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及邻域宏观地质特征与构造演化

2014年12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ol.34,No.6第34卷第6期       MARINE GEOLOGY &QUATERNARY GEOLOGY Dec.,2014DOI:10.3724/SP.J.1140.2014.06001
中国海及邻域宏观地质特征与构造演化
张训华,侯方辉,孙军,温珍河,郭兴伟,王忠蕾,朱晓青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
摘要:通过对我国海域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并结合近十年来的编图成果,概要论述了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场以及宏观地质特征,总结了中国海及邻域的宏观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中国海及邻域所在的欧亚板块可进一步分为东亚大陆构造域和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地质构造复杂;印支运动结束了古全球构造阶段转而进入新全球构造阶段,从而奠定了中国海及邻域形成演化的基础;古全球构造阶段是由北向南发展,北老南新;新全球构造阶段是由南向北、自西向东发展,南早北晚,西老东新;从古全球构造阶段到新全球构造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块体的发展存在同序时差。
关键词:地质特征;构造演化;中国海及邻域
中图分类号:P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1492(2014)06-
0001-08
  中国海位于中国东部大陆边缘,包括渤海、黄
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面积约400多万km2。中国海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三大板块的转换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复杂,断裂非常发育,岩浆活动强烈,该区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对这一地区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科学问题尚未解决。在这其中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大家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通过对我国海域的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并结合近十年来的编图成果,总结了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场以及宏观地质特征,对中国海及邻域的宏观构造演化主流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研究区内发育有30多个大小不等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1、2],根据刘光鼎先生“区域控制局部”的观点,加强宏观地质方面的研究,如板块(块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研究盆地的形成演化,对于油气勘探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金项目: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项目(GZH2009005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CB429701);中国地质调查项目(GZH201400205)
作者简介:张训华(1961—),男,博士,研究员,从事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E-mail:xunhuazh@vip.sina.com
通讯作者:侯方辉(1979—),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大陆边缘构造与盆地分析研究,E-mail:houfanghui3993@163.com收稿日期:2014-10-08;改回日期:2014-12-05. 周立君编辑1 大地构造背景
中国海位于三大板块汇聚处(图1),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地球动
力学环境。印支运动后(晚三叠世),东亚大陆形成统一的大陆边缘,与此同时太平洋板块诞生并迅速扩张[3],东亚大陆先后经历安第斯型大陆边缘和岛弧型大陆边缘,最终形成了东亚大陆独具特的沟-弧-盆系的构造格局。
图1 中国海地球动力学背景图
(红虚线内区域即为研究区范围)
Fig.1 Geodynamic setting of China Seas
2 地球物理场特征
在重力场上,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空间重力异常平缓,以低值或负异常为主要特征,异常幅值为-30~50mGal,呈NE向和近EW向的条带状分布(图2a、b)[4]。南海海域内空间重力异常变化较大,诗歌的特点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年
图2 中国海及邻域重力异常图
Fig.2 Gravity anomaly maps of China seas and adjacent areas
(a)free-air gravity anomaly map of eastern China seas;(b)Bouguer gravity anomaly map of eastern China seas;(c)free-air gravity anomaly map of southern China seas;(d)Bouguer gravity anomaly map of southern China seas
浅海及陆架区域平缓,异常值为-20~40mGal,异常形态多呈NE—NNE向分布;海盆内重力异常变化剧烈,异常值在-200~350mGal间变化,整个海盆由多个NE向正负相间的异常组成,呈明显的条块分割和正负交替,海盆中间的NE向负线性异常带将海盆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图2c、d)[5]。
在磁力场上[4-5],渤海海域的磁力异常以平缓的正负异常交替为特征,总体为高值异常区,反映渤海
 第6期  张训华,等:中国海及邻域宏观地质特征与构造演化地区岩浆活动非常复杂。黄海海域磁异常总体呈NE向分布,
以正负变化磁异常为主,具有明显的分区性,由北向南可分为3个低值平缓区(盆地)和两个高值变化区(隆起)。东海磁异常呈正负交替分布,浙闽隆起带和陆架外缘隆起带为高值异常区,陆架盆地和冲绳海槽盆地为低值异常区。南海磁异常类型繁多,整体来看磁异常强度由陆及海、由周边向中央海盆逐渐增大,异常值从±50nT上升到±200~3
00nT;磁异常主要呈NNE—NE、NEE—近EW向展布;中央海盆存在明显的正负频繁交替的波浪状异常(磁条带)(图3
)。3 宏观地质特征
钻井及地震剖面揭示,渤海湾盆地和北黄海盆地发育上侏罗-下白垩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为断陷盆地沉积,而新近系-第四系则为坳陷盆地沉积。北黄海盆地中生界在厚度和范围上都要比新生界更大,两期盆地的基底与华北块体类似。南黄海盆地在白垩纪、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为断陷盆地,而新近纪-第四纪为坳陷盆地,盆地基底与扬子块体相近。东海陆架盆地发育白垩系、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这些地层均为断陷盆地沉积,而新近系-第四系为坳陷沉积,
盆地基底可能为华夏块体。南海盆地地层发育差异较大,北部陆缘在白垩纪、古近纪发育断陷盆地,中新世-第四纪为坳陷盆地,发育特征与东海陆架盆地类似;南部则发育白垩纪、古近纪和中新世断陷沉积以及上新世-第四纪坳陷沉积(
图4)。中国海及邻域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规模大小不一,性质不同,断裂走向多为NE向和NNE向,
少数为NNW、NW及近EW向。一些规模较大的断裂常具有活动的多期性和复杂的断层性质。受NNE向的郯城-庐江断裂带所控制,
渤海区内断裂以NNE向为主;北黄海区内以NEE、NNE、NNW向断裂为主;南黄海区内以NE和NW向断裂为
主;东海区内断裂包括两组,即平行于海岸的NE—NN
E向断裂和与之垂直的NW向断裂;南海不同地区断裂发育特征存在明显不同,其中北部发育NEE—NE向和NW向断裂,西部发育近SN向深
大断裂和NWW—NW向断裂,而南部则以NE、NW和S
N向断裂为主(图5)。钻井、地震剖面及重磁数据揭示,中国海域中生代以来岩浆活动强烈。其中,燕山期以中酸性岩浆为主,而喜山期则是以中、基性岩浆为主。由陆向海岩浆活动的时间变新,从北部的黄海到南边的南海,岩浆活动强度增大,频率升高(图6
。图3 中国海及邻域磁力异常图
Fig.3 Magnetic anomaly 
maps of China seas and adjacent areas(a)magnetic anomaly map of eastern China seas;(b)magnetic anomaly map 
of southern China seas3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年
图4 中国海盆地断陷-坳陷双层结构特征[
6]
Fig.4 Rift-depression double-lay
er structure of China Sea basin
s图5 中国海及邻域主要断裂分布[
7-
8]Fig.5 Faults distribution maps of China seas and adj
acent areas(a)faults distribution map of eastern China seas;(b)faults distribution map 
of southern China seas4 宏观大地构造分区特点
中国海及邻域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西邻太
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南接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可分
南湖半岛花园
为东亚大陆构造域和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图6、图7
)。4
 第6期  张训华,等:
中国海及邻域宏观地质特征与构造演化图6 中国海及邻域区域构造[
4-5]Fig新标准英语第三册
.6 Regional tectonic maps of China Seas and adjacent area4.1 东亚大陆构造域
东亚大陆构造域涵盖中国东部和东南部及毗邻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部分陆架区。区内东亚大陆构造域可进一步划分为中朝块体、扬子-京畿块体、华南-岭南块体和印支块体等构造单元。遗传学三大定律
中朝块体西起阿拉善高原,东到朝鲜半岛北部(中国的部分称为华北块体,朝鲜的部分称为狼林块体),是一个由太古代古老陆核(大于2 
500Ma)经元古代克拉通化后形成的地块[
尤里西斯11-
12]。吕梁运动(1 
水凝胶800Ma)形成了统一的结晶基底,之后进入盖层发育阶段。印支运动(约220Ma)以后,中朝块体进入陆缘活化阶段,发育一系列陆相盆地,如渤海湾盆地、胶莱盆地、北黄海盆地。
扬子-京畿块体西起云南东部,东至朝鲜半岛中南部(中国的部分称为扬子块体,朝鲜的部分称为京畿块体)。扬子-京畿块体具有双层基底,下层为中、深变质的结晶基底,上层为浅变质的褶皱基底。晋宁运动(800M
a)形成了统一的基底,之后进入盖层发育阶段[
13]
。印支期以后该地块也进入了陆缘活化阶段,发育南黄海陆相盆地。
华南-岭南块体西起云南东南部,经两广、浙闽地区向东一直到朝鲜半岛南部(中国的部分称为华南块体,朝鲜的部分称为岭南块体)。华南-岭南块体的基底性质和结构一直存在争论,通常认为加里
东运动(约400M
a)才形成了统一的基底[13]
,之后进入盖层发育阶段。印支运动后,该块体活化明显,伴随剧烈的岩浆活动,同时形成了一系列陆相盆地,如东海陆架盆地、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
印支块体西起云南西部,经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向南到马来西亚西部。印支块体具有太古-元
古宇结晶基底[14]
,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其北、西、
东南侧向外依次形成3条海西、印支期褶皱带。印支期后,该块体发育与扬子、华南类似的陆相盆地,如莺歌海盆地、万安盆地、湄公盆地和西纳土纳盆地。
4.2 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
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是指东亚大陆构造域与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之间的过渡区域,主要包括东亚大陆周缘的岛弧、弧后盆地等构造单元。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在中国海区及邻域可进一步划分为冲绳海槽弧后盆地、琉球岛弧、南海残留扩张盆地。
冲绳海槽弧后盆地位于钓鱼岛隆起和琉球岛弧之间,具有前中生界变质基底,是一个中新世以来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形成的弧后扩张盆地。关于冲绳海槽盆地的地壳性质争论较大,但是在海槽中轴拖到了新鲜的拉斑玄武岩,据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为洋壳或过渡壳。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8: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15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中国海疆面积
下一篇:吕宋岛
标签:盆地   构造   地质   块体   大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