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的地位和作用_季拥政

试论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的地位和作用
季拥政
(青海大学图书馆,青海西宁 810016)
摘要 针对文献检索理论知识认识中的误区,论述了文献检索基础理论是培养信息意识的重
要环节,也是指导文献检索实践的依据。
nikon d2h关键词 文献检索 基础理论 实践 计算机检索
中图分类号:G 254.0    文献标识码:A
1 走出对文献检索理论认识的误区
《人民日报》(1995年11月23日)发表了两位记者有关文献检索课的文章,说他们上大学时曾经学过数十小时的文献检索课,然而,“如今具备光盘检索条件的高等院校里,所谓`文献检索'课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回顾文献检索的历史,然后用10分钟的时间讲解光盘数据库的用法。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将一门复杂的课程简化得让它最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1]。这种认识和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一般人眼中,“文献检索”就是如何查资料,而查资料在大多数人看来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根本用不着学[2]飞地经济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与用户对文献检索基础理论和实践活动缺乏认识有关。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是文献检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这门学科的向导,是文献检索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文献检索课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课、技能课,同时,又是一门理论知识课。
fgf
国家技术监督局在1992年11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 B /T 13745-92),该标准将“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列为一级学科,文献学“为下属的二级学科”、“文献检索学”为三级学科[3],“文献检索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标志着学术界对“文献检索的学科地位的认定,它是文献检索经过长期实践探索走向成熟,也是文献检索学科自身发展最终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必然结果。铁皮石斛组培
物探软件《学科分类与代码》在“编制原则”中有一条明确规定: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具备自己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严密的理论体系,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基础理论是建立学科和发展学科的基石,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概念体系,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独特的学科性质、特点、方法,并由它们构成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文献检索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建立同样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作为基础,它的发展必须依靠一定的理论支撑,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
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都是在文献检索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对文献及文献检索基本理论的研究,用户对文献需求的研究,用户利用文献的手段、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有关检索工具的内容编排、检索语言、检索原理、方法、手段和设备的利用,最佳检索方案的设计等各方面的研究,也包括用户教育的研究,用户的信息意识的培养等。当然,一门学科的建立往往不单是建立在某种理论的基础上。事实上,任何新的理论的建构都与其它学科存在着各种联系,文献检索学涉及的主要学科有信息学、情报学、文献学、图书馆学、声像科学、通讯科学、计算机科学乃至数学、物理学等多门科学,这些学科的理论为文献检索学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是文献检索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 文献检索基础理论是培养信息意识的重要环节
收稿日期:2000-11-26作者简介:季拥政(1963—),男,藏族,青海西宁人,馆员。
第19卷 第2期
2001年4月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Vol .19No .2Apr .2001
DOI :10.13901/j ki .qh wxxbzk .2001.02.033
“文献检索”在国外被称之为“情报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门科学地指导用户快捷、准确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学问。它不仅是传授具体的文献检索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信息观念和信息意识,这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前提条件。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学习基本概念,掌握若干种检索方法和检索工具的使用,而在于通过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自觉意识,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摆正文献检索理论在文献检索中所占有的位置和分量。众所周知,信息意识决定信息行为,正确的、科学的信息意识,在文献信息检索中作用极大,一方面,对同一种信息来说,如果被信息意识较强者发现,则可能发挥出较高的价值,如果被一个信息意识较低的人利用,其价值只能发挥出一部分,甚至被湮没。另一方面,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人的意识不仅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信息意识的巨大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它能够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新信息,这实际上就是创新,人们在信息意识的驱使下,不断地从各种信息中摄取信息,经过大脑思维加工整理,推陈出新,生产出更有价值的新信息。而信息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恰恰是通过对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深刻认识,由此表现出文献检索理论基础的巨大作用。
3 文献检索基础理论是指导文献检索实践的依据
学习和掌握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正确指导文献检索实践,促使文献检索科学化、规范化。从哲学的角度说,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往返循复的过程。理论
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着实践。同样,文献检索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反之又正确指导文献检索实践活动的实际开展。文献检索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叙述性学科,它的理论的存在意义取决于它能揭示文献检索实践活动的规律性,能正确指导文献检索实践活动科学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如果文献检索理论游离于文献检索实践活动之外,未能解释、揭示它的规律,未能经受文献检索实践活动的检验,在文献检索实践中不能发挥作用,这种理论、自然就会被淘汰,失去它存在的价值。实践证明,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文献检索作为一门课程,发展到一门学科,就足以说明了文献检索理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在文献检索实践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管是手工检索,还是计算机检索,文献检索的基础理论对文献检索的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就手工检索而言,文献检索通过检索工具来完成其检索,因此,首先要掌握手工检索工具,而掌握检索工具又必须要知道检索语言。这样才能了解和掌握检索工具的编排结构,辅助索引,各种索引与正文的关系,要想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其检索课题,必须熟悉检索方法,检索效率,检索策略。就计算机检索来说,只有通过计算机检索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了计算机检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检索方法、数据库的编排结构以及搜索引擎等基本理论,就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就可以在检索实践中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就能面对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搜索引擎准确判断,正确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检索(查询)工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过计算机检索的用户都知道,光盘检索也好、网络查询也罢,它们的数据或信息都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储存),所以必须熟悉和掌握数据库的编排结构、编排原理。上过Internet 的人都知道,互联网上的信息没有统一
的组织管理,没有统一的目录,信息资源是分布在整个网络中的,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者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没有受过文献信息检索知识学习和专业培训的用户,往往在网上泡上几个小时也一无所获。而系统学习过文献信息检索理论知识,即受过文献信息检索理论与技能正规训练的人大多具有良好的分类、主题标引知识和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能在杂乱无序的信息海洋中准确辨别信息的价值和获取所需信息。由此可见,计算机检索是手工文献检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手工文献检索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不管是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还是网络检索,不管文献检索怎样变化、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开文献检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4 文献检索的理论体系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化、网络化已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化正在全89第2期         季拥政:试论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的地位和作用         
面渗透和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各学科不断吸收或引进有利于学科发展实践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以形成自己的学科理论,形成自己学科的特有范畴和概念。众所周知,信息检索技术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而目前文献检索的现状,却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检索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严重影响文献信息检索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化的发展,给文献检索的发展既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又提出了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光盘检索和网络检索的计算机检索的逐步普及,给文献检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文献检索又焕发起了无限活力,为文献检索发展提供了
生机和空间。文献检索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它有条件吸收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学科的综合理论和知识体系。面对新的光盘技术和网络环境,加快吸收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打破传统的文献检索理论体系,调整文献检索内容体系结构,适当删除一部分陈旧过时的内容,引进网络信息检索理论知识和技术,多介绍各类现代化信息载体及在检索中的应用,将传统的手工检索知识和计算机检索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逐步建立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文献检索理论体系,为文献检索实践活动提供完善的、科学的和强大的理论支撑。
参 考 文 献
1 潘树广.关于文献检索课悄然升温的思考.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6):51~53
2 曹红兵.对文献检索课的若干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4):23~2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 B /T 13745—92).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王宝通)
(上接第82页)习过程中,每个人的态度不一样,对学习所表现出的动力和热忱也不一样,教师要想方设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端正态度,帮助学生树立
学习上的责任感、进取心,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强化其内驱力。其次,要增强知识的可接受性,在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上下功夫,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运用外语中,学有所用。如组织情景对话、看图说话、编写对话、朗读比赛、单词竞赛、作文竞赛、学唱外语歌曲等各种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其中:①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心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力把教材讲“活”;②注意教学节奏,要视教材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详略得当;讲练结合,节奏快慢有致,把有限的课堂时间使用得更为合理;③注重外语学习方法的指导。实践证明:“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1]。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生智力上的不足。教师要切实教会他们有效的预习、复习、自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兴趣转化为积极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动力。
2.3 加强心理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实现最佳的心理合作。教师要细心观察、细心关注各种心理障碍的表现,分析其原因,对症下药,及时教育引导。搞好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咨询工作,培养学生的行为控制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如果教育者把学生成绩差的原因集中归咎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筑起一道无形的墙,并使自己游离于学生个体和体的合作尤其是心理合作,就很难实现心理相容和心理合作,因此要求我们教育者要有灵活多变的条理性,创造和创新意识。
“心理素质是全面素质和知识、能力的物质基础”[2]
。我们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注重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在此过程中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心理障碍,投身到积极的学习中去,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0~23
2 西南西北七省一市教育学院编.心理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115~130(责任编辑 王世勋)90                  青海大学学报                第19卷
透水率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57: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891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检索   信息   学生   学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