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政策解读: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意见》对如何破解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等作出顶层设计和明确要求,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期就有关内容予以解读,供参阅。
◎《意见》出台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教育总体水平达到世界中上国家平均水平,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教师队伍质量高低成为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满足人民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成为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人民众对多样、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出台《意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立足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
有的政治高度,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
◎改革的总体原则和主要目标
总体原则:《意见》提出,要坚持五个基本原则:一是确保方向,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二是强化保障,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三是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四是深化改革,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五是分类施策,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主要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
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四方面十八项改革举措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举措:
一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发展工作。配齐建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
二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创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教师宣传国家重大题材作品立项,推出一批让人喜闻乐见、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展现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方面: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是先导性、关键性、基础性工作。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举措:
缺氧池一是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研究制定师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鼓励各地适时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改革招生制度,提高生源质量,鼓励有志于从教的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确保教师培养质量。
二是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推动一批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专业。创新教师培养形态,突出教师教育特,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
三是分类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创新教师培养课程、模式等,分类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园教师、高素质“双师型”的职教教师、高素质创新型的高校教师。统筹推进国培项目,中小学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提升整体素质,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重点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教学技能,高校国培项目注重提升西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团队、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
◆理顺体制机制方面:教育改革进入深入区和攻坚期,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还有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是理顺体制机制的前提。要抓住问题要害,聚焦管理顽疾,实施破解之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一是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公办幼儿园
人员配备规范、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
二是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学区(乡镇)内走教制度。逐步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鼓励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
三是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完善教师资格考试政策,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提高入职标准,分区域规划,分类别指导,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
四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
五是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人员配备规范。完极端生命
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支持职业院校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要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
六是深化高等学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实行高等学校人员总量管理。严把高等学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推动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等学校。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方面:不断提高地位待遇,让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师才会有更多的荣誉感、责任感,才能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桥头堡建设
一是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负起中小学教师保障责任,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罗尔中值定理
二是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学校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三是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努力惠及更多乡村教师。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帮助乡村青年教师解决困难,关心乡村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巩固乡村青年教师队伍。
四是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民办学校应与教师依法签订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并为教师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五是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高等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高等学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
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乳汁分泌
六是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开展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做好特级教师评选。做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奖励活动,并落实相关优待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
◎《意见》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四大突破
《意见》从战略高度谋划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布局,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一是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优先地位。《意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三个优先”地位: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这些改革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心从硬件条件的支撑转向人力资源的支撑。
二是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的师范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包括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改革师范生招生制度,适时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等。这些改革标志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从重视数量走向更加重视质量。
三是明确了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意见》要求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特别强调创新编制管理,建立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的教师动态调配机制等。这些改革标志着我国对教师队伍治理体制将由教育系统的内部治理走向编制、人事、财政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治理,既要强化教育部门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职能,又要明确相关部门参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职能和权力边界。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15: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853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师   教育   建设   教师队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