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理论背景下城市微电影中的城市意象的研究

空间理论背景下城市电影中的城市意象的研究
摘要:本次研究中选择立足影像特质、意象构建,对城市微电影中城市意象深刻剖析,探讨影像本身的意象认知和精神外化,促进城市和空间之间密切联系,建立城市意象的独特之处,从而在发展城市微电影中得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空间;城市微电影;城市意象;第三空间
达县李春1 影像特质——方言、叙事、意识
在辽阔的地域空间内,植根于某一个区域内的百姓在长久的生活和生产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往往会形成独具特的方言。凯文·林奇指出,之所以会构成城市意象,就在于城市具备可识别性,在城市微电影中凝聚起情感的就是方言,通过方言很容易辨别一个城市。通过方言的呈现,让画面更加丰富,还有助于塑造城市空间外在形象。比如城市微电影《南京1314》中,就运用地道的南京话,突出其语调轻快简明的特点,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干脆利落。与之相似的是,微电影《火锅》中运用的四川方言,则更加凸显出泼辣爽利的特点,让观众一下子就被这个城市的火热所吸引。正是通过这些方言的阐释,能够让身在异乡的游子充满对家乡的思念和依恋。
通常情况下,城市微电影在叙事上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叙事点为主镜头,再向影片视角和叙事过渡,将城市图景一一展示出来。例如《苏州情书》选取的视角就是新加坡女孩梅梅,通过这个女孩来展示苏州唯美的风光景;《印象太原》中,选取的视角是一位回归祖籍的华裔女孩,当她有机会来到太原,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以上的总结,能够发现,这些影片选取的人物都不是当地人,因为返乡等机会来到这个城市,由她们视角来展示一个城市的风光。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这些主人公和观众都处在陌生状态,那么在呈现过程中,观众就会和主人公产生共情。当然也要看到,上述呈现方式也暴露出一定欠缺,就是容易停留在所展示城市的表象。如果选取当地人参与其中,对于城市全貌的展示会更加深入。
城市意象实现意识归结和文化聚焦。对于当地的公众,因为长期居住和生活,则会对其意识文化容易接受。对于城市中修建的道路灯代表的是城市符号,并且会对当地人日常行为有所约束,从而形成人们普遍接受的规则。城市微电影《与城共舞》中充分结合舞者和城市意识,在精美绝伦的舞蹈中展示出这个城市的风景,形成城市与人之间的和谐,展示城市刚柔并蓄的美感。
2 意象构建——精神、物质、虚实
2.1异托邦的精神外化油浸式变压器
对于观众而言,会被一个城市中的风景所吸引,从而在心中建立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这些景中既有旖旎的风光,也有高大的建筑等。当然以上这些乌托邦化显然并非实际情况,并且和大众真实生活和生产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在城市背后往往隐藏着充满波折和不安等情绪,某些行为远离平常生活,某些情绪远离日常空间,借助城市微电影对异托邦精神异化。异托邦和乌托邦是相互对立的。乌托邦中充满幻想、虚幻以及童话般彩,异托邦显然是缺乏秩序、充满颠覆和颠倒的地方。在城市中矗立着很多高大的建筑,很容易让人们感受内心的窒息和压迫。在城市中不断盛行起消费主义等文化,社会大众之间缺乏亲情和关爱,对他人心存冷漠。《旁边的陌生人》中展示的故事是男女主人公真假自杀,就是为了展现出在繁华的首都隐藏着异托邦精神,在社会中弥漫着颓废和冷漠等负面情绪。导演在创作中选择以影像为手段,实则是深刻剖析城市中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唤起更多公众的认知和觉醒。
2.2 物质生活的时空感知
性伦理小说
罗德威在《感官地理》中强调,通过认知绘图和感官地理方式来认识空间。“感官地理属于
个人彩的随心游走,作为感官经验包含着游者记忆和情感,成为感性漫游”。感官地理借助游者漫步,将城市的交通、公共和自然空间一一展示出来,上述空间联动构成影像空间,增加城市微电影流动空间感。所以城市微电影的核心不再是叙事,主要是对城市景观的描绘,并传递出其背后蕴含的意境,展示地理和人文变迁,描绘城市意象的独到之处。《苏州情书》中描述的女主人公从国外来到苏州,独自一人先后游览金鸡湖音乐喷泉等景区,先后品尝当地的各种美食,还参与到当地戏剧演员的表演中。在影片中,不仅观众和主人公一起游览美景、品尝美食,还能够一起领略当地独具特的戏剧表演,可谓将听觉、视觉和味觉集合在一起,上演盛大的城市宴会。整个影片中,主人公由陌生到熟悉,进而对这座城市产生深深地依恋,最终选择生活在这个城市,对其产生深深地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这部微电影,向观众传递当下的苏州意象,更加强调当下的城市印象。
2.4 虚幻和现实的交织混合
一面 阿累城市微电影不仅展示真实的城市风景,也会描摹出现实之外的虚幻空间,接下来在网络中借助营销和传播展示出来,将虚幻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形成第三空间。在网络中传播城市微电影,就会建立开放式第三空间,令观众和城市之间形成更加复杂和开放的关系。上述虚拟城市打造出活的空间,观众和城市建立联系,并为城市下个定义。
将多元化的线交织构成网络,其中最为关键的交织点即为城市意象。因为定义人存在差异性,第三空间城市意象和前两者存在明显区别,体现出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开放性特点。与此同时,上述城市意象和当地人对城市全面了解有所不同,不仅属于将影片中精神进行外化,而且将决定权让渡给观众。假如将创作城市微电影视为城市意象第二次加工,则处在第三空间的城市意象是源自个体对以上加工后城市意象的意象。
3 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众获得的信息量激增,因此也很容易改变对城市的印象,不过留存心底的城市意象改变却很难。在城市中某些文化和标志往往会对公众带来强烈震撼,需要借助城市微电影展示出来,需要让更多人去感知熟记。创作城市微电影应该强调构建城市空间,结合当地实际引导人们认识到城市本质。建构城市的符号包括公路和各种建筑等,对其进行内涵赋予实则是认识到城市意象,并经过较长时间构成城市意象的系统性认知。
itshidden参考文献
[1]刘璐.基于空间理论探析城市微电影中的城市意象[J].视听,2021(10):102-103.
[2]王坤.城市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意象传播[J].青年记者,2016(08):68-69.
[3]王坤.城市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意象传播[J].青年记者,2015(08):73-74.
刘西文[4]薛永丽. 城市微电影中的空间意象与消费文化意涵[D].西北大学,2014.
作者简介:崔保宁(1986-11-20),男,汉族,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当前职务:影视文化频道副总监,当前职称:初级,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3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19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意象   电影   空间   展示   观众   感官   主人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