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健康宣教手册

呼吸科健康宣教手册
地震逃生记
    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一、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它是一种使气道逐渐阻塞的破坏性肺部疾病,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多属于此病范畴。通常与吸烟或长期处于烟雾或灰尘污染的空气环境有关。
    二、 慢阻肺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包括咳嗽、咳痰和活动后呼吸困难、气喘等。很多患有慢阻肺的人并不知道他们患有此病。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肺功能的下降。当症状出现时,一些人只认为是人体衰老的自然进程,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三、 慢阻肺如何分期?
安图党建    慢阻肺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咳嗽、咳痰较多,呼吸困难加剧,此时患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或住院。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作全面治
疗,如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吸氧等。当病情得到控制,患者各方面情况趋于稳定后,随即进入疾病稳定期。此时患者不能自行停止,否则病情很有可能会再次急性发作,不得不又一次入院。
    四、 慢阻肺的危害如何?
    慢阻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病死率高,10年~20年就可发展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全球已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预计患病率还会继续上升,到2022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在中国约有超过3800万患者,每分钟我国有2.5个人死于慢阻肺,每年更有100万人死于此病,慢阻肺的死亡率超过了冠心病。人们应该象关注冠心病一样重视慢阻肺。
    五、 如何远离慢阻肺?
    1、戒烟。有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及时戒烟,慢阻肺的发生率可以减少80%-90%。2、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冒及其他疾病感染。3、注意膳食营养合理。4、适当运动。应改变多静少动的生活方式,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游泳、打乒乓球
、跑步、爬楼、骑车等,增强肺功能。5、45岁以上人应像量血压一样,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高危人,如抽烟人士、有家族病史者更应“提高警觉”,应从40岁就开始。6、遵医嘱用药(特别是吸入剂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处方之一 ―― 合理饮食
    1、低糖食品 可以避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过高,减轻呼吸负荷。补充热量可以在饮食中加入不饱和脂肪酸,如黄豆油、花生油、玉米油。
    2、高纤维食品 能够预防习惯性便秘。饶文蔚
    3、高蛋白食品 可以防止营养过剩,提高能量水平,有助于肌肉和骨骼的强壮。
    4、易消化食品 尽量选择方便易煮的食品。小块食物和嫩肉咀嚼起来省力,避免能量的消耗。
    5、水果和青菜 平时饮食中要有足够的水果和青菜,有利于养成规则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
    6、少盐 按照医生的要求摄取适量的盐分,少食腌制食物或者罐头食品。
    7、少食多餐 每天可吃5-6餐,每餐不要吃太饱,餐前可以先休息,餐后适量运动。少食可以避免腹胀和呼吸短促。
    8、多喝水 如果没有医生的约束,平时应注意喝水,这样气道分泌物就不会过于黏稠,痰液易于排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处方之二 ―― 康复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后,临床症状虽然有所缓解,但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所以,COPD稳定期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可以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继续减退。很多患者虽然有进行康复锻炼的愿望,但对具体的训练方法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一)缩唇呼吸
阿嫂传奇
    缩唇呼吸可以帮助你控制呼吸频率。它使更多的气体进入你的肺,减少呼吸功耗。 方法:
    1. 通过你的鼻子缓慢深吸气直到无法吸入为止。
    2. 缩唇,如吹口哨那样。
    3. 保持缩唇姿势缓慢呼气。
    4. 作两次呼吸呼出吸入的气体。
    5. 不需用力将肺排空。
    (二)屏住呼吸质粒构建
    屏住呼吸可延长肺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时间,使更多氧气进入血液中。
    方法:雨霖铃说课稿
    1. 吸气。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0:2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57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患者   功能   呼吸   疾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