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检查员培训考试

第一章
1、认证:由第三方确认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特定要求并给以书面保证的程序。
2、现代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保证计划、全面质量管理。
4、第五种认证模式-型式试验+工厂质量体系评定+获证后监督(质量体系复查+工厂和/或市场抽样检验)特别适合批量生产的硬件产品,尤其是涉及安全问题的产品。
5、第五种产品认证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型式试验、质量管理体系评定、监督检验和监督检查。前两个要素是取得认证的必备条件,后两个要素是获证后的监督措施。托尔斯泰的故事
6、产品认证依据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
7(一)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督管理机构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 审核、批准、发布目录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  制定和发布目录内产品的《实施规则》
各地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和地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二)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机构
1、指定的认证机构    2、指定的检查机构    3、指定的检测机构    4、指定的标志发放管理机构
8 国家对必须经过认证的产品,实施四个统一:1、统一产品目录;2、统一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3、统一标志;4、统一收费标准。
9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属于国家专有认证标志。《目录》内产品获得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后,认证标志是准许其出厂销售、进口和使用的证明标识。
10 获得认证的产品可以在产品外包装上加施认证标志。在生产、并获得认证的产品必须在进口前加施认证标志;在境内生产、并获得认证的产品必须在构菌出厂前加施认证标志。
第二章
1、工厂检查:认证机构将派检查员进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和产品的一致性检查。
2、工厂:对认证产品进行最终装配和/或试验以及加施认证标志的场所。
3、OEM:按委托人提供的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及检验要求生产认证产品的工厂。交流高压电源
4、ODM:利用同一质量体系、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及检验要求为委托人生产认证产品的工厂。
5、认证特性:产品与认证要求有关的特性。
6、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7、检验:通过观察、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8、试验:按照产品规范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的一组操作。
9、型式试验:为评价申请认证产品的符合性,依据认证实施规则规定,对具有代表性的样柯立芝繁荣
品,按照标准的全部要求进行的检验。
10、例行检验:为剔除生产过程中偶然性因素造成的不合格品,通常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产品进行的100%检验。
11、确认检验:为验证产品是否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
12、指定试验:为评价产品的一致性,按检查员依据标准选定的项目进行的检验。
13、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14、监督检验:为评价获证产品的持续符合性,由认证机构组织实施的检验。
15、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16、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7、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8、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19、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0、检查:为获得检查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检查准侧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1、检查准则: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22、检查证据:与检查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23、检查发现:将收集到的检查证据对照检查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24:检查结论:检查组考虑了检查目的和所有检查发现后得出的检查结果。
第三章
质量保证能力的作用:既是认证机构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实施检查的主要依据,也是工厂为确保认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而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依据。
1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质量负责人、设计人员、采购人员、质量检验/试验人员、质量管
理人员、校准/检验人员、内审员、生产现场操作人员、与产品搬运、包装、储存相关人员等。
2质量负责人应是工厂组织内的人员,原则上应是最高管理层的人员,至少是能直接同最高管理者沟通的人员。
3质量负责人应被赋予并有效履行“质保能力要求”1.1a)-d)的职责和权限。必要时工厂可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的代理人,当质量负责人不在时履行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4资源:包括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人力资源、工作环境等。
5质量计划可以是一份独立的文件,也可以是若干文件的集合。
6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7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空白记录表单按文件要求。
8质量记录的作用:对外能作为满足法律法规和认证要求的证据;对内能作为产品、工艺和质量体系符合要求及有效运行方面的证据,并为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信息。
9质量记录的填写、复制应字迹清晰、内容完整、不随意涂改。
三氟乙酸
10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是指对产品的安全、EMC、健康、环保、主要质量特性以及其他认证特性有重要影响的元器件和材料。
11评定供应商方式:样品检测、生产现场审核、书面调查、历史数据分析、了解同行的评价和供应商的信誉等。
12检验和验证程序通常包括:抽样方法和判定准则,检验项目、技术或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对记录的要求等。
13定期确认检验的实施者可以工厂、供应商或第三方实验室。
14关键工序:对形成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起关键作用的工序。
15关键工序的标识方法:工位上挂牌,工艺文件上盖章,工艺流程图上做标识等。关键工序不一定需要制定作业指导书
16设别维护保养有效性的表现是保证设备能满足产品生产、加工的工艺要求,并不要求达
到设备出厂时的精度要求。
17例行检验: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目的:剔除生产过程中由于偶然性因素产生的不合格品
性质:非破坏性试验
方法:不要求一定采用标准规定的型式试验条件和方法,可采用经验证的等效方法或行业通用方法。
20确认检验: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
目的:提供认证产品持续满足认证标准要求的证据
piv
性质:质量保证措施的一部分
方法:按标准规定的型式试验条件和方法
21当检验试验设备在使用或运行检查中发现功能失效时,应对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a)停用该设备,启用同类已校准的设备;b)对设备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满足要求;c必要时,追回已检产品并重新进行检测; d)必要时,调整运行检查频次;
22不合格品的控制目的是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2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应包括对不合格品处置的职责、权限和控制要求,为消除不合格及针对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纠正与纠正措施的途径,明确规定经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应重新检验。
24不合格品的处置a)采取标识、隔离等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应用。b)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品,如返工。c)对不合格品采取让步使用或放行,采取让步措施时,要考虑规律法规和认证机构的规定。
25让步是指对使用或放行不合格品的许可,需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
26内部质量审核的目的是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27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应对审核的策划、实施、和需保存的记录等做出规定。
28内审的策划:根据质量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策划审核方案、制定审核计划。质量体系的审核频次应确保一年内的审核覆盖“质保能力要求”的全部内容;产品质量的审核频次应考虑每年每一产品类别都涉及,并注意与产品确认检验的结合。
29当有顾客投诉作为内审信息输入进行策划时,针对被投诉发生的部门或区域增加样本抽样量和频次,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30内审和外审的区别以审核的策划者是谁为标志
第四章
1、工厂检查的策划:确定检查目的、范围、准则,组成检查组,检查组成员的职责。
2、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检查准则:申请书﹨认证证书;相关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相关产品的实施规则中规定的产品标准;认证机构根据实施规则要求制定的相关规定及产品认证相关联的补充检查要求;指定的检测机构依据实施规则出具的型式实验报告或经确认的产品描述;工厂质量文件的有效版本。
3、文件资料通常包括:申请书;关于工厂概况的书面文件(如工厂检查调查表或类似文件);型式试验报告(不是必须的);产品描述(在无型式试验报告时是必须的);变更产品的确认文件(如有);工厂的质量文件,包括组织机构图(表)、生产流程图(表)职能分配表岗位责任说明书等;认证产品的《实施规则》或类似文件;《实施规则》规定的认证产品的相关标准;认证机构的补充要求和或作业文件;相关的法规文件,如《标志管理办法》等;其他相关文件;记录表格。
4、影响检查路线的因素:工工厂的规模及机构设置;认证产品的制造方式;产品的技术水准、工艺方法(条件);是否有零部件生产线;工厂各部门的位置分布;申请人和工厂的关系,如OEM或ODM;产品类别。
5、生产流程为主线,结合部门的检查方法适合认证产品类别少,或尽管类别较多,但生产工艺基本相同的产品;以部门为主线,结合生产流程检查的办法适合于生产多种类别认证产品的工厂如IT、小家电、一定规模的建筑材料生产企业。
6、编制检查计划的因素:确定首、末次会议的时间;专业检查员、技术专家应安排在专业性较强的部门或过程;以部门为主线或以生产流程为主线安排检查计划,但无论何种方式,
应将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和涉及的部门全部包括在内;根据产品特点,安排足够的时间实施产品一致性检查;检查路线的安排应有利于收集检查证据;对检查组的内部会及与被检查方的沟通会(必要时)做出安排;在具体安排上应留有适当的灵活性,以便于现场检查时做必要的调整;检查计划在检查前经被检查方确认(提前的时间由认证机构决定)。
7、检查计划内容包括哪些内容:受检查方名称;检查目的;检查范围;检查准则;检查组成员;检查日期;保密承诺;检查日程安排;检查组长签字;被检查方代表签字.
8、检查表是检查员在现场检查时自用的一种指导检查思路的工作文件。
第七章
实施监督检查的条件:
1.获证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者用户提出投诉并经查实为持证人的责任时;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5:3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89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产品   检查   认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