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别史

德国国别史
16世纪初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在宗教外衣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意义: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
)
1740年腓特烈二世在普鲁士开始改革特雷西亚女皇在奥地利开始改革(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19世纪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了工业革命(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
18159月俄普奥建立“神圣同盟”
不久英俄普奥建立“四国同盟”
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击败了丹麦
1866八三版射雕年普奥战争爆发,普鲁士获胜
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0年普法战争开始,普军大捷
1871年普鲁士国王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德意志帝国成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①德意志帝国宪法形式上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使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挤身世界强国之列。
②但规定帝国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彩,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最终将德国和别国人民推入战争的深渊)
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制成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工业产值为世界第二位
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缔结“同盟条约”
1882年三国同盟建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811月德国投降
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
628日《凡尔赛和约》签字
192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31月“鲁尔危机”爆发 1924年“道威斯计划”
192510月《洛迦诺公约》签订
不久德国加入国际联盟,成为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19292012年中央1号文件年“杨格计划”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1932年德国宣布停止支付赔款
1932年夏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纳粹党上台不久“国会纵火案”
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
1934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
1935年起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开始扩军
1936年德军开入莱茵非军事区
德意秘密签订协定,“柏林罗马轴心”形成
不久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
1938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9月“慕尼黑阴谋”
1939年德国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9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45月德军开始西线攻势
netspy
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法国投降
7~10月“不列颠之战”开始
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
10月莫斯科战役开始
1942年夏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
7月德军开始进攻斯大林格勒
10月德军兵败阿拉曼
19432月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开始转入战略防御
19446月“大西洋壁垒”被攻破,德国陷入两线作战
1945年初盟军进入德国境内
5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11~194610月德国战犯受审
1949年西德与东德先后成立,德国分裂
20世纪50年代初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3)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5)马歇尔的援助计划)
50年代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
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80年代以后纳粹分子再度活跃
1989年民德发生公民大批外逃
10月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决定实行多党制
11月“柏林墙”被拆毁
19903月“德国联盟”在大选中获胜,组阁
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俄国国别史
689年彼得一世改革意义(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19世纪中期前后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进展缓慢,资产阶级的统治仍没有确立,工业革命推进了资产阶级执政的脚步,最终迫使沙皇放弃了农奴制。)
18495月俄国派兵进入匈牙利,镇压匈牙利革命
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开始了1861年改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892年俄法缔结军事协定
1907年英俄协约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俄历二月二月革命
4月列宁作了被称为《四月提纲》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
7月临时政府发动“七月事件”
117日十月革命爆发
19183月苏维埃俄国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1919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12袁行霈、3月间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爆发水兵
苏俄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列宁:
1)实施的必要性:①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苏俄急需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主要内容:农业上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3)目的:平息农民不满,解决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4)意义: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4年初苏联第一部宪法生效
1924121日列宁逝世
1925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
1927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5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1938年运动
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
斯大林:“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确立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表现
①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
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比较优势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经验教训:
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②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⑤应注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9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941622日卫国战争爆发
10月莫斯科战役开始
1942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1943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开始战略反攻
11月德黑兰会议召开,通过《德黑兰宣言》
1945年初苏军进入德国境内
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
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月底苏军攻占柏林
8月苏联对日宣战
1946年起苏联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
1946年建成了原子能反应堆
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
195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43%,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9562冰川运动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联开始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赫鲁晓夫:
1)内容: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
2)评价:①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 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②但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 式的框架。
③脱离实际,盲目性大;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
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1979年苏联占领阿富汗
戈尔巴乔夫:
①上台之初,首先改革经济体制,实施“加速战略”,结果失败
1988年后,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国内局势逐渐失控。
1991年“八一九”事件: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的变化
④苏联解体标志:19911221日《阿拉木图宣言》
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
立陶宛独立,许多国家发表“主权宣言”
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持联盟举行全民公决
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819日“八一九”事件
128日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1221日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完全解体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4: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832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德国   苏联   开始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