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习题集

作物育种学习题集
名词解释
常异花授粉作物
种质资源:
作物生态类型;
作物品种
遗传资源
育种目标
经济系数
引种
雄性不育
轮回亲本 
配合力
太空诱变育种
远缘杂交
杂交育种
育种目标 
生态适应性 
性状鉴定   
异花授粉作物
外照射 
单交   
二环系     
作物育种学
亲本选配
品种。
.育种目标:
回交育种;
轮回亲本;
优势;
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远缘杂交;
体改良;
选择题:
.作物育种的实质: (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
下列作物体中属于同质杂合类型品种的是( ) : A. 自交系B. 纯系C. 单交种D. 综合种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 ) :
A. 自花授粉B.异花授粉C. 常异花授粉D.天然授粉
下列作物中授粉方式不同的作物为( )。 A.小麦 B.水稻C. 高粱 D.豌豆
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变化范围为( )。 A. 0 B. 0-5% C.4% D. 0-4%
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 )。
A.50%以上 B.80%以上 C.90%以上 D.95%以上
下列作物中常异花授粉作物是( )。
A.豌豆 B.蚕豆 C.花生D. 大豆
自花授粉作物纯系为什么也会产生遗传的变异?因为有( )的发生。 A. 自交分离B. 基因杂合性C. 基因型纯合化D. 天然杂交和基因突变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一般可表示为( )  A.S(MsMs) B.S(msms) C.F(MsMs) D.F(msms)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 A.S(MsMs) B.S(Sms) C.F(MsMs) D.F(msms)
在下列中,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的基因型为( )。 A.S(MsMs) B.S(msms) C.F(MsMs) D.F(msms)
作物繁殖方式有( )。
A. 有性繁殖作物 B.无性繁殖作物 C.无融合生殖 D.异交繁殖E.种苗繁殖
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白菜型油菜作物的特点是( ) 。 A. 天然异交率高 B.天然异交率低C.品种遗传基础复杂 D.品种遗传基础简单 E.自交衰退严重
次氯酸钠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相同,但个体内等位基因间是杂合的, 这样的品种体称为( )品种。
A.同质纯合型 B.同质杂合型 C.异质纯合型 D.异质杂合型
大豆(水稻、芝麻、普通小麦、玉米)起源于下列哪个中心( ) :
A. 中国-东部亚洲中心 B. 印度中心C. 中亚细亚中心     
D. 西部亚洲中心      E、南美和中美起源中心
种质资源就是指作物的( )。
A. 所有品种    B.地方品种  C.新品种    D.一切基因资源
瓦维洛夫把栽培植物的起源地划分为( )个起源中心。 A.    B.8    C.10  D.12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创始人是( )。
A.达尔文B. 孟德尔 C.摩尔根 D.瓦维洛夫
在近代作物育种中,凡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均来自( )的发现和利用。 A.突破性育种新技术            B.突破性育种新理论 C.突破性育种新方法            D. 突破性特异种质资源
本地种质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 )。
A. 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B.较高的抗病性和抗虫性 C.较高的适应性  D.生产上最熟悉
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B.经济条件D.作物类别
不同的作物类型在感光阶段要求的光照长度不同,长日照作物要求每天有( )以 上光照。
A.10        B.12          C.14          D.16
小麦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
阿信的博客
A.延长B. 缩短 C.保持不变 D.不可预测
玉米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
A. 延长 B.缩短 C.保持不变 D.不可预测
纯系学说的要点是( )。
A. 原始品种是多个纯系的混合物B. 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无效
C. 没有绝对的纯系 D.纯系内继续选择有效E. 原始品种是杂合基因型
引种的重要意义有( )。
A.获得新品种 B.获得新作物 C.丰富育种材料D.创造新基因E.育种成本低
引进外地或国外品种必须进行检疫,为什么?( )。 A.防止一切病虫害传入 B.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 C.防止一切杂草传    D.防止 新的杂草传入 E.防止伪劣种子传入
小麦杂交育种配制三交种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是( )
A. 任何一个亲本B. 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C. 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个体D. 表 现一般的亲本
在[(A×B)×C]×D的杂交方式中,C的遗传成分在其中占( ) : A. 1/2    B. 1/4    C. 1/8    D. 1/16
复合杂交后代第一个出现分离的世代是( )。
A.Fl    B.F2    C.F3          D.F4          E.F5
杂交后代中,分离最大和选择最为重要的世代是( ) 。 A.F1        B.F2          C.F3            D.F4
改良单个目标性状的最为有效的育种方法是( )。 A. 引种 B.杂交育种 C.回交育种 D.诱变育种
加权平均法
在回交育种法中,目标性状的提供者称为( )。 A.轮回亲本 B.非轮回亲本 C.母本 D.父本
在回交育种法中,如果要转育的目标性状是受一对隐性基因(aa)控制的,则 在BCl 代,含隐性目标基因(a)的个体频率为( )。 A.100% B.75% C.50% D.25%
用一品系与一个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为1/2 雄性可 育,1/2雄性不育。可推测该品系的遗传结构为( )。
(提示:S 表示不育胞质,F 表示可育胞质:MS 为显性可育基因,ms为隐性不育基因。) A.S(Ms ms) B.F(Ms ms ) C.S(MS ms)和F(Ms ms ) D.S(Ms ms)或F(Ms ms)
核型雄性不育系中,在理论上不到( )。 A.恢复系 B.保持系 C.不育系 D.两用系
杂交育种育成的品种是( )。
A. 杂交种B. 常规种C. 综合种D. 自交系
加速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是( )。
A. 采用加代技术 B.加快试验进程 C.提早选择D.采用一粒传法
对自交系的基本要求有( ) :
A. 基因型纯合、表型一致B. 特殊配合力高C. 一般配合力低D. 早熟
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 ) :
A. 测验种B. 测交种C. 杂交种D. 单交种
选育杂交种利用优势时,不同组合F1优势不同,其中优势最强的是( ) : A. 单交种B. 双交种C. 三交种D. 综合种
对于生产应用而言,下列作物优势指标中,以( )更为重要。 A.平均优势 B.对照优势 C.超亲优势 D.营养优势
根据优势的“显性假说”,作物的优势主要来自双亲( )的累加和互作。 A.有利显性性状 B.有利隐性性状 C.有利显性基因 D.有利隐性基因
.优势的“超显性假说”认为,优势主要来自双亲有利( )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A.显性基因B. 隐性基因 C.等位基因D. 非等位基因
配合力是指两亲本( )。
A. 杂交的亲和力                  B. 杂交的结实性 C. 一代生产力和其它性状的表现 D.后代的分离范围
在生产上利用优势最早的作物是( ) 。 A. 水稻B. 小麦C. 玉米D. 油菜
在生产上利用“三系”优势最早大面积利用的作物是( ) 。 A. 水稻B. 小麦C. 玉米D. 高粱
如果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对数是3 对,则在F2 代出现3 对基因均纯合 的个体频率是( ) )
A. 1/9    B. 1/27    C. 1/64    D. 1/81
物理诱变因素有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电离辐射的种类有( )。 A.X射线 B.γ射线 C.β射线 D.中子E.激光
诱变育种宜选用作基础材料的有( )。
A.综合性状好的品种  B.综合性状差的品种
C.染体倍数高的材料 D.染体倍数低的材料 E.杂交种
下列多倍体的染体组成中,哪一种是普通小麦的染体组成?( ) A.AAAA  B.AABB    C.AABBDD    D.AABBRR
植物株体、器官、气孔、花粉等的变大常可作为判断( )的依据。 A. 单倍体 B.一倍体 C.多倍体D. 远缘
远缘后代的主要遗传特点有( )。 A. 性状分离大、变异类型多B. 稳定快
C. F2 代可能出现分离不明显,而在F3 代以后才出现大量的分离 D.有返亲分离现象 E.可获得双亲中没有的新性状
下列作物中,属多倍体的是( )。
以价值观为本
A.小麦 B.玉米 C.大豆 D.棉花 E.马铃薯
1970 年,美国发生了世界著名的玉米( )大流行,全部损失达10 多亿美元。 A.锈病 B.大斑病C.小斑病 D.病毒病
“基因对基因”的关系只存在于寄生水平较高的寄生关系中,寄主的表现为( )。 A.垂直抗病性B. 水平抗病性C. 耐病性 D.避病性
作物的抗虫性根据其遗传特点也可分为( )。
A.抗虫性和耐虫性        B.苗期抗虫性和成株期抗虫性 C.垂直抗虫性和水平抗虫性 D.简单抗虫性和复杂抗虫性
第四国际垂直抗病性与水平抗病性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垂直抗病性是( )。
A小种特异抗病性  B.主基因抗病性C.对各种病原小种的抗性接近一个水平 D.呈现高抗或免疫 E.抗性不易丧失
如何解决垂直抗病性品种的抗性保持问题?( )
A.选育特别高抗或免疫品种 B.选育多系品种 C.采用药剂防治 D. 实行抗源轮换 E.采
取抗源合理布局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42: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831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物   品种   育种   基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