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四节 教案一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第一课时 第二章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四节教案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第一课时第
二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概况。
2.了解中法战争的经过。
3.掌握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
4.理解并掌握《中法新约》内容及影响。
德育目标
排队论的应用
1.通过19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活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伴随着殖民侵略,中国社会急剧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增强学生对外国侵略者的憎恨,培养和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冯子材等历史人物的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闪现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品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等。
3.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这是由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所导致的,这进一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
能力目标
1.讲述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培养学生联系国际背景,观察中国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阶段特点;并能概括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简况。
2.通过中国边疆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对比左宗棠与李鸿章在外交态度上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讲述中法战争历史,引导学生分析清政府在军事上处于被动的原因和“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潘神的迷宫好看吗1.俄国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
2.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
3.《中法新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天堂的1.如何正确评价左宗棠?
2.为什么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关于中法战争形势的挂图。
●教学方法
1.提问法:采用提问式,使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知识,使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理解。
2.比较法:本节内容涉及的形形的人物很多,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物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3.讲解法:针对教材中重难点的讲解,教师可补充相当材料,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
本节内容,涉及到比较多的知识点,因而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记忆。关于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教师在
讲清出现这种情况的国际原因后,对于边疆危机的概况,指导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识记即可;关于中法战争,可结合隐去说明的形势图,将其分成陆上和海上两块帮助学生掌握;对于《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应使学生注意到条约内容中反映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的相关内容,并使学生能够说明中法战争的结果。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
[教师提问]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什么?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革命性、妥协性;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革命性最强,和农民阶级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联盟,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工作进行斗争。
[教师总结]上一节课,咱们一块儿学习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及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中存在以下几个线索:
[投影显示]
中国的侵略,从而引起中国社会的一系列变化。那么,当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发展时,西方列强又是怎样加强对中国侵略的呢?……
[板书]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教师讲述]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大门,至此,列强的势力渗透到中国:从沿海一步步发展到内地,进而危及到边疆,造成了中国边疆的新危机。
[板书]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教师提问]中国边疆地区出现的新危机的背景是什么?
[板书]1.背景
[学生回答](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一背景要从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的大环境中去理解,这一时期为了适应列强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争夺殖民市场的需要,列强掀起了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东方中国及其邻国,成为侵略者争夺的主要目标,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
[教师提问]这一时期边疆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2.表现
[学生回答]西北边疆:俄英利用阿古柏伪政权肢解新疆;西南边疆:英国势力侵入西藏;东南边疆:日本侵略台湾。
[投影显示]
段。在俄国侵略我国新疆这一目中,教材提到了左宗棠。左宗棠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曾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镇压过太平军,但是他主张反对列强侵略,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面临新疆危机,当时在清政府内部,要求加强东南海防的呼声随之高涨。而直隶总督李鸿章借口“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主张放弃新疆。左宗棠便上书要求收复新疆。下面大家来看一则材料。
左宗棠这一主张被清政府接受,于1875年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兵平叛。在各族人民支持下,1878年取得收复新疆的胜利。
[教师提问]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俄国占领伊犁地区,清政府又派谁去交涉俄国归还伊犁取得了什么成效?
[学生回答]曾纪泽出使俄国,经过左宗棠的军事支持,曾纪泽的据理力争,中俄于1881年签订了《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但丧失了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教师提问]为了加强新疆同内地的联系,清政府在新疆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
[板书]3.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2014sci影响因子>陈灿
[教师总结]中国边疆危机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清政府对待外国的态度在继承前一段的勾结、妥协的基础上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即无论战局进展如何,清政府一味妥协投降,从而出现英国侵略西藏时,在西藏军民坚决抵抗的形势下,清政府却向英国求和,致使英国势力侵入西藏。中法战争中国军队不败而败的屈辱结局。这些反映出清政府更加腐败了。下面咱们就来学习中法战争。
[板书]二、中法战争的爆发
[教师提问]中法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板书]1.背景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略)当俄、英、日在中国边疆制造危机的同时,法国也在一步步实施侵略中国的计划,它采取先侵略越南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中越两国素来是友好邻邦,中越两国人民有着友好的民间往来,当法国侵略越南时,活动在中越边境一带的农民军将领刘永福率他的黑旗军踊跃抗法。1883年取得了纸桥大战的胜利。随后1883年底,法军向驻守越南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中法战争。
[板书]2.中法战争
[教师说明]关于中法战争重点要求同学们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战争的阶段与战场;
(2)清政府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
(3)战争的结局。下面咱们一一来进行学习。
[教师提问]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战争的起止时间是什么时候?可分为几个阶段?几个战场?
[板书](1)战争的阶段与战场
[学生回答]1883年底至1885年1883年底至1884年夏为第一阶段,战场主要在越南北部;1884年夏至1885年为第二阶段战场主要在中国境内。
[教师过渡]下面咱们着重通过这场战争的概况来掌握清政府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
[板书](2)清政府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
[教师提问]第一阶段战况如何?清政府持什么态度?
[学生回答]清军在越南战场军事上处于被动,不战而逃。只有刘永福的黑旗军踊跃抗法,但最终力单难支。导致越南北部的一些地区相继丧失。
[教师总结]造成第一阶段的失守主要原因是与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方针分不开的,战事爆发后,清政府采取“不可衅自我开”的方针,从而使清军在战场上被动挨打,正如教材所形象描述的那样:“将则以不谙战阵者为之,兵则以吸食洋烟者充之,军无纪律,遂至不战而溃。”这样的一支军队,将无统率之才,兵无善战之能,战争要想取胜,何以见得?而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这是清政府的腐败政策造成的。清政府的腐朽,助长了法军的气焰,从而将战场烧到了中国边境。下面咱们来学习第二阶段的有关问题。
[教师提问]第二阶段主要有哪些战役?
[学生回答]马尾海战;镇南关之战;临洮大战。
[教师说明]下面咱们来分析这几场战役。
[投影显示]
中法战争第二阶段分海战和陆战两个战场。海战法军分兵两路,一支进攻台湾基隆港,一支驶入马尾军港;陆战分东西两路在广西边境进行。法舰驶入马尾军港目的是摧毁福建海军和福州造船厂,战事一开始时,有人建议先发制人,但李鸿章严谕水师,“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使福建水师处于被动挨打境地。当法舰队向中国军队开战时,清军仓猝应战,尽管在此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的爱国官兵英勇抗战,但最终无法挽回败局。马尾海战惨败,马尾船厂被炮击,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这一败局是清政府执行妥协退让方针的结果。直到马尾海战惨败后,清政府才被迫对法宣战。随后战场转入陆战。咱们重点来学习镇南关之战。
[投影显示]《镇南关大捷示意图》
镇南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中越边境,法国一旦攻克镇南关,就会将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边疆,加剧边疆危机。当1885年初,法军北犯镇南关时,形势十分危急,清政府起用老将冯子才,冯子才亲自部署和指挥镇南关大战。并且他的两个儿子也投入到了这场关系中法两国全局的决战中。经过周密布署,清军的奋勇杀敌,中越边民的配合,法军大败。冯子材军队乘胜追击,收复谅山。同时在西路清军和黑旗军在中越人民的配合下取得临洮大捷。镇面关和临洮陆战大捷,使中国方面取得了抗法的决定性胜利。
[投影显示]
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
谅山在今越南谅山
冯子材在镇南关内,挖深沟、筑长墙,构筑了坚固的工事。3月24日黎明,法军重炮猛轰清军阵地。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法军蜂拥而上,有的已越墙而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近70的冯子材,足蹬草鞋,身著短衣,手执长矛,大吼一声,率二子跃出战壕,扑向敌军。全军振奋,一起杀出,争先恐后,冲入敌阵,展开肉搏战。清军将士刀矛飞舞,杀声震天,敌人尸横遍野,法军大败。
[教师总结]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战场形势的急剧变化,使中国在军事上和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李鸿章等人却叫嚷“乘胜即收”,致电总理衙门说:“谅山已复,若此时平心与和,和款可无大损,否则兵又连矣。”英国等国也从旁恐吓,建议与法国缔结和约。慈禧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决意乘胜求和,并下令前线各路军队停战。前线将士闻讯“皆振腕愤痛,不肯退兵”,“拔剑斫地,恨恨连声”。一些爱国人士把清政府给冯子材的退兵令比作南宋初年秦桧命令岳飞退兵的金牌诏。有的还赋诗填词,抒发对“电飞宰相和戎惯,雷厉班师撤战回,不使黄龙成痛饮,古今一辙使人哀”的悲愤。这些爱国诗词被人们争相传诵。但是清政府不顾中国军民的反对,授权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公使巴德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清政府使中国落了个不败而败的结局。
[板书]三、《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影响
[教师提问]《中法新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炼要点回答)
[板书]1.内容
[学生回答]法殖越南;中越开埠;攫取路权;法国撤军。
[教师提问]《中法新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大家可参照前面所讲的条约来进行分析)。
[板书]2.影响
[学生回答](1)法国对越南实行殖民统治,中越两国相邻,这必然会加强中国边疆危机,从而使民族危机更加严重;(2)增开口岸,便利于列强对边疆的商品侵略和原料掠夺;(3)列强在中国建筑铁路的权利,表明了列强已开始对中国采取资本输出的手段来进行经济侵略,大大加深了大西南边疆的危机。
[教师总结]《中法新约》是在中国军队处于对法战争的优势地位时清政府同法国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法国在战场上是一个失败者,但却在条约里取得了它在战前所想要达到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法战争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这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腐朽无能和对外恐惧、软弱的心理。这次战争深刻地反映了这一事实:在腐朽、反动的清朝统治下,任何新式的洋洋炮和办一些工厂企业,都不能使中国抵御外侮,使中国由弱变强,由贫变富。清政府在中法战争结束后,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板书]3.台湾设行省
[课堂总结]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24: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857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学生   侵略   新疆   危机   教师   法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