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2期末考试重点

左联
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3月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4左联的主要成就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1“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2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3应该造出大的新的战士4联合战线目的都在工农大众
意义:左联纲领性的指导文献,是鲁迅对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各流派:
1京派2论语派3新月派4“自由人”5“第三种人
共同特征:1、革命文学以文学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革命的工具、武器;
2、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则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或强调文学脱离政治的自由。
后期新月派的文学主张:健康尊严
左联和新月派及梁实秋的思想论争:左联和新月派的论争,是新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学思想第一次重大的论争。
海派小说
海派小说概观:广义的海派包括民国初年的包天笑、周瘦鹃等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二、三十年代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新感觉派(现代派),四十年代对承言情传统和现代主义探索均有继承的徐訏、张爱玲、无名氏等新海派。广义海派的很难说是一个流派。它受到工业文明、商业文明、洋场文化的影响,是一种时髦而畅销的都市文学、租界文学、洋场文学。海派的小说最基本的艺术思路有两条:一条是编织男女两性间曲折离奇的浪漫故事,一条是师法外国现代主义新颖活跃而又光怪陆离的表现手法
新感觉派
狭义的海派指新感觉派,中国的新感觉派是在日本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的酝酿,从一九二八年九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算起。一九三二年五月,《现代》杂志的创刊,标志着这些作家作为一个流派已经集结在一起。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主要特点1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2主观感觉印象与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3潜意识、隐意识4思想上:一部分颓废、悲观乃至绝望、情的倾向
施蛰存:心理小说《梅雨之夕》、《在巴黎大戏院》采取内心独白、意识滑动、错觉幻觉等多姿多彩的心理描写手法。《梅雨之夕》描写了一个梅雨连绵的傍晚,一个初入洋场者与异性结伴同行时所产生的想入非非,疑虑不安的心态。
心血漏洞
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手法:1)视角转换。从十个不同的视角写了场景、事件、人物不同的十幅画面,每一个画面都是各个视角主体的主观意识的存在(2)突出主观感觉,突出直觉。多种修辞手法(3)并列的,重叠的,多层次的,立体的空间结构。 小说在时间上从黄昏到天明,只是一种表面的承接关系;每个故事是互不相关的、独立形成的、互不包容的并列关系。 
社会剖析派(社会分析派小说)
指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出现的一个用科学的世界观剖析社会现实的一个小说流派。兴起于第二个十年,即1928年-1936年6月.以茅盾为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家有沙汀,艾芜,吴组缃等,多为左翼作家。
能够体现“社会分析小说”的是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
矛盾:《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由三个系列中篇所作成:《幻灭》《动摇》《追求》。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
一、宏大严谨的结构。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径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
二、心理描写
1 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氰化亚金钾2 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彩。
3林麝 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
《子夜》的结构
以“人物为骨而以故事的发展为肉”,人物和故事有机统一,是其结构的基本组织原则。在众多的人物中,以吴荪甫为轴心,以他发展实业为故事的中心线索,行动触角伸及军政、城乡、亲朋以及金融市场,主次分明。作品主题正是从人物的复杂关系及行动过程中逐渐凸现了出来。可以说,《子夜》的结构,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成熟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子夜》的观点
1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压迫下,在世界经济恐慌的影响下,在农村破产的环境下,为求自保,使用更加残酷的手段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2、因此引起了工人阶级的经济的政治的斗争3、当时的南北大战,农村经济破产以及农民又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
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
一、果敢、自信。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
动摇、悲观。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
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1 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
2 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丁玲
作品:丁玲属于现代中国的第二代女作家。
《莎菲女士的日记》:主人公莎菲身患肺病,孤苦伶仃地独居公寓,追求灵肉合一的理想的爱情。苦闷、敏感、孤傲、叛逆, 但一旦意识到凌吉士内心的肤浅、丑陋,便陷入了灵与肉的激烈冲突与挣扎之中,最终毅然决定离开凌吉士。小说由34则日记组成,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展开小说,主要以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为主,细腻、大胆。莎菲的精神苦闷实际上是五四落潮之后觉醒了的女性的共同精神特征。
五四时期的女性小说同样写了青年女性的觉醒与苦闷,对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追求,但主要是限于精神层面。丁玲把笔触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深处,揭示出人物灵与肉的冲突,勇敢大胆直露,感情的力度超过了以往的女性小说,茅盾说莎菲是“心灵上负着时代的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创作道路上的三个顶点之一,与《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相提并论。
萧红
成名作《生死场》。自传体作品《商市街》,出版了《呼兰河传》、《马伯乐》张远忠等作品。
《生死场》全书共十七章,没有完整的故事和中心人物,向人们展示的是农村日常生活场景, 一个个琐碎的生活片段。 《生死场》结构上是一种多人多事的结构方式,她“通常不是依‘时序’而是直接用场景结构小说,最基本的结构原则也即是‘传达情调’。”萧红她对于‘过程’显得漫不经心,常常把气力用在一些富于情致的小片段上。 
萧红小说特:散文化、诗化、绘画化。
《呼兰河传》揭示了这块土地上人们的愚昧,但也渗透着萧红对这块土地的思念,写的很美。
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概观1.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京派的理论家主要是周作人、朱光潜,梁宗岱、沈从文、萧乾、李健吾(刘西渭)也有理论批评文字。 作家主要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芦焚、林徽因、肖乾、汪曾棋等
2.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3.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4.“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周作人早期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但很快他又提出“文艺当以平民精神为基调,再加以贵族的洗礼,这才能够造成真正的人的文学。”
朱光潜的美学理论主要是“心理距离说”和“移情说”
网络风云京派文学作品既有一种平民性,又有一种贵族气。平民性体现在对于普通乡民、市民的平凡生活方式的肯定,对于俗人俗物的热爱与亲近。贵族气体现在对和谐、节制、圆融、完美的纯艺术境界的追求,对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赞美。
京派把人生看得大于时代,把时代称作狭义的人生。避开时代的热点主潮,呈现的是一个自在自足的乡村世界。
京派小说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前者成就更大。
京派的抒情体小说将抒情体小说与乡土小说、民俗文化小说融为了一体, 京派的讽刺小说则在左翼的社会讽刺、政治讽刺文学之外,专门致力于世态讽刺、风俗讽刺。
废名的小说创作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1924年入北大英文系。读书期间开始创作。著有小说集《竹林的故事》(1925)、《桃园》(1928)、《枣》(1931)。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桥》(1932)等。京派小说的鼻祖,田园牧歌的风味与意境在现代小说史上独树一帜。
沈从文的小说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自然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他对一切事照例十分认真,似乎太认真了,这认真处某一时就不免成为‘傻头傻脑’,。这乡下人又因为从小飘江湖,各处奔跑,挨饿,受寒,身体
发育受了障碍,另外却发育了想象,而且储蓄了一点点人生经验。”
简述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1、沈从文把创作看成是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在小说中表现真实地自我,自由地写自己所经历的题材与所经历的磨难,以及心灵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几乎可以看成是他的自叙传
2、对人性的讴歌与表现,是沈从文在创作中一以贯之的审美思想。这种创造思想是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思潮的积极影响。沈从文把表现人性看成是美的至极,把它当作文学表现的终极的理想。他笔下的各种劳动者都表现出真、善、美的人性。生命、人性、自然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一种爱与美的新的宗教
小说《边城》
分析评价《边城》中的边城世界的特点和意义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
一、《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的天国。
1 这里人性皆真、善、美。人人勤劳,为他人作奉献。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
文不收,实在难却的则买了烟茶再招待乡亲。船总顺顺虽是富人,但常常体恤穷苦人,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料理丧事。商客、等各式人均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加上美丽的自然环境,俨然是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
2 集中表现边城世界人性美的,是发生在这里的一个爱情悲剧,这个故事也同样建立在人性思想的基础之上。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同时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而翠翠却是心属傩送。天保求婚未成,失望之下驾船外出而以外溺水而死。船总在大儿子死后,一时未答应傩送娶翠翠的要求,使傩送与其父发生争吵而远走他乡。这种种的不巧,使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终成的悲剧。天保与傩送,对翠翠展开自由竞争,未伤同胞之情。作者所表现的似乎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悲剧。
二、浓厚的悲剧意识
以翠翠为中心人物的恋爱悲剧,其实并非完全是谁也没有错的悲剧。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对立与矛盾,是悲剧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苗族的婚俗,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成婚。傩送以马路求婚,是苗族的习俗。他相信唱山歌能使翠翠心领神会。所谓车路,是汉族的婚俗观念。这种观念在作品中通过天保及其父得以表现。两种婚俗观念冲突的结果,使热恋中的翠翠与傩送生生分离。
三、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作者把一对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处理成悲剧,以次引起读者对的毁灭的深沉思考。
茶峒地区历史上过着原始、自由自在的牧歌生活。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实行黑暗的统治。非人性、非人道的现实生活,为满目疮痍的现实所感发,呼唤着自由、美好的、牧歌式社会的回归,并以次对当时湘西封建宗法社会进行批判。这种建立在人性、人道主义思想上的批判,是独特的、理想主义的,也是苍白无力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5:2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26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说   文学   人物   民族   故事   描写   作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