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专业“双观两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以吉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例

收稿日期:2020-10-06
作者简介:李西亚(1976-),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图书出版史,东北地方史。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高水平专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吉教高〔2020〕17号)。
编辑出版专业“双观两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以吉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例
李西亚
梯度(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对编辑出版专业人才需求的标准日益提高。文章以吉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专业为例,提出了“双观两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团队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和实践,以期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化观的专家型和全媒型编辑出版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编辑出版;培养模式;新闻观;文化观;专家型;全媒型中图分类号:G2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3118(2021)01-0079-05
第35卷第1期2021年2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No.12021
V ol.35Feb.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悄然而至,对出版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发生了改变。针对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编辑出版人才,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立足于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在吸取和借鉴更多学界研究成果及同类院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双观两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双观两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价值意蕴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是筑牢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政治方向的基本保障
“双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和文化观,涉及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目标问题,也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根基和灵魂。“两型”指的是专家
型和全媒型,这是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关键和重点。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
新闻舆论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1]
,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2],“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3],“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4],“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5]。这就为编辑出版专业人才
培养确定了发展方向,作为新闻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者需要坚守并一以贯之。这是因为,出版工作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做好舆论宣传的重要保障。当今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多元思想文化碰撞与交融更加频繁,更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不动摇,把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作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压舱石”,从根本上为编辑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第35卷
黑帮之地2
出版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价值起点。因此,也可以说,“着力培育具有坚实政治立场的出版人才,这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6]
(二)具备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夯实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理论根基的现实需要
多元文化并存与发展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主流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编辑出版人才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主体之一,必须具备清醒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7]而根本途径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探索新时代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之路,必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首先,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入国内以后,不断引领中国社会文化建设实践取得新成果,体现了其鲜明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充分领会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精髓,更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时代内涵,增强其坚守的自觉性。其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因其具有实践性、包容性、超越性等特征,[8]以此为指导培养出来的编辑出版人才,更能深入理解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属性,增强多元文化碰撞境况下的文化警醒,确立更为前卫的文化导向。最后,将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文化观融入多元化的课程路径和教学策略中,还可以避免学科思政教育与知识能力教学相割裂的现象,探索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的特之路。
(三)培养专家型编辑出版人才,是出版专业应用型学科特点的应然要求
编辑出版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仅仅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或实践能力,即视阈仅局限一隅的单一型人才显然无法满足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本专业要培养的所谓专家型编辑出版人才即能够将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有效衔接、科学融合,进而具备行业知识、技能与思维等专业核心素养,并兼具经济、法律、管理、社会乃至其他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编辑出版人才。具体而言,专家型编辑出版人才需要具备的专业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行业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核心思维,其中,行业核心知识主要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编辑出版业务知识及其他与岗位相匹配的相关知识等。行业核心技能主要包括通用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两大方面,通用技术能力是指外语能力、计算机软件操控能力、专业数字工具应用及数据分析等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则指文字编校与写作、创意策划、市场研判等能力。行业核心思维则主要包括逻辑思维、美学思维、产品与用户思维等。当然,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精通编辑出版领域以外所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也是不现实的,但至少应精通其中一门非出版学科,熟悉与编辑出版相关内容,最终培养出适应编辑出版专业应用型学科特点的专家型出版人才。
(四)培养全媒型编辑出版人才,是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时代特点的实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时曾强调指出,“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9]因而,对于进入新时代的编辑出版工作者而言,如果仅仅具备编辑出版及相关领域或学科的思维、知识与技能,恐怕还难以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而是要同
时成为全媒型出版人才。这里的全媒型编辑出版人才,是指在新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具有多元的全媒体思维、技能和知识的出版人才。具体而言,全媒型编辑出版人才应具备全媒体与媒介融合思维,熟悉各类传播媒介的传播规律、技术特点和操作程序,并能掌握跨媒体报道以及融合不同媒体传播手段与内容等能力,这是新时代对编辑出版从业人员提出的一项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双观两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全媒体环境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要紧密结
80
李西亚:编辑出版专业“双观两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第1期
合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特征,立足专业型、应用型,凸显供给侧,使人才培养走出空泛不可操作状态,避免单纯的技术本位的误区,实现对素质本位、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落实,构建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着眼于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六线并举”的课程体系
在设计编辑出版专业课程目标方面,借鉴布鲁姆、安德森和马扎诺等教育目标分类学思想,整合了行
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合理因素,制定并实施“六线并举”的课程体系,即核心知识线、核心技能线、语言与写作线、审美能力线、专门领域知识线和传播实践线。以上述六条线为统领,建设六大课程,即学科基础课程、学院平台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验课程和专题实践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相关专业核心素养,具体见表1。
表1“六线并举”课程体系
课程学院平台学科基础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验课程专题实践
主要课程
国学基础、文化研究、中外文化史要著
导读、传播学概论等
现代汉语、文史哲阅读、平面设计、汉语
言规范训练等
出版学基础、图书编辑实务、数字出版
日凌期
专题、出版法律法规、网络编辑实务、报
刊编辑实务、媒介融合案例分析等
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人文社会
科学类、自然生命科学类、艺术审美体
育类bbc全景
校对业务、方正飞腾、出版策划实务、报
纸编辑实践、书刊编辑实践、全媒体融
合出版产品创意等
出版物市场调查、图书选题策划等
主要培养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他相关知识
文化基础知识、语言与使用技能
编辑出版业务知识、全媒体与媒介融合
思维
外语能力、计算机软件操控等能力
文字编校与写作、专业数字工具应用及
数据分析等能力
创意策划、市场研判等能力
专业核心素养
核心知识与核心思维
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
核心知识与核心思维
核心技能与核心思维
核心技能
核心技能
(二)建立“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
学院深入贯彻“五深”教学原则,即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深度关联,课程组织有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建构深度思维,学习手段与数字工具和数字资源深度融合,学习结果立足于学会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深度任务。为此编辑出版专业吸纳当前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理念,建立了“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
首先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编辑出版专业各主要课程充分运用翻转课堂理念,教师上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在课下通过超星学习通、慕课、中国知网、读秀等网络平台自行学习相关课程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课上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学生的讲述、讨论和教师的补充讲解来完成教学内容。体现“五深”教学原则中学生对教学课程组织的深度参与,学习手段与数字工具和数字资源深度融合。
其次是传统课堂教学和竞赛课程并用。除延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外,编辑出版专业还充分利用“做
中学”的教学理念,开创了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为促进实践课程的成果化教学,学院设立了“金刚石杯”奖项,每年举办一次“金刚石杯大赛”。出版学专业即依托大赛设置了四门实践性课程,主要是按照出版物类型开设的“报纸编辑实践”“书刊编辑实践”“数字出版物编排制作”“全媒体融合出版产品创意”,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是要求学生创作一部作品。三年时间内,将会完成“一报”“一刊”“一书”“一融媒体产品”四类作品的教学目标。依据“五深”教学原则,在四门课程中通过实践作品的创作,使学生体验深度学习过程,获
81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第35卷
得深度经验。学院每年组织一次“金刚石杯大赛”,从学生创作的作品中评选出优秀者给予奖励,同时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性出版专业比赛,以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通过将比赛与教学有机结合,不但教学目标明确了,也有效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打造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
为弥补编辑出版专业固有教师团队理论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学院一方面从业界引入具有丰富出版经验的人才加入到专业教师队伍,如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
中国吉林网等主流媒体的编辑,为学生讲授实践性和专业性均较强的课程,这不但完善了固有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问题,还为学生带来了最直接的实践经验及最前沿的职业理念,为其将来步入职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院充分挖掘固有的师资力量,采用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协同教学的模式,即由新闻专业、动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等其他专业教师来承担编辑出版专业的新闻类与设计类课程,打造编辑出版专业多元化教育背景的师资队伍,共同为全媒型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助力。
(四)搭建充分有效的实践平台
吉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始终扭住实践性、应用型这个“牛鼻子”,把不断完善专业实践环节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路径来抓。在校内设立图书编印工作室,与校外出版机构进行图书创意设计、编辑出版等项目的合作。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广泛参与项目图书的版面设计、文字排版与校对、文本打印与装订等具体出版流程,及早熟悉图书出版流程与实践技能,为步入职场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出版专业还借助学院“两微一网,一报一台”,即微博、和学院网站,《传媒时代》报刊和吉师传媒电视台,通过运行“校园融媒体中央厨房实践课程”,充分进行全媒体流程的课程实践,搭建了媒体融合实践平台,实现“真正在校园里完成出版人才的融合思维铸造和能力培养”[10]的教学目标。
(五)设置跨界学习的体制机制
自新文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新文科”业已成为当下高等教育发展中各文科专业需要认真思考与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编辑出版专业也概莫能外。尽管学界对于“新文科”的理论内涵尚未达成共识,但交叉与融合无疑是新文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主要思路。基于此,吉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专业鼓励学生跨界学习,并以不断完善的学分互换机制提供重要保障。首先是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支持学生根据个人职业规划需要选修其他专业课程,考核合格所得学分充抵本专业相应课程模块的学分。其次是允许学生跨段学习,即打破原有的按部就班修习各科课程的一贯做法,增加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选修各个年段内所列课程的自由度,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再次是鼓励学生跨校际学习。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委宣传部倡导下三所部校共建学校之一,并以新闻与传播学院为试点建立了教学共同体。编辑出版专业以此为契机,努力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鼓励学生校际游学,建立学分互换机制,实现了教学的优势互补。最后是尝试推行了顶岗实习与学生互换机制。在时间与课程安排允许情况下,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根据实习时长与工作业绩等综合考评结果给予一定的实践学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六)建立开放弹性的考核机制
根据分类教学目标的设定,编辑出版专业建立了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的开放式弹性考核机制。具体而言,考试课程主要体现在思路设计和考核内容安排上。试题题型围绕教学目标分类设计,对学生能力的考察逐级进行,主要划分为记忆、理解、归纳、应用和创造五个维度。考核知识点既要
全面又要有所侧重,集中于核心行业知识与基础理论两个方面,兼顾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考查课程以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的每篇作品均要进行查重处理,重在思路与内容
82
李西亚:编辑出版专业“双观两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第1期
创新。对学生的作品由本专业多名教师集体进行测评,最后取平均分值作为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成绩。将考核过程中得分较高的结业论文评定为优秀作品,次年学期初在全院进行公开展示。实践课程的考核则采取“单独吹竽”的方式进行,即由学生逐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汇报,由专业教师、业内人士和学生代表组成联合评定小组进行集体测评。汇报过程中学生要对评定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然后评委结合作品展示、答辩效果评定该学生的最后成绩。以上做法虽然耗时、费力,但对于改变过去单一的课程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三、结语
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上施行的“双观两型”的教学实践,使得编辑出版学专业在全媒体融合发展、各类新兴技术不断应用于出版产业背景下,立足专业型、应用型,从供给侧角度适应我国编辑出版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努力培养专家型、全媒型编辑出版人才,使人才培养走出空泛不可操作状态,避免单纯的技术本位的误区,实现对素质本位、能力本位
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落实。与此同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化观武装头脑,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思政全浸润”,也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具体着力点。二者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不但不可偏废,更需要协同发展,这正是“双观两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和实施的缘起与现实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2][3][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19,419,422,423,424.
[6]李宏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勇担新时代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使命[J].出版与印刷,2017(4):2.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8.
[8]王凤双,沈丽巍.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的大学文化建设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1):70-73.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3.
[10]陈莹.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8-11-05.
The Value and Practice Path of“Double Views Two Types”Talent Training Mode for Editing and Publishing Major:Tak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Major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Xi-ya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136000,China)
Abstract:In the omnimedia era,social development keeps raising the required standards for editing and publishing professionals.In this paper,Editing and Publishing major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Double Views and Two Types”talent training mode is put forward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reform,innovation,and practice in 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ode,teaching team,and other3aspects to cultivat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professionals of expert and all-media types with Marxist views of journalism and cultures,and finally meet the requi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editing and publishing;training mode;view of journalism;cultural view;expert-type;all-media type
(责任编辑:管晓莉)
83
这还是马云>贝尔不等式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0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876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专业   编辑出版   课程   学生   出版   实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