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物关系的初步讨论

蚕蛾交尾
人与物关系的初步讨论
斑玉螺林德宏
  在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知识相智力的作用越来越大,人造物进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门对此应作新的哲学探讨。1、哲学应当以人为中心入文科学、社会科学以人为中心,这是毫无疑问的。自然科学也应以人为中心。恩格斯说:“我们的整个公认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都是绝对地以地球为中心的,仅仅是为地球打算的。”U自然科学虽以天然物为研究对象,但人是以地球为中心.在地球的条件下来研究自然界的、因为人生活在地球上。所以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际上是与人发生关系的自然界:以地球为中心就是以人为中心。技术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制造人造物.同样以人为中心。哲学也应当以人为中心。哲学是人对整个世界的系统看法。有了人,世界才分为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唯有人,才是这三大领域的结合点,或者说三大领域统一于人。认识了人的本质,才能很好地认识这三大领域的本质及其联系,才能深刻把握整个世界的本质。人是世界进化的最高级形态,世界的本质在人那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哲学是宇宙观、世界观,但其核心是人生观。长期以来,自然观研究以天然自然为主,主要研究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或与人无关的自然界。在讲哲学基本问题时,我们所说的“物质”,并未区分天然物和人造物,实际上常以天然物为主。我们所说的“精神”,也未很好地联系精神的主体——人,仿佛讲的是无主体、无载体的精神。而离开了人,也就没有精神。本体论、自然观常被人认为是哲学理沦的最基础部分,正是在这两个部分,入的存在和意义被忽略了,而且哲学基本问题只讲到意识可以反映存在,并末未涉及意识可以创造世界的问题。我认为在哲学基础问题中应当突出人的地位。入的对立面是物,所以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也应当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人类以前与人类以后哲学以人为中心,所以我们在研究世界时就应当以人类出现为标志,以人为坐标系原点,把世界的进化分为两个阶段:人类出现以前的阶段和人类出现以后的阶段。这也可以看作是世界的两种形态:有人世界与无人世界。这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不同历史阶段或不同的世界。人类出现以前的世界,是无意识、无精神的世界。在这个历史阶段,先有自然,然后才有人;先有物质,然后才有精神。世界就是天然自然界;这个世界没有创造者。世界的进化是自然界自发的演化,其演比的最高阶段是人类,这个阶段的历史表明: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的产物,因为人是自然界演比的产物。对这个历史阶段的哲学概括是本体沦。人类出现以后,世界便有了刨造者,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人与自然、人与物之间便发了对象性关系,物成为被人利用、认识、改造、制造、控制、保护的对象。物成为人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从“自在”的存在,转化为“为人”的存在,自然物不断地转化为人造物。于是,世界的进化就决定于人的创造。正在不断延续中的第二阶段的历史表明:人是创造世界的本原,人造物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产物。传统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不能说明这一历史阶段的本质,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创造论哲学。天然物与入造物是物质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它们同精神的关系也很不相同。先有天然物,然后才有天然物的观念;天然物的观念是天然物在人脑户的映象。是物的观念比或“内化”。先有某种人造物的观念,然后才会有那种人造物,人造物是人的人造韧观念的实现,是人造物观念的物化或。外化。”第一阶段是只有天然物,第二阶段是天然物不断转化为人造物。所以在这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是不同的。在无人世界,自然最后演化出入.物质最后演化出精神,这是物质变精神的过程;天然物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天然物的派生物。在有人世界,天然物向人造物的转化是人的创造成果,这是精神变物质的过程;精神是创造的源泉,人造物是人的精神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2}这儿所说的“客观世界”,当然包括物质实体。3、自然进化与文化进化人类的出现,为第一个历史阶段画上了句号。自从有了入以后,类人猿不再继续进化为新的入,入自身的生物学进化也基本终结。人类的进化表现为文化的进化,即人的创造。也就是说,世界的进化有两种形态;无人世界的自发演化,即自然的进化;有人世界的自觉创造,即文化的进化。当我们研究世界的两个历史阶段和两种进化时,我们首先遇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文化进化的速度大大超过了自然进化的速度。在科学史上,进比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亚里土多德所说的“积激渐变”,认为自然界的进化是十分缓慢的过程。地质学家赖尔说:地球是“屡经变比的舞台,而且至今还是一个缓慢的,但是永不停息的变动物体。”{3}达尔文说:“变异是一种长久持续的、缓慢的过程。”人道主义干涉{4}达尔文也已看到.就引起物种变比的速度而百,人工选择要比自然选择快得多。达尔文在谈到人工选择时说:“这种选择原理的伟大力量不是臆想的。确实有几个优秀的饲养者,甚至在一生的时间里,就大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牛和绵羊品种。”{5}在自然选择中几万年都不容易发生的事情,在人工选择中几十年就实现了。人工选择比自然选择优越,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重要结论。

  文比进化是一种人工进化,其速度之快是自然进化所不可比拟的。知识进化是一种文化进化。恩格斯在谈到近代科学的发展时说:“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而且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说是与从其出发点起同(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的。仿佛要向世界证明:从此以后,对有机物质的最高产物、叩对入的精神起作用的,是一种和无机物的运动规律正好相反的运动规律。”{6}‘物质的万有引力同空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精神的力量则同时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对人的精神起作用”的规律,是和“无机物的运动规律”正好相反的规律。后来美国的普赖斯提出科学发展的指数增长律。科学技术知识的加速增长,必然导致人造物系统的加速发展。摩尔定律指出,电脑的复杂程度与功能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4父亲与我、人与精神是创造的源泉为什么天然物进化与人造物进化,或者说自然进化与文化进化,是两种不同的规律?对这样重大而基本的问题.却很少有人研究。按恩格斯的说法.是因为它们各自的动力不同。天然物进化的动力是物质间的自发作用,人造物进化的动力是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在第一阶段,物质是进化的本原即本体论的本原;在第二阶段,精神是进化的动力或创造论的本原。精神与物质具有不同的品格,或者说二者具有“不对称性”。物质与精神相互作用。物质对精神的作用是自发的、无目的的,精神对物质的作用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物质是被动者,精神是主动者。物质对待神的作用类似于自然选择、积激渐变、见效缓慢。精神对物质的作用类似于人工选择,效果显著,见效迅速。自然选择是无意识、无目的、无设计、无计划即自发、盲目的活动,通道各种偶然因素实现;人工选择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设计、有计划即自觉、有预见性的活动.是在排除了不少偶然性因素的情况下实现的。达尔文曾引用过别人的一句话:“自然界在变异里是奢侈的,但在革新里是吝啬的。”{7}意思是说,自然界虽然每时每刻都在变比,且要产生新的东西很不容易。这句话指出了自然选择、自然进化的低效率。人工选择、人工进化则是高效率,甚至可以说变异是吝啬的,改革是奢侈的。所以达尔文创立的虽然是自然选择的理论,却高度评价入工选择的作用。他转述了两位先生的话。尤亚特说:“选择是魔术家的杖,用这只杖,可以随心所欲地把生物塑造成任何类型和模式。”梭梅维尔勋爵在谈论饲养者改进绵羊品种时说:“好像他们用粉笔在壁上画出了一个完全的形体。然后逐它们变成活的绵羊。”{8}人工这择是人通过意识来选择,实质上是精神的选择。质量守恒是自然界的一条法则。人的精神却在不断地积累和增长。自然界物质世界演化出作为精神主体的人,是已完成了的过程:精神对韧质的作习,是正在不断展现的过程。只要人存在,这个过程就会无限地延伸下去。精神对物质的作用是不断增加、没有极限的量。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作用具有自我积累,自我强化和自我优化的功能,无机物则没有这种功能。随着每个人的逝去,每个人的精神也都会消失。但精神既可以存在于各种物质载体中,又可以存在于别人的头脑中,所以精神可以世代积累。物质资源是一代人比一代人少,精神资源则一代人比一代人多。对于具体物体来说,新的物质形态的出现,以旧的物质形态的消失为前提。这就是物质转化与守恒的规律。新的精神产品形成后,它的原料依然存在,可以继续使用.这就是精神不守恒的法则。精神能反思自身,评价自身,自觉出需要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案。精神产品可以共享,可以传播,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促使更多更新的精神产品出现。精神能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物质在待定条件下也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如原子能的释放。但在地球天然条件下原于能一般是不急剧释放出来的,这就需要人造的特殊装置。左这钟情况下,原子能是物质所具有的,但它的释放则依靠精神来开发。

  精神的作用和人的作用是什么关系?第二阶段的历史表明,人的作用主要是精神的作用,实质是精神的作用。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却能创造那么辉煌的历史奇迹,主要依靠的是精神的作用。生命易朽,情神不朽。人的躯体的进化就更加吝啬了。当年居维叶曾说,3000年前的木乃伊同现代人完全一洋。拉马克说对于生物的进化来讲,3000年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可是人类在近3000年的时间里却根本改变了世界,这是因为人的精神在这段时间里已经大大的进化了。所以说,精神的作用是通过人实现的,唯有精神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离开了精神,入也就成了物。总之,在世界的第二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的不等式:人造物的作用越来越大于天然物的作用,智力的乍用越来越大于体力的作用,精神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大于物质资源的作用。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人的作用越来越大于物质的作用。这就是有人世界进化的最基本的规律。第二阶段进化的速度与效率之所以越来越优于第一阶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我之所以要把世界的历史区分为这两个本质上不同的阶段。就是为了说明文化进化的秘密——人和精神的巨大作用,这是创造世界的源泉。5tc轴承、人本主义与物本主义

  既然哲学以人为中心,那哲学研究的重点就应当是有人世界,而不是无人世界;就应当是世界发展的第二阶段,而不是第一阶段。因此,哲学理论的中心,就应当是创造论,而不应当是本体论。如果我们主要是研究世界第一阶段中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就不能说明第二阶段的本质,不能说明人的创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在世界的第二阶段,应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精神的作用只能通过人来实现,人的对立面是物。这儿说的物,不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而是同人的生产相生活发生直接作用的人造物。因此、人与物的关系是创造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因而也是整个哲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区分人本主义和物本主义两种思潮。人与物关系问题,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的问题.是人与人造物谁创造谁,谁决定谁的问题。物本主义认为,人造物是人的根本,人造物决定人的命运。人造物的结构与性能决定于物质原料与物质工具。天然物决定人造物的性质,人造物决定人的能力和价值。归根到底,人的命运是由天然物决定的。物本主义否认人造物与天然物的区别,认为既然物质决定精神,必然是物决定人。物本主义主张物第一性,人第二性。物为人之本,即物是根本。人本主义认为,先有人,然后才会有人造物。人造物的最根本属性是“人造性”,“为人性”,都是“为人之物”。人是人造物的本原,人造物是人的派生物,是人的精神物化的产物。物为人服务,人是物的主宰。人是人造物的设计者、制造者、利用者和控制者。人决定人造物,决定人造物的结构、形态、功能、变化和发展趋势,这一切都不是由人造物自身决定的。人本主义主张人第一性,人造物第二性,人为物之本,即人是根本。人与人造物的关系、本质上是价值关系.因此物本主义与人本主义实际上是两种价值观念。这儿所说的本原、根本、谁决定谁等,都是从价值关系的意义上讲的,指的是人与人造物谁更有价值?谁具有至上的意义?物本主义认为人的价值是物赋予的,入的价值高低在于他拥有什么样的物和多少物,即在于人“物化”的程度,人本主义认为人造物的价值是人赋予的,是人的价值的体观。物的价值高低在于它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即在于物“人化”的程度。人的价值决定人造物的价值,人造物的价值是人的价值的反映。第二方面的问题,是人造物对人有何反作用,最终会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何种影响的问题。物本主义认为,人类将越来越依赖于人造物。离开了人造物,人类就无法发展和生存,所以人造物越发展,就越是牢固地控制着人类的命运,人就越失去自身的价值。当人的价值全部转化为物的价值以后,人类就被极度的物化,即“非人化”,人就成为人造物的附属物。人起始于天然物,终结于人造物。人类的命运最终是由人造物决定的。人文主义认为,人造物依赖人,人也在一定条件下依赖人造物。人利用物来实观自己的价值,并使自己不断地完善。从造物对人的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①取代和优化人的体力、智力和器官的功能;②使智力物化,转化为物质的力量;③取代人的某些活动。人的价值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物的价值,无论人造物系统如何发达,人都依然具有自己的独立价值。人的进化既表现为人造物的进化,人又利用人造物来实现自身的进化。人类应当也可以始终把人造物置于自己的有效控制之下。总之,物本主义主张以物为本,人从属于物,人造物决定人的命运,人类最终将转化为人造物的附属物,即最终转化为物。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以物为用,相对于人造物,人是本原、根本,人决定人造物的命运,人造物永远是人的工具,永远从属于人。在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上,有人提出二元论的观点.即主张人与人造物皆为“本”,二者之间不存在谁产生谁、谁决定谁、谁控制谁的问题。有人主张在未来让会里人与机器“共生”、“共荣”,这是一种折衷的观点。不是以人为本,就是以物为本;不是人继续控制物,便是人造物控制人。让人与人造物(如机器人)平起平坐,实际上是让人从主体变为客体,让物从客体变为主体.最终将转化为物本主义一元论。6、人本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统一我在这儿所说的人本主义,是相对于物本主义而言的哲学,是为了强调入是世界第二阶段的创造主体。人的作用虽然主要是精神作用,但精神力量却离不开入这个主体,否则就是唯心主义。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9}思想需要物化,否则它对物质世界的作用就等于零。但思想不能使自己物化,物自身也不能使思想物化。能使思想物化的,唯有人。人既有物质力量,又有精神力量;既能控制自然界的物质力量,又能控制让会的精神力量。人既是物质实体、精神载体,又是实践主体,是三者的统一。人能通过实践,使物成为思想物化的工具,又能使思想物化为物。人既是精神力量的创造者,又是精神力量变为物质力量的转化者。这便是人的本质。这便是人在万物中至上地位的根据。所以只强调精神的作用是不够的,还必需同时强调人的作用。我所提倡的哲学不是精神至上主义,而是人类至上主义。世界的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第一阶段的某些本质也会保持到第二阶段,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是如此。在第二阶段中,人用天然物来制造人造物,就必须认识天然物的属性,这种属性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天然物的本原性在第二阶段虽然基本消失了,但它的客观性依然存在。这种客观性的内涵是:在人类出现以前,它早已存在;在人类出现以后,人没有去认识它,它也仍然存在。人造物虽然没有本原性,但仍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表现为相对于人的精神的独立性,即人创造出人造物后,人造物就相对独立于人的精神而存在。人在利用一种人造物来制造另一种人造物时,就要承认原有人造物的这种相对独立性。此外,无论人造物进化到什么程度,从它的物质结构来讲,总有一些层次是人还未改造到的,这些层次对于人来说仍具有天然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造物总包含着一定的天然性,这也是人造物客观性的一种表现。人造物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人造物的客观性是作为它的原料的天然物带来的。所以在世界发展的第二阶段中,人的精神仍具有对客体反映的属性。所以人在进行创造活动时.仍然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本体论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世界第一阶段本质的不同概括。一些唯心主义的观点,实际上是对世界第二阶段的概括,但用来说明世界的第一阶段,那就错了。我们不能用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来说明世界的本原。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唯物主本体论来解释人的创造活动c这就是哲学观念错位。

  我们主张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结合。这是因为:我们的哲学既包括本体论,也包括创造论;人的创造活动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在任何条件下,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主张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现人与物的统一。当前,由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推广,人与机器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已空前突出,甚至出现了人的“非人化”的倾向。{10}社会科学也未很好研究人与物的关系,这是一大缺憾。这就需要我们从哲学上更加重视人与物关系的研究、旗帜鲜明地反对唯心主义和物本主义,反对把唯物主义歪曲成物本主义。参考文献

  {1}{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01.8{2}列宁全集(55)[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2{3}赖尔.地质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43{4}{5}{7}{8}达尔文.物种起源[M].北京:三联书店、196319043.22.4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52{10}林德宏.评人的“非人化”——一种现代技术机械论.自然辩证法研究[J]1999(3)23牛田洋事件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22: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4830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精神   造物   物质   世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