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第二代测序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他的理论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规律,强化、惩罚与消退。这个知识点在教招的考试中是个高频考点,今天就来和大家解析一下这个知识点。
  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考点解析: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的概念。
  考试题型:单选题,比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了()的重要概念。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索拉菲尼)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其实,负强化也被称为逃避制约或逃避惩罚的反应。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
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几个规律在考试中是很常见的考点,经常给大家一个单选题,让大家来判断可以用斯金纳的哪个规律来解释。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每个规律的内涵。
  正强化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举例来说:小明考试考了一百分,爸爸妈妈表扬了他,激励他下次继续考一百分。
  负强化指让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阴茎骨举例来说:小明平时在家妈妈让做很多家务,他特别不喜欢做,妈妈告诉他只要你考了一百分,我就不让你扫地了;然后小明就开始好好学习;
  惩罚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轻水反应堆(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发生;举例来说:小明考试没有及格,妈妈罚他扫地,倒垃圾,刷碗,做这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
  消退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举例来说:小孩子哭闹,很多家长采用不理睬的方式减少孩子的哭闹行为。
  虽然解释的很清楚,但是有些考生还是很难分辨负强化和惩罚。这里交给大家一个判断的方法: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是强化,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行为概率的增加;而惩罚和消退都是行为概率的减少,所以,在遇到这样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描述来判断是行为概率的增加还是减少,如果是增加那么就一定是强化的内容,这个时候我们在进一步判断是给了一个愉快刺激还是撤销了一个厌恶刺激;而如果是行为概率的减少那么一定是惩罚和消退的内容。把握这样做题的方法,基本上判断就不会出现失误了。
  比如:一个学生害怕老师提问,他发现坐在教室后面,趴在桌子上,老师就不提问了,他以后就更多地坐在后面趴在桌子上。给出这样一个题目让我们判断,这个就应该是负强化;
  解释:首先根据题目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学生后来更多地坐在后面趴在桌子上,说
明这个学生的行为概率增加了。所以一定是强化,而这里老师不提问了,对学生来说是撤销了一个厌恶刺激,所以应该是负强化。
  再比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很少关注他,后来有次他犯错了,老师对他大喊大叫,后来他就经常犯错。分析这个学生的行为,他受到的就应该是正强化。
  解释:从题目中的描述可以看到这个学生后来经常犯错,说明行为概率增加了,所以一定是强化,而老师对他大喊大叫导致他经常犯错,说明学生把老师的大喊大叫当成了愉快的刺激,因为老师对他大喊大叫说明老师关注到他了,后来就经常通过犯错来求得老师的关注,所以这个题目就应该是正强化。
  另外,负强化还有两个条件作用,逃避和回避。这两个比较好理解,主要是根据厌恶刺激是否出现来判断,如果厌恶刺激已经出现做出反应就是逃避条件作用;而如果厌恶刺激没有出现,只是预示厌恶刺激的信号出现就做出反应则是回避条件作用。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名师为大家分析关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一些考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
 
关注:qgjsks,获取考试资讯!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异体蛋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4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877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刺激   行为   强化   作用   反应   概率   厌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