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声乐课教案模板(共8篇)

初中声乐课教案模板(共8篇)
第1篇:声乐课教案声乐课教案
教学内容:歌曲《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表:1.学习并演唱歌曲《多情的土地》,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和歌唱的气息的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2.通过学习此作品,强化学生对发声、咬字、歌唱意境和歌唱情感表示的重要性认识。
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白作品。 教学难点:对歌曲情感的准确掌握。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启发法、示范法、次别小组指导法 教
具:钢琴 曲谱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发声练习 1.U母音练习
要求:正确的打开腔体,注意搭气的感觉。 2.母音过渡练习
要求:下行音阶,注意喉头稳定,气息的通畅。 3.母音转换练习
4.跳音练习
5.mi ma练习
二、演唱实践局部 1.作品创作背景简介
《多情的土地》作曲:施光南 作词:任志平
施光南(1940—1990),金华金东区源东乡叶村人,系政治活动家施复亮之子。一级作曲家,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的一代作曲家的杰出谨代表。
他创作曲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和《祝酒歌》享有盛名。《祝酒歌》在1980年“听众最喜爱
的15首广播歌曲”评选中独占鳌头,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世界性的音乐教材。尔后他又创作了《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台湾当归谣》、《假如你要认识我》、《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一大批优秀歌曲。可怜他却早早地倒在钢琴上,倒在歌声中结束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纪念施光南,金东区建有施光南音乐广场。
任志平,性别,男 ,民族,汉,1938年出生。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校金属切削加工专业。历任北京量具刃具厂技术员,中央歌舞团演员、创作员、创研室主任、副团长,一级编剧。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席助理、常务副主席。曾为百余台晚会、电视栏目谋划撰稿,文化部历届春节晚会谋划人之一。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词集《心愿》,歌曲《春满京城》、《赞美你,骆驼》、《春天的脚步》、《红星的故事》、《别情依依》、《驼铃》、《如意在新春》、《金的田野》、《心愿》等。《多情的土地》获1982年中国音协上海音协全国新作品竞赛优秀奖,《心愿》获1989年全国电视歌手大赛优秀作品奖,《远方书信乘风来》获1996年全国众歌曲大奖。
创作背景:当初任志萍是怀着满腔的热忱写下了《多情的土地》这首歌词的说起来这歌词
的出炉还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次百废待兴的期间.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要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任志萍家里有亲戚在日本他们回国探亲看到中国当时物质还很匮乏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于是亲戚力劝他出国深造.回日本后亲戚多次写信来告诉任志萍不是说日本现在怎么怎么发达就是说日本的电器如何如何好有多少人到日本大到电视机小到电熨斗都要从日本买回国。信的末尾还要附带一句话:如果你到日本肯定比国内生活得好.到底出国还是不出国任志萍也反复琢磨了一阵但最终他决定不出国了自己生长
在中国尽管这里并不是很富裕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如果要自己离开这片土地的话心里会觉得非常难过.因为只有在这里任志萍才觉得是在自己的家里觉得亲切更重要的是自从自己被打成右派直到1976年摘掉帽子再到1978年真正平反有了正式的身份后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而且国内的形势也越来越好了.
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词寄给
了施光南未几歌曲获奖消息传来《多情的土地》在获奖歌曲中排在第三名.在他创作的近千首的歌词中《多情的土地》《心愿》《远方书信乘风来》《驼铃》等作品有着广泛的影响.
2.演唱实践 (过程略)。
第2篇:声乐课教案歌曲《天之大》教案
沈河区少年宫 李璐
知识目标:
1、能用丰满的感情演唱《天之大》的旋律,激发学生热爱亲人的思要感情,了解音乐的表示力和感染力。
2、了解音乐是人和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让学生通过音乐中的旋律去体会亲情,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操和情感。
教学着重:歌曲旋律的学习以及歌曲情绪的掌握; 教学难点: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的美德通过歌曲传递给学生;
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发声训练:
1、连音练习 1 2 | 3 4 | 5 4 | 3 2| 1 — ||  mi ma
2、跳音练习 5 3 | 1 0 | 5 3 | 1 0 ||  mi mi mi ma ma ma
3、用“呜”演唱《我和你》
二、学唱歌曲
1、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短片,看完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播放短片),2---3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每次人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学业有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妈妈,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母爱重如山,你能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的妈妈吗?
学生回答:如和蔼可亲、温柔善良、严厉等 教师请同学唱唱关于歌唱妈妈的歌曲
学生次别演唱《烛光里的妈妈》《母亲》《妈妈的吻》等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天之大》,让我们共同感悟一下妈妈对我们的爱
3、教师范唱歌曲《天之大》并播放歌曲VCR 并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歌曲是舒缓的 中速
4、学习歌曲旋律
指导纠正:A 注意唱准歌曲弱起局部; B注意休止符的时值;  C轻声演唱;
5、学唱歌词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强调了歌曲高潮局部的朗读; 分句演唱,教师及时指导; 完整演唱,注意一字多音的节奏;
6、歌曲处理
教师:为了把对妈妈的爱表示的浓厚,我们怎样把歌曲唱的更好呢?
学生小组讨论:哪一句唱的强,哪一句唱的弱些? 学生演唱,老师指导并及时纠正;
7、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互相推荐展示,看谁唱的更有感情
8、教师和学生共同演唱歌曲《天之大》将教学推向高潮
三、全课总结
教师:希望同学们要永远感谢母亲的恩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来回报母亲对我们爱!
第3篇:声乐小课教案声乐小组课教案
授课教师:mmm 
课 时 : 1 课 时 地 点 : 一楼琴房 教学目的:
通过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声原理和方法,达到发声、气息﹑共
鸣的协调统一;具备一定的歌唱审美能力和演唱能力。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教学内容:发声技巧;歌曲处理 学习目标:
1.对气息和声音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进一步稳定歌唱状态,并做到上下声区基本统一。 3.要求咬字吐字清楚、准确,做到字正腔圆。
4.有基本独立分析处理和表示声乐作品的能力,演唱较为完整、生 动。
重难点:进一步调整、稳固学生的歌唱状态; 强调了打开喉咙以及歌唱中气息、声音、情感的良好配合,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实践; 教学教具:钢琴 教学过程:
一、歌唱发声中的发声训练
(1)  1  2 ︱ 3  2  ︱1  —‖
U (2)  5  4 ︱ 3  2 ︱ 1  —‖
U (3)  1 2 3 4 ︱ 5 4 3 2 ︱ 1  —‖
Du (4)  1 2 3 4 ︱ 5 4 3 2 ︱1 2 3 4 ︱ 5 4 3 2  1  —‖
唱名
(5)  5  4 ︱ 3  2 ︱ 1  —‖
a 训练要求:
(1)练习速度:中速稍慢。力度:中等音量。 (2)启发学生用叹气时的感觉使气息支持发声。 (3)和打开喉咙(打哈欠的状态)的练习相结合。
(4)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5)练习4是短连音和顿音练习,每两次音之间要换气,体会横膈膜的作用。 (6)练习5是少女声的混声练习,从高音开始练习。音量为弱。 训练方法:
股市及时雨(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的要点; (2)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玉林柴油机
二、歌曲处理
阿片类 《疼爱妈妈》 歌词:
一颗心融化着酸甜苦辣, 一双手每日每夜忙活着家, 泪水肚里咽, 零钱省着花, 一把情一爱把儿少女拉扯大, 疼爱妈妈, 我疼爱妈妈, 替家里操点心, 帮妈妈干点啥, 疼爱妈玛, 我疼爱妈妈 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亲吻祖国》 歌词:
太深太深,太深的记忆, 太久太久,太久的分离, 祖国啊,让我亲亲你, 祖国啊,让我亲亲你。
超声功率放大器 亲那画中的泰山,亲那诗中戈壁。 亲吻我那神奇的中原大地。
亲那长城的脊梁,亲那黄河的血液, 亲吻我那华夏的丰功伟绩。  小结:明确声音的发声理念,并尽可能地在今后的声乐技能实训课中循序渐进地了解和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
准确真挚地表白作品内涵和艺术魅力。
作业:
欣赏原唱处理作品,每天有针对性地练习20分钟。
第4篇:声乐课教案2声乐课教案
音乐组
张克沛
教学内容:发声练习 作品《牧羊姑娘》《阿玛丽莉》
教学目标:1.学习并演唱歌曲《牧羊姑娘》、《阿玛丽莉》,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和歌唱的气息的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2.通过学习此作品,强化学生对发声、咬字、歌唱意境和歌唱情感表示的重要性认识。
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白作品。 教学难点:对歌曲情感的
准确掌握。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启发法、示范法、次别小组指导法 教
具:钢琴 曲谱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U母音练习
要求:正确的打开腔体,注意搭气的感觉。 2.母音过渡练习
要求:下行音阶,注意喉头稳定,气息的通畅。 3.母音转换练习
潜水钟与蝴蝶 下载 4.跳音练习
5.mi ma练习
二、演唱实践局部 1.作品创作背景简介
《牧羊姑娘》作词:荻帆 作曲:金砂
荻帆,全名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出生于湖北蒲圻(现为赤壁)后随母亲迁于湖北天门。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和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纂。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报》编纂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著有诗集《青空和林》、《噩梦备忘录》、《尘木集》、《在天门》、《木厂》、《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诗论集《诗的欣赏和创作》、长篇小说《大风歌》等。 很多
民族唱法的歌曲以其诗词为词。像《牧羊姑娘》等。1995年9月4日卒于北京。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2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72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歌曲   学生   歌唱   作品   练习   发声   妈妈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