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种有毒的动物类中药(上)

十四种有毒的动物类中药(上)
【桃花岛陈药师按】动物类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大部分是蛋白质多肽,其发挥药效或毒性作用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明了。服用这类药物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应按照“控制剂量,逐次添加”原则,达到目的后,应及时停药。也可采用配伍组方,降低其毒副反应。动物类有毒中药配伍时以其功效为核心,同时重视其毒性,配伍不同的药物达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全蝎,配伍甘缓辛烈之药可达到制其毒、补元气的效果;配伍补益扶正之药,可“祛邪气而不伤正”效果。同时在应用中需通过炮制等方法减小其毒性,或将其含量降低至安全范围,或使其转化为疗效好且毒性小的物质,如斑蝥素可通过碱处理法生成斑蝥素钠,降低其毒性。
一、斑蝥
【别名】南方大斑蝥、黄黑小斑蝥、黄斑芫青、小斑蝥、斑蚝、斑猫,斑毛、斑毛虫、炒斑蝥、斑茅、斑苗、蟹蝥、花斑蝥、花斑毛、花壳虫、花罗虫,毛虎斑毛、放屁虫、小豆虫、羊米虫、龙尾、晏青、腦发、苦苣斑蝥、斑菌等。
【来源】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phalerataPall.或黄黑小斑蝥M.cichoriiL.的虫体。【产地】主产辽宁、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
【功效】攻毒蚀疮、破血散结、消癓抗肿瘤。
【主治】用于痈疽、顽癣、瘰疬、狂犬咬伤、经闭、癥瘕、肝癌、胃癌。泡酒擦涂可治斑秃,研末外敷一定部位(或穴位)使发泡,可治疟疾、颜面神经麻痹、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作丸散剂用,内服宜慎,每次0.03--0.06克。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泡酒醋擦涂,但不宜大面积用。孕妇及体弱无实邪者忌服。斑蝥中毒量和量相近,安全范围窄,常用量小,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中毒反应,使用时应严格控制用量。炮制时用碱处理,生成斑蝥素钠,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
【致死量】中毒剂量0.6g,剂量到1.5-3g可致死。研究证实,斑蝥中毒主要是由斑蝥素所致,每100 g斑蝥含斑蝥素1 g,人体口服致死量为10-60 mg。外用斑蝥15g,可致中毒和死亡。中毒潜伏期10分钟至2小时。外用多在2小时后出现中毒反应。
【主要成分】主要含斑蝥素1-1.2%、蚁酸、树脂、脂肪、素等。虫体中同时含有斑蝥素
和斑蝥酸的盐类(钾类)。有毒成分为斑蝥素(也是有效成分)。
斑蝥
二、红娘子
【别名】红娘、红娘虫、樗鸡、红女、红姑娘、么姑虫、灰花蛾、花大鸡、山鸡腰、红盖虫 等。
【来源】蝉科昆虫黑翅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或褐翅红娘子H. philaemata Fabricius 的干燥虫体。
【产地】我国湖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均有分布。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有毒。归心胆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攻毒疗疮、散结破积。
【主治】主要用于血瘀经闭;瘀血腰痛;女子不孕、瘰疬、癣疮以及狂犬咬伤等。
【用法用量】入丸散研末内服成人用量为0.15~0.3g,且应炒炙。过量服用易发生中毒。外用适量,研末作饼敷贴。
【致死量】红娘子(去头、足翅)65%乙醇浸液(0.3g/ml),给小鼠涂耳,4h后观察,红娘子可使小鼠耳显著肿胀,但无发泡现象。给0.24g/ml红娘子头足翅混悬液的小鼠最大耐受量为12.76g/kg,去足翅红娘子混悬液的最大耐受量为13.15g/kg。)
【解毒】误服红娘子后立即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洗胃,用硫酸钠导泻。中药可用赤石脂末30g、鸡蛋清5~7只,牛奶2碗,水调频服。口服中毒已超过5小时者,宜用芒硝10g冲服,以泻下解毒。
【主要成分】红娘子含斑蝥素等,又含蜡、脂肪油及红、黑2种素。樗鸡含酸性粘多糖、粘蛋白、脂蛋白。 
红娘子
三、蟾蜍
【别名】蛤蟆干、蟾诸、干蟾、干蟾皮、癞虾蟆、石蚌、癞蛤蟆、癞格宝、癞巴子、癞蛤蚆、蚧蛤蟆、蚧巴子等。
健忘患者逃出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除去脏的全体。
【产地】中华大蟾蜍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地。黑眶蟾蜍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性凉、有毒。归心肝脾肺经;
【功效】解毒消肿、行气化湿、杀虫定痛、利尿。
【主治】用于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便不利、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以及胃癌、肝癌、膀胱癌等。
【用法用量】外用:烧存性研末敖或熬膏摊贴。内服:煎汤一只,或入丸、散,0.3~1钱。孕妇禁用。
【致死量】实验显示,猫的平均致死剂量为0.292mg/kg。蟾毒素人的致死量估值为:2.2-3.6mg/kg。冷眼看台湾
【主要成分】主含蟾毒素、胆甾醇、麦角甾醇、α-谷甾醇、有机碱类型包括蟾蜍胺、蟾蜍季胺、5-羟胺等吲哚衍生物以及儿茶酚胺。
蟾蜍
四、蟾酥
【别名】蟾诸、干蟾、干蟾皮、癞虾蟆、石蚌、癞蛤蟆、癞格宝、癞巴子、癞蛤蚆、蚧蛤蟆、蚧巴子等。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
【产地】中华大蟾蜍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地。黑眶蟾蜍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有毒。归心经;
金柑糖的秘密【功效】通窍醒神、攻毒消肿。
【主治】用于饮食不洁或感胺秽浊不正之气而导致地吐泻腹痛、以及咽喉肿痛、痈肿疔疮、无名肿毒、胃癌等。
【用法用量】内服0.015-0.03g。孕妇禁用。
【致死量】实验显示,猫的平均致死剂量为0.292mg/kg。蟾毒素人的致死量估值为:2.2-3.6mg/kg。人内服蟾酥一般剂量为3-5 mg·d-1,最大135 mg·d-1。研究表明,人体应用蟾酥发生急性中毒的症状表现为口唇发麻、恶心呕吐、呼吸急促、惊厥、心律不齐并伴有抽搐等。
【主要成分】蟾酥中所含的蟾毒配基类和蟾蜍毒素类化合物既是蟾酥的有效成分,又是其毒性成分。
蟾酥
五、蕲蛇
【别名】棋盘蛇、五步蛇、白花蛇、大白花蛇、褰鼻蛇、百步蛇、棋盘蛇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来源】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Guenther)的干燥全体。
【产地】湖北蕲州、浙江的温州、丽水、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省亦产。
【性味归经】味甘咸、性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活络,镇痛止痒。
【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瘙痒,小儿惊风,骨节疼痛,麻风,破伤风,疥癣,杨梅疮,瘰疬恶疮,半身不遂,中风口眼歪斜,抽搐痉挛,风湿顽痹,肢体麻木等。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9g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孕妇禁用。
【致死量】毒性主要是蕲蛇的蛇毒,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在8.9毫克以下,临床死亡率为24%。蕲蛇蛇毒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临床表现为中医的火热毒症状,神经毒素引起麻痹和,导致死亡。蕲蛇炮制后毒性较低,仅个别过敏体质患者出现变态反应。
【主要成分】蕲蛇蛇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磷脂类、核苷类成分和无机元素等。头部毒腺中还含有多量出血性毒、少量神经毒、微量的溶血成分及促进血液凝固成分。蕲蛇的蛋白质及氨基酸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蕲蛇背面
冷雾蕲蛇腹面
六 、全蝎
密特朗总统【别名】全虫、蝎子、干蝎、茯背虫、蚕尾虫、蝴螂、问荆蝎、东亚钳蝎、主簿虫、杜伯、钳蝎、薄虫等。
【来源】为钳蝎科昆虫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Karsch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河南南阳、禹县、鹿邑、山东益都等地。河北、辽宁、安徽、湖北等省亦产。以河南禹县、鹿邑、山东益都产品质佳、以山东产量最大。
【性味归经】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主治肝风内动引起的痉挛抽搐、小儿急慢惊风、中风、半身不遂、破伤风以及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等症状。对现代医学称为脑血管意外、顽固性偏头痛等有作用。全蝎在临床上为痉挛抽搐之要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研末入丸、散,每次0.5-1g。外用适量。孕妇禁用。
【致死量】全蝎的毒性成分主要是蝎毒, 是存在于蝎尾部毒囊内的含毒性的复杂混合物,主要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类物质两部分组成。活性蛋白质按照作用不同又可分为毒性蛋白(蝎毒素)和酶。蝎毒最小致死量对兔为0.07mg/kg,小鼠为0.5mg/kg,蛙为0.7mg/kg。蝎毒中含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出血毒素、心血管收缩毒素。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38: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94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成分   蟾蜍   毒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