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宋代官修方书《圣济总录》对妇科学做了哪些贡献

看看宋代官修⽅书《圣济总录》对妇科学做了哪些贡献
提要:《圣济总录》延续了《太平圣惠⽅》的编纂特点,每论病症必先论病因病机,后列⽅
药,其所论病因病机汇集唐宋前各妇科医家论述,对后来妇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
《圣济总录》论述妇科疾病的⽅式承《外台秘要》与《太平圣惠⽅》均以病分篇,⾸次将室⼥
与妇⼈的⽉⽔不调、⽉⽔不通之疾分类述之,并对其病因病机分别做出了详细描述。
《圣济总录》汇集前⼈妇科经验,收集名⽅,继承并发扬了唐宋及以前中药配伍中关于药引
应⽤记载。
《圣济总录》,原名为《政和圣济总录》,全书共200卷,分为66门,是北宋政和年间宋徽宗赵
估诏令全国名医,征集当时民间及医家所献⼤量⽅书,并出御府所藏⽽撰成,为中国现存较早
的⼀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以收录⽅剂为主的综合性医学著作,与《太平惠民和剂局⽅》、《太郑祖康
平圣惠⽅》同属宋代三⼤官修⽅书。
《圣济总录》全书卷恢浩繁,近280万字,辑录了约两万⾸⽅剂,按类编辑,内容颇为丰富,列
有内科、外科、⾻伤科、⾦创、胎产、妇科、⼉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等诸多门类,其中妇科类
共计17卷,每⼀病症先论病因病机,次列⽅药,继承前⼈学术经验,收集民间验⽅,⾃成
特⾊,按照经、带、妊娠病、产后病分类,收录了不少⾏之有效的⽅剂,论述条理清晰,词语
简明。对后世研究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和妇科疾病临床证治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圣济总录》
对妇科学的贡献有以下⼏⽅⾯:
承前启后
《圣济总录》虽不是⼀部富含临床各科疾病的中医病因病理学专著,但其延续了《太平圣惠
⽅》的编纂特点,每论病症必先论病因病机,后列⽅药,其所论病因病机汇集唐宋前妇科各医
家论述,使后世医家得以响见。
承前⼈所述
承《黄帝内经》理论《黄帝内经》提出了妇⼥⽣理、病理的基本理论,并记载了第⼀⾸妇
⼥⾎枯经闭、调经种⼦的药⽅四乌贼⾻⼀芦茹丸,为后世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圣
济总录》传承论述发挥《内经》理论颇多,尤为重视妇⼥肝肾之⽓充盛与否,冲任⼆脉是否通
盛,认为其是排出⽉经与孕育胎⼉的基本条件,此理论源于《内经》中“⼥⼦七岁,肾⽓盛,齿
更发长。⼥⼦⼆七天癸⾄,任脉通,太冲脉盛,⽉事以时下,故能有⼦……”认为⼥性⽉经的出
现与闭绝、⽣育能⼒的具备与丧失,与天癸、冲任相关。《圣济总录》在⾎枯时采⽤乌贼
⾻丸⽅,亦承于《内经》中四乌贼⾻⼀芦茹丸。
如在《圣济总录》论述妇⼈疾病兼夹痛症⾥的经⾏腹痛时,⽈:“室⼥⽉⽔来腹痛者,以天癸乍⾄,荣卫未和,⼼神不宁,间为寒⽓所客,其⾎与⽓两不流利,致令⽉⽔结搏于脐腹间,刺疼痛,治法宜顺⾎⽓,⽆令蕴滞,则痛⾃愈。”⽤药多为⾁桂、延胡索、⾼良姜、当归、橘⽪等温中⾏⽓活⾎之品。⽓⾎凝滞,不通则痛,若⽓通⾎⾏,则痛⾃除,此理论⾸见于《黄帝内经·举痛论》:“经脉流⾏不⽌,环周不休,寒⽓⼊经⽽稽迟,泣⽽不⾏,客于脉外则⾎少,客于脉中则⽓不通,故猝然⽽痛。”
承《⾦匮要略》理论《⾦匮要略》为中医妇科学之⿐祖,所论妇⼈三篇,为现存最早的妇科⽂献,对妇科学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较⼤贡献,并引起后世医家对妇⼈病的重视。长春pm2.5
纵观《圣济总录》收录的⽅药剂型,虽未标明其来源,但从其⽅剂配伍主治中可以窥见多数药剂的理法⽅药承袭《⾦匮要略》。张仲景根据病情病程的不同,创制出多种剂型,内服有汤、丸、散、酒等剂,外治有针刺、洗剂、坐药及润导法,在诊病时尤为重视剂型的选择。当病情较为急重时,如产后发热、⼤便不通,腹满痛者,张仲景⽤⼤承⽓汤峻下燥实。当遇病程较长,发展较为缓慢的疾病时,如妇⼈癥瘕,张仲景⽤桂枝茯苓丸缓消其癥。《圣济总录》载⼊⽅剂同样剂型颇多,有丸、饮、汤、散、酒等剂,其不同剂型不同疾病同样有缓急之分,如妇⼈⽉⽔来时腹痛,脐下如盘⽤当归汤,⽽妇⼈经脉不通,渐加赢瘦,不思饮⾷则⽤当归丸。不仅如此,《圣济总录》中收录的许多⽅剂来源于《⾦匮要略》,或由《⾦匮要略》中的⽅剂为底⽅进⾏加减配伍,可以看出其对妇科疾病的治法除了调补冲任外,也承袭张仲景之论,⽤药“贵在活⾎,重在祛瘀”,如《⽉⽔不断》篇中“温经汤⽅”和“芍药汤⽅”,芍药汤中包含了张仲景名⽅芍药⽢草汤以⽌痛,加之厚朴、当归、枳壳、⼈参以补⽓⾏⽓化瘀。
承《脉经》理论《脉经》虽为脉学专著,但其在妇科疾病病机诊治⽅⾯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卷9专论妇⼈脉法,通过切诊可以分出⽉经脉、带下脉、妊娠脉,对于辅助临床诊治⽉经病有重要意义,其更是最早提出了分经养胎法,指导《圣济总录》对某些妊娠疾病病因病机的描述。《脉经·平妊娠胎动
⾎分⽔分吐下腹痛证第⼆》论述了妇⼈⼗⽉怀胎⼗⼆经脉相互滋养,阴阳相交,则胎可成,否则胎易枯萎。《圣济总录》承其所⾔,于《妊娠胎萎燥》有论“⼈由受⽓,⾄于有⽣,⼗⼆经脉,迭相滋养,犹之物也……俾阴阳相通。本末相应,则胎从⽽有养矣。”除此之外《圣济总录》中有关⾎分与⽔分的论述也可溯源于《脉经》。
承《诸病源候论》所述《诸病源候论》是⽬前我国第⼀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该书总结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医疗经验,以《内经》、《脉经》、《难经》等为理论依据,对许多病源进⾏了新的探索,包括妇科学在内,突破了前⼈的病因学说,⼴泛系统地论述了妇科疾病的病源与证候。其论述妇科类疾病除了强调冲任⽓⾎亏虚,此为⾃⾝原因,还有外感风冷,经脉凝泣的外界因素,组成了妇⼈病的主要原因。
在《圣济总录·卷⼀百五⼗》论述妇⼈杂病时云:“⽓凭⾎运,⾎依⽓⾏,两者不可斯须离,天和⽇温则⾎⽓淖溢,天寒⽇阴,则⾎⽓凝泣,苟风寒客于⾎府,则变⽣诸病,……。”此说源于《诸病源候论》。妇⼈以⽓⾎为先,⾎喜温恶凉,⾎得寒则变⽣诸病,强调外感寒凉对妇⼥⾎运的影响,告诫妇⼈不论何时应防⽌外寒侵袭,特别是新产妇,更因如此。《圣济总录》:“凡产妇⼀⽉之内,寝卧常须覆⾐被,纵值暑⽉,亦不得露⾝体,尤避风冷阴湿之⽓。”《诸病源候论》认为产⽣妇⼈病的原因主要为风冷与劳伤。《风虚劳冷候》谓“是⼈体虚劳,⽽受于冷也。夫⼈将摄顺理,则⾎⽓调和。风寒暑湿,不能为害,若劳伤⽓⾎,便致虚损,……腹内得风冷,则脾胃弱,不消饮⾷也。随其所伤,⽽变
成病。若⼤肠虚者,则变下利。若风冷⼊于⼦脏,则令脏冷,致侠⽆⼉。若搏于⾎,则⾎涩奥,亦令经⽔不利,断绝不通。”可见《圣济总
录》延续了《病源》于妇科疾病重冲任虚损,风冷所伤的观点,并将其记录传承。《圣济总录》实为承前⼈之述,多数理论来源可于前书考证。
启后世医家
对《傅青主⼥科》的启⽰清代傅⼭在《傅青主⼥科》中论述带下病有⽩带、青带、黄带、⿊带、⾚带五种,⽩带因脾精不固、青带因肝经湿热、黄带因脾肾湿热、⾚带因肝⽕内炙、⿊带因⽕热之极的经典论述。在《圣济总录·带下病》中早可窥见“带下有三⼗六种,名虽不同,所致则⼀,盖妇⼈冲任,为经脉之海,上为乳汁,下为⽉事,⾎⽓和平,则⽣育之道得矣,苟乖保养,风寒乘虚袭于胞络,冲任不能循流,⾎⽓蕴积,冷热相搏,故成带下也,冷则⾊⽩,热则⾊⾚,冷与热并,则⾚⽩杂下,间有五⾊者,各随五脏虚损⽽应焉。”就已提出了带下随五脏虚损,寒热不同⽽成不同颜⾊的论述。
对温病派的启⽰清代叶天⼠治温善⽤沙参、⽣地、麦冬、⽞参、梨⽪、蔗汁等⽢寒之物以养阴⽣津,世⼈皆认为⽢寒之法以叶天⼠为魁⾸,温病⼀派将其发展⾄顶峰,实则⽢寒法的应⽤在唐代已⼗分⼴泛。如孙思邀在《千⾦⽅》中所载“⽣地黄煎主热⽅”就是⼀⾸典型的⽢寒⽣津之⽅。在《千⾦⽅》中诸如此类之⽅甚多,⾜见叶⽒之验乃承其论述,加之发挥。宋代医学的发展,⽢寒⽅的应⽤更为⼴泛
罗伯斯庇尔和成熟,在《圣济总录》所载⽅药论治中有充分的体现。在妇产科病治中,书中对产后内热癖⾎渴燥者,⽤⽣藕汁合⽣地黄汁为主药,藉以凉⾎散瘀,清热⽌⾎;若壮热虚烦者,⽣藕汁、⽣地黄汁之外加⼈淡⽵叶、⽩蜜以补中清热。治初产后⾎⽓烦闷,取童⼦⼩便合⽣地黄汁微煎三四沸服,以凉⾎除烦。
对《妇⼈⼤全良⽅》的启⽰《妇⼈⼤全良⽅》为南宋陈⾃明博览历代医家著述,深得其要旨,结合临证经验和家传验⽅撰成。其在《妇⼈⼤全良⽅卷⼗⼆·妊娠漏胎下⾎⽅论第五》有云:“夫妊娠胎漏者……⼜有因劳役、喜怒哀乐不节,饮⾷⽣冷,触冒风寒,遂⾄胎动。若母有宿疾,⼦脏为风冷所乘,⽓⾎失度,使胎不安,故令下⾎也。”认为妊娠胎漏下⾎主要病因为母体本虚,加之情绪过度或者劳伤风冷所侵。此描述可考于《圣济总录·妊娠胎动下⾎》:“妊娠之⼈,将护为难,若触冒风寒,饮⾷⽣冷,及喜怒劳动之过……母有宿疾,⼦脏为风冷所乘者,亦令胎动下⾎,皆失将护所致。”后于《⼥科证治准绳·胎动不安》亦可见类似描述“妊娠胎动不安者,由冲任经虚,受胎不实者。亦有饮酒房室过度,损动不安者。有误击触⽽胎动者。有喜怒⽓郁不舒,伤于⼼肝,触动⾎脉者。”
由上可见《圣济总录》起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作⽤,其总结归纳了唐宋及以前对妇科疾病的认识,并且对有效⽅剂的收集和整理,不仅从《内经》,《⾦匮要略》中摘录了四乌贼⾻⼀芦茹丸、胶艾汤、当归散等,也从《千⾦要⽅》《太平惠民和剂局⽅》《外台秘要》等唐宋著名⽅书中摘录了四物汤、逍遥散等⾏之有效的⽅剂,对妇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
对妇科病候分类清晰详细
《圣济总录》所论妇科病种较《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圣惠⽅》等唐宋著名⽅书有增,其分类⽅式较之此书更为详细,条理更为清晰,内容多⽽不杂,观其⽬录⼀⽬了然。
《太平惠民和剂局⽅》(以下简称《局⽅》)为我国第⼀部官修⽅书,其分类形式以⽅药为主,卷以病分,卷下则以⽅剂分,解释每个⽅剂的主治症状、作⽤及其药物组成,未对妇科疾病进⾏归类整理,其有利于检索⽅剂组成主治,但不利于观察妇科某类疾病下有何⽅剂。《圣济总录》论述妇科疾病的⽅式与《局⽅》不同,承《外台秘要》与《太平圣惠⽅》均以病分
篇。《外台秘要》论述妇科疾病与《局⽅》论述妇科诸疾只分两卷,将妊娠病与难产统归于卷三⼗三中,⽽其⼤篇幅⽤于论述妊娠诸病中;将产后病、妇⼈崩中和妇⼈阴痒等杂病统归与卷三⼗四中,其⼤篇幅⽤于论述产后病。《⾦匮要略·妇⼈杂病脉证并治第⼆⼗⼀》有云:“妇⼈疾病,以经、带、胎、产和前阴诸病为主”,⽽在其分类中只见胎、产、前阴诸病,⽽未见经、带之分,细品其论述可知,经带之病散见于《外台秘要·卷三⼗四·妇⼈崩中⽅⼀⼗⼀⾸》和《外台秘要·卷三⼗四·崩中去⾎⽅⼀⼗三⾸》等篇中。但妇⼈带下病确未论及。《太平圣惠⽅》虽其分类较《外台秘要》详细,从卷六⼗九⾄卷⼋⼗⼀,总计13卷均为论述妇科病,经、带、胎产、前阴病均有涉及,但其分类过于繁杂,如卷六⼗九⾄卷七⼗⼀均有论述妇⼈杂病,如妇⼈呕吐、妇⼈咳嗽、妇⼈吐⾎等,但此些卷中亦散在
夹杂着妇⼈⽆⼦、妇⼈乳痈等妇⼈专有疾病的论述。如《太平圣惠⽅·卷第七⼗》:“治妇⼈⼦脏风冷。致令⽆⼦。宜⽤此⽅。”在同⼀卷中⼜有关于妇⼈杂病的论述,如“治妇⼈咳嗽不⽌,渐成劳⽓,宜服蛤蚧丸⽅。”其未涉及到妇⼈专有的经带胎产,实则可不必细归于妇⼈病篇中,以免显得繁杂。
反观《圣济总录》第⼀百五⼗卷⾄第⼀百六⼗六卷,共计17卷论述妇科病。其综合了前⼈分类⽅法,取精华,去糟粕。⾸卷论述妇⼈杂病,剔除了《太平圣惠⽅》中妇⼈咳嗽、妇⼈呕吐等⼀般的内科疾病,保留了如妇⼈中风、妇⼈⾎风⾛注、妇⼈风虚劳冷等具有妇⼈特有的病因病机特点的疾病。卷第⼀百五⼗⼀起分别论述⽉经病、带下病、崩漏、妊娠病、产后病,分类明确,条理清晰。在卷第⼀百五⼗⼀论述⽉经病时,⾸次将室⼥与妇⼈的⽉⽔不调、⽉⽔不通之疾分类述之,并对其病因病机分别做出了不同的详细描述。此不失为值得重视的妇科疾病分类⽅法,但亦有缺憾,未将⼥⼦外阴疾病纳⼊其中。深圳创业板
注重药引的使⽤
药引,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到达病变部位或某⼀经脉,起“向导”的作⽤,为中医处⽅中的辅佐药物。《圣济总录》汇集前⼈妇科经验,收集名⽅,继承并发扬了唐宋及以前中药配伍应⽤的重要学术内容,药引应⽤⾮常⼴泛。在妇科疾病⽅药中,常⽤的药引有酒、猪肝、⽶汤、醋、⽣姜、鸡⼦黄、童⼦便等。其中以酒性温热,能通⾎脉,⽽最为常⽤。如《圣济总录·妇⼈⾎风》:“治
妇⼈⾎风攻注,⾝体⾻节疼痛……经⽔不利等疾,龟甲散⽅。龟甲(醋炙),虎⾻(酒炙各⼆两),漏芦,当归(切焙),芎䓖,桂……上⼗⼀味,捣罗为散,每服⼆钱⼔,温酒调下。”以酒调服以增强⽅药⾏⽓⽌痛之功。在《⾦匮要略》与《外台秘要》妇⼈病篇中,亦多以酒作引。可见《圣济总录》不仅较好地传承了北宋以前医家的药引经验,并且药引更为多样,光酒⽽⾔即分半夏酒、薄荷酒、茶酒等多种,有时亦⽤两种及以上药引。《圣济总录·妇⼈⾎风门》:“治妇⼈⾎风劳,四肢疼痛……煨肝茵陈散⽅。……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五钱⼔,⽤猪肝⼀具,切作五段,每服⽤⼀段,薄切作⼩⽚⼦,⼊药末伴令匀,以湿纸裹,慢⽕煨熟,取出细嚼,以⽶饮下。”此⽅药引为猪肝和⽶汤,以猪肝和⽶汤下以增加调补脏腑之功,⼜可防⽌药物吐逆,提⾼药物的吸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警察与外星人药引虽不是主要药物,却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作⽤。但明清伊始,越来越不重药引的选择和使⽤,⾄现代已很少见到妇科⽅剂以酒以醋等药引调服或合煎,且剂型也越趋于单⼀,在中成药的服⽤中,更是难见药引使⽤,不利于中成药疗效的最⼤发挥。所以《圣济总录》中妇科⽅剂中的药引使⽤值得探索。
水工系《圣济总录》是⼀部萃集前⼈妇科学术经验的煌煌巨著,它是汉唐⾄北宋妇科学较为全⾯的总结和体现,其丰富的临床⽤药经验,多为后⼈所借鉴和取法,⾦元明清后世医家的不少著名⽅论辨治往往可以在《圣济总录》中可到源头,其对妇科学术发展所做的贡献不可磨灭,也是当今临床实践中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珍贵史料,这些知识对于今天临床诊疗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就此提出⼀些浅见,
以供参考,希望将来对这⼀妇科学宝库能有更多的挖掘探索。
作者:王⼀花杨悦娅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5:2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09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