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体悟教学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体悟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资助课题
课题主持人:杨帆
课题核心组成员:梁杰、韦敏、周旭、顾正海、丁权
研究周期:2006年至2010
结题时间:201012
公开出版(发表)的主要成果:(1)《语文体悟教学简论》,杨帆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昆明pm2.54月版;(2)《语文教学随想》,梁杰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4月版;(3)杨帆:《语文体悟教学思想发展探究》(《教学与管理》20103期)、《语文体悟教学的原则》
故障树分析(《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4期)、《体悟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基础教育研究》20103期)、《体悟: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重要方式》(《实践新课程》201011期)、《中学语文体悟教学的实施意义和策略》(《江苏教学》20094期)、《体悟教学法的实施策略》(《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2期)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暴强回复1. 研究体悟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
2005年我省实施新课标之后,为了给新课改进一步指明方向,保证新课改的稳步推进,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特地制定了《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必修和选修各个模块的“内容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等提出具体的解说和指导。仔细阅读这本薄薄的《要求》后,我注意到,仅仅在对必修的五个模块的解说中,“体验”一词就出现了24次,“感悟”出现了11次,与之相近的“体会”出现了12次,“感受”出现了16次,“领悟”出现了5次。这些词语的密集出现无疑在呼唤着我们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引领学生体验
参与,启发学生感受领悟。于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呼之欲出,这就是体悟教学。如何开展体悟教学,当时没有理论指导,更没有实践借鉴,于是,我申报了《高中语文体悟教学实践研究》课题。
2. 研究体悟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仍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家长与社会给学校教育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以至于不少语文教师把语文课作为应付中考或高考的训练课。考试的内容就是课堂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要考的内容就大讲特讲,不考的内容就略讲甚至不讲。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抽象思辩能力的训练,轻形象感悟素质的提高;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应试,轻应用;重技巧总结,轻过程感悟;重读写,轻听说;重记叙文、议论文,轻说明文、应用文;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发展等,没有完全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结果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高分低能,不少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考试指挥棒”成了教学的航道上唯一的“航标”。这些严重制约着语文教改的施行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变革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引导学生自主体悟、引领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初步建构语文体悟教学理论体系,探讨语文课堂体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养不断提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积极建构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体验、感悟等主体活动为基础的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建设师生平等、学生人格和个性得到尊重的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2. 研究内容
1)中学语文体悟教学的理论建构和实践价值的研究。(2)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3)中学语文体悟教学的心理学研究。(4)中学语文体悟教学的方法、途径及其案例的研究。(5)构建中学语文体悟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研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1. 20063月至20066月,制定方案,申报立项。
2. 20069月至20076月,课题组成员分头收集资料,购买跟体悟有关的相关书籍,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语文体悟教学研究现状、成果,研究我校语文教学的存在问题和制约质量提升的根源;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借鉴它山之石,提出我校实施课堂体悟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模式。
3. 20079月至20086月,召开课题组成员研究论坛,继续进行体悟教学理论探索,并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体悟教学的初步实践,开设课题组成员示范课和研讨课,归纳总结体悟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和技巧,整理有关研究资料。
4. 20089月至20096, 召开体悟教学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来校开设讲座、示范课,总结我校体悟教学的成功和不足,明确下一阶段体悟教学的研究方向和实践操作方法。
5. 20099月至农业机械学报20101月,继续对体悟教学进行研究,继续开设课题组成员示范课、研讨课,形成具有我校特的富有成效的课堂体悟教学操作模式,并向全县、全市辐射,扩大体悟教学的影响。
6. 20102月至201012月,总结整理体悟教学研究成果,编辑体悟教学成功案例,撰写研究报告,撰写专著《语文体悟教学简论》,申请结题。
(四)研究的基本策略
1)调查研究法。(2)文献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4)实践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阅读相关书籍,夯实理论基础。语文体悟教学是个新生的概念,为了深入理解、掌握体悟教学的理念、内涵和操作方法,我们购买了大量跟“体悟”有关的专业书籍进行阅读,在不断的阅读中,基本理清了古今中外体悟教学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体悟教学发端于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学实践。在教育发展史上,我国春秋末期的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鼻祖,也是体悟教学的创始者。孔子儒学思想的两个基本范畴是“礼”和“仁”。其中“礼”指社会典章制度、生活方式、宗教礼仪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规范,集中体现在由孔子删定并作为孔门私学教学内容的《六书》之中。“仁”是对“礼”的超越和升华,表现为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仁”以“礼”为基础,孔子主张通过“思”与“行”实现知“礼”到悟“道”的飞跃。“思”就是凭
借所掌握的丰富的知识材料进行有效的思考,在归纳、综合形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领会、参悟统贯其中的仁道,实现由博返约。“行”包括两个不同水平的层面:首先是遵礼而行礼,在践行的过程中体认各种形式的礼的关系和价值,进而切身领悟礼背后不可言传的道。就这样,孔子以自己修身成仁的经验为基础,选择了践行“礼”而体悟“仁”的教育策略,从而形成了由注重逻辑关系的学、思到注重直觉思维的践悟的体悟教学范式。
追溯国外体悟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是体悟教学的创始人。他的“产婆术”“师生问答教学法”都是原始的体悟教学思想的萌芽。其后,杜威、布鲁纳、奥苏泊尔、皮亚杰、姚斯、伊塞尔、狄尔泰、伽达默尔等都从不同方面对体悟教学思想进行了发展和延伸,逐渐形成了颇具体系的国外体悟教学理念。
近几年,课题组成员先后阅读了近百本教育理论著作,基本上对与体悟教学有关的文献通读一遍。通过对国内外体悟教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梳理,逐步形成了对体悟教学比较详细、丰富的了解,出版了专著,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填补了国内对体悟教学研究的空白,为其他人或学科认识、研究体悟教学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参考材料。
(二)总结体悟方法,提高课堂实效。课题研究的重要落脚点是课堂,脱离了课堂,研究
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我们把着力点放在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体悟教学,课题组通过反复磨课,先后总结出了“利用活动,内化情感”“ 咬文嚼字,体味内蕴”“联想场景,化虚为实”“利用背景,深化理解”“结合经历,走进意境”“感情诵读,品味共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列举事例,深化解读”“拓展资料,协助理解”“转换身份,走入文本”“发挥想象,融入意境”“利用比较,深化理解”“仿写扩展,加深体会”“插入故事,协助理解”“妙用幽默,彰显韵味”等15种体悟教学方法,积累了大量体悟教学案例。通过实践,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师生互动、探究的氛围不断浓厚,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加深,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益2006年至2010年,主持人杨帆任教两个实验班语文,两个班级在历次期中、期末统考和高考中,成绩一直遥居同轨班级前列,受到了校领导和班级同学的高度赞誉。
(三)扩展研究成果,辐射研究经验。在做好自身研究工作的同时,课题组成员不断对外介绍体悟教学研究成果,扩大体悟教学研究的影响。2006年主持人杨帆在灌南县教科研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作了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讲座,2008年,应连云港市教科所邀请,在全市第八期教科室主任培训班上,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情况和经验,2009年在全市课题主持人培训班上介绍研究心得体会。2008年杨帆在全县开设观摩研究课《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2010年在全市开设研究公开课《我有一个梦想》,2011马瑞兴5月参加全省和谐教学研讨会优质课展评荣获一等奖。课题组成员梁杰老师出版了专著《语文教育随想》,2006年参加江苏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荣获一等奖,2010年应邀在全国“语文报杯”“中学名师大讲堂”中面向全国执教《汪大娘》,收到了全国语文名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这些都大大拓展了课题研究的影响,也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快速成长。
四、课题研究形成的理性认识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和重要实践活动。无论把“语文”理解成“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化”,离开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都毫无意义,只会使语文学习之路越走越窄。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悟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为他们的未来开辟广阔的精神天地。
1.体悟教学有利于实现阅读教学的本质追求
阅读在本质上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内在的动态的反应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与阅读对象(求医不如求己4
文本)的对话和交流,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以达到构建“新我”的创造性活动。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主动地将自身原有的心理结构图式投放进文本的结构图式中,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阅读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领会、感悟,把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阅读对象变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的语文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体悟,就没有语文阅读教学。要想达到对文本的真切解读与感悟必须以阅读主体的阅读体悟为支撑,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作品中感受、体验、理解、发现,这样获得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没有学生自己的亲身参与、感悟,文本再美、再有内涵,那只属于文本本身;教师讲授得再精彩、再透彻,这些理解也只属于教师自己。学生亲身体悟的多少,就是学生阅读活动中获得的多少,正如美国著名学者维纳·艾莉的学习体会一样:“我个人的知识体系中包含大量的对于自己来说独一无二的体验和回忆。这些体验过滤了我所知道的和理解的而形成我的风格。”([]维纳·艾莉.《知识的进化》[M].广东:珠海出版社.1998:86.)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语文阅读教学体悟的效率,就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2.体悟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江苏省教研室.《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怎么引导“对话”?怎么引导“碰撞”、“交流”?学生和文本之间存在着时间空间、心理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距离,一味地“传递”、“输送”只能是无视这些距离,而不可能跨越这些距离。要想使学生突破距离,更便捷、有效地进入文本,需要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座沟通的桥梁。这些桥梁就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经验,促使学生亲历体会,激发学生领会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阅读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激起自主感知、探究的热情,自觉走进文本之中,感受心悟,与文本共鸣共振,继而与文本、老师、同学实现真正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形成多维的深层次、高质量、有效性的“对话”,使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4:26: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870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体悟   教学   语文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