“大光相”,智慧愈高,觉悟境界愈高,光环也就愈大,是一种修行结果的象征。在初期佛像绘画中,佛菩萨像只有一个光环,随着艺术的发展,佛背光环的装饰图案层出不穷、彩纷呈。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1:26: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96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艺术   绘画   纹样   壁画   民间   观音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