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有哪些?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有哪些?
一旦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积极控制出血和降低颅内压,防治动脉痉挛、内科严重并发症和再出血;尽早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如发现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则应积极进行血管介入或手术。
金年华教育系统1.常规
(1)一般处理:病人要卧床休息至少4周,避免用力大小便,防止剧烈咳嗽等。烦躁不安者适当应用止痛镇静药物,稳定血压,控制癫病发作。可以进行腰穿放脑脊液,每次放出10ml,每周进行2次;其可降低颅内压、减少头痛,同时能快速减少脑脊液中的血液成分,降低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发生率。但是,腰穿放脑脊液时应缓慢,因为颅内压很高时,易发生脑疝。
刚度系数(2)脱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颅内压升高及脑水肿,严重者脑疝,是本病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应积极地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
①药物:主要应用甘露醇、呋塞米(速尿)、人血白蛋白等进行脱水。详细请参照脑出血章节。
②手术:如药物脱水效果不佳并有脑疝发生的可能,应行颞下减压术和脑室引流,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3)止血及防治再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容易危及生命,所以止血和再出血的防治较为重要。常用的药物如下:海尔微博
①氨甲苯酸:又称止血芳酸、抗血纤溶芳酸、对梭基苄胺、PAMBA。其能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高浓度时能直接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每次100~200mg,溶于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注射,2~3次/d。
蔡岫勍
②氨甲环酸:又称止血环酸、反式对氨甲基己烷羧酸,为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的衍生物,作用与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相同,且较强。每次250~500mg,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也可肌内注射,1~2次/d。
③酚磺乙胺:又称止血敏、止血定、羟苯磺乙胺、Dicynone,其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其聚集性和黏附性,促使其释放凝血活性物质,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作用迅速。每次250~500mg,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也可肌内注射,1~3次/d。
④巴曲酶(立止血):是从巴西矛头蛇的毒液中精取的一种巴曲酶,其具有凝血酶及类凝血激酶样作用。每次2000U,静脉注射,次数视情况而定。
⑤氨甲环酸(凝血酸):每次4~6g,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滴,2次/d。
⑥凝血质:促进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每次15mg,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1~3次/d。
⑦卡巴克络:又称安络血、安特诺新、肾上腺腙,其能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每次5~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2~4次/d。
⑧氨基己酸:又称6-氨基己酸、ε-氨基己酸、Amicar、EACA。其作用同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每次6~10g,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静滴,1~2次/d。
⑨维生素K3:参与凝血酶原和因子Ⅵ、Ⅸ、Ⅹ的合成。每次2~4mg,肌内注射,1~2次/d。一般应用上述的2~3种药物即可。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4)防治动脉痉挛及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动脉痉挛导致脑梗死者,易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致残,如大块脑梗死者,还产生脑疝致死,也是本病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应积极
防治动脉痉挛非常重要。主要应用尼莫地平(又称硝苯甲氧乙基异丙啶),其主要是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的钙拮抗剂。每次60mg,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滴,1次/d,可持续应用1~3周。
(5)脑积水:发生急性阻塞性脑积水者,应积极进行脑室穿刺引流和冲洗,清除凝血块。同时加强应用脱水剂。
(6)病因:脑血管造影发现病因者,应积极针对性,不仅能缓解病情,且还达到防止复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者,在造影的同时可进行血管内介入性栓塞。之后,必要时再进行手术切除。
2.择优方案SAH的原则是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去除出血的原因和防止复发。SAH的现代标准是快速评估病情和选择最佳方案。
(1)制止继续出血,需用抗纤溶:临床上常用的抗纤溶药物是氨基己酸和氨甲环酸(凝血酸)。氨基己酸持续静滴5h(1~1.5g/h),即可迅速达到水平。近年Pinna报道,抗纤溶剂与钙抗剂联合应用,既可减少再出血,又可防止缺血性卒中的发生。肝素和氨基己酸合用,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50%。
(2)防止继发脑血管痉挛的药物常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一般主张早期应用。每次60mg,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滴,1次/d,可持续应用1~3周,还可240~360mg/d,分6次口服,口服时间应在3周以上。
(3)病因:对老年人来说高血压的处理,常用药物有β-阻滞药[艾司洛尔(esmolol)、拉贝洛尔]、肼屈嗪(肼苯达嗪)。
3.康复康复主要是并发症,防止再出血,预防猝死。
(1)SAH后再出血的防治:再出血是SAH后最重要的致死原因,其发生率10年内为2.2%,20年内为9.0%,是发病后2周内引起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因素,死亡率是首次出血的2倍(50%)。再出血的最危险期是在病后24h内,约占再出血的50%以上。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巨大动脉瘤、意识障碍、老年、女性和收缩压>170mmHg。大量饮酒能增加再出血和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性。脑室引流后由于ICP降低,致使动脉瘤透壁压力升高,动脉瘤再破裂堵塞动脉瘤裂口的血凝块的溶解所致。术后再出血动脉夹松动,动脉瘤壁坏死、破裂所引起。另外,CSF中纤维蛋白溶解产物浓度升高、血小板聚集能力下降和血栓素释放减少亦有关。
放空管
预防再出血是内科的一大目的,措施包括:①绝对卧床休息;②控制血压使收缩压不超过130mmHg,在再出血危险期,使血压维持在一相对低水平;③延迟血管造影;发病6h内不行血管造影。1980~1985年,国际上流行的早期手术提倡血管造影,结果发病后6h内脑血管造影的再出血发生率是非血管造影的2倍。因此,自1986年以后对Ⅰ~Ⅳ级的患者全部给予卧床休息处理,首次出血后6h内禁止血管造影,结果再出血发生率从1980~1985年的45%下降到5%;④抗纤溶:目的是保持动脉瘤周围的血凝块不被溶解,从而降低在等待手术期间再出血的危险性;⑤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缩短术前准备时间。
(2)猝死的防治:SAH后还未到达医院即死亡(猝死)的患者占所有SAH的12%。尸检发现引起猝死的病因有IVH(92%)、肺水肿(92%)、ICH(15%)。未接受的后循环动脉瘤较接受者猝死高(38%∶14%)。引起猝死的机制包括颅内压急剧升高、血肿占位效应、IVH伴第4脑室急剧扩大、肺水肿及心律失常。预防措施主要有:①早期发现主转送,在转送过程中即开始降颅压;②及时发现和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③对发病后短期出现意识障碍和抽搐、CT发现有IVH者及时行侧脑穿刺引流;④SAH肺水肿多为NPE,处理应及时,否则会在短期内死亡;⑤对已确诊的后循环动脉瘤应尽早手术。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3:1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27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出血   治疗   降低   造影   血管   进行   升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