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路径探究

Teachingseafaring  教海探航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27
大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路径探究
文/肖程蒙伊1 齐晔2
摘要:语文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特点。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无论是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及方法上均存在差异性,但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将具体阐述两者的差别,分析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脱节”的表现,依据此提出几点强化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以更好的促进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衔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大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衔接;人文素养
引言: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两者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大学语文课程中有很多中学语文延伸的内容,学好大学语文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当前,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脱节”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由此,从整体出发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工作,把握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整体协调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1 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区别1.1 课程目标定位不同
使学生具备语文基本素养、语文应用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及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及文化素质是中学语文的课程目标。而大学语文课程目标则是进一步提升人文素养,从文学史、文化史等方面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1.2 课程内容不同
中学语文围绕考试大纲按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课程内容相对单一,缺少文学鉴赏、美学鉴赏等方面课程,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大学语文主要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部分,可从不同的程度研究相关问题,进一步拓展及深入的学习相关知识,扩宽学习的视野。1.3 教学方法不同
迫于考试压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为主,遵循传统教学理念,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进行教学,主要对课本中文章背景、写作手法、文章主旨等进行讲解,一些古诗词需要强化记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大学语文教学相对更轻松、自如,主要以研究及鉴赏为主,运用开放式与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大学语文课堂更加灵活化、多元化。1.4 教学评价标准不同
考试成绩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唯一标准,并且评价范畴仅限于考试范围内。大学语文具有更为多样化、开放性、前瞻性的评价标准,能够进行学习过程考核及考试考核结合、学生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教学评价。2 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表现2.1 大学语文对课程性质及目标认识不清哥伦比亚地震
当前,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界定不清,大部分教师对此没有准确认识。一些教师认为开设大学语文
课程是为加深对中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弥补中学语文学习的不足,并且,让大学语文课程背负了太多政治与思想道德的责任,难以将大学“两课”的教学目标与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区分开。还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要将培育对学生人文精神作为目标,将课程变为通识课程与人文课程两部分,这让学生也开始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充满困惑。因为对课程性质及目标认识不清,将很难把握好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联,影响两者的衔接。2.2 教学内容重叠
中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使得中学语文教学师资力量日益壮大,教师的语文素养也在不断提升,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大学语文作为中学语文的延伸,如果固步自封,不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方法,易使教学内容重叠,教学资源遭到浪费。以大学语文中,《项羽本纪》的学习为例,该内容出自《史记》,是经典的人物传记,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史记》有所介绍,并对作品创作所处背景、中心思想、内涵等深入讲解。但实际情况则是大部分学生中学时期就学习过《史记》中的一些文章、典故等,甚至有的学生对《史记》的解读超出了中学生应有的水平,大学再次学习则有所重复。以某中学为例,该学校为学生设立了语文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就是“《史记》名篇解读”,对经典文章有了一定程
度的学习,对《史记》也有了更多了解,对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2.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
作为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注重培养学生文字运用及表达能力,并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在经过中学时期的学习,很多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理解、写作等都能够驾轻就熟,并且具备了一般文言文熟读、背诵的能力。即使如此,很多大学语文课堂上仍从字、词、句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带领学生对文章大意、中心思想等总结概括,沿袭中学语文教学善用的手段。实际上,大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已有新的高度,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教学内容,由此,不断摸索创新新的教学内容是关键。此外,中学时期就已经开始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学时期也诸多采用,对学生来说没有新意可言。如何将网络授课与学术研究灵活结合起来,变换多种教学方式及方法,优化大学语文课程设计成为重要课题。2.4 教学评价方法落后沈阳医学院学报
中学语文开展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应试能力,并且课程目标要作为评价的基础,向全体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此外,评价还要以激励与发展的眼光进行。但是当前大部分中学很难将上述评价标准实现,除了一些保送大学的学生以外,大部分仍以考试结果及教师主观评价为主。但是大学语文教学评价则更为开放、全面,通过更为激励性的手段致力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继续学习语文的能力及热情。由此,做好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上的衔接至关重要。3 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3.1 做好课程性质及目标上的衔接
当前,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大家总是将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课程割裂开来进行研究,但是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语文都是语文课程,在性质上两者可保持一致性,而主要区别是学习主体、课程内容及目
标不同,课程性质是始终不变的。如果课程的性质发生改变,那么大学语文课程将没有设立的意义。
中学生经过小学六年及中学六年的语文课程学习,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已基本具备,并普遍达到较高水平,可以在学习及生活各领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因课程内容、学生年龄及阅历等影响,人文性仍普遍不强。由此,通过语言训练与文学鉴赏对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培育应作为大学语文课程主要目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接触文学作品,深刻感受文字的魅力,发挥想象力及创作力去解读作品,将学生的独立精神、人文情怀、创造力等激发出来。并且高校要将终身学习作为大背景,多对学生语文能力及人文素养考察,查缺补漏,以弥补欠缺的内容,制定针对性的培养目标。3.2 做好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以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为主,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教学中教师注重指导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工具性掌握能力;文学启蒙教育是人文性方面的培养内容,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基本不涉猎。基于此,大学语文课程内容设置上要突出人文精神、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并且从各个方面考察学生语文各方面能力与文化素养,以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大学语文课程避免设置过于单一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必修课开设口语训练课程、写作课程、文学鉴赏课程。文学鉴赏在学生中学时期涉猎较为浅显,而在大学阶段可以深入接触,文学鉴赏通过对一篇文章的深入解读,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思想情感,从而引发对历史、社
教海探航  Teachingseafaring
228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铜绿山
会、人文等的深刻思考,进而不断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口语训练则更偏向于实用性,包括演讲与口才、辩论、朗诵等方面训练,突出实践性;应用写作着重于实用性文章的创作,对投入社会工作有着积极作用。
农村文化建设论文多开设选修课程,并且要多层次、多范围的,可以扩宽学生研究范畴,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内容上不能重复中学时期的文章或者文章选段,而是要以中学阶段很少涉猎的中、长篇小说,科幻文化、历
史现代派文学等为主。比如在鉴赏《西游记》这部著作时,减少对小说情节的梳理。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作者本身以及同时期其他作者作品的研读等都可作为课程学习的重点,并结合同时期其他作品,对明清小说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解读,深入将文学浪漫主义思想、哲理、人生境界等挖掘出来,对学生今后从事文学研究与创作有深远影响。此外,文科生对语文课程学习是非常擅长的,平时积累的也较多,可以在课程中加入科普类文学作品的鉴赏,进一步增强学生思辨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对于理工科学生,则重点放在社科人文、历史地理作品的鉴赏与学习,培养人文精神。3.3 做好在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过去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较为死板、固定,但是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中学语文教学逐步提倡教师少说、学生多问;轻诵记、重感悟;轻灌输、重积累;轻任务式学习、重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且提倡小组式与合作式学习。这些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同时,高校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内心想法,灵活的转换教学方法。要实现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的衔接,可实现以下转变:赵涵漠
3.3.1 课内阅读转变为课外阅读
大学主要是由学生自由分配学习时间,课本上的文章与题材是有限的,且每节课教师讲述的知识较少,为此,引导学生课下多到图书馆借阅,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学习才能变的更为轻松,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3.3.2 感性探究转变为学术性探究
大学生独立意识更强,教学中多开展研究性学习,以课题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中学语文的学习为主与大学语文的研究为主相结合,凸显学术性,为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3.3.3 由传统教学向网络教学转变
高等院校的教学设施更加完备、先进,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网络化办公等基本普及,大学生可以在网上与教师交流,大学教师要善于使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设施,更为高效的将学习或者教学目标完成。
3.3.4 由单一授课转变为模块化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因为采取了模块化授课,一度受到学生的欢迎,证实了模块化教学运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是可行的。通过不同教师依据不同知识结构进行分专题的授课,使学生领略不同教师的风采即素养,提高授课的新鲜感,学生参与性也更高,更利于学生汲取不同优秀教师的教学精华。
3.3.5 由大班教学转变为小班教学
大学课堂不同于中学课堂,教室更大,人数更多,教师通常用麦克风授课,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名学
生,学生发言通常不积极。条件允许的高校可以采取小班授课法,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及监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动态,互动交流更便捷、高效,有利于学生汲取更多新知识,并使研讨、及
训练更能落实到位,将教学质量提高。
3.3.6 封闭教学转变为开放教学
多聘请校内外各领域专家、学者或社会知名人士授课或讲座,使教学变得更具多样性、融合性,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领略不同行业人士的风采,不仅对语文课程学习有益,更能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择业观。各高校学生也可以交互听课,共享资源。3.4 做好在教学评价上的衔接
语文课程评价要有侧重,并具备一定的综合性与整体性,要从能力、方法、情感、价值等方面综合考察,还要遵循基本的原则,将提高语文素养作为根本目的,基准为课程目标。
要想实现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在评价方式上的衔接,首先要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适应高校的评价方法继承,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将这部分评价方法落实到位。其次,对大学语文教学评价进行优化,要结合大学生年龄、基础条件、学习能力等构建更为个性化、开放性的教学评价标准。当前,很多高校开始采用多元评价法,比如,平时参与各项活动的表现、期末论文创作情况都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教师在其中发挥了更多的激励、引导作用。有效衔接起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课程,将人文精神
考察作为侧重点,使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能够适应终身教育。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评价有着不同之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大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侧重点,可以将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参与演讲、辩论等校内活动的成绩作为评价内容,各类等级考试,包括普通话、书法、秘书资格等也可以作为评价内容,在校发表论文或者文学作品获得奖励的、举办作品展、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表现突出的都可以获得学分。这样一来,在校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成长,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变得高涨,使学生更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的速度也会更快,为即将踏入社会创造力良好条件。4 结语
总之,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在内容及形式上存在差异,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值得大学语文教学借鉴与学习的地方,两者只有相辅相成,紧密衔接才能进一步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形式、内容,获得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具备更高人文素养的人才。参考文献:
椎骨
[1] 朱长英.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脱节”与“衔接”问题[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03).
[2] 花艳红.衔接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讨[J].大学教育,2018(05).[3] 乔子路.基于母语教学现状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探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8(04).
[4] 花艳红.衔接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1).
[5] 王松霞.探究“大语文”教学观与开放式大学语文课程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2).
作者简介:肖程蒙伊(1988—),男,陕西渭南人,教学秘书,硕士研究生;齐晔(1992—),女,陕西西安人,教师,本科。
(作者单位:1.陕西警官职业学院;2.
西安尊德中学)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16: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867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