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说note

病因病机学
病因
一、概念:引起疾病的原因
二、探寻病因的方法:审证求因
三、分类: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六气
六淫
相对性
四、发展史
黄帝内经:病因十九条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五、内容
1、外因:六淫,疠气
2、内因:七情内伤
饮食
劳逸
3、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痰饮
瘀血
数字长城4、其他
外来病因
一、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气候变化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感病邪
二、治病特点
1、外感性
2、地域性
3、季节性
4、相兼性
5、转化性
三、与内生五邪的区别
内风:肝风、中风
肝郁气滞气郁郁而化火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火内动内寒:阳气不足
内湿:内脏功能减退
内燥:体内津液不足
内火:体内脏腑功能失调
四、六淫各自的治病特点
(一)风
1、风为阴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善行而数变
寻麻疹
3、风性主动
破伤风
4、风为百病之长
1、病种多样性
2、风邪带它邪治病
(二)寒邪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淡、稀、润、静
伤寒、中寒
2、寒性凝滞
瘀血
不通则痛
失笑散
3、寒主收引
经脉拘急
紧脉:如绞绳索
感受寒邪无汗:汗孔收缩
(三)湿邪
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阻气机
有形之邪,阻碍交通
马尼拉海沟
湿聚为水,水散为湿
2、湿性重浊:困重、秽浊
头重如裹、腰重如缠
白带黄臭:Bio C
3、湿性粘滞
症状粘滞热结旁流
病程的缠绵性
(四)燥邪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火热之邪
a、程度
火为热之甚
热为火之渐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b、症状:上部、头面部
集中
弥散
c、形成原因:
火多内生、热多外感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易扰心神
易出现狂症
3、伤津耗气煎熬津液
壮火食气
少火生气
4、生风动血
血在体内妄行
5、易致疮疡
疔、痈、疽、疮、疖
(五)暑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高热、大汗出、口大渴、脉洪大
季节性强
暑性升散,易伤筋耗气
治暑湿的药味道腥香
暑多挟湿:身热不扬、大便唐薄、舌苔黄腻
外感病因
疠气
一、概念:具有强烈传染性致病性的外感病邪称为疠气
二、致病特点:病情危笃、发病急骤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共享三、影响因素
1、气候变化
2、环境卫生
3、、动荡
内伤病因
一、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绪变化
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作为致病因素导致病情产生或者使原有病情加重二、七情致病条件:情绪刺激的质和量
突然的强烈刺激
智投分析长期的抑郁
个体反映差异性
三、七情的生理基础
1、由脏腑功能所派⽣生
心喜、肝怒、脾思、肾恐、肺悲
2、五脏的气血是神志活动基础
五脏中心、肝、脾易受七情影响,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
四、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损伤内脏心为先导
2、导致脏腑气机的紊乱: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涣散)恐则气下
思则气结、惊则气乱、
3、引发情志病
4、情绪波动可导致疾病加重
饮食失宜
1、饥饱失宜:过饥
过饱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寒热偏嗜
异物嗜
嗜酒
红酒保健软化血管
白酒伤肝
助生湿热
五味偏嗜过咸伤肾
劳逸失宜
过劳劳力过度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
过逸气血运行不畅
脾胃功能碍滞
第三节继发病因
⼀一、⽔水湿痰饮
1、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2、水、湿、痰、饮、的区别
有形之痰,无形之痰
痰为津液凝聚团块状
瘰疬痰核(小叶增生的包块)
肥人多痰湿
3、形成原因
外感六淫肺失宣降,
内伤七情脾失运化
饮食失宜肾主水功能减退水诗痰饮
劳逸肝失输泻
膀胱气化不利
三焦气化不利
痰阻于络
痰迷心窍
致病特点
1、致病⼲⼴广泛病症多端
2、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
3、易扰神明
4、滑腻苔,弦滑脉
5、病逝缠绵,病程较长(三个月打底)
瘀血
一、概念:指体内血液运行不畅,停滞积聚或离经之血溢于脉外的病理产物称为瘀血
注意和血瘀,淤血的区别
二、形成原因:
外感六淫          1、气虚推动固摄
内伤七情
饮食失宜        2、气滞则血瘀
劳逸            3、血寒血瘀
4、血热迫血妄行煎熬津液
5、外伤
三、致病特点
1、疼痛:刺痛、通常固定不移、拒按(喜按一般为虚性病)、入夜由甚男篮欧锦赛2013
2、容易出现肿块:质地坚硬、推之不移,边界不清(有些恶性肿瘤被看
为瘀血)
3、导致出血(专指女性月经病、子宫积瘤)
4、望诊青紫;口唇青紫(心血瘀),青紫舌,
5、脉诊:脉涩(其它脏腑)、结代脉(心血管)
发病
一、概念
疾病过程中,机体处于邪气损害和正气抗损害的矛盾斗争过程
正气:人体机能的高度概括,包括防御、抵抗、康复能力
高热正气强,低热正气, 驱邪扶正
二、发病原理
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主导因素(内在根据)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补气:Ginseng & Ginko
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决定疾病的性质、部位、程度、⻓长短
3、邪气盛则发病,正气足则不病
正盛邪衰
4、某些情况下邪气占主导地位
三、发病的途径
外感病邪:口鼻,机表
内伤病邪:内在脏腑功能失调
其他
四、发病的类型
1、感邪即发
2、伏而后发
3、缓发
4、继发
5、和病(直接两三经同病)、并病(两经同病,一先一后)
病机
一、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二、内容:                            1. 邪正盛衰
基本病机          2. 阴阳失调
3. 气血津液的失常
系统病机        1. 脏腑病机
2. 内生五邪
症状病机
第一节、邪正盛衰
一、虚实的概念:邪盛正衰正盛邪衰
虚: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
实:邪⽓气亢盛,正⽓气未虚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二、邪正虚实的变化
1、虚症:正⽓气不⾜足
2、实证:邪⽓气亢盛,正⽓气未虚
虚中夹实
3、虚实错杂
实中夹虚
正衰邪盛
4、虚实转化由实转虚
因虚致实(实邪,非实证)
5、虚实的真假:
真虚假实
真实假虚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侯
三、邪正盛衰与虚实的转归
邪盛实证正气升邪气升抗争
邪盛虚证正气降邪升病进
邪盛虚证正气降邪气降迁延不愈
气血津液失调
一、气虚
二、气机失调
气滞:气的运行不畅,肝为主,脾胃(理气)
肺气
气陷:生清,升举功能减退,清气(水谷精微)不生,
气逆:上升太过,肝主生动,肝气易上逆,胃气上逆,和胃降逆肺易气逆(肺失宣降)
气脱:在气虚的基础上,疾病的中末期(亡阴,亡阳)
气闭:气的出入障碍,感受外界的秽浊之气,邪热太盛
胸闷如堵,腹帐如塞,四肢厥冷
血的失常
1、血虚
血量不足,
滋润营养功能减退
形成原因:
慢性消耗
劳神过度
血是神智活动的物质基础
出血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3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10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功能   正气   七情   疾病   减退   致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