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法的“词”与“语”的异同辨析

基于用法的“词”与“语”的异同辨析
傅瑛;张永怀
【摘 要】同义词的探讨多为内省法.我们采用内省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词和语的异同.先从权威的词典释义入手,接着检索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词和语的历时分布,及其在不同语域中的词频分布,特别是不同语域的不同搭配特征,绘制出各自的用法使用图.总体而言,语的用法远远大于词的用法.词的使用不同语域情况各不相同,而语的使用不同语城的情况大致相同.当词与语同义并混用时,词表达的是词作为最小使用的语言单位的释义,强调的是语法或者语义;而语则是作为“语言”这一语义的表现,更注重语用功能.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00)0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总页数】7页(P88-94)
【关键词】用法;语料库;频次;词;语
【作 者】傅瑛;张永怀
【作者单位】安徽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黄山245041;安徽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313
一、引言
先看如下三个例子:
例1:从词源学角度看,语素与词素这两个名称来源于英语的morpheme。在早期的语言研究中,人们均译为“词素”,将它看作是词要素。六十年代初,朱德熙在《说“的”》一文中采用了“语素”这一名称,其理由是如果将morpheme译作词素,“会让人感到先有词,从词里头再分析出词素来”的疑惑。
例2:根据《办法(草案)》,汉语文出版物、国家机关公文、学校教育教学不得使用不符合
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
例3:我们可以说传统的词源学在其变革伊始就遇到了以平面系为其本质特征的旧理论范畴和方法同以历时系统推沿流为其本质特征的语源学科学理想的深刻冲突。
细读以上三例,词素与语素、词汇与语汇、词源与语源的区别说不清道不明,语义可划等号。词和语除了和其他词素构成相同含义的词,也可一起构成并列结构的名词——词语。这两种情况中,词与语同义,词即语,语即词。尽管如此,但我们仍有疑问,intensifier翻译成强化词还是强化语?marker翻译成标记词还是标记语?determinative翻译成限定词还是限定语?modifier翻译成修饰词还是修饰语?euphemism是委婉词还是委婉语?类似词和语同义的问题特别多,这些问题告诉人们词和语看似同义,但仍有差异。
同义词研究一直是语义学的研究焦点,早期的研究聚焦于同义词的定义,特别是与近义词、等义词的区分。池昌海[1]59-64,[2]77-84将同义词的定义归结为“意义同、近”说、“概念同一”说、“对象同一”说和“义位同一”说等四说。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哪一学说, 都赞同同义词有同有异。有关同义词有同有异有很多很有影响力的界说,按照时间顺序列举如下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王力认为:“所谓同义,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那个词的某一意
义相同,不是说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那个词的所有意义都相同。”[3]24洪成玉认为:“同义词实际上是词义有同有异的近义词。它不等于等义词。确定同义词的依据是部分意义相同或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意义相同。”[4]457-463曹先摧认为:“同义词是指那些表示同一概念而相互间在语义上或感情彩上有细微差别的词。”[5]44-45蒋绍愚认为:“所谓同义,是指一个或几个义位相同而不可能是各个义位都相通。”[6]94赵克勤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它们所包含的一个意义相同,而在其他意义、风格特征、感情彩或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就叫同义词。”[7]121以上说法都能看出同义四说的踪影,且同义四说并不是孤立的,不少有交叉。不管学界如何对同义词界定,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同义词有同有异。先前的同义研究多从内省法入手,根据直觉和经验进行同义定性分析,没能用数据展示同义词的同和异。
基于用法的模式[8]46[9]220认为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performance)之间没有根本区别,所有的语言单位由用法产生。用法是可观察、可收集、可测量的,且可科学分析的[10]5-6。我们的研究基于用法,内省法和实证法相结合探讨词和语的同异。先从权威的词典释义入手,接着检索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词和语在不同语域中的词频分布,特别是不同语域的不同搭配特征,绘制出各自的用法使用图。实际使用中的语言是否与词典jingpingmei
释义吻合?哪些词典释义使用得多?哪些使用得少?词和语在不同语域的使用情况如何?每个语域有哪些使用偏好?这些都是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本文所有的实例均摘自BCC语料库。因CCL的语域分类更细致,需要细分语域时,使用了CCL语料库的数据,文中会做标注。语料库检索的截止日期为2017年10月30日。
二、词与语的词典释义
无论是纸质的《汉代汉语词典》,还是电子词典,对词与语的释义大同小异。两国一制
(一)词
《说文解字》对词的阐释为“意内而言外也”,本义言词。《现代汉语词典》对词的释义为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如词汇、词组、词句、词序、词典、词书。词与言有关,言辞,话语,说话或诗歌、文章、戏曲中的语句,如戏词、歌词、演讲词、誓词等。词还是个语法单位,表词性,诸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既可指具体的一个词,也可指统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夸大其词、慷慨陈词、大放厥词、念念有词、词不达意、理屈词穷、陈词滥调、含糊其词、各执一词、不赞一词、强词夺理、义正词严等。
(二)语
《说文解字》对语的释义为“语,论也”,《广雅》对语的释义为“语,言也”。也就是说,语就是言、论,即说话。这是动词释义。语的名词释义来自动词,言即语,语即言。语,表示说的话,例如片言只语、尖言尖语、千言万语、好言好语、不言不语、轻言细语、风言醋语、谗言佞语。基于基本释义,语还可表词语,如语不惊人死不休、语惊四座、语妙天下等。这一层释义是基本释义的变体。第三种释义涵盖前两者,表示语言,如汉语、外语等。第四种释义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如目语、手语、灯语、旗语等。第五种释义是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分的术语,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三)词与语的同与异
根据以上词典释义,首先,尽管词典非常明确地说词是最小的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但词和语表示言语的时候是同义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词语可以混用,诸如词素与语素、词汇与语汇、词源与语源、用词与用语、言词与言语等。其次,尽管词与语表示言语内涵同义,但外延不同,词多指具体的一个词,语多指统称,即语比词大,语包含词。最后,词和语还有各自独立的语义。由上可见,词与语的语义关系有重叠、有包含、还有独立。总
体而言,语比词大。
三、基于用法的词与语辨析
根据词典释义可知词与语的语义关系有重叠、有包含、还有独立。但重叠多少?包含多大?实际使用的语言是否和词典释义展示的情况一致?有没有变化?我们首先检索了BCC语料库,看看词与语的历时语言学的词频分布是否与内省法的语义阐释吻合;接着,检索了CCL语料库,查看了词与语在不同语域中的频次分布,并选取了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语域查看了词与语的搭配频次分布。然后,不分语域检索了BCC语料库词与语的搭配频次分布,看看词与语的搭配总体分布是否与不同语域中的分布吻合。
(一)词与语的历时频次分布
死狂BCC语料库最大的特,与CCL语料库最大的区别在于BCC语料库能提供历时语言学检索,可提供1946年至2015年的语言使用频次。我们分别检索了词与语的历时使用频次,对比折线图如下:
图1 词与语的历时语言学频次分布对比
图1的折线非常清晰地展示了语的使用频次在任何年代都远远大于词的使用频次,这与词典释义语大于词吻合。整体上来说,70年间语的使用波动性大,词相对平缓;语的波动性大于词的波动性。
(二)词与语在不同语域中的使用情况
按照语域分类,我们检索了CCL语料库,并按照CCL语料库的检索规则,分别输入type:语域词、type:语域语,排名前十的语域的数据对比如图2所示。
词与语在不同语域的频次分布与词典释义基本吻合,即语比词大。但也不是每个语域都是语比词大,最显著的语域就是词典,词的频次远远大于语的频次。除此之外,也有语域的词与语的频次大致持平。但总体上仍旧是语的使用远超词的使用。
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图2 词与语在不同语域的频次分布
以上是词与语使用频次最高的语域,但CCL语料库中,出人意料的是社论、广告、来函摘登、读书笔记、微型小说、儿童文学语域中词与语的使用频次均为0。一些严肃语域,如法律、科技词与语的使用频次很少。这与我们的直觉和经验有很大的出入。
一汽佳宝6371
我们选取了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语域——词典和法律,因为词典是唯一一个词的用法远超语的用法的语域,法律用语要求客观、公正、准确。CCL语料库检索type:词典词、type:词典语和type:法律词、type:法律语,然后按照词与语的搭配绘制用法饼状图。词典中词的使用频次总数R=1 359,语的总数R=1 004,结果如图3。
图3非常清楚地表明词典中词的用法主要体现在语法的具体词性,与我们的直觉和经验有出入,即虚词的频次远超实词,诸如量词、象声词的使用远远大于动词、名词的使用。词典中语的搭配频次基本遵循了语的释义,搭配频次的分布从大到小显示了语的语义。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36: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17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使用   语域   词典   用法   语料库   同义词   语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