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试析湖南一师范校训的文化内涵
  何谓校训?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是这样界定的:“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尽管“德目”指的是德育方面的目标与内容,“训育”主要是对教育对象进行道德教育,但德育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与追求通常是一所学校对其文化传统、文化内涵、文化精神的抽象和认同,因此,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其文化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简称湖南一师,下同)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德育资源。其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是该校校友同志亲自审定并题写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扬一师的校训精神,使之与现代教育对接,不但对湖南一师的发展有益,对我国各级学校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更具有借鉴作用。

        一、湖南一师校训产生的时代背景


        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一师获得新生,回到人民的怀抱,周世钊任湖南一师校长,他与有着深厚的情谊,1950年,受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一师师生员工得知这一消息,十分激动,特别是临近毕业的96班的同学借周校长去北京的机会,给写了一封2000字的长信,汇报学习情况,表示奔赴革命工作岗位的决心,并请为他们毕业题词。9月28日,周校长赶赴北京,10月5日下午4时,派车接周世钊到中南海。故人相见,倍感亲切。相互叙旧后,周世钊送上96班同学的信及自己的两首即兴诗,并请求为一师题词。当即表示同意。1951年元旦刚过,湖南一师就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12月29日的来信,全校师生员工一下就雀跃了。信封内除了96班给的信,还有四张宣纸条幅,三张写的是“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两横一竖;一张写的是“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即为校训。[[1]]
天涯vpn
        二、湖南一师校训的文化内涵

当李晓峰成为sky
        湖南一师的校训不仅是同志对一师全体师生、对全国党员、干部的谆谆垂教;更体现了他本人谦逊、勤勉和朴素的作风,还是湖南一师多年办学思想的高度浓缩,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现代精神的巧妙对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辨证处理“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高远志向

        湖南一师的校训很好地处理了传统文化中“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德行与学问的关系上,一直存在的德先于学,学先于德的分歧。“尊德性”要求要先立爱人之心,树立信仰再获取知识;而“道问学”则强调先学问而后信仰。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根据新中国建设的时代需要去挖掘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使之与现代社会融合,因此,他题写的校训很好地反映了“先学会做人,而后做事”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鼓励青少年养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高远志向,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服务。

        尊德性的教育思想也是一师作为“千年学府,百年师范”弦歌不绝且强音累振的根本原因。早在南宋时期,张栻创办城南书院之初就树立“恢复中原,尽雪祖宗之耻”的高远志向,居学做到“心忧天下”,用世则“康济时艰”。[[2]]在他的倡导下,城南书院学子大多投身抗金斗争,以奋伐仇虏克复神州为己任;民主革命时期,湖南一师不少青年才俊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黄兴、蔡和森、何叔衡、罗学瓒、段德昌、李维汉、任弼时、张国基、郭亮、夏曦、袁国平、刘畴西、毛、毛泽覃、陈天华、陶峙岳等许多革命先驱,他们光辉的一生是中华民族爱国注意精神的完美体现。第一师范师生载入《辞海》者达33人,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7人,无产阶级革命家9人,无产阶级军事家2人,还有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3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同志在湖南一师学习、工作长达八年时间。在求学时,与志同道合者主持学友会,主办工人夜学,进行社会调查,成立新民学会,开展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斗争;在第一师范从教时,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开展驱张(敬尧)运动、湖南自治运动,成立文化书社、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建立湖南党团组织,并从这里奔赴党的“一大”会场。在第一师范,不仅使他自己实现了由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民主主义者向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使湖南第一师范成为湖南革命青年的大本营和湖
南革命的策源地。

        在保家卫国的战争年代,革命先辈“尊德性”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断学业、抛祖业”为代价投身革命的行动上,或面临屠刀,或决战沙场;在和平年代,湖南一师针对大学生的年龄、思想等特点,始终注意把校训所蕴涵的“尊德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问学”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坚持市场性、师范性、实践性相结合的育人方针,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发展特长,努力培养思想政治优良、专业基础牢固、道德品质高尚、个性心理健康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

中国同学录5460        (二)传承“知行互发”的哲学理念,培养学生“谦逊明礼、实事求是”的作风

        知行关系是中国历代哲人企图解决的一个基本哲学问题,不同朝代、不同的人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各不相同。比如朱熹的知行观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即“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王守仁主张“求理于吾心”,即“知行合一”;王夫之主张 “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即“知行并进”。创办湖南一师前身——
城南书院的张栻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名儒,也是湖湘学派学术文化的奠基者。他秉承中国传统哲学格物致知的理念,主张“学贵力行”,认为知与行的关系,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必须结合,即为“知行互发”。这成为湖南一师治学的哲学基础,也成为校训的文化根源。

        同志为湖南一师题写的校训既是对传统“知行互发”哲学理念的继承,也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理论的创造。他认为“闭门求学,其学无用”,不如“汗漫九垓,遍游四宇”,“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3]]。这说的是读书不能光读有字的书,还要读无字的书;而学习无字之书,主要是向社会学习,向工农学习,以人民为师。他本人就是校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一贯喜欢深入农工,深人民间搞调查研究,寻求救国方略;1917年,偕同蔡和森、肖子升等以“游学”方式,步行考察了湖南十余县,用所学知识启迪人民,破除迷信。

        知行统一的辩证思想成为湖南一师校训的主要内容,后来也发展成了我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教育原则。湖南一师注意用校训所蕴涵的“知行互发”的哲学理念贯
穿到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指导劳动实践,热爱劳动人民,教育学生形成“谦逊懂礼、实事求是”的作风,能够做到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工作讲奉献、生活讲公德,彻底革除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陈腐思想。

        (三)发扬“人民本位”的人文精神,倡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关系

        人民本位思想即民本思想,又被称为人本思想。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可以说是民本思想的最早滥殇。传统文化中尽管包含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但民本主要是相对君本而言的。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扬弃、改造和创新,高度肯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民”作为被统治者的地位,赋予“民”以实实在在的地位和尊严。人民众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湖南一师校训倡导虚心向人民学习,以人民为师,其实质在于将民本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鼓励教育对象不断向人民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生与人民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多元互动的合作关系,是教与学不断解构和建构的关系,是教育合目的性与规律性动态生成的关系;只有善于做众学生的人,才可能做众的先生,并且只有不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这不仅解决传统文化“师道尊严”的师徒关系,而且赋予师生关系以时代内涵:人民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育的终极关怀和最高目的。社会主义学校服务人民,代表人民,就要发挥表率、示范作用,以真理的力量和政策的力量激励人民、鼓舞人民,同时以人格的力量去感召人民、带领人民。

米尔斯海默        湖南一师,在新的历史时期,现任学校领导班子在认真调研、充分分析一师自身的特点和历史形成的办学传统、综合平衡各种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更新教育观念,夯实专科基础,扩大办学规模,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办学层次”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德能作核心,智能为支撑,体能为保障”的办学策略,着力培养服务人民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不因为社会组织形式、人们就业形式和社会众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而放弃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更没有因为物质利益、
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而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使学校成为“湖南小学教师摇篮”、“全省合格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教研教改的基地”,成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一面旗帜。广东省电力第一工程局

        总之,成功者必有成功的依据,优秀者自有优秀的因由。湖南一师校训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蕴涵着高尚的道德追求,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精辟的治学之道.它的文化内涵闪烁着真理和智慧之光。湖南一师根据自身特点,注重用革命先烈和校友的光辉事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知行互发的作风,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以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认识自我和投身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为社会主义文教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校训成为湖南一师办学最简单扼要的准则,也是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行为的灵魂之所在;同时成为一师学子的精神丰碑,永远镌刻在学子的心上,激励着学子们立身社会、改造社会、奉献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由于知识经济社会和全球化社会的到来,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教育是公益性事业还是教育要产业化、市场化的问题;师范教育专业化还是综合化以及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等等。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并反思湖南一师校训思想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它辨证处理“尊德性”与“道问学”关系的思想,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以及教育大众化、人民化的思想,对于师范院校关于办学定位、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geforce fx520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4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64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一师   湖南   人民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