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笔记+重点

绪 论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种疾病的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发生、发展规律,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包括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章节。各论是研究和阐明各系统(器官)的每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及传染病等。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
要理论。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霍夫曼树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四、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1、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泽、质地、表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
  2、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经不同的方法染后用显微镜观察,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
  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染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和代谢改变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mmunohistochemistry):除了可用于病因学诊断和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外,更多的是用于肿瘤病理诊断。
  5、超微结构观察:利用电镜观察亚细胞结构或大分子水平的变化来了解组织和细胞最细微的病变,并可与机能和代谢的变化联系起来,加深对疾病基本病变、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
  6、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不仅可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还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亦可用于对不同功能的淋巴细胞进行精确的亚分析,对临床免疫学检测起到重要作用。
  7、图像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主要应用于核形态参数的测定,用以区别肿瘤的良恶性、区别癌前病变和癌、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和判断预后等。
  8、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和病原体的检测及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诊断和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到了基因分子水平。
  五、病理学的发展史
  1、器官病理学(organ pathology)
  2、细胞病理学(cellular pathology)
  3、超微结构病理学(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
  4、免疫病理学(immunopathology)、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遗传病理学(genetic pathology)、定量病理学(quantitative pathology)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一节 适 应
  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春暖花开 亚洲
  2、病理性萎缩:
  (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1、上皮性:胃腺上皮→肠上皮化生
  柱状上皮(气管、宫颈、胆囊)→鳞状上皮化生
  2、间叶性: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
碟市  骨骼肌→骨
 
  第二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
  一、原因和发生机制
  二、形态学变化
  (一)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细胞内水分的增多。
  肉眼:器官体积肿大,颜苍白。
  镜下:依病变轻重,分别呈颗粒变性,疏松样变,气球样变。
  2、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细胞内甘油三脂的蓄积。
  (1)好发部位:肝细胞、心肌纤维、肾小管上皮。
  (2)病理变化:肝脂肪变性(严重时为脂肪肝)
  心肌脂肪变性→虎斑心
  3、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又称透明变性。
  (1)细胞内玻璃样变:浆细胞中的Russell小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内Mallory小体、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玻璃样小滴。
  (2)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胶原纤维增宽融合,呈均质红染。
  (3)细动脉玻璃样变:管壁增厚,有红染蛋白性物质沉积,管腔狭窄。
  4、淀粉样变:组织间质中有淀粉样物质沉积。
  5、粘液样变性:组织间质中类粘液物质增多。
  6、病理性素沉着:指有物质(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其中包括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素及胆红素等。
  7、病理性钙化:指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中有固体钙盐的沉积,包括转移性钙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
  (二)坏死(necrosis):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
  1、基本病变:细胞核: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细胞浆:红染、进而解体。
  细胞间质:崩解
  2、类型:
  (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发生凝固,常保持轮廓残影。
  好发部位:心肌、肝、脾、肾。
  病理变化:肉眼:组织干燥,灰白。
  镜下: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保存(早期)。
  特殊类型:干酪样坏死(发生在结核病灶,坏死组织呈灰黄,细腻。镜下坏死彻底,不见组织轮廓。)
  (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
  好发部位:脑、脊髓等。
  病理变化:坏死组织分解液化。
  特殊类型:脂肪坏死(分为创伤性、酶解性,分别好发于乳腺、胰腺)。
  (3)坏疽(gangrene):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所形成的特殊形态改变。
  干性坏疽:好发于四肢末端,坏死组织干燥,边界清楚。
  湿性坏疽:好发于肠管、胆囊、子宫、肺,坏死组织湿润、肿胀,边界不清。
  气性坏疽:常继发于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由产气荚膜杆菌引起,坏死组织内含气泡呈蜂窝状。
  (4)纤维素性坏死(fibrinoid necrosis):坏死组织呈细丝、颗粒状,似红染的纤维素。
  好发部位:结缔组织和血管壁。
  疾病举例:急进性高血压、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结局
  (1)局部炎症反应:由细胞坏死诱发。
  (2)溶解吸收:坏死组织溶解后常由淋巴管、血管吸收或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和岳姆干的水直流
  (3)分离排除形成缺损:表现为糜烂、溃疡、空洞、瘘管、窦道。
  (4)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
  (5)包裹、钙化:前者指纤维组织包绕在坏死组织周围,后者指坏死组织中钙盐的沉积。
  (三)凋亡(apoptosis):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在基因调空下的程序性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regeneration):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一)再生的类型
  1、完全再生:指再生细胞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再生:经纤维组织发生的再生,又称瘢痕修复。
  (二)组织的再生能力
完美前传
  1、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等。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s):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
  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
  1、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2)腺上皮再生:其再生情况以损伤状态而异。腺上皮缺损腺体基底膜未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可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腺体构造(包括基底膜)完全破坏时则难以再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3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909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组织   细胞   疾病   坏死   病变   研究   病理学   萎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