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教育思想浅析

青山事件
张之洞教育思想浅析
作者:张梦彤
云计算导航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01期谓语城
        张之洞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长期兴学、办校、推广新学的实践活动中,张之洞形成了独具特、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如经世致用;革故鼎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些教育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启迪意义。
鹿心社简历
        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人,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张之洞生于贵州兴义府,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研读儒家经典,二十七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之一,是请流派首领,他不仅在政治和实业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且也在清末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张之洞十分注重教育,站立朝堂的40多年中,他一直认为兴学育才是立国自强的首位。他经常说:“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在教育立国思想的指导下,他将一生中巨大的精力投入到兴学育才中,为清末教育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对张之洞
灵敏度计算在清末教育事业中所做的贡献大加赞赏,盛赞他为“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张之洞在长期兴学育才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内容丰富,有建设性意义的教育思想。张之洞的教育思想特征鲜明。
        张之洞自幼受到儒家学说的熏陶,接受严格的正统儒家教育,学的是儒家经典,读的是宋明理学。长期的儒学教育为张之洞儒家内圣外王、经世致用观念打下基础。他自由研习儒家经典,十四岁的时候中状元,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七岁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出任翰林院编修。按部就班的读书参加科舉考试入朝为官走入朝堂成为国之重臣。但是张之洞对当时的科举制度颇有不满。
        张之洞通过科举入仕之后,提出自己的主张“经世致用”。他认为读书人要“经世致用”要“通晓经术,明于大义,博考史传,周悉利病,此为根柢。尤宜讨论本朝掌故,明悉当时事势,方为切实经济”(《蝤轩语》)。张之洞以经世致用为根本,对教育的目的和标准进行阐述,认为通晓儒家经典是必要的基础。同时也必须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他称不通、文墨愚昧无知、见识短浅、不谙实务的人为“俗吏”与“陋儒”,认为“不读书者为俗吏,见近不见远、不知时务者为陋儒。”(《蝤轩语》)十分厌恶。张之洞认为,“读书期于明
理,明理归于致用”。他认为读书是为了将知识用于实践中“一切学术,要其终也,归于有用”,而不仅仅是考取功名的筹码:“若读书者既不明理,又复无用,则亦不劳读书矣。使者谆谆劝诸生读书,意在使全蜀士林美质,悉造成材,上者效用于国家,其次亦不失为端人雅士,非欲驱引人才尽作书蠹也。”读书只为科举的人被张之洞厌恶的称为“书蠹”。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39: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16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儒家   读书   认为   思想   经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